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96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假说﹣﹣推理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4.如图表示某遗传病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D.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6.如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A.图①、图④ B.图③、图④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②
7.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使后代( )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
C.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8.下列各图所示细胞都是来自于二倍体生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4个染色体组
B.图乙可表示该植物单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
C.图丙中染色体1表示较大的X染色体,染色体2表示较小的Y染色体
D.图丁所示过程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基础
9.一个只患白化病的女性(致病基因为a)的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致病基因为b),则这位白化病患者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XB或aY B.aXB或aXb
C.aaXBXB或aaXbXb D.aaXBXB或aaYY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
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1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2.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
A.Ⅰ2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B.Ⅱ5的基因型为BbXAXA的可能性是
C.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
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B.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
D.起始密码决定转录的起点
1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15.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
C.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16.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
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A.GGU B.GGC C.GGA D.GGG
17.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
18.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
C.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9.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20.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2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相同的是(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A+T)与(G+C)的比值 D.碱基种类
22.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一乙基鸟嘌呤,这种鸟瞟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G﹣T对.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碱基总数的20%,用甲磺酸乙酯(EMS)使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一乙基鸟嘌呤后进行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一代DNA中,其中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40%,另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15% B.25% C.30% D.40%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24.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其他不同的是( )
A.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研究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25.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2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7.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8.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为3:2
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 800个
29.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3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如图2方框中所示结构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 (填序号),它主要在 中合成;分析如图中应该包含了 种核苷酸.
(2)图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进行的场所是〔 〕 ,所需要的原料是 .
(3)如果用32P作为放射性标记元素,则可标记在如图中的 处.(填序号)
(4)噬菌体内不能发生左图所示过程,原因是 .
(5)若该多肽合成到左图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 .
(6)若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A. 55 B. 64 C. 111 D. 20.
32.以下是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相关问题,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并且杂交种(Aa)所结果实与纯合品种相比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F1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花叶病由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品种玉米,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品种,可用两纯合亲本进行 ,得到F1,再用F1进行 ,即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植株,其基因型是 .选出该玉米植株的简要过程是 .
(4)如果玉米抗花叶病毒的基因与不抗花叶病毒基因的转录产物相比,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导致翻译到mRNA的该位点时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其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 造成的.
33.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 ,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 .
(3)若a基因与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表现型分别为 、 .
(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 .
34.果蝇中,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H和h分别决定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图1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组成,图2表示某个果蝇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 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后来,有人发现,形成果蝇红眼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形成,形成红色色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这些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编码.该实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是 ,而且基因与性状也并不都是一一的对应关系,也可能是 .
(2)如果只考虑图l所示果蝇中的B(b)、w(w)基因,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 ,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 ,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 .
(3)如果考虑图1所示的各对基因,让该果蝇进行测交,得到黑身、后胸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几率是 .
(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 .请在指定的位置(图3处)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5)现有一定数量的刚毛和截刚毛果蝇(均有雌雄),且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请设计实验来确定其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设计方案是: .
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① ,② .
35.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哪一段? .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 段(填序号).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哪一段变化相同?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 .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 .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
(4)图3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 .
(5)图3~图5中,与图1的C1D1段变化相同的是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
1.“假说﹣﹣推理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采用了“假说﹣﹣推理法”,即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检验推理(测交)→得出结论.据此答题.
【解答】解:A、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的,A正确;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在孟德尔之后发现的,B错误;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接受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D错误.
故选:A.
2.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共进行了(n﹣1)此减数分裂,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分离;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条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A、AA和aa不含等位基因,但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共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
C、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
D、由于没有突变、选择、没有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D.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解答】解: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
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同样,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B正确;
C、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正确;
D、甲同学实验结果:DD占,Dd占,dd占,乙同学实验结果AB,Ab,aB,ab都占,D错误.
故选:D.
4.如图表示某遗传病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D.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A正确;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4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是杂合体的概率是,B错误;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为双杂合体,所以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C正确;
D、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所以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本题是对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考查,回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然后结合题图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B正确;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是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D正确.
故选:C.
6.如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A.图①、图④ B.图③、图④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②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逐对分析法的应用,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图①和图④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③和图④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②和图③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①和图②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2×1,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7.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使后代( )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
C.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分析】本题是考查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由于减数分裂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配子,精子与卵细胞受精时是随机的,增加了后代的变异性和生活力,同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后代,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解答】解:A、影响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无关,A错误;
B、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双亲的核遗传物质各有一半传递给后代,B错误;
C、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代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增加了变异性,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在受精时是随机的,会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D正确.
