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C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
C.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测交:指杂合子与隐形纯合子杂交。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1:1:1:1
【详解】AaBb测交,即亲代为AaBb×aabb,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50%,故选B。
3.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显隐性的判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但也要注意如D选项“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
5.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6.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某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会有21个四分体,由于此时经过了DNA复制,所有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84个,染色单体数等于DNA的数目,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未随着DNA的增加而增加,染色体数目为依然为42个,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个,B正确。
故选B。
7.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详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8.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A错误;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
D.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9.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 80%相同。则人与小鼠 DNA 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 20% B. 80% C. 10% 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DNA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基因片段将基因分隔开。每个基因由许多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但不能确定非基因部分有多少相同,而且DNA是双链结构,这样就更无法确定人与小鼠 DNA 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
A. 46%, 54% B. 46%, 27%
C. 27% 23% D. 23%, 27%
【答案】D
【解析】已知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即A+U占4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该mRNA的DNA片段中A+T也占46%,则A=T=23%,C=G=50%-23%=27%,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配对的碱基之和在DNA单链中、DNA双链中以及RNA中相等”进行计算。
11.如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 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 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 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图中①为DNA模板链;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③为RNA聚合酶,该过程需要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此外还需要能量。
【详解】由于转录时以①链为模板形成mRNA,所以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U互补配对,A错误;②
为转录形成的mRNA,所以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合成,C错误;转录完成后,②mRNA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无需穿膜运输,D错误。
12.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是指( )
A. 基因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B. D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C. t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D.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D
【解析】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
B、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错误;
C、t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若与信使RNA上密码子配对,则表示反密码子,C错误;
D、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表示密码子,D正确。故选D。
1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 )
A. 产生了新的基因 B. 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C. 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D. 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
D、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5.科学家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送至天宫二号,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进行育种,这些变异( )
A. 是定向的 B. 对人类都有益
C. 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 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太空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不一定都有益,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太空诱变育种能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C正确;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16.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A. 分裂间期 B. 分裂期的前期
C. 分裂期的中期 D. 分裂期的后期
【答案】B
【解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 的前期,故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前期。故选B。
【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7.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 化石证据 B. 胚胎学证据
C. 比较解剖学证据 D. 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A正确。故选A。
18.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
【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有随机性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D
【解析】现在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A、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隔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出现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
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B正确;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的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有害变异和有利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D错误。故选D。
20.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现了基因重组 B. 提高了繁殖速率
C. 加快了进化的历程 D. 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
【答案】B
【解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详解】A、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A正确;
B、有性生殖的繁殖速率没有无性生殖快,B错误;
C、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此,能加快了进化的进程,C正确;
D、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D正确。故选B。
2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羊和兔为两种生物,故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
【点睛】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一株基因型为Dd的小麦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C
【解析】Dd可以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都是D:d=1:1,因此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性状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株基因型为Dd的小麦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即后代有DD、Dd、dd共3种基因型,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识记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离比,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提出假说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 1 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
B. 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关于假说-演绎法的题目,孟德尔在杂交和自交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即设计测交试验的过程)真正做测交实验是实验证明的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详解】A、提出假说是建立,在豌豆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 F 1 自交结果为3:1的实验基础上,A正确;
B、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测交结果为1:1,正好符合假说的内容,C正确;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例如细胞质遗传,D正确。
【点睛】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利用该方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也是假说-演绎法,DNA的半保留复制也是假说-演绎法。
2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
