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00 KB
  • 2021-09-29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生物性状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3.如图是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游离的碱基 B.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其碱基序列可代表遗传信息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D.若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会改变 ‎4.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密码子共有64种 B.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C.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D.每个密码子都有对应的氨基酸 ‎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6.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经过程④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D.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7.下列对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B.图甲导致基因重组,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图甲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图乙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8.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A和a基因的交换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变异 ‎9.下列事例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③猫叫综合征 ‎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 ‎⑤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 D.三倍体无籽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11.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A.a 和B.b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A.a 和D.d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2.已知一株玉米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为(  )‎ A. B. C. D.0‎ ‎13.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14.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Ⅱ﹣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 A.Ⅱ﹣4、Ⅱ﹣5、Ⅲ﹣7 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4、Ⅲ﹣7、Ⅲ﹣8‎ ‎15.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两过程应用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b过程需要通过杂交来提高纯合率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只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a过程提高了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16.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是环状DNA分子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17.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18.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物种包括很多种群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是一个物种 ‎③地理隔离一旦形成,新物种形成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2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 B.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C.Na+、葡萄糖、氨基酸 D.过氧化氢酶、抗体、H2O ‎2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5.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 ‎ 二、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横线”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 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C、D分别代表什么液体,C   D  .B、C和D共同形成  ‎ ‎(3)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调节和  的共同作用下,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则会引起[  ]  中的液体增多,结果引起  .C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   的含量有关.‎ ‎27.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  期.d过程称为  .‎ ‎(2)图2表示的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阶段(用图1中的字母回答).该步骤发生在细胞质中的 上.图中I是  ,其一端突出的3个碱基被称为  .‎ ‎(3)若Ⅲ上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多需要  种转运RNA参与运输  种氨基酸.‎ ‎28.果蝇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可区分的性状多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果蝇的体细胞有  对染色体,该果蝇是  性.‎ ‎(2)摩尔根利用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之所以能获得白眼果蝇是因为发生了  .‎ ‎(3)图1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该果蝇的基因型是  ,该果蝇最多能产生  种卵细胞.‎ ‎(4)一个如右上图所示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W型为  或  .‎ ‎(5)图2是该果蝇Ⅳ号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情况,该异常属于  .‎ ‎29.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 ‎(2)图中E→F1→F2→…的育种方法优点是  ,原理是  .‎ ‎(3)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  (填字母和箭头)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 ‎(4)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图中   (填字母和箭头)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  、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图中的育种途径中  (填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30.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基因遗传病,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  ,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则Ⅱ4号基因型是  ,Ⅲ7号基因型是  ,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Ⅲ10号基因型是  ,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红绿色盲用B、b表示)‎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  号个体在  过程中发生异常,产生了异常的配子.‎ ‎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生物性状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A错误;‎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生物的性状,B正确;‎ C、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与环境共同控制,C错误;‎ D、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的身高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D错误.‎ 故选:B.‎ ‎ ‎ ‎2.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密码子共用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 ‎【解答】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6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6+3=54,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54÷3=18个.‎ 故选:D.‎ ‎ ‎ ‎3.如图是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游离的碱基 B.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其碱基序列可代表遗传信息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D.若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会改变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是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根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可知图中乙链为模板链.‎ ‎【解答】解:A、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没有游离的碱基,A错误;‎ B、根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AUG)可知转录的模板链是乙链,B正确;‎ C、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因多肽链含6个氨基酸,所以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C正确;‎ D、若箭头所指的碱基对被替换,则会发生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 ‎ ‎4.