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9.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
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的高茎和粗茎 B. 山羊的短毛与粗毛
C. 小麦的有芒与光颖 D. 丁香的紫花和白花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BC、玉米的高茎和粗茎,山羊的短毛与粗毛,小麦的有芒与光颖,属于同一生物,但不属于同一性状,ABC错误;
D、丁香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B. 孟德尔为了易于分析,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C. 孟德尔实验过程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
D. 孟德尔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建立了联系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A正确;
B、孟德尔为了易于分析,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正确;
C、孟德尔实验过程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C正确;
D、孟德尔只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没有将其和染色体建立联系,D错误。故选D。
3.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高茎水稻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或测交
B. 在一水稻田中,若仅考虑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3种杂交组合
C. 统计杂合子水稻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某株水稻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解析】检测某性状的基因组成的方法一般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法,动物一般选用测交法;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测交实验能够反映出被检测对象的配子组成及比例。
【详解】A、检测高茎水稻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A错误;
B、在一水稻田中,若仅考虑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则有AA、Aa、aa三种基因型,有6种杂交组合,B错误;
C、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统计杂合子水稻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错误。故选C。
4.玉米的穗高和穗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可以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穗高×穗低→穗高 ②穗高×穗高→穗高
③穗高×穗高→穗高149+穗低49 ④穗高×穗低→穗高101+穗低97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①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其中的一种性状,可判断出表现性状为显性,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①正确;
②同一性状自交,后代仍表现该性状,不能判断其显隐性,②错误;
③亲本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③正确;
④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后代两种性状均出现,无法确定其显隐性,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关系,B正确。故选B。
5.黑毛和白毛是安哥拉兔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40对雌、雄黑毛兔交配,生产的子代有80只黑毛兔和26只白毛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毛相对黑毛是隐性 B. 子代有纯合的黑毛兔
C. 子代白毛兔都是雌性 D. 亲代黑毛免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40对雌、雄黑毛兔交配,生产的子代有80只黑毛兔和26只白毛兔,黑毛兔∶白毛兔≈3∶1,说明黑毛相对于白毛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黑毛兔为杂合子,子代中的黑毛兔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由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子代白毛兔既有雌性也有雄性,综上分析,C错误,ABD正确。故选C。
6.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62只为灰身大翅脉,58只为灰身小翅脉,18只为黑身大翅脉,22只为黑身小翅脉。上述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子代中灰身∶黑身=(62+58)∶(18+22)=3∶1,说明亲代杂交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62+18)∶(22+58)=1∶1,说明亲代杂交基因型是Ee和ee。
【详解】根据分析,亲代基因型是BbEe和Bbee,所以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
故选B。
7.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F1表现型比例 B. F2基因型比例
C. F1产生的配子比例 D.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 配子的多样性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无关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时,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染色单体分开时,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答案】A
【解析】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A正确;
B、配子的多样性与基因重组有关,而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即自由组合型(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型(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上一般是相同的基因;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D错误。故选A。
9.自然状态下,将数量相等的两种豌豆甲(DdRr)与乙(ddRr)间行种植,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3:3:1 B. 3:1 C. 9:3:6:2 D. 9:3:15:5
【答案】D
【解析】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均为自交,所以不同基因型的豌豆间行种植时,每个个体仍然为自交。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自然条件下豌豆为自交,所以将数量相等的两种豌豆甲(DdRr)与乙(ddRr)间行种植,后代性状分离比为D-R-(1/2×3/4×3/4)∶D-rr(1/2×3/4×1/4)∶ddR-(1/2×1/4×3/4+1/2×1×3/4)∶ddrr(1/2×1/4×1/4+1/2×1×1/4)=9∶3∶15∶5,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某种高等植物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现进行杂交试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B. 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3/7
【答案】D
【解析】根据F1自交的后代F2中红花∶白花=9∶7,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为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根据F2中红花∶白花=9∶7,可知双显性状为红花,设为A-B-,则F2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即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A错误;
B、根据F2中红花∶白花=9∶7,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红花)∶aaBb(白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3,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共占白花植株中的3/7,D正确。故选D。
1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体内E、e与F、f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将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甲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若让甲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 3:13 B. 1:6:9 C. 9:7 D. 1:15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EeFf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1:1:1:1
