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A 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
B、C 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一个种群。
答案:D
2.目前我国实行“全面二孩”的政策,该政策直接影响的种群数量特征有( )
①出生率 ②种群密度 ③迁入率 ④年龄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目前我国实行“全面二孩”的政策,该政策直接影响的种群数量特征有①出生率、
②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
答案:B
3.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
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B
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野生马铃薯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需要多次取样
C.对获得的数据取其平均值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 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
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B、C 正确;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
度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D 正确。
答案:A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会导致重捕时被
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计算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志个
体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样方法调查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
部的个体以及相邻边(含顶角)的个体。
答案:A
6.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 A 错误;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
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故 B 正确;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
期,故 C 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故 D 正确。
答案:A
7.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调查陆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直接计数样方内该植物个体数,不需标
记,A 错误;由于该植物种群数量较少,为准确计数,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或扩大样方面积,
B 正确,C、D 错误。
答案:B
8.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某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为 1.07∶1
B.近年来,某市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等。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 项错误。
答案:C
9.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中的 A 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
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
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5)如何根据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 曲线表示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 曲线表示各年
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C 曲线表示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年龄组成属
于衰退型。(2)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
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4)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
体所占的比例上升,年龄组成成为增长型。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
种群密度 C (4)A (5)如果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为稳定型,种群密度保持
相对稳定;如果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 A、B、C 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
查面积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
调查面积(cm2)
A B C
10×10 3 3 2
20×20 5 5 3
40×40 8 6 5
80×80 14 9 8
90×90 16 11 8
100×100 17 13 8
110×110 19 13 8
120×120 20 13 8
130×130 20 13 8
140×140 … … …
调查 B 草原该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先取 40 cm×40 cm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 5 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N1、N2、N3、N4、N5,
则将 N3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 何 计 算 B 草 原 某 种 双 子 叶 草 本 植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设计步骤中的错误见答案。
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种群密度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 ②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 B 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
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B 组·能力提升练]
11.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麻雀/只 黄鹂/只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 6 只标记) 36(其中 9 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 322 只,黄鹂大约有 172 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
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量。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
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答案:D
1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
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被杀死的斜纹夜蛾中被标记个体的数目占释放总数的比
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灯间距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其种群的年龄组成
解析: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 错误;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
数的比例下降,B 错误;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 错误;用
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的年龄组成,降低虫害,D 正确。
答案:D
1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
成熟需要 6 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
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示可知,12 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零,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 6 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零,A 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弱小的
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和幼小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B 正确;图
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 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
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 错误。
答案:D
14.“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
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
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
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
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
公式: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
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
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 100 m2 有 3.6 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
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解析:(1)如果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则 M∶N=m∶n,从而
可得出 N=Mn/m。(2)将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N=(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 2 hm2
的数量,因此,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288/2=144(只/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
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数量比实际的小,故求得的数据比实际偏高。(3)两次捕
捉的雄性个体为 18+18=36(只),捕捉的雌性个体为 14+18=32(只),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
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32/36=8/9。(4)100 m2 有 3.6 个洞口,则 1 hm2 的洞口数为
3.6×100=360(个),而 1 hm2 的田鼠数量为 144,因此,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为 360∶144=
2.5∶1。
答案:(1)N=Mn/m (2)144 高 (3)8/9(或 32/36)
(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