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5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期末)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7月月考(期末)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0题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B.狗的长毛和卷毛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2.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3.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 ‎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③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5.水稻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抗病(E)对感病(e)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HhEe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 A.HhEe B.hhEe C.hhEE D.hhee ‎6.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 c)所控制,显性基因A、B和C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男性与一个相同基因型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七种表现型 ‎ B.皮肤颜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cc C.孩子皮肤颜色最深的概率为1/64 ‎ D.子女中表现型与亲代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7.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8.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B a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 B.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9.已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A.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 B.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 C.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B基因 D.卵细胞中必然含有B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b基因 ‎10.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C.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D.精卵的随机结合与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无关 ‎11.下图所示的四个某生物的精细胞中,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1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4.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链反向平行,图中1代表的结构有4种 B.图中2代表核糖,其中含有4个碳原子 C.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图中1、2交替连接有关 D.图中3为含氮碱基,可代表G或C ‎ ‎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6.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17.如图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链与d链中的(A+G)/(T+C)比值相同 ‎ D.a链和b链中的(A+T)/(G+C)比值相同 ‎ ‎18.下列关于生物基因表达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识别RNA上的序列并与之结合 B.不同的tRNA可能携带同一种氨基酸 C.mRNA、rRNA、tRNA可同时存在于核糖体上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19.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B.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C.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21.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③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中的4种变异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 D.图中的4种变异都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22.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白化病;在社区内随机抽样调查 B.苯丙酮尿症;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红绿色盲;在学校内逐个调查 D.原发性高血压;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3.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20、70和10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55%、45% B.40%、60% C.50%、50% D.70%、30%‎ ‎2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C.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5.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B.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环境 ‎26.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葡萄糖、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C.CO2、RNA聚合酶、尿素 D.Ca2+、载体、神经递质 ‎27.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②中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①吸收,大部分被④吸收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28.在下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④→③ B.③→④ C.②→① D.①→②‎ ‎29.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3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实现神经细胞间信息的双向传递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31.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1∶1 B.4∶4∶1 C.2∶3∶1 D.1∶2∶1‎ ‎32.小麦的抗病和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无芒和有芒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抗病无芒和感病有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抗病无芒,F1自交获得F2的性状比例为9:3:3:1。给F2中抗病无芒的植株授以感病有芒植株的花粉,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16:8:2:1 B.4:2:2:1 C.9:3:3:1 D.25:5:5:1‎ ‎3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是BbXRXr 、BbXrY ‎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中基因型不同于双亲的几率为3/4;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可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34.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n、m分别是 A.3、490 B.4、1050 C.3、560 D.4、1120‎ ‎35.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α链 ‎ 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 D.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36.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甲和丙表示m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 B.乙和丁的移动方向均为从右向左 C.图1形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7.青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⑥⑦⑧⑨,图甲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②③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38.如图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抑制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39.如图表示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 D.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 ‎40.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接受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41.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分别刺激图一中的①、②,都不会引起肌肉收缩 B.刺激图一中②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42.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i ‎50.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⑤‎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空2分,共30分)‎ ‎51.下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女性的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病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Ⅱ4、Ⅱ7、Ⅲ11只患其中的一种病(Ⅱ4和Ⅲ11患同一种病,Ⅱ7患另一种病),其他个体都正常(图二中方框表示男性,圆圈表示女性)。