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A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
A.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B.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
C.NO3﹣通过细胞膜 D.氨基酸通过细胞膜
2.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中( )
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3.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因变量
B.组别1号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C.组别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3号和4号实验可置于90℃水浴中进行
4.下面式子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PADP+Pi+能量.
A.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5.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主要原因是( )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6.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7.下列有关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C.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8.如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如图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后的DNA分子组成同源染色体
B.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D.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10.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B.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12.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1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1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后代
1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16.下列杂交组合中(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均为杂合子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A.bbDd×bbdd B.BBDd×Bbdd C.BbDD×BBDd D.BBDD×BbDd
17.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豌豆自交,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B. C. D.
18.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2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出N mol的CO2,人体在正常代谢状况下消耗同等数量的葡萄糖,产生的CO2的数量为( )
A.3N mol B.6N mol C. N mol D.2N mol
22.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
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3.一种动物体细胞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是( )
A.12、12 B.24、48 C.24、24 D.12、24
24.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如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精子
D.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
25.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e点为0
D.pH=a,e点下移,d点左移
26.人的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为褐色双眼皮(BbDd),母亲为蓝色双眼皮(bbDd),生出的孩子是蓝色单眼皮的几率是( )
A. B. C. D.
27.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这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 )
A.专一性 B.全能性
C.不断分裂的能力 D.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28.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29.某DNA分子中C+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6%,其中一条链上的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A占该链 碱基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
A.11% B.14% C.24% D.26%
30.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花颜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据此图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基因型为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植株通过 得到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然后F2自交,从F2中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两性花).为了让亲本按人的意愿进行杂交产生F1,应该怎样操作? .
(4)将F2中开黄花的植株筛选出来后,继续自交得到F3,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5)请写出F1植株测交的遗传图解.
.
32.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内皮素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内皮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ETA是内皮素的主要受体,科研人员试图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后期ETA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其过程如图(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C↓TCGAG).请分析回答:
(1)完成过程①需要的酶是 .
(2)过程③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使 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 .
(3)过程④中需要 酶,去构建重组质粒.过程⑥中,要用 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的DNA.
(4)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 .
(5)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试解释原因: 抑制了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过程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
A.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B.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
C.NO3﹣通过细胞膜 D.氨基酸通过细胞膜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甘
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解答】解:A、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
B、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NO3﹣通过细胞膜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氨基酸通过细胞膜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2.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中( )
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2、分析图形:图中①表示液泡和原生质层的长度,②表示液泡的大小.
【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30%蔗糖溶液滴加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后,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液泡变小、紫色加深.
2、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则区域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长度缩小,区域②液泡的长度的减小,紫色变浅.
故选:D.
3.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因变量
B.组别1号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C.组别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3号和4号实验可置于90℃水浴中进行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4、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
5、分析题图:题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分析可知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解答】解:A、3号与4号的因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和酶),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A错误;
B、组别1号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为对照组,其余2号、3号、4号均施加了某一自变量(分别是高温、无机催化剂、酶),B正确;
C、组别3号与4号对照(分别加入无机催化剂和酶),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
D、3号和4号对照,温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而90℃水浴会使酶变性失活,所以3号和4号实验不可置于90℃水浴中进行,D错误.
故选:B.
4.下面式子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PADP+Pi+能量.
A.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该反应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若反应向右进行,ATP水解,释放能量;若反应向左进行,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来自呼吸作用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解答】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但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A错误;
B、当反应向右进行即发生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B错误;
C、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
D、图中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它们的功能不相同,化学结构也不同,D错误.
故选:C.
5.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主要原因是( )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和苯等,所以我们用丙酮作为提取液来提取色素,由于层析液也是有机溶剂,如果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解答】解:A、如果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基本没有色素带,A错误;
B、如果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基本没有色素带,B错误;
C、如果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结果不明显,C正确;
D、如果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基本没有色素带,D错误.
故选:C.
6.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解答】解: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故选:D.
7.下列有关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C.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
大量能量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
同
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解答】解:A、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A错误;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
C、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8.如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
浓度的变化.如图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二氧化碳的变化主要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表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平衡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解答】解:图中曲线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总量相等.
故选:B.
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后的DNA分子组成同源染色体
B.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D.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
(1)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即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5)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6)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A、复制后的DNA分子组成姐妹染色单体,而不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原DNA分子中的一条链,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而不是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C错误;
D、一个DNA分子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两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B.
10.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B.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A正确;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长,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解答】解: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错误;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B正确;
C、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不同步的,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一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
D、幼年个体和成年个体均有细胞增殖,D错误.
故选:B.
12.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考点】
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脂肪鉴定时,切取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进行染色,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制片观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需要观察三次,即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和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时,取黑藻小叶制作临时装片,再观察即可.
【解答】解:A、脂肪鉴定的步骤是: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A正确;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错误;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前后形成对照,C正确;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D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有关知识.
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是,子代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A错误;
B、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B错误;
C、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C错误;
D、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D.
1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后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是测交,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1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解答】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6.下列杂交组合中(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均为杂合子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A.bbDd×bbdd B.BBDd×Bbdd C.BbDD×BBDd D.BBDD×BbD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A、bbdd是纯合体,与题意不符,A错误;
B、BBDd×Bbdd都是杂合子,但后代有2种表现型,不符合题意,B错误;
C、BbDD×BBDd都是杂合体,且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符合题意,C正确;
D、BBDD是纯合子,且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17.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豌豆自交,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豌豆自交,F1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A_B_):一显一隐(A_bb):一隐一显(aaB_):双隐(aabb)=9:3:3:1.
F1中纯合子4种,即AABB、AAbb、aaBB、aabb,各占总数的;
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AaBB、Aabb、AABb、aaBb,各占总数的;
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AaBb,占总数的.
