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 1.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 RNaseP 酶,它由 20%的蛋白质和 80% 的 RNA 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 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 来的 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有的 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RNA 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留下来的 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 可推知该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即 RNA 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综上分析,A 正确, BCD 错误。 2.2019 新年伊始是乙型流感的高峰期,而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 一,其抗感机理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 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下列与此病毒及神经氨酸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A.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 B.神经氨酸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C.神经氨酸酶中的氨基酸数量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D.奥司他韦可直接杀死乙型流感病毒 【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宿主细胞中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 的合成,所以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A 正确;神经氨酸酶 本质是糖蛋白,其单体是葡萄糖和氨基酸,B 错误;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中的 肽键,不能检测氨基酸的数量,C 错误;奥司他韦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 白酶--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奥司他韦不能 直接杀死乙型流感病毒,D 错误。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答案】C 【解析】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A 错误;低温不破坏了酶的 空间结构,B 错误;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可以 作为蛋白质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 正确;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降低 pH,降低酶 的活性,D 错误。 4.图甲表示 H2O2 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及 pH=c 时, H2O2 分解产生 O2 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若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A.pH=a 或 d 时,e 点为 0 B.pH=b 时,e 点下移,f 点右移 C.适当提高温度,e 点上移,f 点不移动 D.若 H2O2 量增加,e 点上移,f 点右移 【答案】D 【解析】pH=a 或 d 时,H2O2 酶分别因 pH 过低和过高而变性失活,失去催化 H2O2 水解的功能,但 H2O2 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 e 值不为 0(e 值不变),A 错 误;图乙是在最适 pH(pH=c)时 H2O2 分解产生的 O2 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 pH=b 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酶 的活性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 pH=b 时,e 点不移,f 点右移,B 错误; 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 H2O2分解产生的 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适当提高温度时, 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酶的活 性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适当提高温度,e 点不移,f 点右移,C 错 误;若 H2O2 量增加,则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会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升高,即 H2O2 量增加,e 点上移,f 点右移,D 正确。 5.已知酸和淀粉酶都能促进淀粉分解,而碱不能。下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 不同 pH 条件下测定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pH 为 11 时,淀粉酶的活性完全丧失 B.pH 为 3 和 9 时,淀粉酶的活性不同 C.试管中溶液的 pH 由 13 调为 7 后,淀粉含量明显减少 D.先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液混合,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 pH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酸和淀粉酶都能促使淀粉分解。pH 为 11 时,1h 后淀粉剩余量相对值小于 1.0,说明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完全丧失,A 错误;由题图 可知,pH 为 3 时与 pH 为 9 时,1h 后淀粉剩余量相对值相同,又由于酸能促使淀 粉分解,所以两组中淀粉酶的活性不同,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pH 为 13 时,淀 粉酶已经完全丧失活性,将 pH 由 13 调为 7 后,淀粉酶的活性不会恢复,淀粉含 量不会明显减少,C 错误;若先将淀粉与淀粉酶溶混合后,再调节各组混合液的 pH,会导致每组实验的淀粉酶在没有达到设定的 PH 之前都已经开始进行催化反应 了,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D 错误。 6.下图为 ATP—ADP 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①可用于光反应 B.能量②可以使得肌肉中的能量增加 C.该循环速度很快可以合成大量 ATP D.ATP 的合成不会产生水分子 【答案】B 【解析】光反应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A 错误;能量②来源 于 ATP 水解过程,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 ATP 水解可以使得肌肉中的能量增 加,B 正确;ATP 在生物体内可以迅速合成和分解,不会存在大量 ATP,C 错误; ATP 的合成会产生水分子,D 错误。 7.ATP 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不正 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在细胞呼吸第二阶段合 成 ATP ②若神经元内 K+浓度偏高,为维持 K+浓度的稳定,细胞需消耗 ATP ③ATP 去掉三个磷酸基团后与构成 DNA、RNA 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④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 ATP ⑥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⑦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与安静时 相等 A.0 项 B.1 项 C.2 项 D.3 项 【答案】D 【解析】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 产生 ATP,①错误;②神经细胞内的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是通过主动运输逆浓 度梯度吸收 K+所致,所以为维持 K+浓度的稳定,细胞需消耗 ATP,②正确。③ATP 中的“A”指腺苷,DNA、RNA 中的碱基“A”指腺嘌呤,故不是同一物质,③错误; ④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消耗后可迅速转 化,④正确。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为水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 ATP,⑤正确。