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作业
1.(2019·广东肇庆模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共性是( )
A.对个体生存都有利
B.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都可以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出
解析 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A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进而出现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正确;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不能观察到,D错误。
答案 B
2.(2019·河北模拟)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 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和基因工程中不同物种基因间的组合。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和通过转基因培育抗虫棉的原理均属于基因重组,而培育太空椒则是运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故答案选B。
答案 B
3.(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B.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进化不可能发生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D.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 倒位可引起基因位置发生改变,可导致性状的改变,
A错误;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发生,B正确;基因重组只是性状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性状,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是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是基因重组所致,D错误。
答案 B
4.(2019·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 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称为基因突变,A错误;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多)对等位基因之间,D正确。
答案 D
5.(2019·贵阳模拟)下列叙述不能表现“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体中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
C.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中
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体中,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中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故选A。
答案 A
6.(2019·四川德阳联考)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现有一种细菌,其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
B.链霉素能诱导细菌S蛋白基因发生相应的突变
C.该细菌内S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D.该细菌S蛋白基因可能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对
解析 由于该细菌的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则链霉素不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A错误;细菌S蛋白基因突变与链霉素没有关系,B错误;该细菌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则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C正确;该细菌的S蛋白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可能是S蛋白基因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若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对,由于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则控制形成的S蛋白中有多个氨基酸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 C
7.(2019·辽宁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猫叫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数目不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医学上常用化学药剂对癌症病人进行化疗,化疗的作用是用化学药剂干扰癌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如果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等)引起基因突变也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上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正确;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化疗的作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具体表现为干扰癌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正确。
答案 A
8.(2019·山东潍坊模拟)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β链发生了缺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β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B.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D.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解析 该病病因是基因突变,不能通过镜检诊断;甲患者β链17~18位连续缺失2个氨基酸,应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乙患者相关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替换”,则替换的新碱基对之前与之后的碱基序列均未改变,A、C、D不正确。
答案 B
9.(2019·昆明质检)水稻经辐射处理后,分离获得一株卷叶突变体(卷叶基因控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理论上再经诱变可能恢复正常叶形
B.该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卷叶基因为显性基因
C.卷叶基因若为正常叶形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卷叶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长
D.卷叶基因若为正常叶形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卷叶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短
解析 该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而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故突变体再经诱变有可能恢复正常叶形,A正确;该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由题意可知,缺失的应为显性基因,即该卷叶基因为隐性基因,B错误;卷叶基因若为正常叶形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可能导致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推后出现,故此卷叶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短或变长,C、D正确。
答案 B
10.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下表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的原因是( )
酶的
种类
密码子位置
4
5
6
7
正常酶
苏氨酸
(ACU)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谷氨酰胺(CAG)
异常酶
苏氨酸(ACU)
酪氨酸(UAC)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C.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D.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解析 分析表格:正常酶的第4、5、6和7号密码子依次为ACU、UCU、GUU、CAG,而异常酶的第4、5、6和7号密码子依次为ACU、UAC、UCU、GUU,比较正常酶和异常酶的密码子可知,最可能是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UAC。
答案 D
11.下表描述一个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的相关情况,当其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产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相对于A酶的催化活性
相对于A酶的氨基酸数目
甲
100%
不变
乙
50%
不变
丙
0%
减少
丁
150
不变
A.无法判断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变
B.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
C.单一碱基取代现象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D.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解析 基因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蛋白质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所以其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A错误。
答案 A
12.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诱导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解析 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产生的受精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胚胎的发育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如果全为有尾鸡,则表示胰岛素影响了胚胎的发育进程;如果还有无尾鸡出现,则表示胰岛素诱发了基因突变。
答案 D
13.(2019·四川达州一诊)牵牛花表现为红色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形成,而红色色素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系列生化反应,每一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基因有关。其中与红色形成有关且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是,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
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1)酶的活性可以用化学反应速度表示,化学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________。在比较酶Y和酶X活性的实验中,应控制的无关变量除了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2)状况②酶X和酶Y的活性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mRNA中________位置提前出现。
(3)牵牛花红色色素的形成实际上是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科学家只将其中一个基因突变而导致红色色素不能形成的基因命名为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正常是形成红色色素的________(选填字母:A.充分不必要 B.充分必要 C.必要不充分)条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酶可将反应物催化为生成物,因此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度。除了温度一致外,pH、底物浓度和体积、反应时间等都应设置一致,均属于无关变量。
(2)酶X与酶Y均属于蛋白质类,状况②酶Y的活性只有酶X的50%,但组成酶的氨基酸数目一致,则说明可能是酶的空间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状况③酶Y氨基酸数目小于酶X氨基酸数目,说明可能在翻译时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
(3)红眼基因正常,并且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也正常时,果蝇的红眼才能形成;如果红眼基因不正常,即使所有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都正常,果蝇的红眼也不能形成。因此红色基因正常是形成红色色素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1)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 pH、底物浓度和体积、反应时间等
(2)空间结构不同(或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不同) 终止密码
(3)C 红色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均正常,红色才能形成;若红色基因不正常,其他相关基因都正常,红色也不能形成
14.(科学探究)某遗传学家选用红色面包霉作为材料,他对大量孢子进行X射线辐射后,用基本培养基培养。绝大部分孢子都能正常生长,但是有少数孢子不能正常生长,后者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突变,其中有的可能与精氨酸的合成有关。因为精氨酸是红色面包霉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经过多种组合的实验,再根据突变性状的遗传情况分析,得出红色面包霉中精氨酸合成的步骤如图所示:
(1)精氨酸的R基为—(CH2)3—NHCNHNH2,则一个精氨酸分子中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诱变红色面包霉获得一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第一步:配制基本培养基,将其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对甲、乙、丙、丁进行如下处理。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甲
-
-
-
乙
+
-
-
丙
-
+
-
丁
-
-
+
注:“-”表示未加入相应物质,“+”表示加入了相应物质。
第二步:将突变菌株分成①②③④四组,观察各培养基中的红色面包霉的生长状况。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甲
乙
丙
丁
①
-
-
-
-
除基因A、B、C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注:“-”表示不能正常生长;“+”表示生长良好。
解析
(1)精氨酸中C、H、O、N原子个数是氨基酸通式中含有的C、H、O、N原子个数加上R基中的个数。(2)根据题干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精氨酸是红色面包霉正常生活所必需的,②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③基因A、基因B、基因C分别控制催化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合成的酶的合成。由这些信息可以推出:突变菌株无法合成精氨酸。如果基因A突变,需添加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中的任意一种,突变菌株就可以存活;如果基因B突变,需添加瓜氨酸、精氨酸中的任意一种;如果基因C突变,需添加精氨酸。
答案 (1)6、14、2、4 (2)②基因A可能突变 ③基因B可能突变 ④基因C可能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