25.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26.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所含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22,Y C. 44,XY D. 44,XX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及染色体组成;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写出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再作出准确的判断。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据此答题。
【详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间期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后期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和3个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因此,女性卵细胞中含有22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A正确。故选A。
2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 荚膜多糖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28.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29.DNA 分子中包含的碱基种类为( )
A. 胸腺嘧啶 腺嘌呤 鸟苷酸 胞嘧啶 B. 腺嘧啶 鸟苷酸 胞嘧啶 胸腺嘌呤
C. 胞嘌呤 尿嘧啶 胸腺嘧啶 腺嘌呤 D. 胸腺嘧啶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答案】D
【解析】两种核酸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DNA 分子中包含的碱基种类为T(胸腺嘧啶)、A(腺嘌呤)、G(鸟嘌呤)、 C(胞嘧啶),D正确。故选D。
30.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D. 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答案】C
【解析】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人的凝血因子的乳汁,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
【详解】A、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能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A正确;
B、因为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说明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B正确;
C、该受精卵发育的羊的乳汁中不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错误;
D、由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羊性腺细胞含有该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基因,其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正确。故选C。
31.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
C. 遗传信息既可以从 DNA 流向蛋白质,也可以从蛋白质流向 DNA
D. 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
【答案】C
【解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
B、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B正确;
C、遗传信息可以从DNA经RNA流向蛋白质,目前尚未发现遗传信息从蛋白质流向DNA,C错误;
D、在真核细胞中,由于核膜的存在,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C。
32.基于对基因与生物体性状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B. 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
C. 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D. 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1、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与生物体的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3、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还受环境的影响,A正确;
B、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有些基因也可能会影响多种形状,B错误;
C、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C错误;
D、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A。
33. 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答案】C
【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A错误;
B.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不能快速获得纯合子,B错误;
C.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C正确;
D.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
34.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错误;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正确;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正确;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相关知识点,明确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非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
35.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70%、30% B. 50%、50%
C. 90%、10% D. 80%、20%
【答案】D
【解析】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则A=70%+1/2×20%=80%,a=1-A=20%,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6.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正常叶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实验二为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如果用G、g代表控制叶色的基因,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答案】显性 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部为正常叶色(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正常叶色) 测交 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 分离 GG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是2种基因型,比例是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1)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题目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
(2)实验二为测交实验,该测交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和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3)实验二的结果为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的比例近似为1:1,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G、g代表,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GG。
【点睛】熟知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相关概念解答本题中的问题是必备的知识运用能力。
37.研究者选用不同毛色的水貂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亲本
F1
F2
I
黑色×铂灰色
黑色
18黑色,5铂灰色
II
黑色×银灰色
黑色
27黑色,10银灰色
III
铂灰色×银灰色
黑色
133黑色,41铂灰色,46银灰色,15宝石蓝色
请回答问题:
(1)实验I和实验II中,F1黑色水貂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实验III的F1均为黑色,F2出现_________现象,根据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定律。实验III的F2银灰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
(3)若实验III的F2中宝石蓝色水貂与纯合铂灰色水貂杂交,则其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
【答案】杂合子 性状分离 自由组合 2/3 铂灰色
【解析】(1)若F2中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则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Ⅲ的F1均为黑色,F2四种表现型比例约为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基因为A和B,则黑色基因型是A_B_、铂灰色基因型是A_bb(或aaB_),银灰色基因型是aaB_(或A_bb),宝石蓝色基因型是aabb,所以实验Ⅲ中F1基因型是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实验ⅠF2中黑色(A_B_):铂灰色[A_bb(或aaB_)]约为3:1,则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实验ⅡF2中黑色(A_B_):银灰色[aaB_(或A_bb)]约为3:1,则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
【详解】(1)由于实验Ⅰ和实验Ⅱ的F1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1黑色水貂是杂合子.
(2)实验Ⅲ的F1均为黑色,F2出现四种表现型,称为性状分离现象,又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基因为A和B.F1基因型是AaBb,F2中银灰色基因型为AAbb或Aabb,比例为1:2,其中杂合子(Aabb)的比例约为2/3。
(3)实验Ⅲ的F2中宝石蓝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bb,纯合铂灰色水貂基因型是aaBB,所以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铂灰色。
【点睛】如果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3:3:1及其变型,则说明这个个体为双杂合个体,而且相关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然后就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38.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处在____________时期。
(2)图中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分别是(用大写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___种组合的可能性。而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实际只能产生____________种配子。
(4)发生交叉互换时,a可能与____________发生片段交换,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 A和B C和D 4 1 b、b′
【解析】(1)已知图示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该细胞中有四分体,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其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2)图中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分别是A和B、C和D。