⑥ATP 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 但形成 ATP 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⑥正确。人长 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时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2 摩尔 ATP,而安静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38 摩尔 ATP,⑦错误;综 上不正确的选项有①③⑦,故选 D。 8.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 是 ATP 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内合成的 ATP 比线粒体内合成的 ATP 用途单一 B.酶 a~c 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Ⅲ过程产生⑤最少 C.若要探究酶 b 的最适宜 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 a 合成的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合成的 ATP 仅用于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及叶绿体内部其他需 能的活动,而线粒体内合成的 ATP 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 正确;ATP 分子中含 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一个普通化学键。底物的量相同时,Ⅰ过程和Ⅱ过程断裂的都 是高能磷酸键,而Ⅲ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因此,Ⅲ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B 正确;由于 ATP 在酶 a 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一定酸性的磷酸,因此 ADP 处于酸 性环境中,所以酶 b 的适宜 pH 应偏酸性,则变量范围为偏酸性,C 正确;直接控 制酶 a 合成的物质是 m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 错误。故选 D。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才能分解为 CO2 和 H2O B.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丧失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产生 CO2 与吸收 O2 的比值后者高 D.长跑时,产生的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 粒体后继续分解为 CO2 和 H2O,A 错误;无氧呼吸释放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 部分储存在不彻底氧化产物中,B 错误;脂肪中 C、H 的比例较高,O 比例较少, 所以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产生 CO2 与吸收 O2 的比值后者高,C 正确。 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长跑时,人体产生的 CO2 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 错误。 10.呼吸熵(RQ=放出的 CO2 量/吸收的 O2 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 O2 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右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 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 a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 D.c 点以后,细胞的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由于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 知释放二氧化碳,所以 RQ=1 时,只进行有氧呼吸,RQ>1 时,即进行有氧呼吸也 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 错误;分析题 图可知,b 点氧气浓度大于 a 点,所以 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 点,B 正确;由题 图可知,c 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 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C 错误;由题图可知,c 点以后细胞 只进行有氧呼吸,但呼吸强度仍受氧分压的影响,D 错误。 11.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 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a~f 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 实验(见下表)。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产生 CO2 和 H2O 的试管有 c、e B.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b、f C.试管 c 和试管 e 中发生的反应过程相同 D.根据试管 b、d、f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答案】C 【解析】a 中存在氧气,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在线粒体中,a 不能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b 中无氧气,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不能 产生水,c 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e 中有氧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f 中通过无氧呼 吸产生二氧化碳,但不能产生水,故能产生 CO2 和 H2O 的试管有 c、e,A 正确;b、 f 无氧气,且有细胞质基质,可以产生酒精,B 正确;试管 c 中可以发生有氧呼吸 的二三阶段,试管 e 中可以发生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 错误;b、d、f 均处于无 氧条件下,b、f 有细胞质基质可以发生无氧呼吸,d 无细胞质基质不能发生无氧呼 吸,故根据试管 b、d、f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D 正确。故选 C。 11.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 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含量为 a 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A 点 B.甲图中氧含量为 b 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D 点 C.甲图中 a、b、c、d 四个浓度中,c 是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 d 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甲图中氧浓度为 a 时,细胞只释放 CO2 不吸收 O2,说明细胞只进行 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 A 点,A 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 b 时 CO2 的释放量远远 大于 O2 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而 D 点或者是有氧呼吸占优势,或者是只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 择 CO2 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 c 点)的氧浓度,C 正确;氧浓度 为 d 时,CO2 的释放量与 O2 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 产生,D 正确。 12.在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 O2,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 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 a 时 A.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 9mol CO2 B.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 15mol O2 C.