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50 KB
  • 2021-09-29 发布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曲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生 物 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张 聪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可能导致组织液增加的是( )‎ ‎①花粉过敏,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②代谢废物在组织液增多 ‎③受风寒后发生淋巴结肿大,淋巴循环受阻 ④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A. ‎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跑时运动员通过出汗排出①②④中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B. 液体①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①,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 D.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②,再进入①后运输到相应部位 ‎3.右图表示两种动物呼吸作用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解,不正确的是( )‎ A.甲应为是变温动物,乙为恒温动物 B.甲、乙变化的原因都是温度影响酶活性 C.甲曲线表示的动物20℃代谢比10℃时强 D.乙曲线表示的动物在0℃时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4.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图Ⅰ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B.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增多 C.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与图Ⅱ中Y激素分泌过量有关 D. 图Ⅱ中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 ‎5.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 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 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6.如图为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为神经元短的树突 ‎②e为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确发挥功能 ‎③c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d的流动性 ‎④f处的载体能将c释放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如下图所示,图1为神经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静息时,图1中Ⅰ侧电位为正,Ⅱ侧电位为负 B.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释放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K+和Na+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蛋白密切相关 D.图2中D一般为糖蛋白,C与D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8.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 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9.春天日照逐渐变长,多数野生鸟类进入繁殖期。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正确的是 (  )‎ A. 光照强度是野生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 B. 鸟类的繁殖活动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C. 在鸟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中都能检测到B物质的存在 D. 在下丘脑和垂体及肌肉细胞上都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 ‎10.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 ②通过体液运输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 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 靶细胞 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 ‎ ‎⑦激素能与作用的细胞结合,成为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A.①④ B.①②④⑦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11.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是某种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 A.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则①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 B.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二倍体植株、花药、单倍体苗,则丙一般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③可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C.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根尖、愈伤组织、植物体,则①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 D.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抗原、B细胞、浆细胞,则①需要糖被的参与,②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③表示抗体 ‎1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皮肤对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13.下列是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判断以下叙述 ( )‎ ‎①可以通过口服抗利尿激素增强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能力 ‎②如果对阉割后的母鸡注射或口服睾丸酮,母鸡就会出现公鸡的形态特征和交配行为,由此可见,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 ‎③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部位是下丘脑 ‎④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 A.全部正确 B.全部错误 C.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D.只有一项是错误的 ‎14.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 饮水不足时此细胞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 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或血糖平衡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15.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形态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葡萄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B.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C.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能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顶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于侧芽,从而体现出顶端优势 ‎18.下列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扦插繁殖不易生根植物时,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浸泡整个扦插枝条 B.一定浓度的2,4—D可作为除草剂使用,例如去除农田的某些杂草 C.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萘乙酸结出无籽果实 D.用吲哚乙酸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 ‎1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分泌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B.刺激神经细胞时,Na+内流,使兴奋处内侧Na+离子浓度高于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升高,会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20.研究人员将某植物幼苗切段经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组,在黑暗条件下分别置于低浓度IAA、高浓度IAA、乙烯利(ETH)、低浓度IAA+ETH溶液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幼苗切段伸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IAA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 B.促进幼苗生长的IAA最适浓度在低浓度IAA和高浓度IAA之间 C.低浓度IAA和ETH对幼苗切段生长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 D.若另设清水组,其曲线应在高浓度IAA和ETH组之间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 ②④⑥ B. ③⑤⑦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⑥⑦‎ ‎22.下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研究过程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B. 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C. 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D.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比10℃条件下大 ‎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D. 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 ‎24.“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依靠化学自营的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当前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D. “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 ‎25.请解读下列诗词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其中错误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实际上体现了两个种群间的捕食关系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反映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26.