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0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山东)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规范练23 生物的进化 ‎                    ‎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可靠的证据 B.生物进化的每个环节都有化石证据 C.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 D.在最古老的地层中也有生物化石 ‎2.鱼、蝾螈、龟、鸡、猪、牛、兔这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 A.它们的胚胎相似 B.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是用鳃呼吸 ‎3.下列不属于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的有(  )‎ A. 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恒河猴和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部分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C.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很高的相似度 D.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细胞呼吸 ‎4.(2019广东惠州三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B.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5.(2019河北邢台月考)下图表示澳大利亚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1年、6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给野兔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B.给野兔注射药物后,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变异,因此6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 C.给野兔注射药物属于人工选择,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定向改变 D.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耐药性的野兔,给野兔注射药物的剂量越少越好 ‎6.(2019山东日照一中模拟)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是一对非常相近的姐妹种,大约1千万年前起源于亚洲的一个共同“祖先”,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信息和基因库完全相同 C.染色体变异可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提供原材料 D.人工选择能使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7.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 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 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8.(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地理隔离导致不同地区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B.基因a的产生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的方向和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基因a增大了种群的基因库,为进化提供了更多原材料 二、不定项选择题 ‎9.甲、乙、丙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三种生物(其竞争能力是甲>乙>丙),被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另一种群丁捕食,关于丁捕食的食物,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 B.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乙 C.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丙 D.丁捕食甲、乙、丙是随机的,无明显规律 ‎10.《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11.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三、非选择题 ‎12.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异/个 黑猩猩 ‎0‎ 猕猴 ‎1‎ 狗 ‎11‎ 鸡 ‎13‎ 金枪鱼 ‎21‎ 果蝇 ‎27‎ 天蚕蛾 ‎31‎ 链孢霉 ‎43‎ 酵母菌 ‎44‎ ‎(1)表中所列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近的有                     ;与人的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比较     序列,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顺序。 ‎ ‎(3)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    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   就越大。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分类的依据越来越科学、可靠和全面,确定上表中九种动物相似程度的分类依据来源于  。  ‎ A.形态学 B.解剖学 C.细胞学 D.分子生物学 ‎13.(2019山东烟台期末)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                                      。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 ‎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 ‎ ‎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                不同,导致                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 课时规范练23 生物的进化 ‎1.A 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可靠的证据,A项正确;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可靠的证据,不是生物进化的每个环节都有化石证据,B项错误;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C项错误;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的化石,D项错误。‎ ‎2.B 早期胚胎都有鳃裂说明它们的原始祖先适于水中生活,有尾说明脊椎动物和人的共同祖先是有尾的生物。‎ ‎3.D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细胞呼吸属于细胞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4.A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A项正确;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项错误;细菌的突变是不定向的,在未接触青霉素时就会产生抗药性的个体,突变在前,青霉素的选择在后,C项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才能形成生殖隔离,如人工多倍体直接形成生殖隔离,D项错误。‎ ‎5.C 据图可知,注射药物后1年,大量个体死亡,少数个体存活,说明野兔种群中本来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注射药物后1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A项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出来抗药性个体,B项错误;给野兔注射药物属于人工选择,‎ 会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C项正确;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耐药性的野兔,给野兔注射药物的剂量越多越好,D项错误。‎ ‎6.B 种群是生物(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根据题意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故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信息和基因库存在差异,B项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人工选择能使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正确。‎ ‎7.B a→b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项正确;c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不同,B项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项正确;引入病毒后,美国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项正确。‎ ‎8.D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地区的基因频率不同,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a的产生增大了种群的基因库,为进化提供了更多原材料,D项正确。‎ ‎9.A 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占竞争优势、个体数量多的种群,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根据题意可知,丁是捕食者,甲、乙、丙是同一营养级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三个种群,且竞争能力是甲>乙>丙,所以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 ‎10.ABD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而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项错误;现代进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物的进化,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 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其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而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项错误。‎ ‎11.BD 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相等,A项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随机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项正确。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频率为1/2,白色个体的频率1/4。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B的频率为1/3,Bb的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1/3=2/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项正确,C项错误。‎ ‎12.答案:(1)黑猩猩与猕猴;狗、鸡;链孢霉与螺旋菌 黑猩猩 ‎(2)主要体现者 氨基酸 氨基酸 ‎(3)相似性 差别 ‎(4)D 解析:氨基酸序列中差别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分子生物学通过对DNA和蛋白质的分析确定生物的亲缘关系的大小最准确。‎ ‎13.答案:(1)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2)AA36%、Aa48%、aa16% 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 (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解析:(1)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逐渐形成抗药性新类型,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 ‎(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蝇,所需时间较长。‎ ‎(2)由题意可知,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PAA(30%)、PAa(60%)、Paa(10%),则PA的基因频率=30%+1/2×60%=60%,P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PAA=(60%)2=36%、PAa=2×60%×40%=48%、Paa=(40%)2=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题干中给出特点)。‎ ‎(3)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14.答案:(1)种群 ‎(2)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存在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解析:(1)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种群。(2)由于交配存在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两个种群由于箱子的存在,使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时由于两个种群所处的环境不同,当两个种群的果蝇发生变异后,在环境的选择下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进化,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表现型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