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37 KB
  • 2021-09-29 发布

生物·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 ‎ ‎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从甲、乙两种生物中分别提取出其全部核酸,经分析发现甲生物中A=T,乙生物中C≠G.则符合上述条件的甲、乙两种生物可能分别是(  )‎ A.噬菌体、烟草 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C.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 D.蓝藻、烟草 ‎2.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每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雌果绳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D.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3.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只发生a过程 B.b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真核细胞中a、b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 D.a、b、c、d、e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4.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形态、功能均不相同 C.二倍体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包含两个染色体组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量保持不变 ‎5.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且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与Y的同源区这种情况)并独立遗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就乙病而言,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 D.综合考虑甲乙两病,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7.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8.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含有氮元素 C.细菌和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其上的基因都遵守孟德尔定律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9.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全部31P A.A B.B C.C D.D ‎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图为人体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的模式图,图中①、②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表示  .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的催化下,以  为原料合成的.‎ ‎(2)②过程表示  ,发生的场所是  .该过程的产物是多肽链,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是  .‎ ‎(3)基因表达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图中所示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某碱基对被替换→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红细胞形状改变.该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体中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  .‎ ‎12.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 ‎1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中有长翅与残翅(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相关基因为B、b)等相对性状.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两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所得到的子代表现型与比例如表所示(均不考虑基因位于X与Y的同源区这种情况):‎ ‎ 子代 ‎ 长翅红眼 ‎ 残翅红眼 ‎ 长翅白眼 ‎ 残翅白眼 ‎ 雌果蝇 ‎ 3‎ ‎ 1‎ ‎0 ‎ ‎0 ‎ ‎ 雄果蝇 ‎ 3‎ ‎ 1‎ ‎3 ‎ ‎ 1‎ 请写出亲本中的基因型.父本为:  ;母本为:  ,其遗传遵循  定律.‎ ‎(2)果蝇中还有灰身与黑身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身为隐性.在一相对封闭的自然种群中,黑身基因的频率为0.1,那么在该种群中杂合灰身所占的比例为  ;如果淘汰其中的所有黑身个体,再让剩下的所有灰身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一代中灰身:黑身=  .‎ ‎14.研究人员以T2吞噬体为材料做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可采用  技术追踪DNA或蛋白质的去向,以确定它们与遗传的关系.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操作方法是  .‎ ‎(2)实验分成两组,以35S标记蛋白质,以32P标记DNA,具体设置如下:‎ 分组 亲代噬菌体蛋白质的S 亲代噬菌体DNA的P 大肠杆菌的S和P A组 ‎35S ‎31P ‎32S、31P B组 ‎①‎ ‎②‎ ‎32S、31P ‎(注:35S、32P有放射性,32S、31P没有放射性.)‎ 在B组中①②的设置分别是  .该实验应检测的指标有: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情况、  .‎ ‎(3)若A组结果为  ,B组结果为  ,则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从甲、乙两种生物中分别提取出其全部核酸,经分析发现甲生物中A=T,乙生物中C≠G.则符合上述条件的甲、乙两种生物可能分别是(  )‎ A.噬菌体、烟草 B.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C.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 D.蓝藻、烟草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双链DNA分子的A=T,G=C.‎ ‎【解答】解:由题意知,甲生物中A=T,甲最可能只含有双链DNA分子,乙中G≠C,说明乙生物不可能只含有DNA分子,可能只含有RNA分子或者同时含有DNA和RNA分子.‎ A、噬菌体只含有DNA分子,烟草既含有DNA、也含有RNA,A正确;‎ B、烟草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甲不可能是烟草,B错误;‎ C、噬菌体只含有DNA,因此乙不可能是噬菌体,C错误;‎ D、蓝藻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甲不可能是蓝藻,D错误.‎ 故选:A.‎ ‎ ‎ ‎2.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每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雌果绳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D.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 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B错误;‎ C、雌果绳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但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D错误.‎ 故选:A.‎ ‎ ‎ ‎3.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只发生a过程 B.b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真核细胞中a、b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 D.a、b、c、d、e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解: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发生a、b、c过程,A错误;‎ B、b过程表示转录,不需要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错误;‎ C、真核细胞中a、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C错误;‎ D、图示包括的a、b、c、d、e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D.‎ ‎ ‎ ‎4.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形态、功能均不相同 C.二倍体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包含两个染色体组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量保持不变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为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功能各不相同,称为染色体组,B正确;‎ C、二倍体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只含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量在后期增加一倍,在末期减半,所以分裂前后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B.‎ ‎ ‎ ‎5.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B错误;‎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 ‎ ‎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且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与Y的同源区这种情况)并独立遗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就乙病而言,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 D.综合考虑甲乙两病,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1号的姐姐或妹妹患有甲病,而其父母都正常,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的姐姐或妹妹正常,但其父母都患有乙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就乙病而言,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同,C正确;‎ D、假设甲病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由于2号个体无甲病基因,因此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关于乙病,2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BB、Bb,1号的基因型为bb,因此他们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综合考虑甲乙两病,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C.‎ ‎ ‎ ‎7.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中间省略46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密码子共用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 ‎【解答】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6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6+3=54,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54÷3=18个.