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4.86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 细胞 B. 种群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答案】A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因一切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尽管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具有生命活动,故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为真核细胞 C. 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 酵母菌和青霉菌是真核细胞 ‎【答案】D ‎【解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细胞,C错误;‎ D、酵母菌和青霉菌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 ‎【详解】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确定C项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故选C。‎ ‎【点睛】考生着重理解高倍镜和低倍镜使用的区别即可,能通过看图判断C项细胞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 ‎4.在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 A. 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 B.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 C. 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 D.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 ‎【答案】B ‎【解析】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要现配现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用双缩脲试剂A试剂与蛋白质混合后,再用B试剂,才可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A错误;‎ 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B正确;‎ C、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与蛋白质混合后,再加入硫酸铜,C错误;‎ 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砖红色,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鉴定对象、颜色反应、使用方法、所需条件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实验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试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含有肽键的是( )‎ A. 热变性的蛋白质 B. 异亮氨酸 C. 蚕丝 D. 人类的指甲 ‎【答案】B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肽键是蛋白质或肽链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主要共价键,性质较稳定。‎ ‎【详解】A、蛋白质在高温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出现变性,但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断裂,所以热变的蛋白质中仍含有肽键,A错误;‎ B、异亮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的一种,其结构中不含肽键,B正确;‎ 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中肯定含有肽键,C错误;‎ D、人类的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中肯定含有肽键,D错误。故选B。‎ ‎6.如图所示,人体内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的形成过程:先合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一条链),然后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胰岛素由两条肽链组成,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合成胰岛素原时共脱去49个水分子 B. 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C. 水浴加热会引起空间结构破坏,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 胰岛素分子存在二硫键,所以其化学元素组成一定有C、H、O、N、S ‎【答案】A ‎【解析】1、图示一分子胰岛素原切掉C肽后成为两条肽链的胰岛素分子,其中A链含21个氨基酸,B链含30个氨基酸,两条肽链中含有3个二硫键。‎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胰岛素原切掉C肽后才成为胰岛素,胰岛素分子由21+30═51个氨基酸组成,其形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大于49个,A错误;‎ B、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胰岛素分子中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有两个,B正确;‎ C、沸水浴时肽键不会断裂,但空间结构破坏,导致了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丧失,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该胰岛素蛋白的化学元素有C、H、O、N、S,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的知识及相关计算,对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记忆和理解、明确相关计算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有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DNA和RNA分子的异同:‎ ‎【详解】A、图A中含有碱基G,可能是组成DNA分子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正确;‎ B、图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错误;‎ C、图C中含有碱基T,可能是组成DNA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 D、图D中含有碱基A,可能是组成DNA分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DNA和RNA异同,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休眠的种子,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相对较低 C.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水是结合水 D. 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物的分类和不同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含量、无机盐的作用的考查,梳理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物的分类和不同无机物在细胞中的含量、无机盐的作用等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的含量升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加,所以休眠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相比,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B错误;‎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水是自由水,C错误;‎ D、自由水参与生化反应,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许多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均有水的参与,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考查点是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9.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肪和蛋白质 B. 蛋白质和糖类 C. 磷脂和蛋白质 D. 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可以延伸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10.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 B. 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 C. 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D. 所有的糖类物质都是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 ‎1、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 ‎;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2、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3、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糖类中的多糖如淀粉、糖原可以在细胞内储存,A错误;‎ B、纤维素、淀粉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蔗糖是植物二糖,B错误;‎ C、单糖可以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和多糖,多糖和二糖也可以水解形成二糖或单糖,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有些糖类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考查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对于糖类的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中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B. 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离不开自身的核糖体 C. 线粒体为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提供能量 D. 性激素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 ‎【答案】C ‎【解析】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有少量DNA和RNA,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少量DNA和RNA,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同时充盈的液泡使植物坚挺,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而呈现一定的颜色。‎ ‎【详解】:A、液泡中的色素不能传递和转化光能,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离不开宿主细胞的核糖体,B错误;‎ C、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主要来自细胞有氧呼吸产生,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 D、性激素是由内质网合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染色质分子 B. ①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①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合成有关;除此之外还有核膜和核孔,其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②是核仁,其与核糖体的形成及rRNA的合成有关,但不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A错误;‎ B、 ①是染色质,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错误;‎ C、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C正确;‎ D、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由双层膜构成,而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核膜含有四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的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的是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渗透吸水 D. 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 ‎【详解】A、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放到清水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正确; ‎ C、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 ‎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这个过程需要通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14.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无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B. 丙溶液浓度>甲溶液浓度>乙溶液浓度 C. 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内外水分子的相对数相等 D.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涨破的乙细胞的膜由一层单位膜组成 ‎【答案】B ‎【解析】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1、红细胞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失水皱缩,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红细胞的体积越小;‎ ‎2、在等渗溶液中细胞体积不变;‎ ‎3、在低渗溶液中细胞体积变大。‎ ‎【详解】A. 甲图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说明单位时间内吸水和失水到达动态平衡,A错误;‎ B、甲烧杯中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说明红细胞既没有吸水也没有失水,则甲烧杯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与红细胞内液体浓度相等;丙烧杯中红细胞皱缩,说明细胞失水,则丙烧杯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体浓度;乙中细胞破裂了,说明细胞吸水最多,则该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最低。三个烧杯中食盐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B正确;‎ C、丙中细胞失水皱缩,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当,由于血红蛋白结合较多的水分子,细胞内外水分子的相对数并不相等,C错误;‎ D、细胞膜只有8纳米厚度,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机理,能够根据细胞形态的改变判断外界溶液的浓度。‎ ‎15.