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6 章 章末过关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
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 D
解析 常绿阔叶林中包含很多生物,不应属于种群,A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
中,种群种类和数量不断发生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也会不断发生改变,B 错误;一
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
复力稳定性越小,C 错误。
2.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
A.它们都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B.它们中的生物都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C.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它们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它们的营养结构进行的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A 正
确;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的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B 错误;所
有的生态系统的结构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 正确;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D 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 B
解析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 错误;硝化细菌
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 正确;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C 错
误;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D 错误。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答案 D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有 8 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
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故选 D。
5.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
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答案 B
解析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A 错误;兔子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B 正
确;能量金字塔和食物链描述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个
个体,并且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并不能得到兔子体内的全部能量,C、D 错误。
6.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
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 B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
A 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
者应为第二营养级,B 错误;大米草和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
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
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C 正确;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
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D 正确。
7.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
是 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太阳鱼与幽蚊幼虫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2%
C.浮游动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2730 J·m-2·a-1
D.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幽蚊幼虫消失,则鲈鱼获得的能量增多
答案 C
解析 太阳鱼与幽蚊幼虫都以浮游动物为食,因此有竞争关系,同时太阳鱼
捕食幽蚊幼虫,又有捕食关系,A 正确;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
+4200)/66500×100%=12%,B 正确;浮游动物同化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根据图中数据无法计算其呼吸消耗
的能量,C 错误;鲈鱼原来是第四、五营养级,由于幽蚊幼虫消失,则鲈鱼降为单
一的第四营养级,因此获得的能量增多,D 正确。
8.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c 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 c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 d 处的 CO2 浓度最高
D.乙图中 b 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答案 C
解析 甲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细胞内液,乙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过敏反应使组织液(a)
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 错误;生产者(a)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 错误;乙图中的 b
是分解者,它不属于食物链,算不上是营养级,D 错误;CO2 产生于细胞内,所以
细胞内液中的 CO2 浓度最高,C 正确。
9.下图表示 A、B 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
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同,
A 能养活 10000 人,则 B 最多能养活 2000 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
染物,则获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
生态系统流入的总能量,①错误;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10%~
20%,不随营养级不同而发生变化,②错误;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10%~20%,B 比 A 多一个营养级,A 能养活 10000 人,B 最多养活 10000×20%
=2000 人,③正确;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
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获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④正确。
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
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 CO2 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 A
解析 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A 错误;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
元素的循环方向,B 正确;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 正确;无机环境中的二
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D 正确。
11.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
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2 kJ/m2) 7 50 20 0.98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答案 B
解析 根据各营养级的能量可以判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甲
丁丙,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戊丙乙甲丁,则相邻营养级之
间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500
= 7
50
=0.98
7
=0.14,传递效率相等,B 正确;该生态
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后,可能会导致乙、丙的数量都减少,不会导致丙减少乙增
加,C 错误;除去甲、丁后,由于生产者戊的数量不变,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
数量随之减少,D 错误。
1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
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
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答案 D
解析 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
仿小虫蠕动,引起其他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
13.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
传递是双向的,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A 正确;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 正确;
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C 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 错误。
14.图 1 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 2 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
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 K/2 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进行
答案 C
解析 题中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由于加入了有经济价值的分解者,调整了能量
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 正确;在“S”型曲线中处于 K 值时,种群数
量最大的情况下,种内斗争最激烈,C 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
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通过合理施用农家肥,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从而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增多,B 正确;分解者的存在加速了生态系
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D 正确。
15.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 X 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B.若 X 表示种群密度,则①可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C.若 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D.若 X 表示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答案 D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消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使其浓度降低,A 正确;
个体出生与迁入会使种群密度增大,B 正确;群落中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 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第一营
养级能量增多会使第二营养级能量增多,D 错误。
1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其自
我调节能力越大,A 正确;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
多,如果一种生物消失,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不会造成太
大影响,B 正确;假如其中的某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
小有关,C 正确;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生态系统结构,故与自我调节
能力大小无关,D 错误。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
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均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故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
稳定性,A 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 正确;外
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C 正确;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
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D 正确。
18.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
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
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
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
