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1.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练习: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演练强化提升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生用书 P133(单独成册)] [基础达标] 1.(2019·阜阳高一检测)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B.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解析:选 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这是神创论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拉马 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生物的 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则逐渐退化(用进废退), 并认为这样获得的后天性状可遗传给后代,使生物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解析:选 D。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 因而 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在自然选择中起 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环境条件,D项正确。 3.下图所示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 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 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 存的方向发展。 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始祖马进化成现代马的动力是( ) 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解析:选 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5.如下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解析:选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很多后代,即过度繁殖,众 多的后代要想生存下来,即获得必需的生活条件如食物、空间等,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 间就要发生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使大量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下来。所以曲线理论值与实 际值有较大的差距。 [能力提升] 6.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形,这是 因为( ) A.相同变异的结果 B.进化的方向相同 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D.相同的环境对它们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 D。鲸和鲨鱼都生活在海洋里,相同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体形进行了相似的选 择。 7.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 发达的原因是( )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解析:选 A。达尔文的观点认为,古代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 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很难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就成了 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 8.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 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选 C。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 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 抗性,即药物疗效逐渐降低。 9.炭疽杆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 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 ) 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 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 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 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 DNA复制,逐代积累 解析:选 A。在进化历程中,生物先变异,后被自然选择;先发生了炭疽杆菌的不定向 变异,在环境的定向选择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0.人工选择之所以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之所以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 础是( )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解析:选 B。选择的基础是生物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遗传和变异产生的。 11.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如表为该 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 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解析:选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 12.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 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 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 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种地雀喙长和喙短是一对相对性状 B.1976年中期至 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 1976~1978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不能预测 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 解析:选 B。喙长和喙短是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故 A正确;1976年中期至 1977年间,由于种子平均硬度增加,选择了喙长性状,故 B错误; 环境选择有利性状,故 C正确;虽然 1978年种子平均硬度下降,但是 1979年后种子的硬 度未知,由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 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不可预测,D 正确。 1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狼的进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 环境对狼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解析:(1)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由遗传和变异导致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可遗传。(2) 环境对变异起着选择的作用,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狼的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1)变异 不定向 遗传 变异 (2)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争 14.下图所示为新生物的形成过程。图中的圆圈表示某一种生物,箭头表示变异方向, 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的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3)图示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_______;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 ________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答案:(1)①变异是不定向的 ②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生存斗争 (3)适应环境 遗传 15.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 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_____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杀虫剂 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________。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________________个体。 (3)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 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________(填“前”“中”或“后”)。 解析: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 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其中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选择,甲虫种群中 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会增加,农药的治虫效果会下降。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数量的 变化曲线可知,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前,如果抗药性出现在过程中或过程后, 甲虫会灭绝,与题图不符。 答案:(1)差异 不定向 选择 (2)生存斗争 具有抗药性的 (3)前 [素养培优] 16.(2019·福州高一检测)验证“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 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 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 ________(填“前”“中”或“后”)。 ③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 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 来表述实验结果的。(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 (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 b 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 点。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 经产生了,因为使用该抗生素后,题图细菌数量并未降到 0。③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 而不是诱导者。④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所以使用抗生素仍能治 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 ②不定向 前 ③选择 ④有抗药性基因的个 体占极少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