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素养评价 十五
酶 的 特 性
(20 分钟·70 分)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6 分)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是 (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解析】选 B。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但不能促进蛋白质水解,A 错误;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水解,B 正确;脂肪酶
水解脂肪,不能水解蛋白质,C 错误;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不能催
化蛋白质水解,D 错误。
2.酶很“娇气”,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时,其活性才最高。将肠淀粉
酶(最适 pH=7.8)溶液的 pH 由 1.8 调高至 12 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
为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 pH) ( )
【解析】选 C。肠淀粉酶最适 pH 为 7.8,当 pH 为 1.8 时,酶的活性已经
丧失,并且不能恢复,因此在 pH 由 1.8 调高至 12 的过程中,酶的催化活
性始终为 0。所以 C 正确。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 D 项。忽视了肠淀粉酶的最适 pH 为 7.8。在
pH 等于 1.8 的时候肠淀粉酶已经变性失活,不会恢复,因此随着 pH 的变
化不会发生酶活性的变化。
3.如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 A、B、C 最可能
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
A.高效性 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B.专一性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C.专一性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D.高效性 脂肪酶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选 C。由图示可知,图中 A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则可推断是
酶分子,B 是反应物,C 是产物;反应物与酶分子上的特有结构相吻合,说
明酶具有专一性。图示中产物是由两个小分子组成的物质,而 B 是由多
个小分子单位组成的大分子,由此可推断,最可能的结果:A 是淀粉酶,B
是淀粉,C 是麦芽糖。
4.下列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 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解析】选 D。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
等物质组成,而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只能催化水解纤维素,降解植
物细胞壁,而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
5.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中一般都有“使用温水洗涤效果更佳”的提
示。该项提示的理论依据是 ( )
A.酶的活性受 pH 影响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选 C。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同酶有其自己的最适温度,高于
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加酶洗衣粉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主要是因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6.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般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只能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解析】选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
特性,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般是酶的种类,A 正确;酶的高效性
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所以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不
是酶的浓度,B 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探究温度对酶活
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C 正确;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pH 是
自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D 正确。
7.将少许的二氧化锰和新鲜土豆匀浆分别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
检测两者产生的气体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图(实线为加入二
氧化锰产生的气体量,虚线为加入土豆匀浆产生的气体量)正确的是
( )
【解析】选 C。土豆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
化剂,反应速率较快,由于过氧化氢溶液量相等,最终产物即相对气体
量是相同的,故 B、D 错误;实线为加入二氧化锰产生的气体量,虚线为
加入土豆匀浆产生的气体量,所以虚线更快达到最大相对气体量,A 错
误、C 正确。
8.某同学在进行某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
化如图中曲线 a 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
整,实验结果如曲线 b 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
A.改变了酶的种类 B.改变了底物浓度
C.改变了酶的浓度 D.改变了反应温度
【解析】选 B。对比图中两条曲线可知,改变反应条件后,生成物的量降
低,即反应速率和生成物的量均发生了改变。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若改
变酶的种类,则该反应无法进行,A 错误;底物浓度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进而改变反应速率和生成物的量,B 正确;酶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均改变
反应速率,但不引起生成物的量改变,C、D 错误。
9.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酶的活性
B.曲线②为对照组实验结果
C.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 A 点将持续上移
D.P 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 D。底物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不影响酶的活性,A 错
误;曲线①为对照组,②为实验组,由图可知,化合物 P 对该酶的活性有
抑制作用,D 项正确;其他条件适宜,当反应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温度
不断升高,酶活性将减弱,A 点将持续下移,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34 分)
10.(16分)下面三个图中的曲线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 分解条件而
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 1、2、3 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 据 图 1 可 以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 2 曲 线 bc 段 产 生 的 最 可 能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 据 你 的 理 解 , 图 3 曲 线 纵 坐 标 最 可 能 代 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导引】(1)明确酶具有高效性的含义。
(2)明确酶的作用只是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解析】(1)图 1 中两条曲线中一组加入过氧化氢酶,另一组加入 Fe3+,
所以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 2、3 中只有一条曲线,则横坐标即为自
变量。(2)图 1 中两条曲线对比,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快,而并未改
变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3)图 2 中 bc 段反应速率不再变化,而
H2O2是过量的,因此酶数量(浓度)是限制因素。(4)图3中横坐标为温度,
