• 756.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检测:综合检测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综合检测 作业时限:60 分钟 作业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D ) A.血浆 B.淋巴 C.消化液 D.组织液 解析: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 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2.右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结构示意图,a、b、c 表示的是结构,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B.O2 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C.①与②可以相互渗透 D.c 处细胞的内环境是③和④ 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为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内环 境;由于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故 O2 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细胞内 液;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c 毛细淋巴管处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淋巴和②组织液。 3.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 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解析: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 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 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 则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合成分泌、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 液。 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人体中的所有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细胞内 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 CO2 都是内环境的成 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保持动 态平衡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解析:人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消化是发生在消化道中,而不 是发生在细胞内;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于细胞外液中;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小肠绒毛上皮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解析: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组成了内 环境;①中渗透压升高时,会促进下丘脑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正常 情况下①②③的成分处于相对动态平衡中;蛋白质供应不足会使血浆 的渗透压降低,所以使①③处的渗透压降低。 7.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无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解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 含感知等功能;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 等的控制有关;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属于低级反射,中枢为低级中 枢。 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提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发挥作用必须 与靶细胞结合,调节靶细胞的活动,A 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 合,并不作用于细胞,B 项错误。血液中淋巴细胞种类很多,未参与 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不都是记忆细胞,C 项错误。神经冲动是可以 传导的兴奋,兴奋的产生必须形成局部电流,D 项正确。 9.如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 bc 与 cd 的距离 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刺激 a 点时,d 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当兴奋从 a 点传至 d 点时,b 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C.当兴奋从 a 点传至 d 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 c 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解析:刺激 a 点时,d 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 奋从 a 点传至 d 点时,b 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后又恢 复正常(外正内负)。当兴奋从 a 点传至 d 点时,兴奋先传至 b 点,发 生电位变化,使电流表偏转,兴奋传至 d 点时又使电流表偏转一次。 由于 bc 与 cd 的距离相等,刺激 c 点时 b 点、d 点同时产生电位变化, 电流表不偏转。 10.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一定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 导的 D.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 向树突 解析:神经兴奋时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轴突传向树突或胞体。兴奋是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1.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 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B.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 pH 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 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产生兴奋又能 分泌激素,所以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不是内环境 pH 调节的中枢,不起决定作用;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12.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 表 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 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e 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 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 a、c、d 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信息分子 a 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因此 a 是促甲状腺激素, 由垂体分泌。信息分子 c 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因此 c 是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 作用于组织细 胞后,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 d 表示胰岛素。 13.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并产生了一些人们 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 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上市 B.利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求溶液的 浓度较低,处理的时间较长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与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 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种子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 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解析: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 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 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时间较短;利用生 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多倍体育种培育 成的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而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 1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属于稳定型 C.不同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都相同 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解析: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 间结构,不同的种群其空间结构不同。 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能保持 相对稳定,A 错误;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草的数量表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B 错误;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C 正确;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错误。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 单向进行 解析: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 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利用;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生态系统中的信 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7.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 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1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B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 CO2 的形式传递碳元 素 C.对 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图中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C 为生产者,D 为大气 中的 CO2 库;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传递, 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19.某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花生植株→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 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10%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 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低 C.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 10%用于自身的生 长、发育和繁殖 D.鼬能够依靠气味捕食田鼠,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 析 : 能 量 从 田 鼠 传 递 到 鼬 的 效 率 是 (2.25×107)÷(7.50×108)×100%=3%;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 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据表 中数据计算,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 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味是一种信息, 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20.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 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B ) A.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B.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直接价值 C.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 D.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 解析: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 在基因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研价 值,其建立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完全阻止 生物的灭绝,人工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具有一 定的作用。 2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上的居民, 细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引入新物种以抑制珍稀生物的天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 措施 B.若开发的新能源中不含 C 和 S,则既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 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C.