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同步导练练习: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 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 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 解析: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退。 答案:A 2.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 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的产生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故 A 项错误;调 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 枢和听觉中枢,故 B 项错误;起跑反射涉及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兴奋, 故 C 项正确;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 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途径是反射 B.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 射 解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体内外环境的改变 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A 错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B 错误;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 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构成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 错误;机 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D 正确。 答案:D 4.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a 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 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 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 c 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 处为神经纤维,c 处为突触,神经纤 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导速率;神经递质作用完成 后很快会被酶催化分解或被转移走;感受器不能接受各种刺激,如视 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 答案:D 5.如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 刺激,则图中 a、b、c、d、e 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 处 B.3 处 C.4 处 D.5 处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由突触向胞体或突触向树突,在同一 神经纤维上可以向两侧传导。所以图中箭头处施一刺激,可使 e 点兴 奋,也可使 a、b、d 点兴奋,由于兴奋不能从胞体向轴突传递,所以 c 点不能检测到兴奋。 答案:C 6.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 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解析: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反射弧仍然 正常,因为大脑皮层的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所以 现象不明显。 答案:D 7.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和②为两个灵敏的电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知 a 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 a 点,电表①偏转一次, 电表②偏转两次 B.刺激 c 点产生兴奋,若 e 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是由于突触 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刺激 b 点,兴奋由 b 点传到 c 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若 bd=de,刺激 d 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 b 点和 e 点 解析:在 a 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①电表 左接触点先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 恢复内负外正,右接触点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②电表同理也偏转两次,故 A 项 错误。刺激 c 点,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则 e 点不发生电位变 化,故 B 项正确。刺激 b 点,兴奋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 C 项正 确。若 bd=de,刺激 d 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 奋先到达 b 点,故 D 项正确。 答案:A 8.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 A 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 接触 解析:由该图 A 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 电位的形成与 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 K+的运输有 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 A 面,即膜外侧; 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 面接触。 答案:A 9.下面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解析:图中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a 为 突触小体,b 为后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 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的方式为胞吐,主 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被③特异性识别;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 兴奋处的电位为内正外负。 答案:B 10.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 A、B、C、D 四个点,且 AB=BC= 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 ③AD 之间,若在 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 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邻近两侧未兴奋区仍然是外正 内负,这样在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由于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在膜 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正好相反,这 种形成回路的局部电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两侧扩散,所以刺激 C 点,由 于 BC=CD,B、D 两点同时到达兴奋和静息,故在 B、D 处电流计指 针不会偏转,而 A 与 B 先后兴奋,A 与 D 先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 生两次相反的偏转。 答案:B 11.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 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 突触”。请你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突触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使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结合;也有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 的神经递质。 答案:D 1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和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 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 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 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 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 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又 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 定的电位差;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A 1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 制作用 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 机体才能产生感觉 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 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 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 肌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 生感觉;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多种动物都有学习和 记忆能力。 答案:D 14.(2019 年吉林长春质检)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 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解析: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 由突触前膜释放,A 项正确;②为突触前膜,该处发生电信号→化学 信号的转变,B 项错误;③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它对神经递质的识 别具有特异性,C 项错误;④为突触后膜,它可以是某一个神经元的 树突膜或细胞体膜,D 项错误。 答案:A 15.(2018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 内外 K+和 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 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钠离子浓度的分布与钾离子相反, 因此 A、B、C 错误,D 正确。 答案:D 16.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 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末梢直接构成的 B.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 解析:对效应器的概念不理解,会错误地认为 A 项说法是正确的, 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 肌肉或腺体,A 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B 项正确;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 项正确;一个完整的反射动作最起码 应该由两个神经元来共同承担完成,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 射,D 项正确。 答案:A 17.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结 构 4 是 反 射 弧 组 成 中 的 ________ , 判 断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 1 是 ________ , 写 出 完 成 体 温 调 节 的 完 整 的 反 射 弧 :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 C 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则在该处会暂时出现膜内________ 电位,膜外________电位的现象。 (4)分别在 A、D 两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效应器的反 应,刺激________________处引起的反应,称为反射。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 是感受器,2 是传入神经,4 是传出神经,5 是效应器。 (1)据图分析,2 上有神经节,说明 2 是传入神经元,则 4 是传出 神经元。 (2)图中 1 是感受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 其调节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元→皮肤血管收缩等。 (3)若在 C 处给予一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 负变为外负内正。 (4)刺激 D 处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由于通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 于反射;而刺激 A 处虽然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 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 答案:(1)传出神经元 图中神经节的位置 (2)冷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元→ 皮肤血管收缩等 (3)正 负 (4)D 18.下图 1 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X 的亚 显微结构示意图。在 A 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 B 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结构 X 为________。图 2 中③为__________,一般由 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 B 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 X 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__________。若结构 X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 __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填“兴奋”或 “抑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 用,需要④上的__________协助。 (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功能。 (4)图 2 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 2 中③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一般由高尔基体形成。 (2)B 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④处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电信号转 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并且因为刺激 B 处肌肉不收缩,所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 后膜(下一个神经元)起抑制作用。(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 巴和组织液,神经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 成分有血浆和淋巴。 答案:(1)突触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抑制 载体蛋白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血浆和淋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