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0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网上考试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3月)网上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肺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酵母菌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 ‎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果园 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⑧⑨ B. ③②①④⑦⑨⑧‎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答案】B ‎【解析】从结构层次上讲,①肺为器官,②胃黏膜为组织,③神经元为神经细胞,④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故既是细胞也是个体层次,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⑥HIV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为种群,⑧一片果园为生态系统,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单位为细胞,故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⑨→⑧,故选B。‎ ‎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就39肽与得到的4条多肽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减少8个肽键 B. 这些肽链比三十九肽增加了3个氨基和3个羧基 C. 碳原子减少12个 D. 氧原子数目减少1个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三十九肽中,第8、18、27、39个氨基酸是丙氨酸,在除去第8、18、27号氨基酸的丙氨酸时每去掉1个丙氨酸要水解2个肽键,去掉第39号丙氨酸只水解一个肽键即可。‎ ‎【详解】A、三十九肽有38个肽键,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肽键数为:6+7+8+10=31,少了7个,A错误;‎ B、原三十九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水解后,1条肽链变为4条肽链,每条肽链两端各增加1个氨基和羧基,因此形成的短肽至少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所以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B正确;‎ C、根据图解,三十九肽是一条多肽链,故有39个氨基酸,38个肽键,一个丙氨酸含有3个碳原子,该多肽中丙氨酸的位置是第8、18、27、39,去除后形成短肽后C原子减少12个,C正确;‎ D、根据丙氨酸的位置可知去除4个丙氨酸后将导致7个肽键断裂,故水解需要7个水分子,同时脱去了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O原子数目减少1个,D正确。‎ 故选A。‎ ‎3. 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 D. 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C ‎【解析】A、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 B、该病毒为RNA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项错误;‎ 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这C项正确;‎ D、高温等常规方法可以杀灭该病毒,D项错误。故选C。‎ ‎4.如图为细胞中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化合物B 生成化合物 D的过程示意图C 为化学键。‎ A. 若 A、B 为两条多肽链,则 C 可能为二硫键,D 可能为胰岛素 B. 若 A 为葡萄糖、B 为果糖,则 C 为磷酸二酯键,D 可能为麦芽糖 C. 若 A 为二肽、B 为甘氨酸,则 C 为肽键,D 为四肽 D. 若 A 为 AMP,B 为磷酸,则 C 为高能磷酸键,D 为 ATP ‎【答案】A ‎【解析】1.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为AD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为AMP。‎ ‎2.糖类有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 ‎【详解】A、胰岛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多肽,其中连接两条多肽链的是二硫键,A正确;‎ B、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其中C 也不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 C、若A为二肽、B为甘氨酸,则C为肽键,D为三肽,C错误;‎ D、若A为ADP,B为磷酸,则C为高能磷酸键,D为ATP,D错误。故选A。‎ ‎5.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 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②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 H2O 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分解;④H2O 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 CO2 还原成(CH2O);⑤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D ‎【解析】1.细胞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O2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①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①正确;‎ ‎②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物水由氨基中脱出-H和羧基中脱出-OH结合而成,故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②正确;‎ ‎③有氧呼吸时,产物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的分解,一部分来自原料水中的氢,③错误;‎ ‎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用于固定的CO2即C3还原成(CH2O),④正确;‎ ‎⑤贮藏中的种子仍然在进行微弱的代谢,所以含有一定量的水分,⑤错误;‎ ‎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和增加饮用水,⑥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下列有关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离不开核酸参与,核酸合成也离不开蛋白质参与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器都含有这两种成分 C. 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D. 二者结构的多样性不只是取决于单体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形成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核酸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是由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核酸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 ‎【详解】蛋白质合成通过基因的表达完成,离不开核酸参与,核酸合成如DNA的复制需要各种酶参与,也离不开蛋白质参与,A正确;线粒体、叶绿体属于有生物膜的细胞器,除了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外,还有磷脂,溶酶体不含核酸,B错误;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C正确; 核酸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是由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的;蛋白质多样性由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多样性的原因,核酸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对于核酸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7.关于生物体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可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不能用盐析的方法 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新型冠状病毒可观察到 DNA 和 RNA 的分布 ‎【答案】B ‎【解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是DNA或者RNA。‎ ‎【详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时,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葡萄糖不会存在线粒体中,A错误;‎ B、纤维素属于多糖,其基本单位为葡萄糖,因此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B正确;‎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以用盐析的方法,C错误;‎ D、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DNA或RNA,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RNA,D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为: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C.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越小,NaOH扩散的深度越大,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越高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为: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斐林试剂→观察 ‎【答案】B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中,应先设置相应的温度,再加入酶,顺序不能颠倒。