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密码子共有64种 B.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C.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D.每个密码子都有对应的氨基酸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2、tRNA有61种,其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转运一种氨基酸.‎ ‎【解答】解:A、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B错误;‎ C、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不正常可导致遗传病,C正确;‎ D、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所以除3种终止密码子以外,每个密码子都对应一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BD.‎ ‎ ‎ ‎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解答】解: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进行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由于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而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率,所以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B正确;‎ C、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所以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D正确.‎ 故选:A.‎ ‎ ‎ ‎6.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经过程④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D.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②表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③表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④表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或少了一条.‎ ‎【解答】解: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所以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A正确;‎ B、④表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或少了一条,产生的性状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错误;‎ C、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即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C正确;‎ D、因为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所以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B.‎ ‎ ‎ ‎7.下列对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B.图甲导致基因重组,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图甲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图乙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有三种,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答】解:A、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A正确;‎ B、图甲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图乙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B正确;‎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 D、图甲属于基因重,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故选:C.‎ ‎ ‎ ‎8.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A和a基因的交换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变异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 C、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A和a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型,C正确;‎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C.‎ ‎ ‎ ‎9.下列事例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③猫叫综合征 ‎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 ‎⑤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2、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解答】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正确;‎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②错误;‎ ‎③猫叫综合症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③正确;‎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④错误;‎ ‎⑤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⑤正确.‎ 故选:B.‎ ‎ ‎ ‎10.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 D.三倍体无籽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知,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 ‎2、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解答】解:A、二倍体生物不一定是受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如二倍体生物经过无性生殖产生,则不经过受精卵发育,A错误;‎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B正确;‎ C、采用花药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都含有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C正确;‎ D、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形成受精卵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A.‎ ‎ ‎ ‎11.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A.a 和B.b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A.a 和D.d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基因D、d为等位基因,因此含有基因D、d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发生分离;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分离,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基因B、b为等位基因,因此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其所发生片段的交换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答】解:A、染色体组指的是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在同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图中的染色体1、3、5、7或2、4、6、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A、a 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 C、A、a和D、d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A、a和D、d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C正确;‎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C.‎ ‎ ‎ ‎12.已知一株玉米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为(  )‎ A. B. C. D.0‎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过程:先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植株的花粉(基因型有AB、aB、Ab、ab)单倍体(基因型有AB、aB、Ab、ab)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由此可见,用其花粉培养成幼苗,所得幼苗都是单倍体,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为0,而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所得植株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D.‎ ‎ ‎ ‎13.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的基因型为A_XBX_,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的基因型为aaXBY,直发无肾炎的儿子的基因型为aaXbY,由子代的基因型推亲代的基因型,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他们生育一个孩子是卷发的概率为,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概率为,所以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为.‎ 故选:D.‎ ‎ ‎ ‎14.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Ⅱ﹣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 A.Ⅱ﹣4、Ⅱ﹣5、Ⅲ﹣7 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4、Ⅲ﹣7、Ⅲ﹣8‎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物质.