【解答】解: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则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因此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D.
18.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解答】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
故选:C.
1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离定律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相对独立.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故选:D.
2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它的称为常染色体,所以说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而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解答】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
C、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
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
故选:C.
2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出N mol的CO2,人体在正常代谢状况下消耗同等数量的葡萄糖,产生的CO2的数量为( )
A.3N mol B.6N mol C. N mol D.2N mol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
2、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解答】解: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计算: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1 2
N
再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计算: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 6
3N
故选:A.
22.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
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细胞体积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核质比大,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体积小更有利于细胞生存,但是最起码要足够的体积来保证细胞内的基本活动.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其他时期的细胞数目.赤道板表示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该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
【解答】解:A、表面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其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错误;
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
C、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
故选:D.
23.一种动物体细胞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是( )
A.12、12 B.24、48 C.24、24 D.12、24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应该是12.
【解答】解:A、由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是24,因此体细胞染色体是1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为6条,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样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又暂时加倍,恢复到体细胞数目12,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也是12.A正确;
B、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2,减一分裂已经减半,减二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B错误;
C、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2,减一分裂已经减半成为6条,减二后期加倍也只有12条,C错误;
D、减二后期,减二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12条染色体只有12个DNA,D错误.
故选:A.
24.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如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精子
D.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分析图1:图1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1中CD段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
B、由于图1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
C、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
D、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1中的BC段,D正确.
故选:D.
25.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e点为0
D.pH=a,e点下移,d点左移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分析甲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
分析乙图: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解:A、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故A正确;
B、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左移,故B错误;
C、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故C错误;
D、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故D错误.
故选:A.
26.人的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为褐色双眼皮(BbDd),母亲为蓝色双眼皮(bbDd),生出的孩子是蓝色单眼皮的几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眼色和眼皮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眼色和眼皮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父亲为褐色双眼皮(BbDd),母亲为蓝色双眼皮(bbDd),则子代是蓝眼的概率是,是单眼皮的概率是
,所以生出的孩子是蓝色单眼皮的几率是=.
故选:C.
27.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这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 )
A.专一性 B.全能性
C.不断分裂的能力 D.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答】解: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故选:B.
28.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ATP由1分子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
【解答】
解:甲表示DNA片段,含脱氧核糖,乙表示信使RNA,含有核糖,ATP中A表示腺苷,含核糖,A正确;
B、甲中含三种脱氧核苷酸,乙中含三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C、丙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C正确;
D、丙是ATP,其结构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但ATP不是乙的水解产物之一,D错误.
故选:D.
29.某DNA分子中C+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6%,其中一条链上的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A占该链 碱基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
A.11% B.14% C.24% D.26%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G+C=46%,则双链DNA分子中A+T=54%,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7%,一条链上的碱基A占双链的比例是28%÷2=14%,另一条链上的jjA占双链的比例是27%﹣14%=13%,则占单链的比例是26%.
故选:D.
30.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的DNA中含有P,蛋白质中含有S,因此一般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解答本题应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着手,并且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利用细菌中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的.
【解答】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
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故选:A.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花颜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据此图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或Aabb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基因型为 AABB、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植株通过 随机交配 得到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然后F2自交,从F2中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两性花).为了让亲本按人的意愿进行杂交产生F1,应该怎样操作? 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然后套袋,开花期用父本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继续套袋至F1种子长成 .
(4)将F2中开黄花的植株筛选出来后,继续自交得到F3,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5)请写出F1植株测交的遗传图解.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决定报春花花色的生化机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素的代谢过程,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因此开黄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
【解答】
解::(1)由题意分析可知,有B基因存在时,开白花,没有B基因有A基因存在时,开黄花,所以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利用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的实验过程: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植株通过随机交配得到F2种子.
(3)报春花的雌、雄蕊同花,但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亲本按人的意愿进行杂交产生F1,应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然后套袋,开花期用父本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继续套袋至F1种子长成.
(4)F2中A﹣bb(黄花)继续自交,所结的种子F3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黄色):Aabb(黄色):aabb(白色)=(×):(××2):(×)=4:4:1,所以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
(5)F1的基因型为AaBb,与隐性个体测交即与开白花的纯种植株aabb进行杂交,其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Ⅰ.AABB、aabbⅡ.随机交配(自交)
(3)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然后套袋,开花期用父本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继续套袋至F1种子长成
(4)
(5)
32.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内皮素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内皮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ETA是内皮素的主要受体,科研人员试图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后期ETA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其过程如图(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C↓TCGAG).请分析回答:
(1)完成过程①需要的酶是 逆转录酶 .
(2)过程③中,限制酶XhoⅠ切割DNA,使 磷酸二酯 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 .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 可以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
(3)过程④中需要 DNA连接 酶,去构建重组质粒.过程⑥中,要用 Ca2+(或CaCl2) 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的DNA.
(4)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 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
(5)人皮肤黑色素细胞上有内皮素的特异受体,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美容时可以利用注射ETA达到美白祛斑效果,试解释原因: 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 抑制了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形成.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图形:123表示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4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5表示限制酶切割质粒,6表示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7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以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1)图中1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与过程2相比,该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2)过程3利用限制酶XhoⅠ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限制酶使得DNA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AGCT(或).图中显示利用了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从而获得了不同的黏性末端,可以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3)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构成中,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过程6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要用Ca2+(或CaCl2)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DNA的感受态.
(4)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可以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5)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抑制了内皮素对黑色素细胞的增值和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故答案为:
(1)逆转录酶
(2)磷酸二酯 可以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3)DNA连接酶 Ca2+(或CaCl2)
(4)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5)ETA能与内皮素结合,减少了内皮素与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