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1 跟踪测评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对蛋白质等的分解
D 解析 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
质和脂肪分解成人体易于吸收的小分子。
2.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
D 解析 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18~25 ℃,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30~35 ℃,腐乳
制作过程中豆腐上长出毛霉的适宜温度是 15~18 ℃,可见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最高,A 项
错误;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 项错误;制作腐乳的
菌种主要是毛霉,C 项错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微生物都具有细胞壁,都有 DNA、
RNA 和核糖体,D 项正确。
3.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 12 h 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 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D 解析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 1/3 的空间;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 12 h 左
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能打开瓶盖;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18~25 ℃,果醋发酵过程
中温度控制在 30~35 ℃。
4.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发酵液的 pH 一
直下降,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 CO2,CO2 溶于发酵液中,使 pH 下降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A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 CO2,CO2 溶于发
酵液中,使发酵液酸性增强。
5.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一般为 12%。腐乳的卤汤中加
入酒精的目的不包括( )
A.调节腐乳口味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作为发酵原料
D.避免豆腐腐败
C 解析 制作腐乳时,卤汤中酒精的最适浓度为 12%,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腐乳的制
作。酒精可以调节腐乳的口味,同时也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腐乳腐败的作用。
6.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分
析呼吸曲线 a、b、c 分别代表( )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A 解析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分别为兼性厌氧菌、好氧菌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随氧气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导致总的呼吸强度先下降后
上升;好氧菌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厌氧菌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
逐渐被抑制。
7.下列对腐乳制作的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 15~18 ℃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每层盐量不变
C.卤汤中的酒精应控制在 12%左右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B 解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时,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盐量
逐渐增多,接近瓶口时要多铺一些。
8.下列有关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动作要迅速小心
B.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C 解析 装瓶的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密封腌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
焰封口,防止瓶口被污染。
9.酵母菌是许多生物实验的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B.在缺氧呈碱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增殖,而其他杂菌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产生的菌膜可能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果酒发酵成功后,只需添加足量糖类就可以继续制果醋
A 解析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而其他杂菌被抑制;在变酸
的果酒表面产生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如果继续制果醋,必须有充足的氧气、营
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10.(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B 解析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为毛霉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A 项错误;腐乳制
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既有防腐作用,又可增加风味,B 项正确;毛霉可产生蛋白酶和脂
肪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脂肪,C 项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的黏性物质主要是真菌生长
产生的菌丝,D 项错误。
11.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B.检验是否有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 pH 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测定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D 解析 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用品尝法测定,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
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其产物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
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12.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
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对
这些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乳酸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增长时期,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D 解析 在乳酸发酵的初期,乳酸菌含量少,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进入乳
酸菌增长时期,乳酸菌数量快速增长,逐渐成为优势菌种,种内斗争趋于激烈;密闭的发酵
环境为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无氧环境,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也
会对其他菌产生抑制作用,使得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13.在制作葡萄酒时,若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
B.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
C.发酵罐消毒不彻底
D.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D 解析 发酵过程中不能对发酵液灭菌,否则会将发酵菌种全部杀死。
14.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C 解析 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但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
产生的乳酸可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15.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发酵过程中发酵液 pH 都会下降
C.制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通入空气制果醋
A 解析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A 项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 CO2,果醋
制作过程中产生醋酸,都会使发酵液 pH 下降,B 项正确;制果酒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的无
氧呼吸,而制果醋的原理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C 项正确;果酒制成后要将装置移到温度略
高的环境中,且需要通入无菌空气才能制成果醋,D 项正确。
16.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需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浓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A 解析 醋酸菌为好氧菌,且可利用酒精产生醋酸,在一定范围内,酒精浓度越大,
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大,但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当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
醋酸菌将无法生存,A 项正确,B、D 项错误;传统的果酒制作不需接种酵母菌,而是利用
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时不仅要控制温度,还需要控制溶氧量等因素,C 项错误。
17.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
B.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
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 解析 一般是先制酒后制醋,A 项错误;酵母菌的发酵底物是糖,醋酸菌的发酵底
物是糖或者乙醇,且两者发酵时对温度和氧的需求不同,B 项错误;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
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C 项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需要特
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发酵菌种以外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 项错误。
18.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鲜苹果 ――→① 高纯度
苹果酒 ――→② 苹果原醋 + 苹果汁 → 苹果醋
A.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和②过程
C.pH 是影响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D.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D 解析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图中需要通
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使酵母菌数量增加和②过程醋酸菌发酵;①②过程顺利完成有严格的
pH 要求;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醋酸菌进行有氧呼
