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51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 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 细胞癌变时形态会发生改变
D. 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的意外死亡,是由环境引起的与基因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 28 -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B正确;
C、细胞癌变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改变,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2.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DNA或RNA D. DNA和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3. 下列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 紫外线 B. 黄曲霉毒素 C. 病毒 D. X射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8 -
致癌因子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包括紫外线、激光、各种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是亚硝胺、碱基类物质等,生物致癌因子主要是病毒等.
【详解】紫外线、X射线均属于物理致癌因子,AD错误;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正确;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考生对于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B. 真核生物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C. 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A正确;
B、真核生物的DNA还分布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但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B错误;
C、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而不是传递性状,C错误;
D、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 28 -
5.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洋葱根尖染色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 龙胆紫溶液 C. 碘酒 D. 苏丹Ⅲ染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为:解离(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主要观察的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情况,所以要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使其着色,便于观察,故选B。
6. 研究人员尝试打开皮肤细胞中与大脑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并关闭无关基因, 以诱导皮肤细胞转变成脑细胞。 该过程模拟了下列生命活动中的
A. 细胞分裂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化 D. 细胞变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真核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研究人员尝试打开皮肤细胞中与大脑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并关闭无关基因,实质是使细胞内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从而诱导皮肤细胞转变成脑细胞,
- 28 -
该过程模拟的是细胞分化,C正确。
7.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联会现象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倍增
D. 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染色体、DNA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导致DNA加倍;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不变;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详解】A. 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A正确;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B正确;
C.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在间期倍增,C正确;
D. 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8.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特点,人类男女性别比例是1∶1。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 B. 受精作用过程中
C. 卵细胞成过程中 D. 精子形成过程中
【答案】B
【解析】
- 28 -
【分析】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同型的XX为女性,异型的XY表示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进入两个子细胞;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详解】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即当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X的精子结合时,发育的个体为女性;当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Y的精子结合时,发育的个体为男性,该过程中女性只能提供X卵细胞,男性提供X或Y精子。
故选B。
9. 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B. 男性体细胞内有—条X染色体
C. 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D. 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也有X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XY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考查,XY型的性别决定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详解】A、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其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A正确;
B、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B正确;
C、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有关,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无关,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性状有关,C错误;
D、黑猩猩等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XY型,体内含有X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0.
- 28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没有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的是
A.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测交实验
B. 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C. 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D.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获得DNA衍射图谱的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研究方法,考查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明确孟德尔、摩尔根的研究过程和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内容的验证,A项不符合题意;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项不符合题意;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这一假说,C项不符合题意;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X射线衍射获得了DNA的衍射图谱,这是实验观察法,不属于假说演绎法,D项符合题意。
11. 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几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和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分离定律,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28 -
【详解】双眼皮手术只能改变该女性的表现型,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单眼皮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aa,该女性与单眼皮男性结婚,后代应均为单眼皮,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0,选D。
【点睛】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12. 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可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①埃博拉病毒②水稻 ③H7N9 ④蓝藻 ⑤豌豆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
【详解】①埃博拉病毒属于病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①错误;
- 28 -
②水稻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②正确;
③H7N9属于病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③错误;
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④错误;
⑤豌豆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⑤正确。
故选B。
13.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土豆,将其埋入土壤中。新长成的植株,其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雌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可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详解】土豆埋入土壤中发芽,长成新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所以其基因型不变,仍为AaBb。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决定DNA分子遗传信息多样性和特异性是
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双螺旋的方向
D.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 28 -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上;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这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序列,这又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这不能决定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错误;每个DNA双螺旋的方向都一致,这不能决定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C错误;不同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但这不能决定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概念,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 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为1:1:1:1