而曲线表示的含义与酶活性的曲线刚好相反,所以应表示反应物剩余
量的多少。
答案:(1)催化剂的种类 H2O2 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
制 (4)溶液中 H2O2 的剩余量
11.(18 分)下列 A、B、C 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
度、温度、pH 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图 B 中,b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 C 中 ,c 点 到 d 点 的 曲 线 急 剧 下 降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 12 ℃和 75 ℃的水
浴锅中,
20 min 后取出,转入 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情况分别
是:甲:______,乙________。
【解析】(1)反应物浓度通过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
图 A 中曲线表明在反应物浓度较低时,酶有剩余,随反应物浓度增加,反
应速率加快,当所有酶分子全部参与催化反应中后,再增加反应物浓度,
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图 B 中曲线的 b 点酶活性最强,此点对应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3)
图 C 中曲线的 c 点酶活性最强,此点对应的 pH 是该酶的最适 pH,超过最
适 pH,酶活性随 pH 增大而减弱,因为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分子结构受
到破坏,导致酶活性永久失活,不可再恢复。(4)高温时酶分子结构被破
坏,酶活性永久性丧失,不可再恢复,低温时,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当
温度升至最适温度时,其活性恢复。所以甲试管中反应速率加快,乙试
管中反应不能进行。
答案:(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pH
升高,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不反应
(10 分钟·30 分)
1.(6 分)如图曲线 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
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增大 pH,重复该实验,A、B 点位置都不变
B.B 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将呈现曲线 c 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a 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 D。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高于或低于最适值都
会降低酶的活性,故增大 pH,重复实验,A、B 两点的位置要下降,故 A 错
误;B 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B 错误;酶量增加后,酶
促反应速率增加,可以用曲线 c 表示,C 错误;由于曲线 b 处于最适温度
和 pH 条件下,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物浓度,所以限制曲线 AB 段反应速
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故 D 正确。
【互动探究】
(1)曲线 a 与曲线 b 相比,发生变化的反应条件有哪些?
提示:温度、pH 或酶的数量。
(2)若使 B 点后的曲线 b 变为曲线 c,应如何改变条件?
提示:增加酶的数量。
2.(6 分)为研究 Cu2+和 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
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 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 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
A.缓冲液的 pH 应控制为最适 pH
B.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 37 ℃左右
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解析】选 D。缓冲液的作用是为了调节 pH,维持 pH 稳定的,本实验 pH
以及温度都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和 pH 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温度和
pH 都应该设置到最适,A、B 选项的评价合理。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
淀粉的剩余量,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可以检测实验中淀粉是否有剩余,与
对照组相比较说明 Cu2+和 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C 选项的评价合
理。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 Cu2+和 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
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排除硫酸根离子
和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设置的对照实验只有一组不能达成实
验目的,D 选项的评价不合理。
3.(18 分)研究者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两种酶,酶 A 和酶 B,并进行了一
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酶 A 分为两组,一组遇双缩脲试剂后无紫色反应;另一组用 RNA 酶
处 理 后 , 不 具 有 催 化 活 性 , 这 表 明 酶 A 的 化 学 本 质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酶 B 是唾液淀粉酶,研究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温度对该
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当温度偏离 37 ℃时,酶促反应速率都会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
种:①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不可逆失活;②抑制了酶的活性,这
种影响是可逆的。现要探究当温度为 T1 和 T2 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
因,请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取适量酶 B 均分为甲、乙两等份,甲组放在温度为__________条件、乙
组放在温度为 T2 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后,将甲组升温至__________,乙
组降温至__________,再分别定量测定酶促反应速率,比较酶促反应速
率的变化。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速率变为 a,乙组速率仍为 b,则________________;
若甲组速率为 b,乙组速率变为 a,则__________;
若甲、乙两组速率都为 b,则__________;
若甲、乙两组速率都变为 a,则__________;
【解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
蛋白质,少数是 RNA。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将酶
A 分为两组,一组遇双缩脲试剂后无紫色反应,说明酶 A 不是蛋白质;另
一组用 RNA 酶处理后,不具有催化活性,说明酶 A 是一种 RNA。
(2)通过图示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偏离 37 ℃时,酶促
反应速率都会下降,猜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破坏了酶的空间
结构,导致酶不可逆失活;②抑制了酶的活性,这种影响是可逆的。为探
究当温度为 T1 和 T2 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设计的实验思路:取适
量酶 B 均分为甲、乙两等份,甲组放在温度为 T1 条件、乙组放在温度为
T2 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后,将甲组升温至
37 ℃,乙组降温至 37 ℃,再分别定量测定酶促反应速率,比较酶促反
应速率的变化。预测结果及结论:若甲组速率变为 a,乙组速率仍为 b,
则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的结构;若甲组速率为 b,乙组速率变
为 a,则低温破坏酶的结构,高温抑制酶的活性;若甲、乙两组速率都为
b,则高温、低温均破坏酶的结构;若甲、乙两组速率都变为 a,则高温、
低温均抑制酶的活性。
答案:(1)RNA (2)实验步骤:T1 37 ℃ 37 ℃
预期结果及结论:
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破坏酶的结构 低温破坏酶的结构,高温抑制
酶的活性 高温、低温均破坏酶的结构 高温、低温均抑制酶的活性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