故选:D.
8.下列各图所示细胞都是来自于二倍体生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4个染色体组
B.图乙可表示该植物单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
C.图丙中染色体1表示较大的X染色体,染色体2表示较小的Y染色体
D.图丁所示过程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基础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甲表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表示某植物单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B正确;
C、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若染色体1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2不可能是Y染色体,C错误;
D、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9.一个只患白化病的女性(致病基因为a)的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致病基因为b),则这位白化病患者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XB或aY B.aXB或aXb
C.aaXBXB或aaXbXb D.aaXBXB或aaYY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所以只患白化病的女性基因型为aaXBX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基因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根据白化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Xb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与X染色体分离.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且在正常情况下,所以该白化病患者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XBXB或aaXbXb.
故选:C.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
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核酸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DNA是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生物个体中的遗传信息不一定全部在该个体中表达,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遵循中心法则;基因分离定律的使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方式.
【解答】解:A、生物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现象,并不是生物体中所有基因均表达,A错误;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因此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信息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1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子代全是红眼可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在雌雄性中的性状情况可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解答】解:A、由题干已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分析,亲本红眼和白眼杂交,子代全是红眼,子二代出现了红眼和白眼,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C错误;
D、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白眼雄果蝇占,红眼雌果蝇占,即红眼有雄果蝇也有雌果蝇,白眼全部是雄果蝇,故可判断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2.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者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
A.Ⅰ2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B.Ⅱ5的基因型为BbXAXA的可能性是
C.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
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系谱图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Ⅱ5和Ⅱ6都不患甲病,但却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推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却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Ⅲ7、Ⅲ8号可推测出Ⅱ3、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和BbXAXa,同时推出Ⅰ2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故A错误;
B、根据Ⅱ2、Ⅲ9,可知Ⅱ5的基因型是BbXAXa,故B错误;
C、Ⅲ8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Ⅲ9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1)甲病:Ⅲ8和Ⅲ9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是,正常的概率是;(2)乙病:Ⅲ8和Ⅲ9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是,正常的概率是.所以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故C正确;
D、通过遗传咨询不能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只能推算Ⅳn患有遗传病的概率,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B.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
D.起始密码决定转录的起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解答】解: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A正确;
B、一个mRNA可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B错误;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
D、启动子决定转录的起点,D错误.
故选:A.
1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引起的是可遗传变异,A正确;
B、由于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的时期,所以可以同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由于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要进行解离,细胞已失活,所以在高倍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C错误;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15.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
C.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没有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Xb 两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应为XbXbY,因此变异来源可能是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裂异常所致.
【解答】解: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子代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果蝇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b和Xb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分开,而是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
故选:B.
16.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A.GGU B.GGC C.GGA D.GGG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甘氨酸的密码子为:GGU、GGC、GGA、GGG,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U、GUC、GUA、GUG,比较两者可知,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甘氨酸密码子种间一个碱基变为U后,就变为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与缬氨酸的密码子GUG只相差一个碱基,缬氨酸密码子中的G变为A后,其编码的氨基酸就变为甲硫氨酸.据此答题.
【解答】解: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根据甘氨酸和缬氨酸的密码子可知,这是由于甘氨酸密码子中的G被U替换所致;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根据缬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可知,这是由于缬氨酸的密码子由GUG变成AUG所致.综合以上可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GGG.
故选:D.
17.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基因突变的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解答】解:A、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
B、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B正确;
C、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C.
18.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
C.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②③④是杂交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②⑤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⑤过程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②⑥⑦是单倍体育种,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答】解:A、图示①用r射线处理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A正确;
B、②③④是典型的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是杂交﹣自交﹣筛选﹣连续自交、筛选,基因型aaB_的组成中,aaBB占,aaBb占,则其自交后代中aaBB的比例是+×=,B错误;
C、过程⑤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⑥⑦表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B.
19.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所示现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图所示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解答】解:A、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都是结构变异,故A错误;
B、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描述的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乙图的易位现象,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
D、甲、乙两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联会过程,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1:2,故D正确.
故选:D.
20.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子一代DNA表明DNA分子只复制一次,都是15N﹣14N,所以应为②,A正确;
B、子二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二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①,B正确;
C、子三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三次,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6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③而不是④,C错误;
D、亲代的DNA都是15N,所以应为⑤,D正确.