C.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D. 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3/8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8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以纯合的黄色圆形种子和绿色皱形种子为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后,在 F2 中出现4种表现型,而且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的比例大致为 9∶3∶3∶1,其中有两种类型与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即黄色圆形种子和绿色皱形种子,另外两种是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即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详解】A. 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可知,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
B.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1为YyRr,其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为1:1:1:1,B正确;
C.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C错误;
D. 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其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3/8,D正确。
16.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 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 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核酸分子的多样性与碱基的数目,排列顺序和组成种类有关,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故选B。
17. 正在分裂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一般不会是
A. 从DNA流向DNA B. 从RNA流向蛋白质
C. 从DNA流向RNA D. 从RNA流向DNA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8 -
从DNA流向DNA属于复制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复制过程,合成DNA,A不符合题意;
从RNA流向蛋白质属于翻译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从DNA流向RNA属于转录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转录过程,合成mRNA,C不符合题意;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属于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在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不包括该过程,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 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 28 -
C、T2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该实验中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D正确。
故选D。
19. 一个有色盲儿子的正常女人,她的父母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
【详解】根据题意,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XbY,其Xb肯定来自母亲(正常女人),所以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一定是XBXb;
该正常女人的父母表现型是未知的,但是其两条X染色体肯定一条来自于她的母亲,一条来自于她的父亲,所以只要她的父母一方能提供XB,另一方能提供Xb就可以了,如果双方都是隐性纯合子(XbXb、XbY)或都是显性纯合子(XBXB、XBY)就不行了。
故选A。
2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稳定传递,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多糖 D. 磷脂
【答案】A
【解析】
【分析】
- 28 -
糖类
单糖、二糖、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
磷脂(类脂)
C、H、O、N、P
组成生物膜
固醇
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核酸
D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RNA
【详解】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B错误;
C、多糖中的淀粉和糖原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C错误;
D、磷脂是构成生物膜主要成分之一,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B
- 28 -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证据有:基因在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ABD正确,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和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证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以下各组生物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 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 28 -
C.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 花猫和花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详解】A、番茄的红果和果色,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长毛应与短毛为一相对性状,细毛应与粗毛为一相对性状,C错误;
D、花猫和花狗是不同物种的生物,D错误。
故选B。
24.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唾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中含有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15N、32P放射性。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 28 -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A错误;
B、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B正确;
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C错误;
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
故选B。
25. 优良种质水牛的产奶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其中某基因部分碱基排列顺序如下图所示,“①”所表示的碱基是( )
5'……ACCTC……3'
3'……TGG①G……5'
A. A B. C C. G D. T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在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因此,图中“①”所表示的碱基是A。
故选A。
- 28 -
26. 金鱼具备很好的观赏价值。其透明体色(B)与普通体色(b)、双尾(T)与单尾(t)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均为BbTt的个体杂交后,理论上子代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是( )
A. 1:1:1 B. 3:1:3:1 C. 4:2 D. 9:3: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均为BbTt的个体杂交后,理论上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透明体色双尾(B T ):透明体色单尾(B tt):普通体色双尾(bbT ):普通体色单尾(bbtt)=9:3:3:1,D正确。
故选D。
27. 某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30%,则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A. 10% B. 20% C. 30% D.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嘌呤数等于嘧啶数。遇到碱基数目或碱基比例问题时,可采用简要的图示进行分析计算。
【详解】由题意,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30%,由于双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C=G,因此,G也占全部碱基的30%,选C项。
28. 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8 -
A.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在复制过程中,复制和解旋是同时进行的
C. 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 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解旋,打开双链,A错误;
B.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B正确;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子链,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后,每个DNA分子都各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正确。
29.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AAbb和aaBB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
A. 1/16 B. 3/16 C. 1/8 D.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Abb与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自交可以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Aa×Aa、Bb×Bb,每一个分离定律的自交后代的纯合体都是1/2,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能够稳定遗传)的概率是1/2×1/2=1/4。
故选D。
- 28 -
30.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其中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④ D. ③或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
(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详解】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如果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则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即如图②;如果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则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即如图④,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 28 -
(1)从图可以看出这是________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填动物或植物)
(2)写出分裂期的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_______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完成________________。