(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4种组合的可能性,即A和C、A和D、B和C、B和D。而一个这样的初级卵母细胞,最后实际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配子)。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图示中的a与 b或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发生交叉互换时,a可能与b或b′发生片段交换,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39.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_________。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常 隐 转录 不同 空间 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题图分析,由正常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分析可知,CF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的产物是mRNA,可知该过程为转录。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CU,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U,显然两种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细胞囊性纤维化的原因是CFTR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由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此异常的蛋白质是由于基因结构异常所致,据此可以说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点睛】熟知基因突变的的概念及其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0.癌细胞的生存会快速消耗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导致谷氨酰胺缺乏。最新研究发现癌细胞具有适应早期谷氨酰胺缺乏的机制。
(1)正常细胞在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基因或抑 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_____失去控制,形成癌细胞。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大 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骨组织中,癌细胞通常需要大量的谷氨酰胺用于合成_________,以 保证其快速生长。如果没有它,癌细胞就不能存活,这种现象被形容为“谷氨酰胺成瘾”。
(2)研究发现,在谷氨酰胺缺乏时,癌细胞膜上的精氨酸载体——S 蛋白增多,精氨酸的摄取量增加,以维持癌细胞继续生长和增殖。S 蛋白增多是由于 S 蛋白基因转录的 mRNA 增多,mRNA 与_____结合翻译 S 蛋白,再经_____加工并形成分泌小泡,分泌 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 S 蛋白增多。
(3)为进一步探究 S 蛋白基因转录与 P 蛋白的关系,科研人员将两种癌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条件和缺乏谷氨酰胺条件下,得到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缺乏谷氨酰胺时,_____。
(4)早期研究结果表明,缺乏谷氨酰胺时,细胞中 P 蛋白磷酸化增加,据此推测缺乏谷氨酰胺导致 P 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 P 蛋白进入细胞核,启动_____。
【答案】原癌 生长和分裂 合成蛋白质,以促进核苷酸的制备以及DNA和RNA的构建 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P 蛋白合成增多,进而促进S 蛋白基因的转录过程,导致癌细胞膜上S蛋白增多 S 蛋白基因转录
【解析】1.真核细胞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增殖能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1)在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失去控制,形成癌细胞。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大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骨组织中,癌细胞通常需要大量的谷氨酰胺用于合成蛋白质,以促进核苷酸的制备以及DNA和RNA的构建,从而保证其快速生长。
(2)研究发现,在谷氨酰胺缺乏时,癌细胞膜上精氨酸载体——S 蛋白增多,精氨酸的摄取量增加,以维持癌细胞继续生长和增殖。S 蛋白增多是由于 S 蛋白基因转录的 mRNA 增多,mRNA 与核糖体结合翻译 S 蛋白,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并形成分泌小泡,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进而导致细胞膜上 S 蛋白增多。
(3)为进一步探究 S 蛋白基因转录与 P 蛋白的关系,科研人员将两种癌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条件和缺乏谷氨酰胺条件下,得到图所示结果。根据图示结果推测,缺乏谷氨酰胺时,P 蛋白合成增多,进而促进S 蛋白基因的转录转录过程,导致癌细胞膜上S蛋白增多。
(4)缺乏谷氨酰胺时,细胞中 P 蛋白磷酸化增加,据此推测缺乏谷氨酰胺导致 P 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 P 蛋白进入细胞核,启动S 蛋白基因转录,进而表现出细胞膜上S蛋白增多。
【点睛】熟知癌细胞的成因及其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而后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41.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1)自然状态下,油菜和萝卜的杂交后代不可育,存在_____。这是由于F1 植株细胞中存在_____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能_____,无法产生可育配子。
(2)秋水仙素是应用最广泛的多倍体诱导剂,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_____,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
(3)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这是由于不同个体获得的来自染色体组______(填图中字母)的染色体不同。
(4)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与亲本油菜经过多次_____, 可使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获得抗线虫病的油菜。
【答案】生殖隔离 两 联会 纺锤体 加倍 染色体数目 AACCR R 回交
【解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题意分析,F1植株属于萝卜AACC和油菜RR为亲本的杂交种,其染色体组成为ACR,由于该品种没有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形成异源多倍体AACCRR。
异源多倍体AACCRR形成的配子为ACR与亲本油菜AACC形成的配子为AC杂交(回交),获得BC1,染色体组组成为AACCR。
【详解】(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由图示分析可知,F1植株属于萝卜AACC和油菜RR为亲本的杂交种,其染色体组成为ACR,由于该品中含有的两套染色体组来源不同,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无法产生可育配子。
(2)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这种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将异源多倍体AACCRR形成的配子为ACR与亲本油菜AACC形成的配子为AC杂交(回交),获得BC1的染色体组为AACCR。BC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配子中均含有AC,但是由于染色体组R只有一个,因此这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减数分裂时也会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因此导致不同配子中来自染色体组R中的染色体不同,则不同植株获得的R的染色体不同,因此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
(4)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与亲代油菜多次回交。
【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以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考生能够根据图示育种过程判断图中BC1和BC2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短喙 自然选择 下降 薄 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解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平底金苏雨树的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主要取食平底金苏雨树的果实,导致其取食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减少,因此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下降。对无患子科植物而言,果实的果皮较薄的植物更容易延续后代。
(3) 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物种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点睛】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后,由于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蝽蟓也喜食,喙短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蝽蟓喙短的个体逐渐增多等。以提取的信息为切入点,围绕“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43.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 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 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_________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_________。
a.结构简单 b.碱基种类多 c.结构相对稳定 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RNA 碱基(核糖核苷酸) 酶和遗传物质 cd 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解析】1.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而且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复制准确性高。
3.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DNA是细胞生物和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2)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代表了遗传信息。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酶和遗传物质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逐渐形成了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4)a.DNA分子的结构比RNA相比更复杂,而且具有双螺旋结构,含有更多的核苷酸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a 错误
b.组成DNA的碱基种类与组成RNA的碱基种类数一样多,b错误;
c.DNA的双螺旋结构比RNA的单链结构相对稳定 ,这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c正确;
d.题意显示DNA复制的准确性更高,更适合作为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d。
(5)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只是要求学生写出对生命的看法,哪一种看法都行,只要自己提供的生物学的论据(必须是正确的)能够支持自己的论点就行,学生可围绕以下论点回答即可。如:
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认真读题并能提取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回答相关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