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量的 2/3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是 1∶1 【答案】C 【解析】O2 浓度为 a 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由题图可知 此时产生的酒精为 6mol,由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2C2H5OH+2CO2 可知此时释 放 CO2 为 6mol,消耗葡萄糖为 3mol,A 错误;a 时刻 CO2 释放总量为 15mol,故 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 为 15-6=9mol,由有氧呼吸方程式可知,有氧呼吸耗氧量为 9mol,消耗葡萄糖为 1.5mol,B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 总量的比例为 3/4.5=2/3,C 正确;此时参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量比例为 1∶2,释放能量有氧呼吸大与无氧呼吸,D 错误。 14.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 ATP 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冬季密闭的蔬菜大棚中一天内 CO2 的浓度变化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 CO2 生成速率的关系,a 点时 ATP 产生 量最大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人体红细胞没有线粒体,ATP 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因此 ATP 的生 成速率不会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强,A 项正确;冬季温度低,在有光照时,密闭 蔬菜大棚中的农作物,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大棚内的 CO2 浓度逐级降低,不 会出现“午休现象”,B 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当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 吸旺盛,随着 O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因受到抑制而减弱甚至停止,有氧呼吸逐 渐增强,所以 a 点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较弱,产生的 ATP 最少, C 项错误; 小鼠体内的细胞,细胞内酶的活性受体温的影响,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项错误。 15.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强度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 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且不考虑温度引起的体积膨胀)。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 A.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 B.A、B 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一样 C.一段较短时间后,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距离的关系可能为 hC>hB>hA D.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 TC 最低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 A、B 两试管有色液滴移动是 因为装置中 O2 体积变化引起的,A 错误;A 与 B 的差别在于消毒与否,B 种子未 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 A 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 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 B 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 璃管中的水珠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 VB 大于 VA,B 错误;A 与 B 的差别在于消毒 与否,B 种子未消毒,由于有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 大于 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 以 B 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 VB 大于 VA。B 与 C 的差别在于种子所含主要物质的不同,相同质量的糖与相同质 量的脂肪相比,耗氧量要小,所以 B 中消耗的氧气比 C 少,内外的压强差小,玻 璃管中的水珠开始向左移动时的速率 VB 小于 Vc.所以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 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hC>hB>hA,C 正确;B 种子未消毒,由于有细菌等微生物的存 在,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 A,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B 温度计 读数比 A 种子高;相同质量的 B 糖类与相同质量的 C 脂肪相比,耗氧量要小释放 的能量少,B 温度计读数比 C 种子低。因此温度计读数 TC 最高,D 错误。 16.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保护色素 B.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 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绿光 C.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目的是避免色素扩散进入层析 液 D.过滤色素用的单层尼龙布可以用滤纸代替 【答案】C 【解析】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 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A 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 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红光区和蓝紫光区,B 错误;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 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目的是避免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C 正确;过滤色素用的单层 尼龙布不可以用滤纸代替,因为滤纸对色素的吸附力强,会减少收集到的色素量, D 错误。 17.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据图可知,用白光中 450nm 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 度 ②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 ③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nm 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C3 的合成速率 相对于正常叶片减缓 ④由 550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nm 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 C5 的量相对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四种色素对 450nm 左右波长的光利用率较高,但是也利用其他波长 的光,故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①错。胡萝卜素在层析液溶解度最高, 扩散速度最快,故②正确。缺镁影响叶绿素合成,叶绿素主要吸收 400~500nm 和 400~500nm 波长的光,故该 420~470 nm 波长的光利用量显著减少,光反应生成 的[H]和 ATP 下降 C3 的还原速率下降,生成 C5 的速率下降,与 CO2 固定生成 C3 的速率下降,③正确。由 550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nm 波长的光后,光能利用率增 加,光反应生成的[H]和 ATP 增加,C3 的还原增强,生成的 C5 上升,故④正确。 故 B 正确。 18.迁移率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种 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层 析结果(部分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溶剂移 动距离 色素 1 移动距离 色素 2 移动距离 色素 3 移动距离 色素 4 移 动距离 实验组 1 7.8 1.9 实验组 2 8.2 1.5 实验组 3 8.0 1.4 平均移动 8.0 7.6 0.8 距离 迁移率 0.95 0.53 0.10 A.可用菠菜等绿叶蔬菜的叶片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B.色素 3 是叶绿素 a,其迁移率为 0.2 C.