请据图回答:‎ ‎(1)具有图一所示基因型的女性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将遵循 定律,产生4种配子。其中带有致病基因的配子的基因型除了aXB、aXb外还有 。‎ ‎(2)根据图二判断,Ⅱ8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3)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 。‎ ‎(4)若Ⅲ9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bXb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填父亲或母亲)。‎ ‎52.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 ‎ ‎(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和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B过程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加倍。‎ ‎(2)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经过A、B、C途径育种,则能获得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请回答:‎ 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 ‎53.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饭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刺激___________细胞,引起激素D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向传递的。‎ ‎(4)流感患者发热的原因是流感病毒入侵后,某些免疫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可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作用,使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加,在其间接控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0题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1.A【详解】‎ A.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为相对性状,A正确;‎ B.狗的长毛和卷毛分别为毛长和毛型的性状,不为同一种性状,故B项错误;‎ C.玉米的叶鞘和叶片不为同一种性状,故C项错误;‎ D.豌豆和蚕豆为不同种生物,故D项错误。‎ ‎2.B【详解】‎ 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并没有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 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正确。‎ ‎3.A【详解】‎ ‎①项,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故正确;‎ ‎②项,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不能确保雌雄配子各两种,并且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故错误。‎ ‎③项,桶内配子的比例必须保持1:1,不能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故错误;‎ ‎④项,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故正确;‎ 因为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C【详解】‎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 ‎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C正确;‎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能推测数量,D错误。 ‎ ‎5.B【详解】‎ 只看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高茎:矮茎=(3+1):(3+1)=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Hh×hh;只看抗病和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抗病:感病=(3+3):(1+1)=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Ee×Ee,综合以上可以知道“某水稻”的基因型应为hhEe。‎ ‎6.D【详解】‎ 基因A、B和C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后代表现种类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颜色最深,5个显性基因的颜色次之,而0个显性基因的aabbcc颜色最浅。现两个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中最少出现0个显性基因(aabbcc),最多6个显性基因(AABBCC)。‎ A.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0个、1个、2个、3个、4个、5个和6个,即子代表现型种类数为7种,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颜色最深,5个显性基因的颜色次之,而0个显性基因的aabbcc颜色最浅,B正确;‎ C.因为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Cc,所以孩子皮肤颜色最深的基因型是AABBCC,概率1/4×1/4×1/4=1/64,C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中有3个显性基因,所以子代基因型中有3个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型都与亲本相同,而子代中基因型有3个显性基因的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错误。‎ ‎7.A【详解】‎ 由题干可知,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其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但是DNA已经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所以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64条DNA;两条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所以四分体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6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内有两条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一个四分体有4个姐妹染色单体,即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16×4=64。因此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为32、16、64、64,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B【详解】‎ 图中所示现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A.由于该细胞来自于雄性动物,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即初级精母细胞内,A项正确;‎ B.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左侧(白色)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A换成了a,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也会发生A与a的分离,即B项错误;‎ C.图中含有一个四分体,即四个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故图中一共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即C项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即D项正确。‎ ‎9.B【详解】‎ A.由于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导致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第二极体中只含有B或b基因,故A项错误;‎ B.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故B项正确;‎ C.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其它三个极体中的基因分别为B、b、b,故C项错误;‎ D.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故D项错误。‎ ‎10.A【详解】‎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精子的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随机移向两极,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C错误;‎ D.精卵的随机结合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11.C【详解】‎ 一般情况下,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相同,C正确。‎ ‎12.C【详解】‎ A.非同源区段Ⅲ位于Y染色体上,不会通过同源染色体联会互换到X染色体上,所以,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故A项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故B项正确;‎ C.男性的儿子会遗传其Y染色体,不会遗传X染色体,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不会通过同源染色体联会互换到Y染色体上,所以,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不会患病,故C项错误;‎ D.非同源区段Ⅰ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该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女性患者两个X染色体都有致病基因,所以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故D项正确。‎ ‎13.D【详解】‎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C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为显性遗传,D错误。‎ ‎14.D【详解】‎ A.图中1表示磷酸,只有一种,故A项错误;‎ B.图中2表示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含有5个碳原子,故B项错误;‎ C.图中1、2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而DNA分子的多样性与中间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有关,故C项错误;‎ D.图中3表示含氮碱基,由于3与4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3可以表示G或C,故D项正确。‎ ‎15.B【详解】‎ A.