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7 KB
  • 2021-09-29 发布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湛江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四种情况所对应的层次是 ‎(1)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3)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4)池塘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细胞、群落、种群、生物圈 ‎【答案】B ‎【解析】‎ ‎【详解】池塘中的一个衣藻是一个个体,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所有的衣藻构成种群,池塘是生态系统,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考点: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心肌细胞 B. 草履虫 C. 病毒 D. 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详解】A、心肌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C错误;‎ D、卵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3. 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 A. 陆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种群和群落 D. 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由此可见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 目镜上 B. 低倍物镜上 C. 实验材料中 D. 高倍物镜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下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物镜上或装片上,通过移动装片、转动目镜、转换物镜可判断异物的位置。‎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再装片上;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说明异物很可能在低倍镜镜头上。‎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公园中的全部花卉 B. 一个牧场里的全部家禽 C. 一条河里全部鱼 D. 一个蜂巢里的全部的幼蜂、成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详解】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 B、一个牧场里的全部家禽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除非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 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C.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不具有细胞形态 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同样离不开细胞,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B错误;‎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具有细胞形态,C错误;‎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 生物体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①糖类 ②蛋白质 ③脂肪 ④核酸 ⑤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① D. 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体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化合物以及细胞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 ‎8.利用下列哪种物质进行亲子鉴定最科学(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DNA D. 脂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其内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每种不同的生物都具有不同的遗传信息,亲子代之间传递的也是特定的遗传信息。‎ ‎【详解】DNA是遗传物质中的一种,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故可以进行DNA比对,DNA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故选C。‎ ‎9.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降温 B. 提供能量 C. 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D. 消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详解】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无机盐,喝淡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和水代谢的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会因腹泻和呕吐而失水,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水及无机盐代谢的平衡,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10.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是良好溶剂 B.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C. DNA能运输氧气 D. 脂肪能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A错误;‎ B、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 C、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C错误;‎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B。‎ ‎【点睛】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2、糖类的功能:①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②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3、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11.下图表示ATP的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 B. 图中b、c代表的是高能磷酸键 C. 水解时和c键相比,b键更容易断裂 D. 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T代表三个,“-”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由于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 量的能量,且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因此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分析图形:A代表腺嘌呤,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代表高能磷酸键,P代表磷酸基团。‎ ‎【详解】A、图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A正确;‎ B、图中b、c为高能磷酸键,B正确;‎ C、图中b、c为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键易断裂也易形成,C错误;‎ D、图中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进而弄清ATP与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12.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可被转化为人体的组成成分。对以上事实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不一定能找到 B.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含量大体相同 C. 组成各种生物体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结构都是一样的 D.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而不是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组成元素大体相同,A错误;‎ B.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但这不是不同生物细胞成分能相互转化的原因,C错误;‎ D.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3.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②和③组成 B. 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C. 细胞膜的各种成分是静止不动的 D. 可以选用猪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③磷脂和②蛋白质组成,A正确;‎ B、B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糖蛋白有关,①是糖蛋白,B正确;‎ 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运动的,大部分的蛋白质也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以选用猪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14.平时常吃的凉拌黄瓜,在加盐混合的过程中会看到碟子中的水越来越多,这时出来的水分来自 A. 液泡 B. 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中心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凉拌黄瓜时,在加盐混合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即液泡中水分会出来,因此会看到碟子中的水越来越多,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醇类激素的合成和加工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 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光能 D. 大多数细菌缺乏线粒体因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脂质和成车间;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光面内质网脂质合成场所,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与内质网密切相关,A错误;‎ B、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可作为受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 C、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光能,C错误;‎ D、细菌都没有线粒体,部分细菌含有有氧呼吸酶,因而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酸、碱、高、低温都能使酶失活 D. 