色素 4 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D.色素 2 在滤纸条上移动的距离大约是 4.2 【答案】C 【解析】据表格分析,色素 3 平均移动距离=(1.9+1.5+1.4)/3=1.6;其迁移率 =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1.6/8.0=0.20。再根据迁移率的大小确定色素的溶解 度的高低,因此色素 1 表示胡萝卜素,色素 2 表示叶黄素,色素 3 表示叶绿素 a, 色素 4 表示叶绿素 b。提取与分离色素的实验可用含色素较多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 料,A 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色素 3 是叶绿素 a,其迁移率为 0.2,B 正确; 色素 4 表示叶绿素 b,根据纸层析法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 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叶黄素(黄色)次之、之后是叶 绿素 a(蓝绿色),最慢的是叶绿素 b(黄绿色),C 错误;根据“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 /溶剂移动距离”,色素 2 在滤纸条上移动的距离=0.53×8.0≈4.2,D 正确。 19.希尔反应是绿色植物的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还原电 子受体的反应。氧化剂 DCIP 是一种蓝色染料,被还原成无色,该变化变化可用分 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盐酸处理植物叶肉细胞使细胞分离,然后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涨破,离 心可获得叶绿体 B.希尔反应在没有 CO2 的参与下也能产生氧气,说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来源于水 C.希尔反应的活力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也可通过叶肉细胞氧气释放的速 率检测 D.将希尔反应体系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可使试管中的溶液褪 色 【答案】C 【解析】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将植物细胞置于蒸 馏水中,细胞不会涨破,A 错误;B. 由题意可知,希尔反应是在离体叶绿体悬浮 液中,加入电子受体,光照下可使水分解释放氧气,说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 源于水,B 错误;C. 由题意可知,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蓝 色的 DCIP(氧化型)溶液被还原为无色的 DCIP(还原型)。因此,希尔反应的活 力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 DCIP 溶液的颜色变化,也可通过叶肉细胞氧气释放的速 率检测,C 正确;D. 将希尔反应体系置于黑暗中,由于缺乏原料和场所,无法进 行呼吸作用,D 错误。故选 C。 20.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 CO2 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 O2 和 CO2 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 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产生的 O2 量为 M D.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细胞呼吸作用所产生的 CO2 量 为 N 【答案】D 【解析】A. 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叶绿体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细胞①处 于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 CO2 量即为呼吸速 率,A 正确;B. 据图分析,细胞②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其叶绿体产生的氧 气全部被线粒体所利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全部给叶绿体用,由此可以断定 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 正确;C. 据图分析,细胞③光合作用产生的 氧气量为 M,一部分供给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含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光 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也说明其处于较强的光照条件下,C 正确;D. 据图分析可 知,细胞④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说明其所处的光照条件较弱,其呼吸作用释 放的二氧化碳量为 N2,D 错误。故选 D。 21.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 CO2 酶的活性 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 CO2 吸收速率。下列选项错误.. 的是 A.A 曲线代表突变型,B 曲线代表野生型 B.无光照时突变型水稻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C.光照强度高于 P 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D.光照强度低于 P 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CO2 浓度 【答案】D 【解析】A. 由分析可知,突变型在光照强度弱时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光照 强度强时光合速率会高于野生型,故 A 曲线代表突变型,B 曲线代表野生型,A 正 确;B. 题图中,当光照强度为 0 时,两种水稻叶片 CO2 释放速率即呼吸速率相等, B 正确;C. 当光照强度高于 P 时,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含量较少,而固定 CO2 酶 的活性较高,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使得暗反应强度较高,光合速率较高,C 正确。D. 当光照强度低于 P 时,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含量较少,在弱的光照强度 下,光反应强度弱,光合作用强度也弱,此时的限制因素应为光照强度,D 错误; 故选 D。 22.细叶桉(阳生)和蛤蒌(阴生)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下图为这 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 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为 a 时,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 内膜 B.光照强度在 c 点之后,限制 B 植物 P/R 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CO2 浓度 C.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 植物的 a 点右移 D.光照强度为 x(b<x<c),每日光照 12 小时,一昼夜中细叶桉的干重将减少, 蛤蒌的干重将增加 【答案】C 【解析】A. 当光照强度为 a 时,植物 A、B 都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 用,光合作用产生 ATP 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细胞呼吸产生 ATP 场所包 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 体内膜,A 正确;B. 光照强度在 c 点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 B 光合作 用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 B 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又题干 表明温度、水分均适宜,因此限制 B 植物 P/R 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CO2 浓度, B 正确;C. 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植物吸收镁增加使得 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此时细胞呼吸速率不变,因 此 B 植物的 a 点左移,C 错误;D. 光照强度为 x (b<x<c),每日光照 12 小时,蛤 蒌的 P/R>2 而细叶桉 P/R<2,因此一昼夜中细叶桉的干重将减少,蛤蒌的干重将 增加,D 正确;因此选 C。 2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CO2 浓度 1 大于 CO2 浓度 2,若将 CO2 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一 定成立 B.若 e 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 e 点会右移 C.