‎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B正确;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是相同,C错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保温→注入酶液→加碘液→观察,应先设置相应的温度,再加入酶,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9.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 A. 液面上升的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 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 C. 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 D. 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烧杯内是清水,漏斗内是蔗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溶液通过,漏斗内渗透压高于烧杯,因此从烧杯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 ‎【详解】A、液面上升的过程中,漏斗两侧浓度差减小,则速率起始最快,之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A错误;‎ B、在在长颈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也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只是水分子进去的多,出来的少,B错误;‎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仍然存在水分子的扩散,只是扩散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D正确。故选D。‎ ‎10.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 ‎1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B.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 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线粒体內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与外膜相比,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更大,A正确;‎ B、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內质网一般较发达,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 C正确;‎ D、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可以看出生物膜之间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的,D正确。故选B。‎ ‎12. 如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SARS病毒无上述任何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围的结构⑨‎ C. 硝化细菌的细胞无⑥,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 蓝藻细胞不含有⑦,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细胞质基质,⑤为染色质,⑥为线粒体,⑦为叶绿体,⑧为细胞核孔,⑨为核膜,为液泡,为核糖体,为核仁。‎ ‎【详解】A、该图为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式图,SARS病毒无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膜,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核,B错误;‎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⑥线粒体,但含有进行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无⑦叶绿体,但含有色素和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严格地说,只是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C ‎【解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详解】A、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A正确;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在细胞分裂时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其他情况下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也没有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D正确。故选C。‎ ‎1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A 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5.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需转运蛋白参与 D. 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答案】C ‎【解析】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 ‎【详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 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可能物质M的载体蛋白饱和,因此说明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正确;‎ D、通入空气后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16.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 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详解】A、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 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故选C。‎ ‎17.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中物质a为二肽,则物质c为同种氨基酸 B. 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图乙中曲线表示图甲中物质a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 D. 图乙中曲线①②③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酶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图甲中的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若a为二肽,则物质c结构相同,为同种氨基酸,A正确;b是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图甲中物质a是反应底物,图乙中曲线可表示图甲中物质c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的变化,C错误;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不同,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其反应速率①>②>③,此差别可能是因温度不同造成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引起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明确两个c是相同的,表示产生的产物是同一种物质。‎ ‎18.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核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一分子dATP有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B. 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 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 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中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依题文可知,ATP和dATP结构相似,二者都含有高能磷酸键,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依题文可知,dATP和ATP的结构相似,一分子dATP有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正确;‎ B、细胞内生成dATP时要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 C、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而dATP是三磷酸脱氧核苷,有三分子磷酸,所以dATP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错误;‎ D、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中某些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文重点识记ATP的结构特点:一个腺苷,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19.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 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 C. 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D. 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答案】C ‎【解析】1、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2、分析图甲:图甲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3、分析乙图: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图甲显示的O2产生总量反映的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量,CO2释放量反映的是呼吸作用量,图甲中b点是呼吸作用量是光合作用量的2倍,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错误; C、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C正确; D、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D错误。