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 D.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禁止偷猎等,可以防止动物生存受到威 胁 解析:引入新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当地物种的生 存,结果适得其反;化石燃料中含有 C 和 S,燃烧过程中产生 CO2 和 SO2,既引起温室效应,又可引发酸雨,因此,若开发的新能源中 不含 C 和 S,则既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大部 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因为人口增长增 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 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 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可以防止动物生存受到威胁。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 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 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 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 就越少 解析: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能量,A 不正确;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 不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 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的,C 正确;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 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无直接关系,D 不正确。 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 M 表示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以有机 物的形式传递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 用 D.若 M 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 ,则①过程的能量值为②与③ 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解析:消费者捕食生产者的过程也就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获取能量 的过程;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的;若 M 表 示大气中的 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由 于①过程固定的能量中一部分被生产者呼吸消耗(②)、一部分传递给 消费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③),所以①>②+③。 24.根据数学模型图回答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问题,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B.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模型预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第五年 之后 C.如果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①表示分解者 D.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①~④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的比例 解析:甲图中阴影部分是环境阻力淘汰的部分,代表环境阻力的 大小。甲图中存在环境阻力应该是从第四年开始。能量金字塔代表的 是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多少,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所以①不 能表示分解者。图乙还可以形象地表示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①~④ 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 中,正确的是( C ) A.两种元素在①⑤⑥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 气体物质 B.两种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 C.图中⑨过程在两种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 污染的重要因素 D.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元素循环过程中 解析:碳和硫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SO2 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和硫可以无机 盐形式被吸收。火山爆发既可产生 CO2,又可产生 SO2。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2 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 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 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 段时间。 (1)上述 5 个胚芽鞘中发生向左弯曲生长的有乙。 (2)细胞分裂素(激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乙烯(激素)能促进果实成 熟。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3)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 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不能。 解析:(1)当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时,胚芽鞘弯曲生长,向左弯曲 生长时右侧生长素浓度高,据此推知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 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戊向右弯曲生长。(2)细胞分裂素能 促进细胞分裂,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 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3)单侧光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 侧运输,背光侧多于向光侧。此实验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和向光侧都起 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27.(10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 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 信号,神经冲动)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 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 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 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 负。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上无(填“有”或“无”) 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 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 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 害,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 时,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 体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 (2)M 点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这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若 N 点受 到刺激时,因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不能由神经中枢传向 D 点, 因而 b 上无膜电位变化。 (3)手指因外伤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由于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 增加,使原本不易渗出的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到组织液中,引 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 质抵御病菌侵害,这一过程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为非特异性免疫。 28.(12 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 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 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 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的干 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外来营养物质会 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从图 2 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 别处理 A、B 叶;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 A 叶。 (4)在实验Ⅰ中,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 B 叶生长受抑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 A 叶。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 叶的生长与 A 叶的关系是:A 叶数量越少,B 叶生长越慢。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 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 1 所示插条去除 B 叶后进行实 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a、e、g(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1 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2 叶 c.用 14C—淀粉溶液涂抹 A1 叶 d.用 14C—淀粉溶液涂抹 A2 叶 e.用 14C—氨基酸溶液涂抹 A2 叶 f.用 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2 叶 g.检测 A1 叶的放射性强度 解析:(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 位产生的,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本身产生 的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 是减少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从图 2 中可知,Ⅰ和Ⅱ对照说明处理的叶片不同;Ⅱ、Ⅲ、 Ⅳ对照说明同时处理 B 叶,但保留 A 叶的个数不同。 (4)在实验Ⅰ中,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 B 叶生长受抑制, 若确定该实验结果可以设置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 A 叶。 (5)实验Ⅱ、Ⅲ、Ⅳ对照可以说明 A 叶片数越少,B 叶的面积相 对值越小。 (6)为证明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 运输,根据符号提示,A1 叶和 A2 叶中,其中一片涂抹细胞分裂素, 一片涂抹植物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然后检测没有涂抹营养物质的叶片 被转移的营养物质的含量。 29.(16 分)如图 1 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 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 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 2 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 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 1 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 1 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Ⅱ→a、分解者→a。 (2)若图 1 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 10 000 m2,则每年流 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 1.176×106 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3%(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负反馈调 节机制来实现的。 (4)写出图 2 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 (5)图 2 中 C 和 D 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 信息。 (6)图 2 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 D(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 重金属浓度最高。 解析:(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及未被利用,图 1 中少了Ⅱ营养级 和分解者呼吸消耗的能量。(2)一年内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0+11.8+42.5+60.3)×104=117.6×104(百万千焦),第一、二营 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3)生态系 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4)由图 2 可知 A 为初级消 费者,B、C 为次级消费者,D 为三级消费者。(5)图 2 中 C 与 D 之 间为捕食关系,两者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 息。(6)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也 越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