图中 c、d 两点相比,d 点植物叶肉细胞中 C5 的含量要高一些 D.a 点植物叶肉细胞中 NADPH 和 ATP 比 c 点要多 【答案】C 【解析】图中 CO2 浓度 1 大于 CO2 浓度 2,若将 CO2 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 不一定成立,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A 错误;若 e 点为正常 植物的光饱和点,缺镁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e 点会左移,B 错误;图中 c、d 两点 相比,d 点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二氧化碳的固定较慢,植物叶肉细胞中 C5 相对较 高,C 正确;a 点光照强度较低,光反应较慢,植物叶肉细胞中 NADPH 和 ATP 比 c 点要少,D 错误。 24.某密闭温室大棚内 CO2 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 B、C 两点的温度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增加 B.经一昼夜后大棚内 O2 浓度增加 C.B、C 两点时温室大棚中植物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 D.B、C 两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的速率 【答案】C 【解析】经一昼夜后,CO2 浓度下降,减少的 CO2 用于合成有机物,大棚内植 物有机物积累量增加,A 正确;经一昼夜后,CO2 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 吸作用,大棚内 O2 浓度增加,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 点时大棚内有机物 含量最高, B 点时有机物含量最低,C 错误;B 和 C 两点温度相同,说明呼吸强 度相同,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等于该植物所有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叶肉细胞的光 合作用大于叶肉细胞呼吸的速率,D 正确。 25.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1), 以及番茄品种甲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 2)。(注: 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 态时的光照强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B.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 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 90%条件下的光补偿点低 D.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 CO2 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 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图 1 曲线可知, 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A 正确;图中曲线表 明,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 降低,B 正确;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 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 90%条件下的光合 作用速率低,由于含水量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细胞呼吸,故不能确定含水量 为 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 90%条件下光补偿点低,C 错误;土壤含水量降低,气 孔导度降低,胞间 C02 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 降低了光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暗反应中 C02 的消耗,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10 分)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 A、B,A 管加入____________各 1mL,B 管加入 适宜浓度的 CuSO4 溶液和 pH6.8 缓冲液各 1mL。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 1%淀粉溶液 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 1%淀粉酶溶液 1mL,放入 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 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④取出试管,各加入碘液 3 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 A 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中 A 加入应为 _______。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A 管___________色,B 管___________色。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由于 CuSO4 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 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的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估结果:A 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对照 蒸馏水和 PH 为 6.8 的缓冲液(2 分) (2)不呈蓝 蓝 (3)以维持 pH 的稳定 (4)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各 1mL,60 度恒温水浴 2 分钟,观察颜色变 化(2 分) 砖红色 蓝色或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1)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 CuSO4 溶 液,其他变量都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步骤”中 A 处应为蒸馏水和 pH6.8 缓冲液; 实验设计还要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实验中设置 A 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2)铜 离子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 A 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遇碘液不变蓝;B 组淀粉不能被分解,遇碘液变蓝。(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 pH 的稳定。(4)①由于 CuSO4 溶液呈蓝色,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可以 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鉴定,即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 1mL,60℃恒温水浴 2 分钟,观察颜色变化。②铜离子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 A 组淀粉酶将淀 粉水解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而 B 组淀粉不能被分解,又 因为淀粉为非还原糖,所有 B 管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7.(10 分)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 物发光法”对市场上腊肉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 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 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 ATP 含量;③测算出 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细菌细胞中______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 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 ATP 的含量, 原因是发光强度与 ATP 含量成______(正比/反比)。 (2)“荧光素一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的形式是____能→____ 能。生物细胞中 ATP 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_(吸能反应/放能反应) 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图 所示。