故选:C.
2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相同的是(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A+T)与(G+C)的比值 D.碱基种类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般不同,因此DNA的碱基序列、所含的碱基数目和(A+T)与(G+C)的比值一般不同,但组成不同DNA分子的碱基种类(A、C、G、T)相同.
【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同,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数目一般不同,B错误;
C、不同DNA分子的(A+T)与(G+C)的比值不同,C错误;
D、任何DNA分子都由四种碱基(A、C、G、T)组成,D正确.
故选:D.
22.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一乙基鸟嘌呤,这种鸟瞟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G﹣T对.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碱基总数的20%,用甲磺酸乙酯(EMS)使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一乙基鸟嘌呤后进行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一代DNA中,其中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40%,另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15% B.25% C.30% D.4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
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过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模板DNA分子中A=T=20%,C=G=30%,如不发生变异,子代DNA中T=20%.变异后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40%,说明复制该DNA时的模板链上有20%的G与胸腺嘧啶(T)配对,因此在另一条模板链上还有10%的G与胸腺嘧啶(T)配对,因此另一个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比例是30%.
故选:C.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解答】解:A、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生的狮虎兽是不育的,说明母虎和雄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如果种群中,BB=81%,Bb=18%,则bb=1%,因此b的基因频率是=10%,B的基因频率是1﹣10%=90%,D正确.
故选:D.
24.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其他不同的是( )
A.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研究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解答本题注意正确区分生物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利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研究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等也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解答】解:A、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A错误;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C错误;
D、研究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D错误.
故选:B.
25.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培养时间要适宜.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短,噬菌体还未完全侵染到细菌内,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解答】解: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有少量噬菌体为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故A正确;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故B错误;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C正确;
D、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内,会产生许多同样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故D正确.
故选:B.
2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和DNA双螺旋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最终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蔡斯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不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DNA结构的物理模型,得出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C.
27.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而不能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且能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B正确;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只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但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28.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为3:2
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 800个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本题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综合性题目,回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结合选项 分析综合进行解答.
【解答】解:A、真核细胞内基因的存在部位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A错误;
B、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基因中A=T=20%,G=C=30%,双链DNA分子中的比值与每条单链都相同,是=,B正确;
C、解旋酶的作用是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DNA双链结构打开,形成单链,不是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该基因中G=30%×2000=600,复制三次需要的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3﹣1)×600=4200个,D错误.
故选:B.
29.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Aa占.
【解答】解: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则a的基因频率为=1﹣.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A个体占=、Aa的个体占2×、aa的个体占,所以AA:Aa:aa=4:4:1.
故选:B.
3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解答】解:A、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A错误;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不一定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如图2方框中所示结构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 ④ (填序号),它主要在 细胞核 中合成;分析如图中应该包含了 8 种核苷酸.
(2)图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翻译 ,进行的场所是〔 ⑥ 〕 核糖体 ,所需要的原料是 氨基酸 .
(3)如果用32P作为放射性标记元素,则可标记在如图中的 ①或④ 处.(填序号)
(4)噬菌体内不能发生左图所示过程,原因是 噬菌体内没有完成该过程所需的核糖体、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
(5)若该多肽合成到左图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 UAA .
(6)若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D A. 55 B. 64 C. 111 D. 20.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④为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⑤是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图2是转录过程,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
【解答】解:(1)图2方框中含有碱基U,因此其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相当于图1中的④;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图2中共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
(2)图1中④是mRNA,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翻译在⑥核糖体上进行,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如果用32P作为放射性标记元素,则可标记在图2中的①或④处.
(4)噬菌体内不能发生基因的表达,原因是噬菌体内没有完成该过程所需的核糖体、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5)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但终止密码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它终止蛋白质的合成,“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说明UCU后一个密码子是终止密码子,从mRNA中可以看出UAA为终止密码子.
(6)图1的①表示DNA,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则转录形成的mRNA密码子最多只有1000÷3≈333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总共只有20种,因此,某一种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最多只有20种.故选:D.