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本,这样,受细胞质DNA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递下来的,使得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的这些性状.‎ ‎【解答】解: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细胞质遗传.已知I﹣l号为患者,则Ⅱ﹣4号和Ⅱ﹣5号均患病,Ⅱ﹣5的子女均患病,即Ⅲ﹣8肯定患病;由于Ⅱ一3表现正常,则Ⅲ﹣7肯定正常.所以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Ⅱ﹣4、Ⅱ﹣5、Ⅲ﹣8.‎ 故选:C.‎ ‎ ‎ ‎15.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两过程应用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b过程需要通过杂交来提高纯合率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只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a过程提高了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考点】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杂交育种过程为: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所以b表示连续自交过程.单倍体育种过程为: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在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图中a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a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是不断自交提高纯合子的频率,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能通过逐代自交能提高纯合率,B错误;‎ 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通过a过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能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D错误.‎ 故选:A.‎ ‎ ‎ ‎16.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是环状DNA分子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基因工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人胰岛素基因属于目的基因,质粒为运载体,两者结合为重组质粒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目的基因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扩增,进而获得目的基因产物.‎ ‎【解答】解:A、X是含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菌细胞分裂形成的,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合成胰岛素,A正确;‎ B、质粒是环状DNA分子,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这样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和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B正确;‎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除了需要DNA连接酶,还需要限制酶,C错误;‎ D、基因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该细菌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形成的,因此其性状已被定向改造,D正确.‎ 故选:C.‎ ‎ ‎ ‎17.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1)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解答】解: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A正确;‎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发产生的,与环境无关,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 ‎ ‎18.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先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原来小岛上基因型为VV和Vv果蝇的数目,再计算出入侵后基因型VV果蝇的总数,然后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算出亲代果蝇V的基因频率,最后根据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频率不变,得出F1代中V的基因频率.‎ ‎【解答】解:1、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则VV=20 000×15%=3000,Vv=20000×55%=11000.由于从岛外入侵了基因型为VV的果蝇2000只,现在VV=3000+2000=5000.‎ ‎2、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计算出V的基因频率=V基因总数/V和v基因总数×100%=(5 000×2+11 000)/(20 000×2+2 000×2)≈48%. ‎ ‎3、根据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得出F1代中V的基因频率与其亲代相同,也是约为48%.‎ ‎ ‎ ‎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正确;‎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正确;‎ ‎③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正确的,③错误; ‎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正确.‎ 故选:C.‎ ‎ ‎ ‎20.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物种包括很多种群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是一个物种 ‎③地理隔离一旦形成,新物种形成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 ‎【解答】解:①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①正确; ‎ ‎②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②正确;‎ ‎③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错误; ‎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 故选:A.‎ ‎ ‎ ‎21.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血液中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解答】解: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正确;‎ ‎②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正确;‎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正确;‎ ‎④CO2能刺激人体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以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 ‎⑤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③④.‎ 故选:C.‎ ‎ ‎ ‎2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解答】解: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故选:A.‎ ‎ ‎ ‎2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 B.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C.Na+、葡萄糖、氨基酸 D.过氧化氢酶、抗体、H2O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解答】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Na+、葡萄糖、氨基酸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H2O2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 ‎ ‎2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据此答题.‎ ‎【解答】解:A、内化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错误;‎ B、“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正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 ‎ ‎25.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解答】解: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有H2CO3和NaHCO3,可调节血浆PH,维持血浆PH稳态,A正确;‎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B正确;‎ C、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一直在消化道中进行,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且不断地释放入血液,维持内环境血糖稳定,D正确.‎ 故选:C.‎ ‎ ‎ 二、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横线”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B ] 组织液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 径是 C→B→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C、D分别代表什么液体,C 血浆  D 淋巴 .B、C和D共同形成 内环境 ‎ ‎(3)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升高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调节和 神经 的共同作用下,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则会引起[ B ] 组织液 中的液体增多,结果引起 组织水肿 .C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 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组织细胞;B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1)A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B组织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然后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即C→B→A.