吸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9.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可多加
B.亚硝酸盐在人体胃内易变成亚硝胺
C.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D.煮得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少
B 解析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含量
过多时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在动物和人体胃的酸性环境中会转变为亚硝胺;亚硝
酸盐分布广泛,在土壤、水、鱼、谷物、绿色蔬菜中都有;煮得越久,水分蒸发得越多,亚
硝酸盐的浓度会越大,含量不会减少。
20.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
含量
B 解析 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
应,再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所以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
21.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
A.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A 解析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所用菌种均来自自然环境,都不需要接种菌
种,A 项正确;由于不同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因此进行发酵时的温度条件不
同,B 项错误;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过程是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的,C 项错误;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减小,D 项错误。
2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C 解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发生,
A 项错误;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 项错误;过程
③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表示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过程,都需要
氧气的参与,C 项正确;过程①②③表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
~25 ℃),过程④是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30~35 ℃,
D 项错误。
2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制果酒所利用的酵母菌是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生物
C.无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醋酸
D.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装瓶腌制时要敞开瓶口以利于菌种繁殖
B 解析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时主要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A
项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膜外有细胞壁保护,B 项正确;醋酸菌是好
氧菌,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醋酸,C 项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装瓶
腌制时要密封,以防止杂菌污染,D 项错误。
24.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的胞内酶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加入较多的香辛料既能调味又能缩短腐乳成熟的时间
D.豆腐坯表面有毛霉、青霉、曲霉等微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 解析 果酒和果醋在微生物细胞内形成,利用的是胞内酶;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分泌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能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这两种酶不属于胞内酶,A 项错误。由果酒制果醋的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有:接种醋酸菌、
升高温度、通入无菌空气等,B 项错误。加入香辛料的作用是调节风味、防腐杀菌,没有缩
短腐乳成熟时间的作用,C 项错误。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坯表面生长的毛霉、青霉、曲
霉等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D 项正确。
25.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
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
养液 pH 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解析 果醋发酵初期,发酵罐是密闭的,不需要通气,但发酵装置中仍有部分氧气,
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pH 下降;随着氧气
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pH 稍上升;后期
接种醋酸菌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生成醋酸,pH 迅速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50 分)
26.(16 分)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现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
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乙瓶为发酵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________(菌种),整个生产过程
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2)在乙瓶中,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酒精变为________,最后变为醋酸。在果醋
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乙瓶中通入无菌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验丙瓶中是否含有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
溶液呈________色。
解析 (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
酵母菌菌种,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2)醋酸菌为好氧细菌,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由于醋酸菌的最
适生长温度为 30~35 ℃,因此,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3)在酸性条件下,重
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现灰绿色。
答案 (1)酵母菌 无菌 (2)乙醛 醋酸菌为好氧细菌 30~35 ℃ (3)重铬酸钾 灰绿
27.(16 分)绍兴腐乳独具特色。它选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经严格筛选,再经浸泡、冲
洗、磨煮、滤渣、点浆、压坯、划坯成形,再将白坯放入竹笼后喷洒万分之二的毛霉菌种,
在 20 ℃左右的温度下,经 5 天左右的前期发酵,即可腌制,加盐量为毛坯的 30%,一层毛
坯加盐一层,在室温 20 ℃左右的情况下,经 10 天腌制即成腌坯。正常腌坯色泽黄亮、坚硬、
四角方整,由毛霉形成一层表皮,即可装入坛中,进行后期发酵。入坛时加入佐料,即黄酒、
红曲浆及花椒等,用荷叶封口后堆叠,在 25~30 ℃环境下,经 5~6 个月即可成熟。请结合
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总结出腐乳的制作流程图。
制腐
乳坯 ―→ ―→
加盐
腌制 ―→ ―→
密封
腌制
(2)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发酵,豆腐中
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加,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制作腐乳时以含水量为________左右的豆腐较适宜;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
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你完成了腐乳制作,则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评价腐乳的质量。
解析 (1)腐乳的制作过程是:制腐乳坯→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
封腌制。(2)腐乳制作利用了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
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3)豆腐含水量在 70%左右适合制作腐乳,如果含水量太高,则
豆腐不易成形;含水量太低,不利于毛霉生长。
答案 (1)
(2)蛋白酶、脂肪酶 (3)70%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
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4)色泽、口味、块形等
28.(18 分)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
选取 1、2、3 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 0.6 kg,再分别倒入
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 10%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
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见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腌制过程中,会出现坛中溶液量增加的现象,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将
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计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
量。
(3)该小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数据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在腌制过程中的第________d,泡菜中的亚硝酸盐
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的第________d 比较好。
(5) 实 验 中 三 只 坛 中 产 生 的 亚 硝 酸 盐 含 量 存 在 差 异 , 最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加热煮沸可以杀灭各种杂菌,冷却后再加菌种,可以使菌种进行正常的生命
活动,腌制过程中,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使细胞渗透失水,增加了坛中溶液量。(2)可以用
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3)三个坛中的数据应分别记录,再算出平均值。(4)从三个曲线
图中可以看出第 7 d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第 14 d 亚硝酸盐浓度降到比较低的水平,
可以食用。(5)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能会导致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存在差异。
答案 (1)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盐水中的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比色法 玫瑰红色染料 (3)
不合理 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
坐标,以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纵坐标作曲线图 (4)7 14 (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
在差异(其他合理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