故选:C。‎ ‎20.如图为测定细胞代谢相关速率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时,应在光下进行,且小烧杯的液体应为 NaOH 溶液 B. 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时,小烧杯的液体应为清水 C. 直接测定植株总光合速率时,小烧杯的液体应为NaHCO3 溶液 D. 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时,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答案】D ‎【解析】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二氧化碳固定(或氧气释放)量。也称光合强度。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则应在光下进行,且烧杯内的液体应为清水,A错误;‎ B、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则烧杯内的液体应为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 C、图示装置不能直接测定总光合速率,只能直接测定净光合速率,C错误;‎ D、由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所以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时,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D。‎ ‎21.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能量转变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和⑤产生后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位置不同 B. ④转变成CO2的过程不全部发生在一种细胞器内 C. 仅给植物供应C18O2,则植物所释放的氧气只能是18O2‎ D. 光能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①/②值增大,而后该值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答案】C ‎【解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3.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⑥分别代表:ATP、ADP、氧气、葡萄糖、ATP、ADP。‎ ‎【详解】A、①⑤都表示ATP,其中①产生后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分布在叶绿体基质,⑤用于生命活动的消耗,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 B、④葡萄糖转变成CO2的过程中第一阶段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第二、三阶段可以发生在线粒体,B正确;‎ C、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的光解,故仅给植物提供C18O2,则植物所释放氧气只能是16O2,C错误;‎ D、光能突然增强,光反应加快,短时间内生成大量ATP,而短时间内C3还原不变,因此可能会导致①/②值增大,但ATP与A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条件发生骤变时导致的细胞内物质含量的变化,把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物质变化,识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发生的场所,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和物质名称,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2.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3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蛋白质种类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相同,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 D、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如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红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 C. 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D. 人的受精卵卵裂时,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考查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的理解。根尖细胞经盐酸解离、龙胆紫染色后细胞已死亡,可在视野中寻找处于各期的细胞,观察各期细胞的变化特点。‎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A项错误;洋葱根尖细胞经解离、染色后,细胞已死亡,不会看到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现象,B项错误;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两极之间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C项错误;人的受精卵卵裂时,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D项正确。‎ ‎【点睛】“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4点提醒 ‎(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 ‎(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现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板是一个真实的结构,而赤道板是人为定义的面,看不到此“结构”。‎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24.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下列构成线粒体的哪些结构或化合物不具有放射性 A. 脱氧核糖 B. 线粒体内外膜 C. RNA D. 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脱氧核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P元素,不具有放射性,A项正确;线粒体内外膜中有磷脂分子、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RNA等物质,磷脂分子、DNA和RNA都是含有磷元素的物质,都具有放射性,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4+,其中N元素可用来合成(  )‎ A. 蛋白质和核酸 B. 淀粉和纤维素 ‎ C. 葡萄糖和DNA D. 麦芽糖和脂肪 ‎【答案】A ‎【解析】1、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4+,其中的N元素可用来合成含有N元素的物质,只要清楚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就可以推导出答案。‎ ‎2、有关化合物的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和核酸(组成元素是C、H、O、N、P)都含有N元素,A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B错误;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C错误;麦芽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做这题的关键是N元素可用来合成含有N元素的物质。‎ ‎26.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下列细胞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 B. 唾液腺细胞 C. 汗腺细胞 D. 心肌细胞 ‎【答案】B ‎【解析】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不分泌蛋白质,所以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少,A错误;‎ B、唾液腺细胞能够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所以唾液腺细胞含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多,B正确;‎ C、汗腺细胞分泌汗液不含蛋白质,所以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少,C错误;‎ D、心肌细胞没有细胞分泌功能,则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不多,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明确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关,进而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27.下图表示某连续分裂细胞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和c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a、c段结束时核DNA含量加倍 C. 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a、c段 D. 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b、d段 ‎【答案】A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分析线段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不能是b+c。‎ ‎【详解】A、根据分析,b是分裂期,c是分裂间期,所以不是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a、c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a、c段结束时核DNA含量加倍,B正确;‎ C、随着染色体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而染色体的复制在间期a、c段,C正确;‎ D、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即b、d段,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 ‎28. 