下列叙述不符合图示数学模型的是( )‎ A.图甲中,若X表示温度,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同种酶的活性,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温度相同 B.图甲中,若Y表示丰富度,③—>②->①一定是初生演替 C.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分别表示用15N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D.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表示弃耕农田上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 ‎27.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GP、R间有如下关系:NP=GP-R。 下列说法错误的( )‎ 单位:102千焦/(m2·年)‎ GP NP R ‎①‎ ‎15.91‎ ‎3.68‎ ‎12.23‎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 NP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1.27%‎ C.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1.27×102千焦/(m2·年),该生态系统输出的总能量为786.07×102千焦/(m2·年)‎ D. 如果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28.图为氮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完成①过程的生物既有自养微生物也有异养微生物 ‎(2)进行②过程的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3)进行③和④过程的生物都是消费者 ‎(4)④过程可通过转氨基作用实现 ‎(5)⑤⑥过程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 ‎(6)⑥过程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A.(1)(4)(6) B.(1)(6) C.(1)(5)(6) D.(2)(3)(4)‎ ‎29.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30.今年永州市主要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自行车自主出租,低碳出行已为许多人所接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CO2急剧增加 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大量的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 大力植树造林是环节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31.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为食(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C. 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 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2.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B. ②和③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 C. 如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同化能量的1/25‎ D. 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33.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 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 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3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B.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 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35.下列有关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C.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 ‎36.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 A. 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 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 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37.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但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38.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素的调节。图甲是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 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 C. 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 D. 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来抑制叶片脱落 ‎39.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 B. 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C. 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130kg D. 图甲所示的全部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群落 ‎40.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0分)‎ ‎41.(本题10分)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4-10-4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中所示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同时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体内含有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此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_(“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病。‎ ‎(3)胰岛素由________细胞分泌,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可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_____的调节。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__________。‎ ‎42.(共8分)下图为某小型哺乳动物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小泡 ‎(1)图中小泡内暂存的结构C为__________,它能与激素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的过程④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⑦指cAMP能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物质转变为甘油和B物质。‎ ‎(4)由图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先使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cAMP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 ‎(5)持续寒冷条件下,下丘脑通过⑤还能支配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至少写2个,2分不全不得分)‎ ‎43.(本题7分)Ⅰ、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的调控作用,研究者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可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均为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由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此可知,GA含量__________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研究者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 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知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__________。由图2可知,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体拟南芥。‎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 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的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 ‎44、(每空2分,共16分)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 ‎(1)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②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 ,且随浓度增加 。‎ ‎③用浓度为 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cPTIO(NO清除剂)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Ⅰ、Ⅲ结果说明,有乙烯时 ;实验Ⅳ、Ⅱ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 。‎ ‎②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共9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正因全球变暖导致的重大事件而逐渐消失.如图为某苔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 ‎ ‎(1)科学家发现,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除了含有图中的成分之外,还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国家因核事故曾向该地区的大气中释放了铯等放射性元素,铯若被地衣吸收并积累,则该生态系统中受核污染最严重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理想状态下,一对旅鼠每月能生一胎12个幼崽,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一个月后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旅鼠种群的数量呈现_________型增长,请尝试建立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月后该种群的数量.)‎ (4) 北极狐作为消费者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控制当地某害虫的数量,可以利用信息素进行诱捕,属于______________防治。