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检测: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业时限:25 分钟 作业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 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什么问题( B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能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 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 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 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 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 这个问题。 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 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扩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 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 大。 3.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如某年平均每 10 万人中出生 1 862 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 为 1.862‰ 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 D.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 生率小于死亡率 解 析 : 根 据 出 生 率 的 定 义 可 知 , 该 年 出 生 率 = 1 862/100 000×100%=1.862%;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 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影响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 素有很大的区别,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制 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 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口的出生率;农忙时期,导致某 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急剧增大。 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 染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 排放。 5.人们不是过度放牧就是垦荒种地,结果使宁夏的许多牧场和 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不仅牛没了、羊没了,甚至就连土壤中的蚯 蚓、昆虫几乎都不见了,这一现象明显地告诉我们( C ) A.蚯蚓仅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B.岩石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土壤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D.蚯蚓和昆虫的活动影响生态结构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草原植被被破坏后,沙土流失形成荒漠, 而荒漠中既无水分又无营养,生物无法生存。据此不能得出岩石圈是 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但可得出只是其中的土壤圈能为生物 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参与生物圈的构成。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C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 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苷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分布在同一生态环 境中能够自由交配、繁殖的个体群,但又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相 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 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核心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死 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橡树种子散 布能力差,是由物种本身决定的,不属于种群的特征。 7.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 的是( A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 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 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 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 破坏 解析:人口增长使人均土地减少,开垦土地虽然可以增加耕地面 积,但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必然导致泥石流、洪灾、 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8.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很难用科技进步来解决;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因为人类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目前人口数量还未超出环境容纳量。 9.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A ) A.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 目的 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 本领,提高产量 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解析:粮食种植一般是大田种植,无法提高光照强度。 10.下图所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 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可知, ④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①国、②国为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①国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出现了人口负 增长现象;③国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因此③国的 自然增长率在 4 个国家中最高。 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B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 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 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 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在物质上,人们应当努力建立“无废料” 生产体系;在能量上,人们应该尽量不消耗能源,以保证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C.目前有学者声称,我国每年的气温都创新高,由此可见,生 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已经丧失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解析: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流动,而能量来自生产者 的光合作用。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能量上,人们开发新的 能源。我国每年的气温都创新高,说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生 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并未丧失。生物圈是地 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二、非选择题(共 26 分) 13.(8 分)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 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受到食物、 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 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大。 (3)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最主要的依据是年龄组成。 解析:(1)人类生存需要食物、空间等,因此受自然界中这些条 件的限制,人口数量不能无限增长。(2)人口数量高于人口容纳量时, 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增大。 14.(8 分)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面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组 成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 年比 1953 年增长了 225.4% B.与 1990~2000 相比较,2000~2010 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 C.1964 年 0~14 岁人口数量多于 1982 年 0~14 岁人口数量 D.2010 年 15~64 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 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 1964 年以来 0~14 岁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3)1964 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 减少(下降或降低)。 解析:(1)2010 年与 1953 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为:(13.40- 5.94)÷5.94=125.6%;1990~2000 年的人口净增量为 12.66-11.34= 1.32(亿),2000~2010 年的人口净增量为 13.40-12.66=0.74(亿),说 明人口净增量下降;1964 年 0~14 岁人口数量为 6.95×40.69%= 2.828(亿),1982 年 0~14 岁人口数量为 10.08×33.59%=3.386(亿); 2010 年 15~64 岁人口数量为 13.40×74.58%=9.994(亿),这一数字 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分析人口结构柱状图可知,自 1964 年以来 0~14 岁人口在总 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而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问题日渐 突出。 (3)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15.(10 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 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 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水中原有 有机物的化学能。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 垂直结构。 (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 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这属于群落的次 生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这主要是由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的。 (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水中 原有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2)不同群落占据不同空间,是群落的垂 直结构。(3)浮游动物的死亡加剧了污染,而污染又加剧了更多动物 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4)湿地物种增加属于次生演替,湿地演替 成森林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降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