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 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知识巩固
1.配制的某培养基的成分是纤维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
酵母膏、水解酪素,该培养基能使下面哪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
A.酵母菌 B.自生固氮菌
C.各种细菌 D.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该培养基的有机营养成分里面含碳的营养物质是纤维素,只有能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
分解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答案 D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下列相关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培养液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的稀释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答案 A
3.利用农作物秸秆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
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秸秆碎屑 反应罐水解 压滤出渣 酒精发酵 真空分馏
A.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B.过程①加入的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是葡萄糖苷酶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至少包含三种组分,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 B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刚果红溶液、
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
(1)利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 ,配制固体培养
基,灭菌;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 ,制成土壤匀浆;
(3)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 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4)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 中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解析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加入纤维素粉作碳源,加入刚果红溶液加以检测。刚果红
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产生的
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挑取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制成临时装片可观
察到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1)刚果红溶液
(2)加入无菌水
(3)接种
(4)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5.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
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
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1)培养纤维素酶分解菌的土样最好选择在 的环境中采集。
(2)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 5 g、NaNO3 1 g、Na2HPO4·7H2O 1.2 g、KH2PO4 0.9 g、
MgSO4·7H2O 0.5 g、KCl 0.5 g、酵母膏 0.5 g、水解酪素 0.5 g(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该培养
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培养基中 是主要碳源,有
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将筛选获
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作为
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解析(1)纤维素丰富的土壤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
该以纤维素为主要的碳源,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大量繁殖,而其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3)纤维素
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
呈红色,而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答案(1)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 (3)涂布平板法
能力素养提升
6.以农作物秸秆等含纤维素丰富的材料为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开发
备受关注。农作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某种酶进行水解处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
糖。你认为这种酶可从以下哪种微生物中提取?( )
A.制作腐乳的毛霉 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C.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D.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解析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处理秸秆的酶应为纤维素酶。毛霉产生的主要是蛋白酶
和脂肪酶,A 项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或乙醇,B 项错误;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能够分解利
用腐木中的纤维素,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 项正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够产生脲酶,利用
的是尿素,D 项错误。
答案 C
7.下表是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的配方,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成 分 含 量
CMC-Na/g 5~10
酵母膏/g 1
KH2PO4/g 0.25
琼脂/g 15
土豆汁/mL 10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
A.根据物理状态来分,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若用此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还应加入刚果红染料
C.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不能利用其他有机物作为碳源
D.若该培养基用于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 pH,应至少配制三种不同 pH 的培养基
解析该培养基含有琼脂成分,因此从物理状态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A 项正确;该培养基含有
CMC-Na,可以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若培养基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则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
透明圈,B 项正确;纤维素分解菌为异养生物,不仅可以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还可以酵母膏作碳
源和氮源,C 项错误;若该培养基用于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 pH,则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调
pH,pH 至少设置为酸性、中性、碱性三种类型,D 项正确。
答案 C
8.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
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从 A 瓶到 C 瓶液体培养的过程为选择培养
B.在将 C 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梯度稀释
C.若图中固体培养基中出现有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该菌株能分解莠去津
D.若固体培养基中出现无透明圈菌落和有透明圈菌落,则说明非目的菌来自培养基的污染
解析通过图解可以看出从A瓶到C瓶的培养液中除莠去津外,没有其他氮源,而本实验的目的是
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所以该过程是通过选择培养基选择能够降解莠去津的细菌,同时通
过更换培养液,提高目的菌的数量,故 A 项正确。如果直接取培养液进行接种,培养基中的菌落将
会很密,无法进行纯化,通过梯度稀释后再接种,培养基中菌落将会分开,这时就可以进行分离和
纯化了,故 B 项正确。培养基中有透明圈的菌落能够降解莠去津,故 C 项正确。为了弄清非目的
菌的来源,可以通过培养基不接种的方法来判断。如果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上依然有非目的菌,
则说明非目的菌来自培养基的污染;如果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上没有非目的菌,则说明非目的
菌来自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杂菌污染,故 D 项错误。
答案 D
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
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 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
的理由是 。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
和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 的菌落作为候
选菌。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 (填“蒸馏
水”“甘油”或“碳酸钙”)。
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梯度稀释泡菜滤液,这样既可避免杂菌污染,又可
保证将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以便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乳酸的积累会使培养液pH 降低,影响乳酸菌的增殖,加入碳酸钙可以中和乳酸菌代谢(无
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使碳酸钙分解形成透明圈,有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
(3)加入甘油可降低培养液的凝固点,使培养基在低温下保持液体状态。
答案(1)无菌水 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 具有透明圈
(3)甘油
10.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的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
产乙醇的基本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 为主要碳源,并加入
的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 的菌落。