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处理;高温和 Hg2+处理后酶活 性_______(可以/不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ATP 正比 (2)化学 光 吸能反应 (3)Mg2+(2 分) 不可以 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2 分) 【解析】(1)ATP 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 量,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其发光强度与 ATP 的 含量成正比,每个细菌细胞中 ATP 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所以根据发光强度 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 ATP 的含量。(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 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变为光能;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 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3)分析曲线图可知:用 Mg+处理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 的条件下就能达到较高的发光强度,因此使用 Mg2+处理,能够节省荧光素酶的用 量。高温和 Hg2+处理后,均会破坏荧光素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不可以恢复。 可见,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 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28.(12 分)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 氧胁迫”。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 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 6 天时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 正常通气 品种 A 正常通气 品种 B 低氧品种 A 低氧品种 B 丙酮酸(μ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μ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 程_______(能/不能)生成 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 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__呼吸受阻。 (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 最可能是品种 A,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做进一步解释,该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 理。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 B 的柱形图 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细胞质基质(1 分) 不能(1 分)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 (3)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4) 【解析】(1)黄瓜细胞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在无氧 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转变为乙醇的过程不能释放能量,不能生成 ATP。无 氧呼吸中只有第一个阶段释放能量,产生 ATP。(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 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了乙醇(酒精),说明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低氧胁迫下,酒精产量升高明显,说明有氧呼吸受阻,黄瓜根系通过加强无氧 呼吸来提供能量。(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影 响主动运输过程,因此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 产生毒害作用,根系可能变黑、腐烂。(4)实验结果表明,品种 A 耐低氧能力比 B 强。由图中信息,品种 A 丙酮酸含量变化为 0.03,结合表格内容,可知 0.03= 0.21-0.18,则品种 B 丙酮酸含量变化为=0.34-0.19=0.15。同理,品种 A 乙醇含量变 化为 3.55=6.00-2.45,则品种 B 乙醇含量变化为=4.00-2.49=1.51。据此绘图。 29.(18 分)如图是某植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 1 是叶肉细胞 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 2 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 CO2 浓度变化的情况;图 3 表示当光照和 CO2 浓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 CO2 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 CO2 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 1 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想要使叶 绿体内 C3 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光反应中产生的 O2 扩散到临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_____层生物膜。 (2)图 2 中限制 D 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C 点和 D 点 相比,叶绿体中的 C5 的含量_______(较低/较高/相等) (3)由图 3 可知,与 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 是_____。 (4)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 3 植物在温度为____条件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若在此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在 24 小时内积累的葡萄糖为________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CO2(1 分) [H]和 ATP(1 分) 减少浓度 CO2(不提供 CO2 或增强光照等) 4 (2)光照强度 较高 (3)光合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30℃ 16.4 【解析】(1)根据图 1 光合作用过程可知,甲表示 CO2,乙表示水光解生成 的[H]和 ATP;想要使叶绿体内 C3 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 CO2 浓度或停止 CO2 的供应或增强光照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时氧气和[H]反应生 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光反应中产生的 O2 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至少要经过 4 层生物膜(两层叶绿体膜和两层线粒体膜)。(2)图 2 表示光合作 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 以在增长率达到 0 时(即 D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 CO2 浓度仍在继续 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 CO2 浓度,而应是光照强度(因为 温度适宜,所以限制因素不是温度);C 点与 D 点相比,D 点时 CO2 浓度较高, 固定 CO2 时消耗的 C5 较多,所以 C 点叶绿体中 C5 的含量较高。(3)由图 3 可知,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 能。(4)从图 3 可知,实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虚线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在 30℃ 时两者的差值最大,表示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若在此 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处理,一昼夜中 CO2 的固定 量为 12h×8mg/h-24h×3mg/h=24mg,相当于 16.4mg 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