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章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 CO2 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D.大气中的 CO2 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4、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 , 错误的是( )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 CO2 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
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 CO2 释放量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 a 一定是自养生物, b 、 c 、 d 、 e 一定是异养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传到b
6、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7、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所以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 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8、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所示为 A、B 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
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
C.生态系统在 B 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 时期属于稳定阶段
D.B 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9、在生态系统中,能直接将含氮有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物成分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10、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实验组要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100℃烘箱中灭菌 1h
C.实验组要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实验组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11、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
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因变量是土壤的湿度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 1、3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12、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 CO2 的形式传递
C.对 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 , 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1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D.仅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
C.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其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没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15、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 2020 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据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人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地球的__________范围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煤是“高碳”能
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3.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
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
现“低碳”承诺、缓解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B 种
群中的能量为 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 ~20%,则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__________kJ。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 CO2 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A 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或食
物网进行流动,B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 正确;大气中的 CO2 要
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 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
素,A 正确;物质循环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 正确;所说的循
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 正确;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
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但能量是不断递减的,D 错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可以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双向联系,题图中甲吸收了二氧化
碳说明甲是生产者;甲和乙都指向丙, 说明丙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A 正确。清洁能源中碳含量少,氢含量多,供
能时产生 CO2 少,B 正确。植物中的碳元素和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动物,C 正确。倡
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 CO2 的排放量,D 错误。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气体 f 为二氧化碳, a 为生产者, c 、 d 、 e 为消费者, b 分解者,A、C
正确;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 正确;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传到b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及碳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的能力。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 正确;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食物
链中不含分解者,且乙是所有消费者,其所含的不同生物的消费等级不一定相同,B 错误;分
解者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C 正确;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
的是①②⑤⑥,D 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A 正确;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人无机
环境,参与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正确;③过程主要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
以光合作用增强后,能减少大气中的 CO2,C 错误;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核能等,可减
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D 正确.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B 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哀退状态。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
态系统的基石,A 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故能直接将
含氮有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B 正确;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D 错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A 正确;
实验组的土壤在进行处理时,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
质的改变,但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100℃烘箱中灭菌 1h,会导致土壤中水分丧失,使土
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所以,B 错误.C、D 正确.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中表格有两个自变量:土壤是否灭菌和湿度,因此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 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是否灭菌和湿度,B 错误;
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止落叶中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C 正确;1 和
3 组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 和 4 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只是
在湿润和较干燥的环境中分解程度不同,D 正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因此在生物圈内,碳元素可以自给自足,故 A
正确;
据图可知 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传递,C 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 B 错误;
大量煤、石油的开发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故 C 正确;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故 D 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
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A 正确;物质是可循环的,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
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B 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均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 正确;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
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错误。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等)被生物群落反复利
用,A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减少,B 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粪便中的能量不会流向植物,C 错误;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
平衡,D 错误。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光合作用; ③④⑤; 2.生物圈; CO2; 3.分解者;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 CO2 的排放量,提高能
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4.5×107
解析: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返
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图中的 ③④⑤。
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可以说物质是在地球的生物圈范围中往复出现:煤是“高碳”能源,
通过燃烧.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3.能够将有机废物分解的生物属于分解者:煤燃烧形成 CO2,进入大气圈,易形成温室效应,所
以需采取措施缓解温室效应,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
料的燃烧,减少 CO2 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欲求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多少,应选择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8kJ.则 BC 和 D 种群的能量至少为 5.8×108kJ,由于 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8kJ,所以
C 和 D 种群的能量为 4.5×108kJ,则 A 种群中的能量至少为 4.5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