‎ ‎(2)图中C是血浆,D是淋巴,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3)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机体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C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故答案为:‎ ‎(1)[B]组织液 C→B→A ‎(2)血浆 淋巴 内环境 ‎(3)升高 神经 ‎(4)[B]组织液 组织水肿 无机盐和蛋白质 ‎ ‎ ‎27.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 间(S) 期.d过程称为 逆转录 .‎ ‎(2)图2表示的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c 阶段(用图1中的字母回答).该步骤发生在细胞质中的 上.图中I是 tRNA ,其一端突出的3个碱基被称为 反密码子 .‎ ‎(3)若Ⅲ上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多需要 61 种转运RNA参与运输 20 种氨基酸.‎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图1:图1中a是DNA分子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d是逆转录过程,e是RNA分子的复制过程.‎ 分析图2:图2所示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图中Ⅰ是tRNA,具有专一性,能专一性识别一种密码子,并转运一种氨基酸;Ⅱ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Ⅲ是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Ⅳ表示翻译过程所形成的多肽链.‎ ‎【解答】解:(1)a是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d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 ‎(2)图2所示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图中Ⅰ是tRNA,具有专一性,能专一性识别一种密码子,是反密码子,并转运一种氨基酸;Ⅱ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Ⅲ是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Ⅳ表示翻译过程所形成的多肽链.‎ ‎(3)若Ⅲ上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由于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因此理论上最多需要61种转运RNA参与运输 20种氨基酸.‎ 故答案为:‎ ‎(1)间(S) 逆转录 ‎ ‎(2)c 核糖体 tRNA 反密码子 ‎(3)61 20‎ ‎ ‎ ‎28.果蝇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可区分的性状多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果蝇的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该果蝇是 雌 性.‎ ‎(2)摩尔根利用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之所以能获得白眼果蝇是因为发生了 基因突变 .‎ ‎(3)图1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该果蝇的基因型是 AaDDXWXw ,该果蝇最多能产生 4 种卵细胞.‎ ‎(4)一个如右上图所示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W型为 ADXW 或 aDXw .‎ ‎(5)图2是该果蝇Ⅳ号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情况,该异常属于 易位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分析图1: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是二倍体生物,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因此是雌果蝇的染色体组型及相关基因,其中D(d)、A(a)分别位于Ⅱ、Ⅲ号同源染色体上,W(w)位于X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图2:两条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同,是非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解答】解:(1)果蝇的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属于雌性.‎ ‎(2)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从而获得了白眼果蝇,这是由于X射线照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 ‎(3)结合图示分析,该果蝇是雌果蝇,其基因型为AaDDXWXw,优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果蝇果蝇最多能产生的卵细胞为2×1×2=4种.‎ ‎(4)如果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W的极体,那么,如果该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DXW或,如果该极体是由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则为aDXw.‎ ‎(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染色体异常属于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化叫易位.‎ 故答案为:‎ ‎(1)4 雌性 ‎ ‎(2)基因突变 ‎(3)AaDDXWXw 4 ‎ ‎(4)ADXW aDXw ‎(5)易位 ‎ ‎ ‎29.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 ‎(2)图中E→F1→F2→…的育种方法优点是 方法简单 ,原理是 基因重组 .‎ ‎(3)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 E→F1→F→G (填字母和箭头)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花药离体培养 .‎ ‎(4)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图中 C→D  (填字母和箭头)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图中的育种途径中 A→B (填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由题图可知,图中A、B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D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E、F、G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J、K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H、I是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答】解:(1)以矮秆易感锈病(ddrr)和高秆抗锈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来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在由F1(DdRr)自交产生的F2中,矮秆抗锈病类型(ddRR、ddRr)出现的比例为.‎ ‎(2)图中E→F1→F2→…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方法简单.‎ ‎(3)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抗矮秆病)品种小麦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图中单倍体育种的途径是E、F、G;获得单倍体的F常用花药离体培养.‎ ‎(4)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用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程序即图中的C→D.基因工程非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诱变育种的方法具有不定向性.‎ 故答案为:‎ ‎(1)‎ ‎(2)杂交育种 方法简单 基因重组 ‎(3)E→F1→F→G 花药离体培养 ‎(4)C→D 目的基因的获取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5)A→B ‎ ‎ ‎30.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单 基因遗传病,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 遗传咨询 ,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 II3、II4、III8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则Ⅱ4号基因型是 XAY ,Ⅲ7号基因型是 XAXA或XAXa ,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Ⅲ10号基因型是 AaXBY ,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红绿色盲用B、b表示)‎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 II3 号个体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过程中发生异常,产生了异常的配子.‎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根据题中条件再作具体判断.‎ ‎【解答】解:(1)为了便于调查和统计,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为了防止生出有该遗传病的后代,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病的儿子III8,所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号基因型是XAY,Ⅲ7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AXa、XAXA,Ⅲ10的基因型为XAY,他们后代男孩中患此病的几率是.‎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7还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用B、b表示),则其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Ⅲ10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婚配后生下正常孩子的机率是()×=,所以他们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4)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说明Ⅱ3的基因型为XBX_、Ⅱ4的基因型为XBY.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症(XXY)患者,则其基因型为XbXbY,可见其Xb和Xb均来自母亲,说明Ⅱ3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含有b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 故答案为:‎ ‎(1)单 遗传咨询 ‎ ‎(2)II3、II4、III8 XAY XAXA或XAXa ‎(3)Aa XBY ‎ ‎(4)II3 减数第二次分裂 ‎ ‎ ‎201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