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0 KB
  • 2021-09-28 发布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4-2种群数量的变化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11 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 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达到( B ) 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解析: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诱杀大量的雄性害 虫,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害虫出生率,达到 防治虫害的目的。 2.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 是( C ) A.调查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 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 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 解析:A、B、D 项所述,虽然能增加人们对该种鱼类的深入了 解,但不能为适时、适量的捕捞成鱼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关键还是要 知道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种群的数量变化作出预测,用以指 导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同时也不影响整个种群的相对稳定。 3.2003 年 1 月 8 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 16 亿 人,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 值为 16 亿 解析: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控 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优生优育和禁止近亲结婚是提 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的人口也可以看作一个种群,根据 种群增长曲线可知,只有在无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才能按“J”型 曲线增长。 4.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 的正确表述是( C )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A 项中,K/2 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 K/2 之前最有效;B 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 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 量;C 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项 中,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 K/2 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率, 因此捕捞应在高于 K/2 时进行。 5.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 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 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D ) A.1.3N0 B.1.69N0 C.2.3N0 D.5.29N0 解析:在 Nt=N0λt 中,λ代表的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种群 数量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依增长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来的个体 数计算,设第一年个体数为 X1,第二年个体数为 X2,则α=(X2-X1)/X1 =1.3,求得 X2/X1=2.3,即λ=2.3。第一年该昆虫的种群数量用 N0 表示,则第三年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就是(2.3)2×N0=5.29N0。 6.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不可能出现 ( A ) A.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的影响 B.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 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多样性 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环境后,一种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新 环境而遭到淘汰;一种可能是由于适应气候、土壤、食物等条件,且 没有天敌,从而种群会短时间内呈指数增长并最终威胁到其他物种的 生存。 7.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增长曲线。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 ) A.曲线 1 的增长率逐渐增加 B.两曲线的差别是由环境阻力造成的 C.种群按曲线 2 增长时,K 值表示环境容纳量 D.曲线 1 代表“J”型曲线,曲线 2 代表“S”型曲线 解析:曲线 1 代表“J”型曲线,其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 2 代表“S” 型曲线,K 值表示环境容纳量。两曲线的差别是由环境阻力造成的。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解析: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为“S”型曲线,因为自然界中的 食物和空间有限,当种群数量增加时,种内斗争会加剧,以该生物为 食的生物也会增加,会限制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种群数量变化包 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S”型和“J”型曲线仅表示种群的增 长曲线。 9.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B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在 d~e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解析:图示 a 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 最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在 a 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 选项正确;图 示 a~b 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 选项 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降低从 而降低种群密度,C 选项正确;在 d~e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 长率为 0,D 选项正确。 10.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 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 渐减弱 解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 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 正确;当 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均 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 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随种群密 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D 错误。 1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 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B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 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 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 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 活动空间,A 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 接起来的作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 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 项错误。 12.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数 量变化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 是( B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上某羊群的种群数量变化,则 a 点后的变 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 b 点后的变 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 c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天敌大量入侵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种群数量仅消灭到 K/2 的水平上,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解析:从题图①中的曲线可以看出,a 点以后种群数量剧增,可 能是因为过度放牧,使羊群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若图②所示 为某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 b 点以后种群数量剧增可能是 环境条件改善造成的,因为据图可以看出 K1 已经是开始时环境的最 大容纳量了,后来的数量剧增且在更高的水平上波动只能是环境条件 改善造成的;图③中 c 点后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可能是环境急剧恶化 或者天敌大量入侵造成的;图④中的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由“S”型 曲线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可知,种群数量为 K/2 时,生物的繁殖能力最 强,因此如果将害虫数量仅消灭到 K/2 的水平上,是达不到理想效果 的。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2 分)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 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 a 曲线增 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食物)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 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种内斗争,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 能按 a 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 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阳光、温度、水分的影响。同时, 种群数量还受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如捕食和竞争等。因此,种群数量 增长按 b 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 K 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 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解析:“J”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 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形成的,而在自然情况下,空间、食物、其他条 件都是有限的,当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必定加剧种内斗争,种群数 量不会继续增加,而是在 K 值附近稳定的波动,此时种群的增长曲 线呈现“S”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 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可以间接地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 量的变化。 14.(13 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 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 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曲线;在 t2 时种 群的数量为 N,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N/2,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可能为增长型。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1 时以后,原因是在 t1 时种群增长率 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该鱼在 t2 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不增加,主要原因是种内 斗争加剧和捕食者数量增加。 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率由小变 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 在 t2 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 N 即为最大值,而在 t1 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 N/2,种群年龄组成 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时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 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即为捕捞的最佳时期。 15.(15 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 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 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稀释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 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在计数时,按以 下顺序操作 B、C、A(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 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第 4 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 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 境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温度、pH 和溶氧量等(任写一项)(举 一例)。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小组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 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结果。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浓度,在氧气浓度为 d 时,酵母菌 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1)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的酵母菌过多,无法计数时,可增 加稀释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 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2)表中产物主要依据氧浓度变化而变化,所 以自变量是氧浓度,d 浓度时无酒精产生,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