(4)图a是分裂的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_____个DNA分子。
【答案】 (1). 植物 (2). a e b d(不能答caebd,题干强调“分裂期”) (3). c (4). DNA分子复制 (5). 前 (6). 6 (7). 12
【解析】
【详解】(1)图示的细胞有细胞壁,可判断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分析图示可知,a~e分别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间期、末期和中期,因此分裂期的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是:a→e→b→d。
(3)图c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复制。
(4)图a是分裂的前期,此时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模式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若要正确解答,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细胞核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而将第(3)小题第2问的答案写成“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32. 孟德尔用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28 -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杂交过程中,操作①叫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两次操作之后都需要套上纸袋,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孟德尔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后,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_______,这种在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
(3)孟德尔用F1豌豆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豌豆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为_________,证明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答案】 (1). 纯合子 (2). 去雄 (3). 授粉 (4).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5). 3∶1 (6). 性状分离 (7). 矮茎 (8). 1∶1
【解析】
【分析】
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1)豌豆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授粉;为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需要对其进行套袋。
(2)孟德尔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的比例在子二代表现为为3∶1,这种在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孟德尔用F1豌豆和表现型为矮茎的豌豆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为1∶1。
【点睛】
- 28 -
本题结合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图,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判断图中各操作的明确及父本、母本的性状;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33. 如图是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部分时期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2)④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
(4)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应为________。
【答案】 (1). ①② (2). 2 (3). 2 (4). ③④ (5). ②①④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赤道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上,细胞处于减数第次分裂中期。
【详解】(1)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①②,含有同源染色体。
(2)④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含有2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2个DNA分子。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③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4)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应为②①④③。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图中图形,找到其所处的时期是解题的关键。
- 28 -
34. 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④、⑤的名称:④_______;⑤_________。
(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②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3)复制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复制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鸟嘌呤 (2). 脱氧核糖 (3). 碱基互补配对 (4). 间期 (5). 半保留复制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胸腺嘧啶,②为胞嘧啶,③为腺嘌呤,④为鸟嘌呤,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④为鸟嘌呤,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基团。
(2)②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复制发生的时间是间期;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 番茄茎的有毛与无毛性状受A、a这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番茄杂交实验如表1
- 28 -
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番茄杂交实验结果统计表
组别
亲本
子一代
有毛(株)
无毛(株)
实验一
有毛×无毛
705
0
实验二
有毛×无毛
353
357
(1)由实验__________可知番茄茎的有毛性状为显性。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有毛的亲本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_________,子一代有毛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若要鉴定有毛茎番茄的基因型,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 (1). 一 (2). 不同 (3). Aa (4). 自交 (5). 测交
【解析】
【分析】
从表格中看出,由于亲代有毛和无毛杂交,子代全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
【详解】(1)从实验一种看出,亲本有毛和无毛杂交,子代全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
(2)实验一亲本基因型AA(有毛)和aa(无毛),实验二子代有毛∶无毛=1∶1,亲代基因型Aa(有毛)和aa(无毛),所以亲代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子一代有毛基因型是Aa。
(3)鉴定有毛番茄的基因型是AA还是Aa,可以选择自交和测交。
【点睛】
- 28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熟练掌握自交和测交在鉴定植株基因型的应用。
36. 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此遗传图解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2)红绿色盲是________(显性/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图中夫妇生女儿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 (1). Xb (2). Y (3). XbY (4). 隐性 (5). 0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是XBXb,能产生XB和①Xb两种配子;男性色觉正常的基因型XBY,产生XB和②Y两种类型的配子;含有Xb的卵细胞与含有Y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型为③XbY男性色盲患者。
(2)红绿色盲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XBXb与XBY婚配,他们的女儿从父亲那里获得XB基因,因此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因此女儿不会患患红绿色盲。
【点睛】
- 28 -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7.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以下是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的步骤,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S型菌落。
(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其控制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细菌培养基R型细菌 (2). DNA是遗传物质 (3). 把DNA与蛋白质、多糖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4). 核糖体 (5). DNA
【解析】
【分析】
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RNA、脂质等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详解】(1)由于DNA分子在结构完整时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所以可用DNA水解酶将DNA分子水解,使其失去转化功能,再观察实验现象;因此,第四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S
- 28 -
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只有R型菌落。
(2)通过①②③④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DNA而不是蛋白质。
(3)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独立地观察其作用。
(4)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控制性状的物质是DNA。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的设计思路及结论、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实验思路、过程和实验结果。
- 28 -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2021-09-282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2021-09-2813页
- 2020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训练卷 专题12021-09-286页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遗传的2021-09-287页
- 【生物】河南省淮滨高中2019-20202021-09-2823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跟2021-09-2810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642021-09-2810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182021-09-287页
-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42021-09-2811页
- 高中生物第2章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2021-09-2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