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5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直射光照下,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的特点 C. “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A错误;‎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B错误;‎ C、“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稀释的样品,待稀释的样品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液体,再进行计数, 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3.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B. 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 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为血浆,血浆渗透压主要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蛋白质有关,虽然蛋白质含量大,但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较蛋白质分子数多,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A错误;‎ B、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错误;‎ C、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D、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突触间隙液即为组织液,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D. 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A正确;‎ B、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种表现型,B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C正确;‎ D、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选B。‎ ‎5.某块实验田中种植了某种二倍体作物,有一株作物的基因型是AABB,其周围还生长着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这株作物的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之一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B ‎【解析】‎ ‎【详解】AABB可以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子代,无论杂交还是自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子代。故选B。‎ ‎6.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有3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B. 刺激a处,a处的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外流 C. 刺激c处,兴奋可经过b传向d D. 反射弧中c受损后,给予e刺激,e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有3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没有中间神经元,A正确;‎ B、刺激a处,a处的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b为突触,突触处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处,兴奋不能经过b传向d,C错误;‎ D、反射弧中c受损后,给予e刺激,e可以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A。‎ ‎7.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 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③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故选D。‎ ‎8.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杆菌外毒素(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1中的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 图中①②③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 细胞2和细胞3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 D. 进行二次免疫时细胞5可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1为吞噬细胞,其中的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图中①②③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而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B正确;‎ C、细胞2和细胞3中的遗传物质都相同,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了性状表现不同细胞,C错误;‎ D、进行二次免疫吋细胞记忆细胞5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细胞4浆细胞,由细胞4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a抗体,D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人类生命活动表现与其对应的调节机制,正确的是( )‎ A. 甲亢患者——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 B. 马拉松选手比赛——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以升高血糖 C. 正常人饮水不足——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胰岛素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亢患者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偏高,A正确;马拉松选手比赛时,随着血糖的消耗,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转化,使血糖升高,B错误;正常人饮水不足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胰岛B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关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得到的 B. 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都生根 C.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 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生长素,因而不能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无子西瓜一般是通过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A错误;‎ B、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不能促进插条形态学上端生根,因为2,4-D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只能促进形态学下端生根,B错误;‎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双子叶杂草较单子叶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正确;‎ D、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可以合成生长素,因而可以直立生长,D错误。‎ 故选C。‎ ‎11.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题中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C. 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400mg/L D. 图甲中 a、b、c 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乙中,生长素的浓度最大时,豌豆幼苗茎切段比对照组的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图丙中对棉花去顶,有利于棉花侧枝的生长,有利于侧枝结棉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B错误;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mg/L~600mg/L之间,不一定是400mg/L,C错误;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茎/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茎的a、b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因此c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根伸长的作用,d处的生长素抑制根的伸长,D正确。故选D。‎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C.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A正确;自然条件下,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B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捕食、竞争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 ‎1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 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 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 λ是当年种群数量和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在0~a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正确;‎ B. a~c年时λ<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正确;‎ C. b~d年时λ值从小于1增加到2,则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λ值只有在先增加后不断减小为0,种群才呈“S”型增长,C错误;‎ D. d~e年时λ值=2,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呈现J型增长,D正确;‎ 故选C ‎14.针对下列各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恰当的是( )‎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 B. 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法 C. 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D. 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中标志要醒目,易识别 ‎【答案】B ‎【解析】‎ 跳蝻和蚯蚓的活动能力非常弱,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法,B正确;调查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应利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D错误。‎ ‎15.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B错误;‎ C、b到c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正确;‎ D、比较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X表示理想状态的种群数量增长,则曲线Y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所以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D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 B. 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其稳定 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 D、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且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只有10%~20%,因此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正确。‎ 故选A。‎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 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C. 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有潜在价值 D. 在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也可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A错误;‎ B、药用、科研、观赏等都属于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B错误;‎ C、潜在价值是指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物种也可能具有潜在价值,C错误;‎ D、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基因多样性也可能改变,D正确。‎ 故选D。‎ ‎1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D传递到A和F B. 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 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 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D是生产者,A、B、E都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C是二氧化碳库,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生态系统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故B正确,C错;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A错;由于F是分解者,因此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故D错。‎ ‎19.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花粉管通道法,可以使目的基因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不必构建重组载体就可以直接导入 B. 此方法可用于转基因动物 C. 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的卵细胞 D. 有时可以取代农杆菌转化法 ‎【答案】D ‎【解析】‎ 要让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能稳定存在并得到复制和表达,不管采用什么导入方法,都需要构建重组载体才能实现,A错误;花粉管道法只适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B错误;植物受体细胞一般用植物体细胞,通常不选卵细胞,因为卵细胞取材不方便且数量少,C错误;如果是为了导入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 ‎20.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①预期蛋白质分子结构组成→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②合成DNA,故选C。‎ ‎2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核移植的受体细胞通常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B. 