(2)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 酶。该酶至少包括
三个组分。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
意 ,
④过程要注意避免 。
解析(1)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因而使其糖化的酶应为纤维素酶,由此得知①中的产酶微
生物应该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只有纤维素
分解菌能快速生长繁殖,若想直接从此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在培养基
中加入刚果红,挑选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2)分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等组分。
(3)在工业生产上通常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液发酵产生酒精。发酵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无氧
条件,避免杂菌污染。
答案(1)富含纤维素(或落叶较多等)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纤维素 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
(3)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杂菌污染
11.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 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并研究
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 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
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能产生 。
(2)培养基除含有碳源、氮源、水和多种无机盐外,还应含有 。
其中,碳源主要为 。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目的
是 。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在添加刚
果红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是否产生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酶
(2)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 纤维素 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
(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透明圈
12.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
题。
(1)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2)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 试剂产生
的颜色深浅可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可表示酶活性大小。
(3)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
(4)实验步骤: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1、2、3、4;
②在表中填写相应试剂的用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 馏 水 1.41.41.4
pH 为 7.5 的缓冲
液 0.20.20.20.2
纤维素悬浮液 0.30.30.30.3
微生物 A 提取液0.1 —
微生物 B 提取液 —
微生物 C 提取液 0.1—
总 体 积 2.02.02.02.0
③将上述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 1 h;
④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将试管在 50~65 ℃水浴中
加热 2 min;
⑤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及其颜色深浅。
(5)实验结果:
项 目
微生物 A 提取
液
微生物 B 提取
液
微生物 C 提取
液
颜色深浅程
度 + +++ ++
(6)分析讨论:
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
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②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
于
。
解析本题实验目的是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为
不同微生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因变量为葡萄糖的生成量,其余无关因素(如 pH 为 7.5 的缓冲液
量、纤维素悬浮液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可通过对提取液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
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程度进行判断,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微生物 B 提取液与斐林试剂发生的颜色
反应最深,最具有研究价值。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开发纤维素酶
的意义在于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纤维素可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2)斐林 砖红色沉淀
(4)②如下表所示
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 馏 水 1.41.41.41.5
pH 为 7.5 的缓冲
液 0.20.20.20.2
纤维素悬浮液 0.30.30.30.3
微生物 A 提取液0.1— — —
微生物 B 提取液 — 0.1— —
微生物 C 提取液— — 0.1—
总 体 积 2.02.02.02.0
④等量的斐林
(6)①微生物B ②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纤维
素可代替化石燃料(答案合理即可)
13.植物的秸秆、枝叶等纤维物质是地球上最多的可再生资源,以纤维素类物质生成燃料乙醇的
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纤维素酶糖化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该方法中,微生物 X 与微生物 Y 不同,微生物 Y 是 ,若从土壤中获得微生
物 X,请写出分离的流程图: 。
为了鉴别微生物 X,培养基的成分为 CMC-Na、酵母膏、KH2PO4、琼脂、土豆汁等;在该培养基
中,CMC-Na 的作用是 。
(2)若经选择,微生物 X 为木霉,则其内分解纤维素的酶至少包括
三种组分,这三种酶协同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3)在操作过程中,过程③需 以保证乙醇的产生。
(4)操作发现,糖液浓度过高时,葡萄糖的产生会受到抑制,其原因
是
。
解析微生物 Y 能发酵糖液产生乙醇,故微生物 Y 是酵母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中,CMC-Na 能被 CX 酶和 C1 酶分解为纤维二糖,可使被刚果红染色的培养基的红色褪去,便于鉴
别,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 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
三种组分。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是无氧呼吸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应密闭发酵。随着产物(葡萄
糖)的增多,反应将会受到抑制,其机理为酶的活性受到反馈抑制。
答案(1)酵母菌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菌液涂布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
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提供碳源(或便于鉴别)
(2)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
(3)密闭发酵
(4)产物(葡萄糖)过多,反馈抑制了分解秸秆的酶的活性
14.物质 W 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 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 W 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 。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
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 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
。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
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
。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 DNA 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 W 的酶(酶 E)。为了
比较酶 E 与天然酶降解 W 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 W 的固体培养基上,A 处滴加含有酶 E 的缓冲液,B 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
酶的缓冲液,C 处滴加 ,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 C 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 ;若 A、
B 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
。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及实验分析能力。
(1)从土壤中分离能够降解含氮有机物 W 的细菌(目标菌),则选择培养基只能以 W 为氮源,
以保证该培养基只允许目标菌生活,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2)W 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不透明。甲菌落周围未形成透明圈,说明所含细菌不
能分解 W;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落中的细菌能分解 W。所以,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
该选择乙菌落进一步纯化。
(3)若要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只需将它们培养在没有氮源的培养
基上,若能够生长,则说明其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本实验中自变量为酶的类型,因变量为透明圈的大小(表示酶降解 W 的能力大小)。为比
较酶 E 与天然酶的降解能力并排除缓冲液的干扰,需要设置 A、B 两个实验组(A 组滴加含有酶
E 的缓冲液,B 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和一个只滴加缓冲液的对照组。若 C 处没
有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 W;若 A、B 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则表明酶 E
与天然酶降解 W 的能力相近。
答案(1)W (2)乙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 W (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
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①缓冲液 ②缓
冲液不能降解 W 酶 E 与天然酶降解 W 的能力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