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答案 B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会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
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A 正确,B 错误;从欧洲引入麋鹿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
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 正确;在丹顶鹤的越冬区江苏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
就地保护,D 正确。
1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
B.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
力稳定性也越高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A 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
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
高,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越低,C 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
价值,D 正确。
20.至 2007 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 239 只,而以长
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 27 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
由中国提供 8 只 4 只 2 只 2 只 2 只 18 只
繁殖幼仔 4 只 4 只 - 1 只 - 9 只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圈养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工圈养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
C.人工圈养干扰了大熊猫正常的自然选择
D.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
答案 A
解析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B 错误;不论
人工圈养还是自然状态下大熊猫的生存,自然选择的方向都是选择适应环境的生
存,方向是相同的,C 错误;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由于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
以及食物供给等方面的影响,不会呈“J”型增长,D 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10 分)某同学做了一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他在一只透明的玻璃缸内装
入适量的水和河泥,水中养了几条小鱼和适量的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与外
界隔绝,制成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
(1)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应采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缸内的小鱼能较长时间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藻生活所需要的矿质养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出玻璃缸内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答案 (1)把玻璃缸放在光下,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2)水藻为鱼提供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
(3)河泥中的腐生微生物分解的鱼粪、尿等有机物
(4)示意图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及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生物因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并为之提供 O2,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 CO2,
而分解者则分解水藻、鱼的残余物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而使该生态系统
内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各营
养级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正常流动,必须源源不断地
供应能量。
22.(9 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
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玉米地 弃耕荒地 Meadota 湖 Ceder Bog 湖
总初级生产量/
总入射日光量
1.6% 1.2% 0.4% 0.1%
生产者呼吸消耗/
总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9%
(1)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
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请
绘制由甲、乙、丙、丁四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4)四个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eadota 湖、Ceder Bog 湖
(2)玉米地 弃耕荒地
(3)
(4)玉米地
解析 湖泊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根据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数值,四
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玉米地;根据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的
数据,最小的是弃耕荒地(15.1%),所以弃耕荒地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
量比例最高。据柱状图信息知,乙、丁属于同一营养级。四个生态系统中,玉米
地为人工生态系统,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草―→兔―→猫头鹰
草食昆虫―→食虫鸟 23.(9 分)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
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_,兔处于第
_____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
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 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
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 10 千克生物量,需消耗
生产者________千克。
答案 (1)生产者 消费者 二 (2)草 太阳光能
(3)CO2(或气体) 光合 呼吸 (4)5500
解析 图示食物网中,只有草是生产者,因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因此草
中的能量最多,其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通
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呼吸作用以 CO2 形式返回到
无机环境。第(4)问的计算,因猫头鹰增加 10 千克生物量,通过兔和食虫鸟两条食
物链各获得生物量 5 千克,通过兔路径消耗的植物为 5÷10%÷10%=500(千克),通
过食虫鸟路径消耗的植物为 5÷10%÷10%÷10%=5000(千克),因此共需消耗生产者
5500 千克。
24.(14 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2009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0 多个国家就未来应对
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共同协商,签署新的协议。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 分 析 A→B 和 B→C 过 程 中 碳 流 动 形 式 的 不 同 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_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
率,与生物通过_______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
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4)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储存在 1800 kg 葡萄糖中,则图中最高营养级释放 CO2
的最大量为________(假设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全部用于自身消耗)。
(5)“周一请吃素”,这是哥本哈根环保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
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广大环保人士的支持。试从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角度
分析该理念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松土是许多地方栽培植物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措施。但是现在有些专家认为
松土会加剧全球变暖,结合示意图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到 2020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应该采取哪些减排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D
(2)A→B 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B→C 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3)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碳循环
(4)105.6 kg
(5)减少了食物链的营养级,降低了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6)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二氧化碳
(7)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
解析 (1)据图判断,A、B 间是双箭头,且化石燃料指向 A,可知 B 为生产
者,则食物链就是 B→C→D。
(2)A→B 是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B→C 是生物
群落内碳的循环,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的呼吸作用达到平衡才不会出现温室效应,碳循环
才是平衡的。
(4)最高营养级获得物质为:1800×20%×20%=72(kg),则产生二氧化碳为
(72×6×44)÷180=105.6(kg)。
(5)吃素减少了食物链的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
(6)松土是让土壤中的微生物更好地通过有氧呼吸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二
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
(7)寻找替代性能源即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
25.(18 分)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 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成分________(用字
母表示)。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________形式传递的。
(2)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
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
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或
“行为信息”)。
(4)图乙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 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kJ;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
4
调整到3
4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 kg,
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B、D 有机物
(2)负反馈 自我调节
(3)恢复力稳定性 物理信息
(4)捕食、竞争 2.46×108 2
解析 (1)图甲中①表示生产者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
合成作用,D 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A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
乙是食物网,只有生产者(D)和消费者(B)。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
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2)当蛇数量减少时,蟾蜍数量会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
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 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20%-1.3×108)×20%=2.46×108(kJ)。当蛇1
4
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 1 kg 需要1
4÷20%÷20%+3
4÷20%÷20%÷20%=100(kg)
草。当蛇3
4
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 1 kg 需要1
4÷20%÷20%÷20%+3
4÷20%÷20%
=50(kg)草。显然,当蛇改变了取食比例后,每增加 1 kg 质量,则需要的草的质量
是原来的1
2
,故人比原来多增重 50×20%×20%=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