遗传因子是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推理出的理论产物,但他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故A项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所以更具说服力,故B项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从查哥夫那里得到了“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信息,故C项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D项错误。‎ ‎16.D【详解】‎ 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 B.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错误;‎ C.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在上清液,质量较重的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C错误;‎ D.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 ‎17.D【详解】‎ A.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A项错误;‎ B.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项错误;‎ C.a链与d链中的(A+G)/(T+C) 比值互为倒数,C项错误;‎ D.DNA分子的两条链碱基互补配对,a链和b链中的(A+T)/(G+C) 比值相同,D项正确。‎ ‎18.A【详解】‎ A.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能识别DNA上的序列并与之结合,A错误;‎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不同的tRNA可能携带同一种氨基酸,B正确;‎ C.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tRNA、rRNA可同时存在核糖体上,C正确;‎ D.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D正确。‎ ‎19.C【详解】‎ A.由图可知甲是DNA复制,乙是转录,场所主要都发生在细胞核,A错误; B.酶1和酶2是DNA聚合酶,酶3是RNA聚合酶,B错误; C.图丙是转录,根据所含碱基可知a是模板链,b是RNA链,C正确;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D错误。‎ ‎20.B【详解】‎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 C.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是体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C错误;‎ D.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上点的突变,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D错误。‎ ‎21.C【详解】‎ A.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B.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图中4种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如果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一般可传给下一代,但是如果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D错误。‎ ‎22.B【详解】‎ A.研究遗传方式应该调查患病家系,A错误;‎ B.研究遗传方式应该调查患病家系,并选择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进行,B正确;‎ C.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系谱图进行判断,C错误;‎ D.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无法调查其遗传方式,D错误。‎ ‎23.A【详解】‎ 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20%,Aa=70%,aa=10%,则A的基因频率是20%+70%÷2=55%,a的基因频率是10%+70%÷2=45%,故选A。‎ ‎24.D【详解】‎ A.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不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错误; ‎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 ‎25.C【详解】‎ A.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 B.1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a为95%,所以A为5%,故B项正确;‎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故C项错误;‎ D.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D项正确。‎ ‎26.A【详解】‎ A.葡萄糖、血浆蛋白、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存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 C.RNA聚合酶存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27.D【详解】‎ ‎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 A.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故A项错误;‎ B.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如血浆蛋白)、激素、维生素、人体代谢废物、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糖类(如葡萄糖)、离子等物质,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并非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故B项错误;‎ C.②中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④吸收,大部分被①吸收,故C项错误;‎ D.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进入血浆中,为维持血浆酸碱度的稳定,碳酸氢钠将与乳酸进行反应,故D项正确。‎ ‎28.A【详解】‎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③→④,不能是④→③。‎ ‎29.D【详解】‎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人体的渴觉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同时还是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变化。‎ ‎30.B【详解】‎ A.a是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传递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携带的化学信号,即A项正确;‎ B.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为单向传递,即B项错误;‎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外负内正,即C项正确;‎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即D项正确。‎ ‎31.C【详解】‎ 根据题意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Dd的父本产生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2: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D:d=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dd=2:3:1,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32.B【详解】‎ 用A、a和B、b两对基因表示两对相对性状,F2中抗病无芒为A-B-,‎ ‎1/9AABB产生1/9AB的雌配子; ‎ ‎2/9的AABb产生(2/9)×(1/2)AB和(2/9)×(1/2)Ab;‎ ‎2/9的AaBB产生(2/9)×(1/2)AB和(2/9)×(1/2)aB;‎ ‎4/9的AaBb产生(4/9)×(1/4)AB、(4/9)×(1/4)Ab、(4/9)×(1/4)aB、(4/9)×(1/4)ab;‎ 即A-B-产生配子AB:Ab:aB:ab=4:2:2:1。‎ 而感病有芒aabb产生ab的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2:2:1。‎ ‎33.C【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亲代为B_XR_、B_Xr_,子代雄果蝇约有1/8为白眼残翅,即1/4bb×1/2XrY,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BbXRXr、BbXrY,A正确。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r占1/2,B正确。F1中基因型不同于双亲的几率=1-相同的=1-1/2×1/4-1/2×1/4=3/4,长翅雄果蝇的概率是3/4×1/2=3/8,C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则可以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 ‎34.B【详解】‎ DNA复制n次后含有15 N的DNA有2个,不含15N的DNA有2n-2个,又因为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所以解得n=4.即DNA复制了4次;由于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含120个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120-50=70(个),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相当于增加了15个子代DNA,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15=1050(个),B正确。‎ ‎35.D【详解】‎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链为β链,故A项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细胞核,故B项错误;‎ C.密码子在mRNA上,酪氨酸、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AC、GAU,故C项错误;‎ D.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故D项正确。‎ ‎36.D【详解】‎ A.图中甲表示mRNA,丙表示DNA,乙表示核糖体,丁表示RNA聚合酶,A错误;‎ B.乙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丁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B错误;‎ C.图1形成的多条肽链以同一条mRNA分子为模板,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错误;‎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37.D【详解】‎ A.据题图分析可知,环丙沙星作用于⑧细菌DNA的复制过程,因此能抑制①DNA复制过程;红霉素作用于⑨翻译过程,因此能抑制③翻译过程,A错误;‎ B.据题图分析可知,青霉素改变⑥细菌的细胞壁,利福平作用于⑦转录过程,不能抑制①DNA复制过程,B错误;‎ C.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不会发生④⑤过程,C错误;‎ D.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D正确。