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3.50 KB
  • 2021-09-29 发布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检测:全册综合评估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册综合评估 作业时限:60 分钟 作业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 H2O 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 关 解析: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负 责转运氨基酸的是 tRNA,A 项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 H2O, H2O 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 项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在酶的催 化作用下水解,而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细胞内蛋白质发 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 项正确;蛋白质是生物 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碳链,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 而且与功能基团相关,D 项正确。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 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 解 D.H2O 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 CO2 还原成(CH2O) 解析: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A 正确;氨 基酸之间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物 H2O 中的氢一个来自—NH2,一个 来自—COOH,B 正确;有氧呼吸生成物 H2O 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 水,C 错误;光反应阶段,H2O 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 C3 的还 原,D 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 正确;水是构成 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B 正确;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呼吸、光合作 用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C 正确;萌发种子充分吸水,代谢旺盛,因 此,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大于休眠种子,D 错误。 4.一条由 39 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 4 个谷氨酸(R 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 B ) A.有 38 个肽键 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至少有 5 个游离羧基 D.至多有 36 种氨基酸 解析:39 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有 39 个肽键,A 项错误;该 环状多肽主链上没有游离的氨基,不能确定侧链基团中是否含有游离 的氨基,故该多肽可能没有游离的氨基,B 项正确;该多肽为环状, 主链上没有游离的羧基,谷氨酸的侧链基团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故该 多肽至少含有 4 个游离的羧基,C 项错误;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最多 有 20 种,D 项错误。 5.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 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 C、H、O、N 这 4 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解析: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分别可被淀粉酶、脂肪酶、蛋 白酶、核酸酶水解,A 项正确;脂肪不溶于水,B 项错误;淀粉和脂 肪由 C、H、O 三种元素构成,C 项错误;核酸不是能源物质,D 项 错误。 6.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 D 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 正确;维生素 D 和性 激素属于固醇类,B 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较大比例的 H, 故彻底氧化后比糖类产能多,C 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 错误。 7.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 是( B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为原 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 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 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 项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 项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 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 项正确。 8.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 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活细胞的细 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 项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自由扩散,不消耗 ATP,B 项错误;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 白协助,C 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 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 分子层,D 项正确。 9.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 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D )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膜蛋白,A 错误;抗 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 淋巴细胞膜上没有抗体,B 错误;胰高血糖 素应该与胰岛 B 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C 错误;骨骼肌 细胞能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产生收缩,也可以吸收葡萄糖,所以其 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葡萄糖载体,D 正确。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 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 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 象的观察 解析: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 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 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 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的程度可能不同,C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 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正确。 1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 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 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 17 ℃的两组实验可知, 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吸 收,A 项正确,D 项错误;由培养条件为 17 ℃和 3 ℃且培养瓶中气 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 关,B 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来 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 项错误。 12.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错误; 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 正确; 主动运输的速率与能量的多少、载体蛋白的数量和离子浓度均有关, 植物根细胞膜上不同矿质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不同,故对各种矿质元 素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A 错误;土壤温度能影响细胞呼吸,从而影 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B 错误。 13.ATP 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 ATP 生成 B.ATP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 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酒精发酵即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能量,该过程中有 ATP 生成,A 项正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果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这部 分能量可由 ATP 提供,B 项正确;ATP 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 量,C 项正确;ATP 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 项错误。 1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D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 ATP 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 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分析示意图,过程①应为有氧呼吸,它发生的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和线粒体,②过程应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它发生的场 所是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或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 物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还有一部分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 CO2;有氧 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 能产生[H],但过程①产生的[H]用于还原 O2,过程②产生的[H]用于 还原 C3 化合物。 15.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B ) A.Mg2+吸收 B.O2 扩散 C.光能转换 D.DNA 复制 解析:O2 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该过程不 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参与 Mg2+吸收的载体、催化光能转换和 DNA 复制所需的酶均为蛋白质,故选 B。 16.右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C ) A.CO2 的固定实质上是将 ATP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 C3 中的化学 能 B.CO2 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 C3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 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 C5 含量会升高 解析:由图解可知,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参与 C3 的还原, 而不参与 CO2 的固定,A 项、B 项错误;被还原的 C3 在有关酶的催 化作用下一部分合成了(CH2O),另一部分又形成了 C5,C 项正确; 光照强度变弱时,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减少,故短时间内 C5 含 量会降低,D 项错误。 17.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 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鱼可通过呼吸作 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CO2,A、B 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 能循环,C 错;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没有能量输入,鱼和植 物将会死亡,D 正确。 18.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细胞内外的 CO2 和 O2 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B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解析:当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或黑暗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消耗胞 外和胞内 O2,释放 CO2,故①②增大,③④减小;当光强等于光补 偿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②③①④保持不 变;当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 吸速率,②减小,④增大。 19.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 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 至为 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 CO2 浓度 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B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密闭容器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分析等相 关知识。由题干信息可知,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 渐下降直至为 0 的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需要不断从 外界吸收 CO2,因此玻璃容器内 CO2 浓度不断降低。在净光合速率 为 0 且之后保持不变过程中,植物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O2 浓度保持不变,B 正确,A、C、D 错误。 20.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 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 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 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 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 差值均为 0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均来自于太阳能,A 正确;叶 温在 36~50 ℃时,植物甲的曲线在植物乙曲线上方,所以植物甲的 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 正确;叶温为 25 ℃时,植物甲和乙的 曲线没有相交,即二者的净光合速率不同,C 正确;叶温为 35 ℃时, 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且大于零,所以这两种植物的光合 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大于 0,D 错误。 