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届 新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群落是较高层次的系统,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
A.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B.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C.在一个湖泊中鱼类的栖息场所如何
D.在某灌木林中几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1.答案 B 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是研究群落的优势种问题,属于群落水平;一条河流中某种鱼属于种群,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一个湖泊中的鱼类的栖息场所如何,属于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问题,属于群落水平;某灌木林中几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群落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
2.(2019福建宁德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2.答案 C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正确。
3.(2019河北辛集中学阶段考试)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B.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C.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D.不是所有的群落都有空间结构的
3.答案 A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的多少,B错误;热带地区不仅有热带雨林还有沙漠,沙漠生态系统的丰富度低,C错误;群落都有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错误。
4.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答案 B 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5.(2019陕西铜川摸底)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C.某山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
5.答案 C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正确;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正确;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属于同一种群,不存在垂直结构的特点,C错误;群落具有水平结构,故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D正确。
6.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6.答案 B 据图分析,图甲是“互利互惠”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A正确;图乙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能共同进化,B错误;图丙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在实验初期,种内互助和种间竞争都会存在,后期与X竞争的种群消失,X数量增多,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据上述分析,C正确。
7.(2020山东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7.答案 C 退耕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则退耕地演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喜阳植物比较高大,在其下方形成一定的遮阴环境,为耐阴植物生长提供了生长环境,B正确;山区从低到高的植被分布是由地势高低引起的,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8.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
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
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
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8.答案 D 次生演替会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一般速度更快,B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种群内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等,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
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9.答案 D 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2019山东淄博三模)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
B.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
C.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
D.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
10.答案 ABC 一龄期二代棉铃虫寄生率很小,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A正确;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捕食率很小,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B正确;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C正确;种群数量是否增加主要决定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不一定下降,D错误。
11.某灌木(称m灌木)是一种寄生在猫爪藤上的荒漠植物,如图是在干旱季节里,此灌木对猫爪藤果实产量影响的数据统计。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猫爪藤的果实数。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J”型增长曲线
B.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每棵猫爪藤果实数量如上图所示
C.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将先增后减
D.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
11.答案 ABC 据图分析,横坐标是寄生灌木的影响程度,纵坐标是猫爪藤果实产量,则影响程度越严重,果实产量越少。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由于其他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A错误;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猫爪藤的果实数,不会出现题图所示的柱形图,B错误;当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根据题中信息,猫爪藤的数量变化无法判断,C错误;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随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增加,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D正确。
12.(2019福建“百校联考”质量检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
演替时间(年)
优势物种
主要物种
5
荻
草本:荻 艾蒿 黄背草 苔草等
10
牡荆
灌木:牡荆 杠柳 酸枣等
20
刺槐
乔木:刺槐 黄连木 构树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
B.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C.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乔木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12.答案 B 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退耕之后的农田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A正确;确定群落的丰富度,不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B错误;据图可知,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乔木阶段,群落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德州一模)荒漠化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沙最多的国家,并为世界治理沙漠提供了宝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角度分析,荒漠化过程实质上是 的过程,通过治理,沙漠变为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 。
(2)沙漠治理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由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演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 。
(3)荒漠化土地适合甘草等抗旱植物生长,这些植物能通过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治沙改土效果,这体现了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为 。
(4)某兴趣小组对该地区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 两种方法。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13.答案 (1)群落(次生)演替 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竞争中更占优势 (3)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4)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 偏小
解析 (1)荒漠化过程实质上是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竞争中更占优势,因此沙漠治理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由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演变为灌木。 (3)荒漠化土地适合甘草等抗旱植物生长,这些植物能通过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治沙改土效果,这体现了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4)统计物种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诱捕的小动物会偏少,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14.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表示其 组成,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物种丰富度是指 。A~I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 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 (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 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 现象,这能提高群落 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的,则此种演替属于 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 。
14.答案 (1)种群 年龄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先增加后减少 中 (3)竞争 分层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方向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