‎ ‎(5)苔藓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其______________功能。‎ 曲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自主改编)D ‎2.A 【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运动员产热较多,通过出汗是为了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是出汗因排出①②④中大量的水分,同时也排出了无机盐离子等其他代谢产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①表示血浆,其中含来自细胞分泌的激素、小肠处吸收的氨基酸、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和CO2等物质,B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血浆,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与相应的抗原结合,C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组织液,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后运输到相应部位,D正确。‎ ‎3.B ‎4.A 【解析】分析图示I: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B正确;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导致图II中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导致③④是抑制作用减弱,X、Y激素分泌过量而促进甲状腺代偿性肿大,C正确;图II中下丘脑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D正确。‎ ‎5.B 【解析】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NE可以参与神经调节。NE也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说明NE可以参与体液调节,A项正确;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NE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NE,属于反馈调节属于反馈调节,C项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是由NE这种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D项正确。‎ ‎6.B 【解析】①观察题图可知,a是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所以①描述错误;②观察题图可知e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是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以②描述正确;③由题图可知c是突触小炮,其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到e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膜的流动性.所以③描述正确④‎ 由题图知,f是突触后膜,其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引起肌肉收缩,神经递质一经作用就被分解,不能进入肌肉细胞.所以④描述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描述正确的有②③,故应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B ‎8.(课本基础知识改编)A ‎【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 ‎9.C 【解析】A、由图可知光照时间的长短是野生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故A错误; B、鸟类的繁殖活动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支配体液调节,即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故B错误;C、因为激素产生后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在鸟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中都能检测到B物质的存在,故C正确; D、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肌肉细胞上不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故D错误。‎ ‎10.D 11.A ‎ ‎12.B 【解析】解:A、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正确;‎ B、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是由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的,C正确;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识别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正确.故选:B.‎ ‎13.(自主改编) D 【解析】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14.D ‎15.D ‎【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 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 ‎ 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④错误; ‎ 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 ‎ 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两次,⑥正确.故选:D.‎ ‎16.C ‎17.D 【解析】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A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能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B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顶芽合成生长素不断极性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因积累而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表现出顶芽优先生长的信息,进而体现出顶端优势,D错误。‎ ‎18.B 【解析】A项中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浸泡扦插枝条下端;吲哚乙酸有两重性,只有适宜浓度下才能保蕾保铃。‎ 19. A ‎20.C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IAA的浓度、乙烯利(ETH),因变量是伸长率,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IAA以及ETH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A错误;图中显示,促进幼苗生长的IAA最适浓度应该为低浓度IAA,B错误;低浓度IAA和ETH对幼苗切段生长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若另设清水组,其曲线应在高浓度IAA和低浓度IAA+ETH组之间,D错误。‎ ‎21.A ‎【解析】植物体内产生激素的不是腺体,①错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如果缺乏氧气会影响有氧呼吸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②正确。乙烯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③错误。植物激素能起到调节作用,④正确。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的都是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才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⑤错误。植物激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基因通过对酶的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属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⑥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才能得到无子番茄,⑦错误,A正确,B、C、D错误。‎ ‎22.D ‎ ‎ 【解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观察时得借助显微镜、滴管、量筒、吸水纸、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等器具其中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A正确;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如被杂菌污染,则调查实验结果偏大,B正确;表中数据表明相对三种不同的温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时,20℃左右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48个/mL),C正确;温度影响细胞代谢进而影响酵母菌的增殖速率,但在空间、营养、气体供应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应该基本不变,即10℃、20℃下培养酵母菌最终种群密度应相同,D错误。‎ ‎23.C 【解析】A. 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可见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 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有限,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会因争夺食物发生种间竞争,因此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正确;‎ C. 黑光灯只能用于调查农田里趋光性的昆虫,没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能捕获,因此不能用于探究该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错误;‎ D.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 ‎24.C 【解析】输入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题中涉及生产者是自养的硫细菌等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总能量,所以A错误;当前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之间的竞争和这些生物捕食自养的硫细菌,C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所处环境是无氧,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全部为厌氧型生物,不能在富氧环境中生存,D错误。‎ ‎25.C 【解析】蜾赢捕食螟蛉幼虫,所以体现了两个种群间的捕食关系,A项正确;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反映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项正确;草原被火烧后,使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错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项正 ‎26.