‎ 故选:D.‎ ‎ ‎ ‎8.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含有氮元素 C.细菌和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其上的基因都遵守孟德尔定律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正确;‎ B、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一定含有氮元素,B错误;‎ C、细菌和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人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守孟德尔定律,而细菌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分别用35S和32P标记不同得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D错误.‎ 故选:A.‎ ‎ ‎ ‎9.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全部31P A.A B.B C.C D.D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R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将含32P的H5N1侵染含35S的家禽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只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病毒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料全部来自家禽细胞,因此子代病毒全部都含35S,绝大部分含31P,少数含32P.‎ 故选:A.‎ ‎ ‎ ‎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DNA复制中要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玉米体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均用32P标记,放入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经过复制,每个DNA分子双链中,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所以在中期20条染色体,均含有32P;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有40条染色体,也均含有32P.‎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图为人体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的模式图,图中①、②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表示 转录 .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RNA聚合酶 的催化下,以 核糖核苷酸 为原料合成的.‎ ‎(2)②过程表示 翻译 ,发生的场所是 核糖体 .该过程的产物是多肽链,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是 氨基酸 .‎ ‎(3)基因表达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图中所示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是 DNAmRNA蛋白质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某碱基对被替换→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红细胞形状改变.该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体中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 密码子的简并性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2、分析图示: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②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的产物是多肽链.‎ ‎【解答】解:(1)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2)②过程表示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的产物是多肽链,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是氨基酸.‎ ‎(3)基因表达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图中所示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是DNAmRNA蛋白质.‎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某碱基对被替换→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红细胞形状改变.该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体中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密码子的简并性.‎ 故答案为:‎ ‎(1)转录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2)翻译 核糖体 氨基酸 ‎(3)DNAmRNA蛋白质 ‎(4)蛋白质的结构 密码子的简并性 ‎ ‎ ‎12.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 一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 .‎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1)ATP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故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那么该酶作用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 ‎(2)合成DNA的原料应该是4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都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是普通磷酸键,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合成过程中,dATP要脱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这是因为一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 故答案为:‎ ‎(1)γ ‎(2)α ‎(3)一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 ‎ ‎ ‎1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中有长翅与残翅(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相关基因为B、b)等相对性状.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两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所得到的子代表现型与比例如表所示(均不考虑基因位于X与Y的同源区这种情况):‎ ‎ 子代 ‎ 长翅红眼 ‎ 残翅红眼 ‎ 长翅白眼 ‎ 残翅白眼 ‎ 雌果蝇 ‎ 3‎ ‎ 1‎ ‎0 ‎ ‎0 ‎ ‎ 雄果蝇 ‎ 3‎ ‎ 1‎ ‎3 ‎ ‎ 1‎ 请写出亲本中的基因型.父本为: AaXBY ;母本为: AaXBXb ,其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定律.‎ ‎(2)果蝇中还有灰身与黑身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身为隐性.在一相对封闭的自然种群中,黑身基因的频率为0.1,那么在该种群中杂合灰身所占的比例为 18% ;如果淘汰其中的所有黑身个体,再让剩下的所有灰身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一代中灰身:黑身= 120:1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由表格中的遗传数据可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红眼为显性,并且后代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雄蝇红眼:白眼=1:1,而雌果蝇全为红眼,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因此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可以通过统计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是否相同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可知,黑身为隐性,而在一相对封闭的自然种群中,黑身基因的频率为0.1,即c的基因频率为0.1,则C的基因频率为0.9,因此该种群中杂合灰身(Cc)所占的比例=2×0.1×0.9=0.18=18%.如果淘汰其中的所有黑身个体,则剩余的CC=0.9×‎ ‎0.9=81%,Cc=18%,比例为CC:Cc=9:2,再让剩下的所有灰身个体自由交配,c配子的概率=,理论上其子一代中黑身(cc)个体的比例为,因此灰身:黑身=120:1.‎ 故答案为:‎ ‎(1)AaXBY AaXBX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18% 120:1‎ ‎ ‎ ‎14.研究人员以T2吞噬体为材料做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可采用 同位素标记 技术追踪DNA或蛋白质的去向,以确定它们与遗传的关系.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操作方法是 让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 ‎(2)实验分成两组,以35S标记蛋白质,以32P标记DNA,具体设置如下:‎ 分组 亲代噬菌体蛋白质的S 亲代噬菌体DNA的P 大肠杆菌的S和P A组 ‎35S ‎31P ‎32S、31P B组 ‎①‎ ‎②‎ ‎32S、31P ‎(注:35S、32P有放射性,32S、31P没有放射性.)‎ 在B组中①②的设置分别是 32S、32P .该实验应检测的指标有: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情况、 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 ‎(3)若A组结果为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 ,B组结果为 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则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1)在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DNA或蛋白质的去向,以确定它们与遗传的关系.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操作方法是让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2)在B组中①②的设置分别是32S、32P.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应检测的指标有: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情况、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用32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含有32S而不含有35S.因此上清液(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中,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因此上清液(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该实验的结论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 让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2)32S、32P 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3)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 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 ‎ ‎201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