【详解】A、若EeFf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则对应基因型比例应为(9E_F_+3E_ff+1eeff):3eeF_或(9E_F_+3eeF_+1eeff):3E_ff,则该个体对应的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3:1或(EeFf+eeFf+eeff):Eeff=3:1,符合题意,A正确;
B、若EeFf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6:9,则对应基因型比例应为1eeff:(3E_ff+3eeF_):9E_F_,则该个体对应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1:2:1,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若EeFf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则对应基因型比例为9E_F_:(3E_ff+3eeF_+1eeff),则该个体对应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1:3,符合题意,C正确;
D、若EeFf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则对应基因型比例为(9E_F_+3E_ff+3eeF_):1eeff,则该个体对应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3:1,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可利用测交方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能支持孟德尔遗传规律
C. 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受粉,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概率为3/4
D. 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1∶1∶2,可见果蝇的眼色和性别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A、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杂交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但测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不支持孟德尔遗传规律,支持融合遗传,B错误;
C、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1-4/16=3/4,C正确;
D、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1∶1∶2,这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的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连锁遗传,D错误。故选C。
13.减数分裂过程中,当某细胞具有如下特征时,不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B.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时,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D。
14.果蝇具有四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16个DNA,乙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则这两个细胞的名称可能为( )
A. 精原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C. 极体 卵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时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丝分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数分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一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二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详解】果蝇体细胞具有四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8个DNA,甲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16个DNA,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以是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乙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综上A正确。故选A。
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核仁、核膜的消失与重现
C. 减数分裂可以保持细胞的亲子代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 减数分裂可以使生物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答案】C
【解析】1、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详解】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
B、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过程,该过程中有两次核仁、核膜的消失和重建,B正确;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
D、由于基因重组导致减数分裂产生了多种类型的配子,不同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导致形成了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个体,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正确。故选C。
16.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作用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受精作用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受精作用可以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度加快
D. 受精作用使子代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受精作用的过程中精卵细胞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
B、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细胞的融合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受精作用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比较缓慢,受精后,卵细胞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度加快,C正确;
D、生物的受精卵中核DNA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D正确。故选B。
17.某生物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Mm、Nn、Hh,由两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MnH、mNH,则由这两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其他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不可能是( )
A. MnH B. mNH C. mNh D. Mmh
【答案】D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两两相同,因此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可能是两种或四种。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MnH,则与此精子同时形成的其它三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为MnH、mNh、mNh,另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mNH,则与此精子同时形成的其它三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为mNH、Mnh、Mnh,所以不可能产生的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为Mmh,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下列有关基因、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1中的一对遗传因子是等位基因
C. 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 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解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详解】A、萨顿结合基因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
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1中的一对遗传因子是等位基因,B正确;
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用类比-推理的方法,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C。
19.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X染色体
B. 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 观察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可以看到配对的染色体