如图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胞吞、胞吐 ‎【答案】B ‎【解析】1‎ ‎、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他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过程中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且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 ‎3、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消耗能量。‎ ‎【详解】据分析可知:题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显示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而且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故选B。‎ ‎1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 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 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 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A、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17.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 B.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C.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多 D.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供能物质 ‎【答案】C ‎【解析】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并不高,可通过与ADP的迅速转化以维持平衡。‎ ‎【详解】A、1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 B、细胞中的ATP与ADP可通过迅速转化使其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ATP在细胞内含量不多,与ADP转化很快, C错误;‎ 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合成途径,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在不同温度和pH下对酶的作用进行研究,下列符合图的含义的是( )‎ A. 随pH从5升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从5升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为7‎ ‎【答案】B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为6,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B正确;‎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C错误;‎ D、从图中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为6,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特性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分析曲线图判断温度、pH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确定酶促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和pH。‎ ‎19.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的化合物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 ‎【详解】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因此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水。故选B。‎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20.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①、④过程都产生[H]‎ C. 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A、③是CO2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Y是丙酮酸,A正确;‎ 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H],B正确;‎ C、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C3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C。‎ ‎2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下列有关其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完成 B. 有氧呼吸的产物是和大量能量 C.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乙醇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详解】A、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A错误;‎ B、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C正确;‎ D、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的情况,能正确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 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 A. 乳酸 B. 酒精 C. 酒精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3.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 O2浓度过低 B. O2浓度过高 C. CO2浓度过低 D. CO2浓度过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B、O2浓度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AB错误; CD、CO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当CO2浓度过低,光合速率较低,故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CO2浓度过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24.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和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 A. 和都减少 B. 和都增加 C. 增加,减少 D. 减少,增加 ‎【答案】C ‎【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题意知,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即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 的固定则继续进行,但由于缺少[H]和ATP,C3不能被还原C5而积累,使C3迅速增加;C5是植物体细胞内具有一定数量且能循环利用的物质,当CO2+C5→2C3后又不能被还原再形成C5时,C5将迅速减少。所以,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故选C。‎ ‎【点睛】本题以光合作用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 ( )‎ A.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B.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C.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D. 光合作用产物有氧气 ‎【答案】A ‎【解析】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碘与淀粉变蓝色,可用于检测淀粉,遮光的一半不变蓝,曝光的一半变蓝,则该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产物有淀粉。故选A。‎ 二、简答题 ‎26.图为高等动物、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拼接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写数字代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与高等植物相比,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中,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 ‎(3)图中植物细胞的结构中[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所不具有的。‎ ‎(4)动物细胞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 ‎【答案】3中心体 4高尔基体 6叶绿体 8大液泡 1线粒体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动、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拼接示意图,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核糖体;结构3为中心体;结构4为高尔基体;结构5为细胞膜;结构6为叶绿体;结构7为细胞核;结构8为液泡.‎ ‎【详解】(1)和高等植物相比,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3中心体。‎ ‎(2)在动物细胞中,蛋白质在肽链上合成后首先进入内质网进行肽链的折叠,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3)图中结构6叶绿体、8大液泡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所不具有的。‎ ‎(4)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代谢有关。‎ ‎【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拼接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糖原,在植物细胞内主要是指___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_____,它是由B甘油和____________组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__、固醇。‎ ‎(3)H指______________,它可分为核糖核酸和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两种。‎ ‎【答案】葡萄糖 淀粉 脂肪 脂肪酸 磷脂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解析】根据不同化合物的功能可以判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E表示多糖,A为葡萄糖;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F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是重要的结构物质,因此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核酸是遗传物质,因此H是核酸,D是核苷酸。‎ ‎【详解】(1)由于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E表示多糖,A为葡萄糖。动物体内的多糖为糖原;植物体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由于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因此植物中的E主要指淀粉。‎ ‎(2)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F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3)核酸是遗传物质,因此H是核酸,核酸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构建知识,考生首先要根据化合物的功能确定化合物的种类,然后再确定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28.某同学为了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设置了如图1所示装置,请回答:‎ ‎(1)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____________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了量筒内液面高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用虚线画出第二次实验(增加酶的数量)的曲线。_______‎ ‎(3)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只需利用图1的实验装置,作出如下改变(写出具体措施):________。‎ ‎【答案】 蛋白质或RNA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挤压注射器 温度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多少等 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酶换成氯化铁溶液即可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多少,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挤压注射器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多少。‎ ‎(2)增加酶的量以后反应速率加快,但是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故曲线图为:‎ ‎(3)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应进行酶与无机催化剂的比较。可增设一组实验,与图1的实验装置基本相同,只是将注射器内的过氧化氢酶换成氯化铁溶液。‎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特性等基础知识,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石榴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石榴,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石榴根的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___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石榴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减少。‎ ‎(4)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线粒体基质 A 减慢 30 [H]和 ATP 不能 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解析】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从图中曲线走势分析,与清水组相比,KNO3浓度越高,有氧呼吸速率越高。‎ ‎【详解】(1)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故生成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B、C三点中A点的有氧呼吸速率最快,故A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弱作用.其中 ‎30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叶绿素含量减少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由于根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CO2,故实验过程中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