2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 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 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小时后用流式细胞 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b 峰中细胞的 DNA 含量是 a 峰中的 2 倍 B.a 峰和 b 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 DNA 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 a 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 DNA 的复制 解析:a、b 峰细胞的 DNA 含量分别为 40、80,A 正确;a 峰中 细胞为 DNA 未复制的细胞,b 峰中细胞为 DNA 复制已完成的细胞, a 峰与 b 峰之间的细胞 DNA 含量为 40~80,正在进行 DNA 复制,B 正确;分裂前、中、后期细胞中的 DNA 含量加倍,被计数在 b 峰中, C 错误;药物处理后 b 峰中细胞数目大大减少,这说明此药物抑制了 癌细胞 DNA 的复制,D 正确。 22.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而造血干细 胞可进行有氧呼吸,两种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A 正确;细胞分化一 般是不可逆的,且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可能再分 化为造血干细胞,B 错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 髓中,C 正确;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D 正确。 23.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 为细胞编程性死亡,A、B 正确;在胚胎发育全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现象,如人在胚胎时期,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被病原体 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正确。 2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解析: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 项错误;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增殖失控,B 项正确;人在幼 年时期也有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C 项错误;人到成年后有些细胞需 要继续增殖,如表皮的生发层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造血干细胞 等,D 项错误。 25.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解析:一般每个体细胞均具有全套的基因,A 项正确;原癌基因 和抑癌基因在细胞中正常表达,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阻止 细胞异常增殖,B 项错误;真核生物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C 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故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改变,D 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9 分)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 0.5 ℃)条件下密闭容 器内蓝莓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 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 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随着果实储存时 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CO2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 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O2 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 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 25 ℃和 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 间测定各瓶中的 CO2 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CO2 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 考虑温度因素)。 a.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b.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 3 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析:(1)该实验测定蓝莓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即呼吸速率, 与 25 ℃相比,0.5 ℃时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故呼吸速率较低; 由于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 O2 释放 CO2,所以该密闭容器中 CO2 浓度越来越高,O2 浓度越来越低,故该实验还可通过检测 O2 浓度变 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果实的 成熟度还应一致,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 重复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置多个 实验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 27.(9 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 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 A、B、C、D 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 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 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 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 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 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 量为 50%。 B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 间各为 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70%。 C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 间各为 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94%。 D 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 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 组只 用了 D 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 D 组的 94%;C 组和 D 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 照,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基质。 (2)A、B、C 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 使光下产生的 ATP 和还原型辅酶Ⅱ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 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 的同化量。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暗反应的条件及场所、光照和黑暗交替的 频率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等。(1)对比 C、D 两组实验,C 组光照 和黑暗交替处理,D 组只有光照,故单位光照时间内 C 组植物合成 有机物的量高于 D 组。分析 C 组和 D 组实验,可推知光合作用中有 些反应不需要光照,这些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2)对比 A、B、 C 三组实验,在总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的增加,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也增加。究其根本原因是光照与黑 暗的交替频率越高,光下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Ⅱ和 ATP 越能及时利用 并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 的同化量。 28.(9 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 答下列问题: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 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而被 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或:NADPH)和 ATP。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 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较少,单 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 CO2 吸收量较少。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 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 改变的是净光合速率,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叶面积。 解析:(1)CO2 等气体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绿体,进入叶 绿体的 CO2 首先与 C5 结合生成 C3,C3 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ATP 和[H]。(2)据题中表格数据可知,在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加深,平均 叶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变小。故柑橘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叶面 积来适应弱光环境。(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 孔总数为 13.6×826×100=1 123 360(个),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 总数为 752×28.4×100=2 135 680(个);强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 叶 CO2 吸收量为 4.33×13.6×10-4=5.9×10-3(μmol),弱光下单位时 间内平均每片叶 CO2 吸收量为 3.87×28.4×10-4=1.1×10-2(μmol),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柑橘的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合速率相 对下降。为适应弱光环境,柑橘叶合成更多叶绿素来增强吸收光的能 力,以合成相对较多的有机物,有利于叶的生长,故最后发生改变的 是平均叶面积。 29.(11 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 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CO2 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 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 化。分析可知,第 24 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填“大于”或“小 于”)第 12 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 36 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 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填色素名称) 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 反应的[H](或:NADPH)和 ATP(注:两空可颠倒)减少,光合速率降 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 36 天,种子 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检测;据图分析,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解析:(1)油菜果皮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种子细 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则推出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 式是主动运输。(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比较第 24 天和第12天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可判断第24天的总光合速率较 低;第 36 天后果皮逐渐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呈现的是类 胡萝卜素的颜色。(3)由图乙可知,第 36 天时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 物是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 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 升高,故可判断脂肪是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30.(12 分)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 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 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 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 1.0 mmol·L -1 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 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 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 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 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 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以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 识。(1)根尖的解离需要使用盐酸或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图示细胞 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分裂期的 中期。(2)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 1.0 mmol·L-1 时,后 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可能的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 可可碱浓度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在“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 的水平”的假设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可可碱溶液,因变量为赤霉 素的含量,因此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该 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最后分析可可碱与 赤霉素含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