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0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届新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1.下列关于研究赫氏近鸟龙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相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都有飞羽 B.赫氏近鸟龙化石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 C.在地层中恐龙化石出现的要早 D.该化石为恐龙起源于鸟类提供了有力证据 答案:D ‎2.下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c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b和c亲缘关系较近 B.d和e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d和e有共同的祖先 C.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 D.甲、乙说明a、b、c、d、e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D ‎3.(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选C。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得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即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变异性状进行了选择,D正确。‎ ‎4.(2020·安徽合肥高三调研)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有(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解析:选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①④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错误;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③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⑤正确,故B正确。‎ ‎5.(2020·河南信阳高中期末)约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C.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D.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 解析:选D。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的基因频率为50%,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和25%,假设起初松鼠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Aa为50只,aa为25只),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3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6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0×2)÷(30×2+60×2+20×2)=5/11,C正确。题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6.(高考海南卷改编)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种群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解析:选B。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的基因频率为0.2,V的基因频率为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前,vv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后,v的基因频率为(800×2+6 400)/(40 000×2)=0.1,V的基因频率为1-0.1=0.9,A正确,B错误;因基因型为Vv、vv的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个体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正确。‎ ‎7.(2020·福建厦门期末)某动物种群中,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假设该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基因型BB∶Bb∶bb的比例为(  )‎ A.1∶2∶1 B.9∶15∶25‎ C.0∶2∶1 D.9∶30∶25‎ 解析:选D。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且基因型为BB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Bb占60%/(20%+60%)=3/4,bb占1/4,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3/4)×(1/2)+1/4=5/8,B的基因频率为(3/4)×(1/2)=3/8,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3/8)×(3/8)=9/64,Bb的基因型频率=2×(3/8)×(5/8)=30/64,bb的基因型频率=(5/8)×(5/8)=25/64,因此,子一代中基因型BB∶Bb∶bb的比例为9∶30∶25,D正确。‎ ‎8.(2020·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解析:选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物种的基因库不同,A不符合题意;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相似生存环境中会产生相似性状,说明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B符合题意;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C不符合题意;同一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自然状态下不会打破生殖隔离而演化为同一物种,D不符合题意。‎ ‎9.(2020·广东揭阳一模)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耐药性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储存遗传信息。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________(填“绝对”或“相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发现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新的多种表现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内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其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故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2)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故基因突变后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多种新的表现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细菌本就有耐药性强或弱的差异,通过药物的选择使耐药性强的个体增多,故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内在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1)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相对 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不定向性、随机性 (3)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10.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物种1与物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基因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历史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地果蝇(物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物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 物种内的多样性叫做基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答案:(1)种群 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样)性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基因 ‎(3)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甲地比戊地大 ‎11.(不定项)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CD。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12.(不定项) (原创)右图表示从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A 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Q点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选CD。由题图可知,Q点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项正确;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项正确;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只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错误。‎ ‎13.(不定项)(2020·山东泰安期末)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 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 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解析:选ACD。a→b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正确;c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年时不同,B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白蛾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 ‎14.(不定项)(2020·江苏淮安模拟)现有各自可随机交配、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的两个果蝇种群,其基因型及个体数量见下表,其中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仍只有AA、Aa两种,但将种群1和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果蝇混合后,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种群1‎ 种群2‎ 基因型 Aa aa AA Aa 个体数量 ‎500‎ ‎500‎ ‎500‎ ‎500‎ A.种群1和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不相等 B.若种群1中A的基因频率变化,则种群1肯定发生了突变与基因重组 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则子一代的A的基因频率为50%‎ 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的原因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 解析:选AC。种群1中a的基因频率=(1/2)×(1/2)+1/2=3/4,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1/2)×(1/2)=1/4,A正确;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B错误;若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混合以后基因型为Aa 的雌雄果蝇仍可以随机交配,且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故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1/4+(1/2)×(1/2)=1/2,C正确;种群2中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以引起种群2只有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原因不可能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可能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D错误。‎ ‎15.(2020·四川眉山中学月考)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体色差异很大的群体。‎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可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若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 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存在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则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体色差异很大的群体。(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由题表信息可知,E的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答案:(1)种群 (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 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 E 45.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