D. 男性体内血友病致病基因一定通过X染色体由外祖父传递而来
【答案】B
【解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2、X和Y为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X染色体,A错误;
B、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所以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皮肤生发层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看不到配对的染色体,C错误;
D、血友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该男性的外祖母或外祖父,D错误。故选B。
20.某种果蝇的黄身与正常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黄身的雌果蝇与正常身的雄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身雄蝇:黄身雌蝇:正常身雄蝇:正常身雌蝇=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B. 通过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C. 通过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无法判断上述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D. 再通过反交实验就能判断出黄身与正常身的遗传方式
【答案】C
【解析】由于Aa×aa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两种表现型,XAXa×XaY杂交后代无论雌雄也都是两种表现型,所以根据题意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
【详解】A、若黄身为显性性状,则XAXa×XaY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也为黄身雄蝇∶黄身雌蝇∶正常身雄蝇∶正常身雌蝇=1∶1∶1∶1,所以该对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由于不能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所以不能确定亲本的基因型,B错误;
C、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法判断上述性状的显隐性,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黄色为显性性状,由于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所以通过上述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无法判断上述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正确;
D、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若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的实验结果相同,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反交的实验结果不同,但是若反交实验再出现上述实验结果,仍然不能判断显隐性,故再通过反交实验不一定能判断出黄身与正常身的遗传方式,D错误。故选C。
21.豌豆、果蝇、玉米都为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有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C. 玉米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便于杂交
D. 上述实验材料所有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D
【解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2、果蝇适用于进行遗传学实验的材料的原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详解】A、果蝇有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A正确;
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B正确;
C、玉米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杂交时可以免去去雄的麻烦,C正确;
D、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D。
22.一对夫妇中女性为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并表现为交叉遗传
B. 该女性的父亲一定患病
C. 其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可能有女性患者
D. 从优生角度考虑,建议该对夫妇生女孩
【答案】C
【解析】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交叉遗传(隐性致病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③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2、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为b,根据“一对夫妇中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则这对夫妇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A、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A正确;
B、该女性基因型为XbXb,必有一个Xb来自其父亲,故其父亲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B正确;
C、这对夫妇的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XBXb×XBY→1XBXB:1XBXb
:1XBY:1XbY,所以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C错误;
D、这对夫妇的儿子的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表现正常,从优生角度考虑,建议该对夫妇生女孩,D正确。故选C。
23.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杂合子发病程度轻,而XDXD与XDY发病程度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群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型有5种
B. 正常男性与重病女性婚配,后代中患病程度男性大于女性
C. 亲本均患病,后代中不可能出现正常个体
D. 轻度发病患者与正常个体婚配,后代患病率为50%
【答案】C
【解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病,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女性正常,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详解】A、人群中与该性状有关基因型为:XDXD、XDXd、XdXd、XDY、XdY,共有5种基因型,A正确;
B、正常男性(XdY)与重病女性(XDXD)婚配,后代中女性均为杂合子,发病程度较轻,而男性均为重病,B正确;
C、若亲本为轻度发病女性患者与重病男性婚配,后代可出现正常男性,C错误;
D、轻度发病患者(XDXd)与正常个体(XdY)婚配,后代患病率为50%,D正确。故选C。
【点睛】
24.如图为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的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B. 将F2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雄鸡个体中芦花鸡占3/8
C. F2中一共有3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D. 实践中,可以根据羽毛特征区分早期雏鸡的性别
【答案】D
【解析】亲本为纯种雌性芦花鸡和纯种雄性非芦花鸡杂交,子一代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均为非芦花鸡,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性状。
【详解】A、鸡的性染色体为ZW,没有X染色体,根据分析可知,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芦花为显性性状,设由B基因控制,则亲本为ZBW×ZbZb,子一代基因型为ZBZb、ZbW,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基因型和比例为ZBZb∶ZbZb∶ZBW∶ZbW=1∶1∶1∶1,子二代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ZB∶Zb∶W=1∶1∶2,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ZB∶Zb=1∶3,所以将F2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雄鸡个体中芦花鸡占1/2×1/4+1/2×3/4+1/2×1/4=5/8,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可知,F2中一共有4种表现型(芦花雌鸡、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4种基因型,C错误;
D、实践中,可以根据上图杂交的F1羽毛特征区分早期雏鸡的性别,D正确。故选D。
25.果蝇的卷翅与正常翅、红眼与白眼分别受Ee、Mm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一只卷翅红眼雌性与一只卷翅红眼雄性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表现型
卷翅红眼
卷翅白眼
正常翅红眼
正常翅白眼
雌性
6
0
甲
0
雄性
3
3
1
1
A. 控制卷翅与正常翅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卷翅为显性性状