故答案为:
(1)④细胞核 8
(2)翻译 ⑥核糖体 氨基酸
(3)①或④
(4)噬菌体内没有完成该过程所需的核糖体、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5)UAA
(5)D
32.以下是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相关问题,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并且杂交种(Aa)所结果实与纯合品种相比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F1植株的基因型有 3 种.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 窄叶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花叶病由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品种玉米,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品种,可用两纯合亲本进行 杂交 ,得到F1,再用F1进行 测交 ,即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植株,其基因型是 Aabb .选出该玉米植株的简要过程是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苗期接种花叶病毒进行筛选,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
(4)如果玉米抗花叶病毒的基因与不抗花叶病毒基因的转录产物相比,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导致翻译到mRNA的该位点时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其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 替换 造成的.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玉米的花是单性花,玉米属于雌雄同株植物.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1)将纯种宽叶玉米(AA)和纯种窄叶玉米(aa)进行了间行种植,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受粉,这样就会出现同种基因型植株之间杂交、同一植株之间的自交和不同基因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现象,因此F1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即AA、aa、Aa.
(2)上述宽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均表现为宽叶,而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表现型不同.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Aa)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aabb)两品种玉米,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Aabb)的品种,最简便的方法可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AaBb),再对F1
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苗期接种花叶病毒进行筛选,选出正常宽叶植株(Aabb)即可.
(4)如果玉米抗花叶病毒的基因与不抗花叶病毒基因的转录产物相比,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导致翻译到mRNA的该位点时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说明基因突变后造成该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其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
故答案为:
(1)3
(2)窄叶 宽叶
(3)杂交 测交 Aabb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苗期接种花叶病毒进行筛选,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4)替换
33.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 等位基因 ,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 非等位基因 .
(3)若a基因与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 AABb ,表现型分别为 扁茎缺刻叶 、 扁茎缺刻叶 .
(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 )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②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③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解答】解:(1)由图可知,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甲中的碱基对C﹣G突变为G﹣C,乙中的碱基对C﹣G突变为A﹣T.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a基因与B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3)根据题干信息,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都为扁茎缺刻叶.
(4)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圆茎圆叶的植株,过程为: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②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③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
故答案为:(1)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2)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扁茎缺刻叶 扁茎缺刻叶
(4)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②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③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
34.果蝇中,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H和h分别决定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图1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组成,图2表示某个果蝇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 假说演绎法 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后来,有人发现,形成果蝇红眼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形成,形成红色色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这些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编码.该实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是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而且基因与性状也并不都是一一的对应关系,也可能是 一种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 .
(2)如果只考虑图l所示果蝇中的B(b)、w(w)基因,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 BXW、BXw、bXW、bXw ,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 3:1 ,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 1:1 .
(3)如果考虑图1所示的各对基因,让该果蝇进行测交,得到黑身、后胸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几率是 .
(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 .请在指定的位置(图3处)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5)现有一定数量的刚毛和截刚毛果蝇(均有雌雄),且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请设计实验来确定其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设计方案是: 取截刚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杂交, .
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① 子代中雌果蝇全部刚毛,雄果蝇全部截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 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内含8条染色体,其基因型为BbHhXWXw.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内含2条Y染色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题干中“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催化,这些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编码”可推知此实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由于B(b)、W(w)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图1所示果蝇BbXWXw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BXW、BXw、bXW和bXw共4种.由于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所以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BbXWY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3:1,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1:1.
(3)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后胸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几率是.
(4)正常生殖细胞只含一条性染色体,而图2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比正常生殖细胞多一条Y染色体,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
(5)果蝇的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要确定其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来确定.用截刚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杂交:
①如果子代中雌果蝇全部刚毛,雄果蝇全部截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假说演绎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一种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
(2)BXW、BXw、bXW、bXw 3:1 1:1
(3)
(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
(5)取截刚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杂交,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刚毛,雄果蝇全部截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5.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哪一段? A1B1段 .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 E2F2 段(填序号).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哪一段变化相同? C1D1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 图4 .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 极体和卵细胞 .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图4 .
(4)图3细胞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 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
(5)图3~图5中,与图1的C1D1段变化相同的是 图3和图5 .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4: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5: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基因突变就发生在DNA复制时.
(2)图5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特点是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暂时加倍;而图1中的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因此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由两个变成一个,说明此时着丝点一分为二,即C1D1段.
(3)雄性激素是睾丸中产生的,而图4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极体和卵细胞,图3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5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对应图4.
(4)图3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是间期复制形成的,该细胞的前一时期,着丝点还未分离,它们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5)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的DNA数,图1的C1D1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引起的,与此相同的是图3和图5.
故答案为:
(1)DNA的复制 A1B1段
(2)E2F2 C1D1
(3)图4 极体和卵细胞 图4
(4)4 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5)图3和5
201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