一个患者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后来体检时,发现身体多处部位出现肿瘤,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的原因是( )‎ A.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B. 癌细胞代谢速率加快 C.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D. 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答案】C ‎【解析】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故选C。‎ ‎【考点定位】癌细胞 ‎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变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癌细胞(球形)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癌细胞的细胞核都比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染色体的着丝点颜色也明显加深。‎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 ‎29.某同学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取材位置不合适 B. 视野选择不合适 C. 解离时间不合适 D. 取材时间不合适 ‎【答案】C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和制片时压片的目的都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最后观察时,应该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而图中有些细胞呈长方形,可能是取材位置不合适,A正确; ‎ B、图示细胞有些细胞呈长方形,可能是伸长区细胞,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合适,B正确;‎ C、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而图示细胞已经分散开,说明解离时间合适,C错误;‎ D、图中细胞多处于未分裂状态,可能是取材时间不合适,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视野图,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0.洋葱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 B. 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叶表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 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可显橘黄色 D. 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D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A、洋葱鳞片叶位于地下,没有叶绿体,A错误;‎ B、流动镶嵌模型是推测出的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都不能直接看到,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是检验蛋白质的,和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C错误;‎ D、还原糖鉴定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 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 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 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答案】D ‎【解析】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其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即能通过氧化氨的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都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所以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是属于需氧型生物,D错误。故选D。‎ ‎32.下列有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载体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B. 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 C. 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 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次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糖蛋白具有识别等功能。‎ ‎【详解】A、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A正确;‎ B、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B正确;‎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是酶,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它们功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3.下图1中A、B两侧为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在某生理过程中前后膜面积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 ‎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在有丝分裂中,复制后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的是[ ]________。‎ ‎(2)在玉米田中有时会出现极少数的白化苗,该白化苗由于不能合成有机物而很快死亡,你认为这是由于细胞中[ ]________的发育异常导致的。‎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认为与之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 ‎(4)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表皮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5)若用标记的氨基酸培养B侧细胞,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含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胞内某些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1~3所代表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答案】 2细胞膜 5中心体 4叶绿体 11液泡 ③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解析】图1左边是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右边是高等动物细胞模式图,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线粒体,4是叶绿体,5是中心体,6是高尔基体,7是核糖体,8是核孔,9是内质网,10是细胞核,11是液泡。‎ 图2表示细胞分泌某蛋白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变化,1是内质网,2是高尔基体,3是细胞膜。‎ ‎【详解】(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2细胞膜,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5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2)白化苗是因为细胞中的4叶绿体发育不正常,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枫叶呈现红色,是由于11液泡中存在花青素。‎ ‎(4)由于硒对线粒体膜具有稳定作用,缺硒时,含有线粒体越多的细胞受到的损伤程度越大,而心肌细胞消耗能量最多,含有的线粒体多,因此最易受损的细胞是心肌细胞。‎ 故选③。‎ ‎(5)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即①;细胞膜面积增多,即③;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即②。‎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_____(增强、减弱、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增强、减弱、不变)‎ ‎(2)恒定上述_______ ℃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l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mg。‎ ‎【答案】 X 2X+Y 增强 增强 14 30‎ ‎【解析】据图分析:左图中: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即X代表呼吸速率;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Y+X代表净光合速率、Y+2X代表实际光合速率。 右图中: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1)从图一分析可知,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的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h,光照处理1h重量增加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即X+Y代表净光合速率、Y+2X代表实际光合速率。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真正光合作用分别为4,7,8,9,所以是持续增加。‎ ‎(2)在图一所示实验中,若先给予6小时光照,后6小时黑暗处理,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则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而X代表呼吸速率,Y+X代表净光合速率,则要求Y最大时,即温度14℃。若只是持续给予12小时光照,则该温度下,每小时的净光合速率=Y+X=3+2=5mg,因此该植物叶片增重5×10-2×10=30mg。‎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