B. 甲处数字为“2”,且对应果蝇的基因型为eeXMXM或eeXMXm
C. 让亲本雌果蝇测交,后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型的种类数不同
D. 子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答案】C
【解析】根据杂交亲本的表现型及子代的表现型分析可知:①亲本均为卷翅红眼,子代中出现了正常翅白眼性状,说明卷翅、红眼性状为显性性状;②
在子代的表现中,卷翅与正常翅雌雄中均有分布,而子代雌性均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中有红眼和白眼,眼色遗传中存在着性别差异,推测眼色遗传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卷翅与正常翅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卷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
B、据分析可知,果蝇的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子代存在性状分离,可推定亲本翅形基因组成为杂合子,因此子代卷翅∶正常翅=3∶1,所以表中甲处数字为“2”;又由于子代雌性均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中有红眼和白眼,再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出亲本的基本型为:EeXMXm、EeXMY,所以甲处的基因型为eeXMXM或eeXMXm,B正确;
C、让亲本雌果蝇测交,即EeXMXm×eeXmY,后代中卷翅∶正常翅=1∶1,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雌性∶白眼雄性=1∶1∶1∶1,因此后代中雌、雄性个体表现型种类数相同,C错误;
D、根据B项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EeXMXm、EeXMY,所以子代中与亲本基因相同的概率为,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某种番茄果实的红色和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用一株红色果实番茄和一株绿色果实番茄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番茄也有绿色果实番茄,让F1自交,红色果实番茄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全为红色果实,绿色果实番茄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为红色果实和绿色果实。
(1)亲本红色果实番茄和绿色果实番茄人工杂交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
(2)F2中绿色果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亲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让F2中绿色果实番茄自交,F3中番茄果实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
(4)若F1中绿色果实番茄自交得F2,F2中绿色果实:红色果实=1:1,请从配子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并用一个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_(写出配子)。
【答案】 (1).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 BB Bb (3). bb Bb (4). 绿色果实:红色果实=5:1 (5). F1产生的B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6).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亲本红色果实番茄和绿色果实番茄人工杂交的操作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去雄的要求是干净、及时和彻底,去雄和授粉后都套袋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2)让F1中的绿色番茄自交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绿色对红色为显性,显然F1中绿色番茄的基因型为Bb,自交产生的F2中绿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 Bb,据此可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为bb、 Bb,二者杂交之后产生了绿色番茄(Bb)和红色番茄(bb),前者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者自交稳定遗传。
(3)让F2中绿色果实番茄(1/3BB、2/3 Bb)自交,则出现红色番茄的概率为2/3×1/4=1/6,绿色番茄的比例为1-1/6=5/6,故F3中番茄果实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绿色果实:红色果实=5∶1。(4)若F1中绿色果实番茄自交得F2,F2中绿色果实∶红色果实=1∶1,该比例类似测交比例,只能是亲本之一产生了一种含b基因的配子,即F1产生的B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则相关遗传图解如下:
。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某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现用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问题:
(1)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至少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乙组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将甲组和丙组的F1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丙组F2中的灰色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5)从三个纯合品系中选___________与丙组F2中灰色个体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则该灰色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___________,则该灰色个体为杂合子。
【答案】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黑色和白色 黑色:灰色=3:1 灰色:白色=8:1 白色个体 全为黑色 黑色:白色=1:1
【解析】根据丙组合的子二代中黑色∶灰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可知该动物的毛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设两对基因为A/a、B/b,则黑色基因型为A-B-,灰色基因型为A-bb(或aaB-),白色基因型为aaB-(或A-bb)和aabb。以下分析以灰色基因型为A-bb为例。
【详解】(1)根据丙组实验结果可知,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若灰色基因型为A-bb,白色基因型为aaB-和aabb,乙组合中,F1均为黑色,基因型为A-B-,F2中黑色∶白色=3∶1,说明F1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为黑色和白色。
(3)甲组的F1均为黑色,基因型为A-B-,F2中黑色∶灰色=3∶1,说明F1基因型为AABb,丙组的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将甲组和丙组的F1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A-B-)∶灰色(A-bb)=3∶1。
(4)丙组F2中的灰色个体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b∶ab=2∶1,灰色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2/3×2/3+1/3×2/3+2/3×1/3)∶白色(1/3×1/3)=8∶
1。
(5)甲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丙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若测定丙组F2中的灰色个体(A-bb)基因型,可选择三个纯合品系中的白色(aaBB)个体与之杂交,若该灰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均为黑色;若该灰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1∶1,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白色=1∶1。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以下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示意图,其中③④代表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请回答。
(1)图②细胞所属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答“③先于④”或“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在图⑤的___________阶段,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⑤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阶段。
(5)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在下图中画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并在画出的曲线上标出C点和H点。
【答案】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 (第二)极体 ④先于③ GH 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 FG FG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图②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⑤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AE段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1)图②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