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培养到原肠胚时期可进行胚胎移植 C. 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学检测才能进行胚胎移植,这可防止发生排斥 D. 胚胎分割处理的胚胎通常为桑椹胚或囊胚,这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新个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体积大,易于操作,且细胞质中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可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A错误;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一般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期可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受体母畜的子宫对移植的胚胎不发生排斥,C错误;胚胎分割处理的胚胎通常为桑椹胚或囊胚,经培育形成的新个体的基因型相同,D正确。‎ ‎22.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C. 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 D.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 ‎【解析】‎ 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23.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B. 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高 C. 传统的葡萄酒制作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D.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需在光下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果酒的制作由酵母菌完成,果醋的制作是由醋酸菌完成的,A错误;‎ B、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 ℃‎,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 ℃‎,所以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B正确;‎ C、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靠葡萄本身携带的酵母菌,将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最终发酵成葡萄酒,C错误;‎ D、制作果酒和果醋不需要光照条件,D错误。‎ 故选B。‎ ‎24.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b=h+c+d+e+f+i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 D. 通过圈养减少f可以提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h+c,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c/a×100%,B错误;‎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兔的同化能中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即图中乙,C错误;‎ D、通过圈养减少f可以提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D。‎ ‎25.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存在DNA复制过程,而无丝分裂没有该过程 B.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会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 C. 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 D. 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各种细胞分裂方式都要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B正确;‎ C、雄蜂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 D、有丝分裂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6.如图甲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见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 C. 酶切时需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 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各占1/2,B正确;酶切时不用DNA连接酶,C错误;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各占1/2,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AY,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XaY=1/2×1/4=1/8,D错误。‎ ‎27.图甲为某生物(2n=4)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乙为该生物细胞分裂某些时期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③为同源染色体,②④分别为X、Y染色体,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于图甲所示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 B. 图乙c段时期的细胞可形成四分体和发生基因重组 C. 图甲细胞中A基因的碱基数量大于a基因的碱基数量 D. ②④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数为体细胞的两倍,因此有8个核DNA,A正确;‎ 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也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A、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等位基因,DNA上的碱基对替换、缺失等使基因结构改变,A基因碱基和a基因的数目可能相同可能不同,C错误;‎ D、②④分别为X、Y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基因都是伴性遗传,D正确。‎ 故选C。‎ ‎2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 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错误。‎ ‎29.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一定会变小,B正确;‎ C、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C正确;‎ D、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0.感染新冠病毒(2019-nCoV)会引起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COVID-19),该病毒为RNA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引起下丘脑中____________中枢活动增强,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刺激位于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在____________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一般情况下,机体能够对已感染过的病毒产生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当前医院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是利用他们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消灭患者体内病毒。‎ ‎【答案】 (1). 体温调节 (2). 甲状腺激素 (3). 肾上腺素 (4). 升高 (5). 下丘脑 (6). 抗利尿激素 (7). 大脑皮层 (8). 体内形成了相应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9). 抗体 ‎【解析】‎ ‎【详解】(1)发热是因为在淋巴因子刺激下,引起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活动增强,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机体能够对已感染过的病毒产生免疫,是因为经过人体特异性免疫,在体内形成了相应的抗体和相应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或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益T细胞,由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是利用他们体内产生的抗体消灭患者体内病毒。‎ ‎31.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 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 5~‎7 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结合实验设计原则,改正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调节 (2). 两重 (3). 300~500 mg·L-1(或400 mg·L-1左右)的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4). 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求平均值(或重复多次实验) (5). 萘乙酸的浓度过高 ‎【解析】‎ ‎【详解】(1)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300~500 mg·L-1(或400 mg·L-1左右)的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②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实验数据应该尽量多才会接近真实水平,结合实验设计原则,图1应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求平均值(或重复多次实验)。‎ ‎③萘乙酸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浓度过高。‎ ‎32.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____________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_。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双链分子中的________。‎ ‎(3)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答案】 (1). 基因组文库 (2). 部分基因文库 (3). 解旋酶 (4). 加热至90-95度 (5). 氢键 (6). Taq酶热稳定性高,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活 ‎ ‎ (7).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解析】‎ ‎【详解】(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前者包括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后者只包括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2)体内进行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可以打开双链之间的氢键,DNA聚合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利用高温即加热至90‎-95℃‎变性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解旋酶和高温处理都破坏了DNA双链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3)由于在PCR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温度,该过程中涉及较高温度处理变性,细胞内的DNA聚合酶在高温处理下会变性失活,PCR过程中需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 ‎(4)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33.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基础知识。‎ ‎(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 ‎(2)桑基鱼塘生态工程能将蚕沙、蔗叶、滤泥等变成鱼类的饵料,塘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甘蔗、桑树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________,而且体现了生态经济的“循环经济”原则。‎ ‎(3)培育克隆人和克隆动物的原理基本相同。中国政府对克隆人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_____的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 ‎(5)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_________强、_________高,可大量制备。‎ ‎【答案】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2). 资源化 (3). 治疗性克隆 (4). 无菌、无毒 (5). 特异性 (6). 灵敏度 ‎【解析】‎ ‎【详解】(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 ‎(2)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物质的多途径利用),而且体现了生态经济的“循环经济”原则(物质循环)。‎ ‎(3)克隆动物是核移植的结果,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中国政府对克隆人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属于细胞工程,如将治疗性克隆用于治疗白血病人的骨髓移植。‎ ‎(4)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 ‎(5)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4.如图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回答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中,通常将温度控制在_____℃。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和温度控制在_______℃。‎ ‎(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___来检测,在酸性条件下呈现____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3)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的反应总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8~‎25℃‎ (2). 通入氧气 (3). 30~‎35℃‎ (4). 重铬酸钾 (5). 灰绿 (6). 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7). C2H5OH+O2→CH3COOH+H2O ‎【解析】‎ ‎【详解】(1)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在18~‎25℃‎。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适宜的温度是30~‎35℃‎,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30~‎35℃‎。‎ ‎(2)果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测,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3)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4)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反应总简式C2H5OH+O2→CH3COOH+H2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