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详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强酸、强碱、高温都会使得酶的活性丧失,但是低温不会使得酶的活性丧失,C错误;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D正确。‎ ‎17.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ADP需加上3个Pi B. 过程②中ATP可以连续脱下2个Pi,释放大量能量 C. 过程①和②需要不同的酶参与 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中物质和能量均可逆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合成和水解比较如下:‎ ‎ ‎ ‎①表示ATP的合成 ‎②表示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ATP ATP→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的需能部位 ‎【详解】A、过程①中ADP需加上1个Pi,A错误;‎ B、过程②中ATP形成ADP,脱去1个Pi,释放大量的能量,B错误;‎ C、过程①和②使用的酶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两者不是同一种酶,C正确;‎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错误。‎ 故选C。‎ ‎18.下列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和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中的碱基数目均符合A=T、C=G B. 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只在线粒体基质中 C.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蓝藻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其中的碱基数目符合A=T、C=G,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中的碱基数目不符合A=T、C=G,A项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项正确;‎ C、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都是细胞分化的产物,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D项错误。‎ 故选B。‎ ‎19.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 B. 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 C. 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 D. 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跨膜运输、有氧呼吸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知识。蛋白水解酶是催化蛋白质的肽键断开,水解成氨基酸;无机盐离子一般是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使[H]和O2结合,生成水;细胞编程性死亡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细胞的编程 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病毒侵入体细胞,体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释放病毒)。‎ ‎【详解】蛋白水解酶能使蛋白质的肽键断开,生成氨基酸,A错误;钙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植物细胞,B错误;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促进[H]和O2结合,生成水,C错误;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要能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结合相关知识,逐项判断,比较简单。‎ ‎2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主要区别是协助扩散需借助载体蛋白 B.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的能量 C. 协助扩散需借助载体蛋白,所以它属于主动运输 D. 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总结:‎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主要区别是协助扩散需借助载体蛋白,两者都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A正确;‎ B、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的能量,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协助,B正确; ‎ C、协助扩散需借助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所以它不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主动运输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的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D正确。‎ 故选C。‎ ‎21.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详解】A、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故A选项正确; B、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选项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故C选项正确;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2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用清水制作好装片,之后用30%蔗糖溶液引流,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同一细胞,可能看到的图像顺序是( )‎ A. a→b→c B. b→a→c C. b→c→a D. c→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分析题图:b图的细胞还未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程度:c细胞>a细胞。‎ ‎【详解】因为30%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把植物细胞浸入30%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同一细胞,可能看到的图象顺序是b→a→c。‎ 故选B。‎ ‎【点睛】明确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条件及出现该现象的细胞基础是解题的关键。‎ ‎23.下列不是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 A. 中心体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而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的细胞器,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24.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系统的边界,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纤维素酶既能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又不损伤其内部结构 C. 少量失水的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未见质壁分离,说明该细胞已失去活性 D.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可催化纤维素水解,进而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但又不损伤其内部结构,B正确;‎ C、少量失水的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未见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有一定的伸缩性,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同步收缩,不能说明该细胞已失去活性,C错误;‎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25. 我们走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C正确。‎ ‎26.皮肤生发层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的过程中( )‎ A. 细胞的形态、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B. 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发生改变 C.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改变 D. 细胞全能性升高,分裂能力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细胞分化程度:体细胞>胚胎细胞>受精卵,它与细胞的全能性呈负相关。‎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数目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不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改变,C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全能性降低,分裂能力减弱,D错误。‎ 故选C。‎ ‎2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将其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只有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呈深蓝色。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 ‎①需要CO2 ②需要光 ③需要叶绿素 ④放出O2 ⑤制造淀粉 A. ②⑤ B. ③⑤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萨克斯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根据有无深蓝色出现判断有无淀粉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详解】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有光的一半产生了淀粉,也证明了产物有淀粉,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叶绿素、二氧化碳以及产物是否有氧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易错点:光合作用需要原料二氧化碳,需要色素,也可以产生氧气,但该实验不能证明。