(2)若①②两图为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图像,根据图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根据图①中染色体组合可知②细胞为第一极体,则图②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二)极体。
(3)根据分析可知,图③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④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若图③④为某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柱形图,则两个柱形图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先于③,该变化发生于图⑤的GH阶段,此时染色体的具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均位于图⑤的FG段。
(5)图⑤
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而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所以对应图⑤的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曲线为:。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以及细胞分裂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29.果蝇的X和Y染色体如下图甲所示,Ⅱ表示两者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上基因成对存在,在非同源区段Ⅰ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甚因;乙图中B和b分别控制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性状。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区段,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时,其后代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点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表现完全一样,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均与性别无关。
(2)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红眼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___________,子二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3)自然界白眼性状个体中雄性多于雌性,请尝试解释该现象(假设不受自然选择、突变、迁移和出生、死亡等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研究某一对已知显隐性的相对性状时,为了进行一次实验就能确定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Ⅰ还是Ⅱ区段上,应选用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有显、隐性雌、雄个体纯合子可供选择)。
【答案】Ⅱ 7 XBYB或XbYb 7∶1 雌性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同时携带白眼基因才表现为白眼性状 隐雌纯合子与显雄纯合子杂交
【解析】1、分析图形:甲图中Ⅱ为X和Y的同源区,Ⅰ和Ⅲ为X和Y的非同源区;乙图中B、b位于X和Y的同源区,R、r只位于X染色体上。
2、伴X遗传的特点为交叉遗传,即在伴X遗传中,显性性状的父本的雌性后代也是显性的,隐性性状的母本雄性后代也是隐性的。
【详解】(1)根据乙图分析,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图甲中的Ⅱ区段,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雌性中有3种(XBXB、XBXb、XbXb),雄性中有4种(XBYB、XbYb、XBYb、XbYB),共7种基因型;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时,其后代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点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表现完全一样,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均与性别无关。
(2)据图乙可知,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上,根据题目信息,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可以推断出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则F1代的基因型为XRXR∶XRXr∶XRY∶XrY=1∶1∶1∶1,让子一代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1代雌配子Xr=,XR=;雄配子XR=Y=;因此F2中白眼果蝇(XrY)的比例为:,所以子二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7∶1,子二代雌果蝇:XRXR=,XRXr=,其中纯合子占。
(3)根据题意,眼色遗传为伴X染色体遗传,白眼性状为隐性性状,雌性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同时携带白眼基因才表现为白眼性状,而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白眼基因即表现白眼性状,因此自然界白眼性状个体中雄性多于雌性。
(4)为了进行一次实验就能确定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Ⅰ还是Ⅱ区段上,根据伴X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选取隐雌纯合子与显雄纯合子杂交,若相关基因位于Ⅰ区段,则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表现隐性性状;若相关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后代雌性和雄性均为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和伴性遗传的特点,掌握遗传方式及遗传规律的应用。
30.某植物的花粉粒耐低温(B)对不耐低温(b)为显性,植株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花粉粒无毛刺(F)对有毛刺(f)为显性。经低温处理后,不耐低温的花粉粒失去活力而变皱缩,耐低温的花粉粒保持饱满。现有甲(BBEEff)、乙(BBeeFF)、丙(bbEEff)、丁(bbeeFF)四种纯合子。据此回答问题:
(1)若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将乙与丙杂交,得F1,则F1产生___________种花粉,其中无毛刺花粉所占概率为___________;能否通过观察花粉粒的方法直接判断F1产生花粉粒的所有种类?__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定B、b与F、f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某实验兴趣小组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序号)杂交后,取F1的花粉,用___________处理后,涂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 1/2 否 E、e基因控制的性状无法在花粉粒中体现 乙 丙 低温 结果:饱满无毛刺花粉粒:皱缩有毛刺花粉粒=1:1, 结论: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结果:饱满有毛刺花粉粒:饱满无毛刺花粉粒:皱缩有毛刺花粉粒:皱缩无毛刺花粉粒=1:1:1:1 结论: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某植物的花粉粒耐低温(B)对不耐低温(b)为显性,植株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花粉粒无毛刺(F)对有毛刺(f)为显性。经低温处理后,不耐低温的花粉粒失去活力而变皱缩,耐低温的花粉粒保持饱满。所以经低温处理后可通过观察花粉的形态确定花粉中所含的基因是B还是b;或者是观察花粉粒有无毛刺,判断花粉粒中所含的基因是F还是f。但是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在花粉粒中不能体现出来。
【详解】(1)若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将乙与丙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BbEeFf,则F1产生2×2×2=8种配子,其中无毛刺花粉(--F)所占概率为1×1×1/2=1/2。由于E、e基因控制的性状无法在花粉粒中体现,所以不能通过观察花粉粒的方法直接判断F1产生花粉粒的所有种类。
(2)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定B、b与F、f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需要杂交出现BbFf的杂合子,所以可将乙与丙杂交后,取F1的花粉,用低温处理后,涂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花粉为:饱满无毛刺花粉粒∶
皱缩有毛刺花粉粒=1∶1。
②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花粉为:饱满有毛刺花粉粒∶饱满无毛刺花粉粒∶皱缩有毛刺花粉粒∶皱缩无毛刺花粉粒=1∶1∶1∶1。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连锁和自由组合的比较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