‎ ‎38.D【详解】‎ 由图可知,细胞甲分泌某种物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细胞乙。这个过程为体液调节。‎ 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 B.若乙为垂体,则X抑制乙分泌促激素,B错误;‎ C.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水解维持血糖浓度,不能促进肌糖原水解,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几乎全身所有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D正确。‎ ‎39.C【详解】‎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垂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A错误;‎ B.若图示表示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则a、c应该组织液和血浆,而组织液和血浆不可能都指向淋巴,B错误;‎ C.若图示为血糖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胰岛A细胞,b表示肝细胞,c表示胰岛B细胞,C正确;‎ D.c→a错误,记忆细胞不能分化为B细胞,D错误。‎ ‎40.B【详解】‎ 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属于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B错误;皮质醇可促进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所以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也是皮质醇的靶细胞,C正确;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41.C【详解】‎ 刺激图一中的①时,神经纤维能将兴奋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肌肉(②)也能引起肌肉收缩,A错误;刺激图一中的②时,兴奋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错误;刺激图二中c点时,兴奋不能在突触处向左传递,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而兴奋向右传导时,能引起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刺激图二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D错误。‎ ‎42.B【详解】‎ 体温恒定的原因是产热等于散热,所以在0℃时,a1=b1,在30℃时,a2=b2。‎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错误;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从30℃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43.D【详解】‎ A.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 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得到的,B错误;‎ 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错误;‎ 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正确。‎ ‎44.B【详解】‎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③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④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45.A【详解】‎ A.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可阻止病毒的传播,抗体不能直接将病毒降解,A错误;‎ B.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分解,C正确; D.由于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所以当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 ‎46.B【详解】‎ A.由于患者的自身抗体破坏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因此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结合,但是并不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故A正确;‎ B.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能从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故B错误;‎ C.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症状,故C正确;‎ D.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反应过强造成的,故D正确。‎ ‎47.B【详解】‎ A.细胞乙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 B.细胞丙是吞噬细胞,有其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特异性免疫,B正确;‎ C.细胞丙比细胞乙溶酶体发达,C错误;‎ D.细胞乙的来源有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D错误。‎ ‎48.A【详解】‎ 根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生长素在侧根堆积,抑制了侧根生长,在移栽过程中,根的顶端被破坏,从而解除了顶端优势,侧根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下降,促进了侧根的生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9.A【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右图中对于茎来讲,由于重力作用,d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侧,且已知d生长素浓度为2m,则结合右图分析,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2m;又因为d侧的生长素对茎的促进作用比c侧高,则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低于m,且大于0。‎ ‎50.D【详解】‎ 胚芽鞘的尖端会产生生长素,其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由于匀速转动,ab生长素浓度相同,作用于①不会弯曲生长;②中加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使两边生长素浓度不同,而使其向右弯曲生长;③锡箔纸盖住感光部位所以不弯曲生长;④云母片阻碍生长素横向运输,不能使其由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所以不弯曲生长;⑤横向运输,云母片阻碍右侧向下运输,所以向右弯曲生长;⑥阻碍生长素向下运输,不弯曲不生长,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空2分,共30分)‎ ‎51.【答案】(1)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AXb ‎ ‎(2)5/6 (3)13/48 (4)母亲 ‎51.【详解】‎ ‎(1)具有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带有致病基因的配子的基因型有aXB、aXb、AXb。‎ ‎(2)根据图二判断,Ⅱ5×Ⅱ6→Ⅲ11,可知Ⅲ11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白化病,Ⅱ4患白化病,由Ⅱ4、Ⅱ7分别患白化病和色盲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所以Ⅱ8是纯合子AAXBXB的概率是1/3×1/2=1/6,杂合子的概率则为5/6。‎ ‎(3)Ⅲ10的基因型是Aa(1/2)XBXb,Ⅲ12的基因型是2/3AaXBY,所生子女中白化病的概率是2/3×1/4=1/6,色盲的概率是1/2×1/4=1/8,所以后代的发病率=1-5/6×7/8=13/48。‎ ‎(4)若Ⅲ9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bXbY,其父亲正常,则其两个致病基因都来自于母亲。‎ ‎52.【答案】(1)相同 花药离体培养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2)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甲和乙 ‎ ‎52.【详解】‎ ‎(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组。 B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用到秋水仙素,其主要作用是在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若F1的基因型是AaBb,对F1植株产生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B、Ab、aB、ab的幼苗。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经获得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单倍体育种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对A、a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AA1AA︰1Aa,全部为显性性状;Aa×aa 1aa︰1Aa,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对B、b这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Bb×Bb1BB︰2Bb︰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Bb×bb1Bb︰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甲与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甲与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1︰1。甲与丁杂交后代表现型为1︰1︰1︰1。乙与丙、乙和丁杂交,后代表现型均为1︰1。丙和丁杂交,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综上所述,只有甲和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 ‎53.【答案】(1)ABC (2)胰岛B (3)胞吐 单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53.【详解】‎ ‎(1)据图甲可以知道: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甲状腺激素增多。‎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D(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 ‎(3)乙酰胆碱为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位于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胞吐方式进入③突触间隙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 ‎(4)感冒发热的原因是流感病毒入侵可引起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作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量增加,最终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