‎ ‎28.下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b B. 当温度高于d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 C. 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 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达到最高;低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性会下降,高于最适温度条件时酶活性也会下降;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酶失活;在低温条件下会使酶活性降低。‎ ‎【详解】A、看图可知:温度为b时,酶的活性最高,故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A正确;‎ B、温度为d时,酶已经失活,B错误;‎ C、看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一定温度,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直至将为0,C错误;‎ D、看图可知: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高,D错误。‎ 故选A。‎ ‎【点睛】着重掌握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熟练图文转换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9.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 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 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点睛】没理清题目所给信息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30.雾霾天气会导致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强度减弱 B. 土壤肥力下降 C. 吸收 CO2 减少 D. 吸收水分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属于识记水平的基础知识的考查。‎ ‎【详解】雾霾天气会使光照强度减弱,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产量降低,A正确. ‎ 雾霾不会使土壤肥力下降,B错误.‎ 雾霾不会使 CO2吸收减少,C错误. ‎ ‎ 雾霾不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D错误.‎ ‎【点睛】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矿质元素、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1.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细胞增殖 B. 细胞生长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诗句中描写的人体黑发变为白发,是由于人体细胞内合成黑色素的酶活性逐渐降低,合成黑色素越来越少所致,是细胞衰老的表现,C正确,ABD正确。‎ 故选C。‎ ‎32.多莉羊培育过程中,乳腺细胞核与无核的卵细胞融合,融合的细胞发育成了胚胎。这主要依赖于细胞的( )‎ A. 分裂和癌变 B. 衰老和分化 C. 分裂和分化 D. 衰老和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融合的细胞需要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和分化(增加细胞种类)发育成了胚胎。‎ 故选C。‎ ‎3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细胞的分裂顺序依次是②③①④‎ B. 细胞①和②中均含有8条染色单体 C. 细胞③最适合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 细胞④中新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后期,②是前期,③是中期,④是末期,因此该细胞的分裂顺序是②③①④,A项正确;细胞①没有染色单体,细胞②含有8个染色单体,B项错误;最适合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中期,即细胞③,C项正确;细胞④中部出现细胞板,细胞板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与高尔基体有关,D项正确。‎ ‎3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 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详解】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 末期,B错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确;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错误。‎ ‎3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有机体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3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细胞在分裂时都会有纺锤体的出现 B. 胚胎发育时期,不可能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C.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增大,可能出现端粒缩短的现象 D. 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细胞无法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④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膜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A、真核生物青蛙,其红细胞分裂的方式是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A错误;‎ B、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存在于个体发育生命历程中,例如胚胎发育中手指间细胞的凋亡,B错误;‎ C、衰老细胞形态结构发生许多变化,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但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可能出现端粒缩短的现象,C正确;‎ D、细胞分裂期无法进行核DNA复制,但可以进行蛋白质合成,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37.图甲是人胰岛B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与图乙所示细胞相比,图甲所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名称)。‎ ‎(2)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_,结构⑤的功能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图乙所示为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细胞壁与由________(填字母)共同组成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此时e中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 (1). 液泡 (2). 染色质 (3). 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 (4). b、c、d (5). 原生质层 (6). 蔗糖溶液(外界溶液)‎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人胰岛B细胞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⑩依次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核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膜、中心体。‎ 分析乙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其中a为细胞壁;b为细胞膜;c为液泡膜;d为细胞质基质;e为外液溶液;f为细胞液。‎ ‎【详解】(1)比较图甲细胞与图乙细胞可知,图甲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 ‎(2)结构④为染色质;结构⑤为核仁,其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而原生质层由b细胞膜、c液泡膜和d细胞质共同组成;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标号e中的物质是外界溶液(蔗糖溶液)。‎ ‎【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质壁分离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8.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 ‎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 (2). 甲 (3). b、c、A (4). 600 (5). 6 (6). d (7). B (8). 气泡 (9). 右上方 (10).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区分;低倍镜、高倍镜的使用;异物位置的判断;标本的移动等使用问题,对显微镜物理结构的识记和具体操作方法的练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 ‎(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且使放大倍数为最大,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 ‎(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是倒像,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将气泡移到视野的中央。‎ ‎【点睛】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污点,那么污点只有可能存在于三个地方:目镜、物镜和标本。具体方法如下: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39.人体某些疾病与溶酶体异常有关,如肺部吸入的硅尘导致吞噬细胞溶酶体释放出酸性水解酶,继而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出现硅肺;又如类风湿因子(一种抗体)导致溶酶体中某些酶外泄而出现关节炎症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最初是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过程形成肽链,肽链再经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合成、加工而成。‎ ‎(2)为维持溶酶体内较强的酸性环境,溶酶体膜能通过______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将细胞质基质中的质子氢(H+)运入溶酶体内。由此可推测:溶酶体膜与细胞膜类似,也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溶酶体中含有能水解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的多种水解酶。研究发现溶酶体膜与其它膜相比,蛋白质表现出高度糖基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这可能有利于防止________。异常情况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是因为硅尘、类风湿因子等物质改变了溶酶体膜的________性。‎ ‎【答案】 (1). 脱水缩合) (2).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 主动运输 (4). 控制物质进出 (5). 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释放出水解酶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 (6). 通透(或选择透过)‎ ‎【解析】‎ ‎【分析】‎ 溶酶体:‎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1)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最初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肽链,肽链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加工而成。‎ ‎(2)细胞质基质中的质子氢(H+)运入溶酶体内是逆浓度梯度的,属于主动运输;溶酶体膜与细胞膜类似,也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溶酶体中含有能水解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的多种水解酶。研究发现溶酶体膜与其它膜相比,蛋白质表现出高度糖基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这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释放出水解酶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异常情况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是因为硅尘、类风湿因子等物质改变了溶酶体膜的通透(或选择透过)性。‎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0.如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是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_。若某种B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18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_____,d和_____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 (1). 葡萄糖 (2). 斐林试剂 (3). 糖原 (4). 脂肪 (5). 氨基酸 (6). 2016 (7). 4 (8). 含氮碱基 (9). 雄性激素 (10). 胆固醇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淀粉,B是蛋白质,C是DNA,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 ‎【详解】(1)由题图中,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即是淀粉,因此a是葡萄糖,为还原性糖,检测可用斐林试剂;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 ‎(2)B是蛋白质,说以b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水分子质量×脱去的水分子数=128×18﹣18×(18﹣2)=2016。‎ ‎(3)c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分为4种;‎ ‎(4)由d的作用可以看出,d是雄性激素;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固醇除了性激素外还有胆固醇,维生素D。‎ ‎41.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 ‎(1)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水。如果大豆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细胞的________作用加强。‎ ‎(2)从上述现象可以推断,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________,则细胞的代谢越强。‎ ‎(3)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kg的黄豆能长出5 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________,种类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自由 (2). 呼吸 (3). 大 (4). 减少 (5). 增多 (6).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解析】‎ ‎【分析】‎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1)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自由水。如果大豆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 ‎(2)从上述现象可以推断,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则细胞的代谢越强。‎ ‎(3)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kg的黄豆能长出5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种类增多。其原因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42.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单细胞念珠藻置于密闭容器内,探究温度对念珠藻代谢影响的实验(图二,培养液中加有缓冲物质,不考虑pH的变化),并绘制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变化过程图(图一)。实验中可以根据毛细管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读出容器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适宜光照 mL/h ‎0‎ ‎+4‎ ‎+11‎ ‎+18‎ ‎+26‎ ‎+22‎ ‎+13‎ ‎+9‎ 黑暗mL/h ‎-2‎ ‎-4‎ ‎-7‎ ‎-11‎ ‎-16‎ ‎-23‎ ‎-28‎ ‎-21‎ ‎(1)图一中不应该存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图一中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序号有______。‎ ‎(2)5℃时念珠藻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如果图二装置中添加的是NaOH时,红色液滴左移;如果添加的是蒸馏水时,红色液滴左移;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宜光照下,10℃时念珠藻能否正常生长?______(填能或不能)。 3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5℃时的______倍。‎ ‎(4)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上述实验中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以校正实验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5)某同学为探究CO2浓度对念珠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向图二装置中添加适量较高浓度的NaHCO3,在短时间内,这将导致念珠藻叶绿体中的C5的含量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该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当容器内NaHCO3溶液的浓度超过5%时,念珠藻的光合作用速率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⑦ (2). ③④⑧⑨ (3). 细胞质基质 (4). 呼吸底物有脂肪 ‎ ‎(5). 能 (6). 2.5 (7). 做空白对照实验 (8). 降低 (9). 高浓度溶液导致细胞失水死亡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⑤表示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⑥表示C3的还原,⑦表示C5转变成葡萄糖,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⑨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分析图二可知,图示装置可以检测光合作用强度,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光照下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详解】(1)图一中⑦表示C5转变成葡萄糖,是不应该存在的生理过程。据分析可知,图一中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序号有③④⑧⑨。‎ ‎(2)念珠藻细胞是原核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如果底物有脂肪,脂肪中碳氢比例高,耗氧多。如果图二装置中添加的是NaOH时,NaOH吸收二氧化碳,红色液滴左移;添加蒸馏水时,耗氧量大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红色液滴左移。‎ ‎(3)10℃时,在适宜光照下,容器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为4mL/h,说明净光合速率为4mL/h>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念珠藻能正常生长。3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22+23=45mL/h,15℃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1+7=18mL/h,即3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5℃时的2.5倍。‎ ‎(4)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上述实验中还应该增设一组(空白)对照实验,以校正实验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5)在探究CO2浓度对念珠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向装置中添加适量较高浓度的NaHCO3,短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五碳化合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增加,其去路加快,而此时五碳化合物的来路不变,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的下降。但该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当容器内NaHCO3溶液的浓度超过5%时,培养液浓度过高,导致念珠藻细胞失水死亡,因此念珠藻的光合作用速率急剧下降。‎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等,要求考生能够分析表格数据,利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