(自主改编)B ‎【解析】:图甲中,若X表示温度,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同种酶的活性,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A项正确;活化能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可使分子得到活化能、加酶可降低活化能,图甲中,若Y表示能量,E1表示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则E1、E3可分别表示加热、酶催化时的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B项错误;哺乳动物乳腺细胞能够产生分泌蛋白,而氨基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 ‎ 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由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而后形成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分别表示用15N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C项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为: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表示弃耕农田上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D项正确。‎ ‎27.D 【解析】NP=GP-R,NP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正确;④、①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27%,B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871.27×102KJ/m2/a)。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是通过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该生态系统散失的总的热能为12.23+501.58+0.54+79.13+192.59=786.07,即786.07×102千焦/(m2·年),可见,输入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会增多,C正确,D错误。‎ ‎28.B 【解析】能进行②过程的生物是硝化细菌,其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能完成⑥过程的生物是反硝化细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9.C 【解析】:鹰迁入该树林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利用的化学能(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且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所以细菌不论作为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能量产生均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所以也就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30.A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A正确;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B错误;生物群落中的C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包括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燃烧,C错误;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包括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等,D错误。‎ ‎31.B 【解析】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竞争空间,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故生产者同化量大于所有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正确。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征,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属于同种生物,C 错误。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但其生物的数量增加,不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32.D 【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正确;②和③均以①为食物,同时③又以②为食物,因此②和③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在此营养结构中,③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是20%,①同化能量传给第三营养级是20%×20%=1/25,则③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①同化能量的1/25,C正确;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③处于第二营养级,相对此前营养级降低,③的数量相对此前会增加,D错误。‎ ‎33.A 【解析】行为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中进行,故A错误。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异养生物1应是消费者,都指向异养生物2应是分解者,故B正确。生态缸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故C正确。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通过观察自养生物,消费者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4.(自主改编)D 【解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A错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须从系统外补充,B错误;动物尿液中能量(如尿素中所含的能量)是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D正确。‎ ‎35.C 【解析】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低于幼根,根比芽敏感,A错误;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同时抑制杂草生长,B错误;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二倍体无子番茄,D错误。‎ ‎36.C 【解析】应该将生态缸放在散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是密封的,它里面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外界额外通气,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投放到生态缸中的生物比例要适中,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37.答案 C ‎38答案 D 解析D项,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可促进叶片脱落,故D项错误。‎ A项,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叶尖部位合成的生长素能向叶柄运输,促进叶片脱落,且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说明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A项正确。‎ B项,乙图显示,近基端生长素浓度越高,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说明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故B项正确。‎ C项,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以维持叶片正常生长而不脱落的状态,故C项正确。‎ ‎39.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并能结合图分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A. 从图甲中分析,B、F为生产者,在F➡G➡H这一食物链中H为第三营养级,在B➡C➡G➡H这食物链中H为第四营养级;A正确 B. 从图乙可以看出,2种群实际大小大于生态系统环境容纳量,所以种内斗争最剧烈,B正确 C. 由于B有两条食物链可以传到A,B➡A和B➡C➡A,若A直接从B获得的占其食物总量的60%,A增加10kg,从B➡A直接需要B至少30kg(10×60%×5),从B➡C➡A需要B至少100kg(10×40%×5×5),所以总的需要B至少130kg,C正确 D.图甲中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 答案选D ‎40.D 【解析】图中Ⅱ、Ⅲ和Ⅳ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Ⅱ和Ⅲ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固定的能量,B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①过程,C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①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⑦⑧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②③④⑤⑥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 ‎(每空1分,共10分)‎ ‎(1)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 ‎ 葡萄糖的利用(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2)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自身免疫 ‎(3)胰岛B 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反馈调节 ‎4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肾上腺素受体 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 ‎(2)维持内环境激素水平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 ‎(3)促进 ‎(4)ATP转变为cAMP 甘油和脂肪酸 ‎(5)皮肤血管、骨骼肌、立毛肌、汗腺(任写2个)‎ ‎43. (每空1分,共7分)‎ ‎ 作用部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突变体 低 相反 低于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由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 由图1可知,经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突变体由于导入了基因E,GA含量较低,由此说明,GA含量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依题意可知: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而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因此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是相反的。图2显示:随着ABA浓度的增加,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迅速降低,说明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含量低,ABA含量高。‎ ‎ (4) 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GA含量与拟南芥抵抗逆境生存能力有关,GA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中的ABA信号途径调控植株生长状态,所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44、(共16分,每空2分)‎ ‎(1) ①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探究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的最适乙烯利浓度)‎ ‎② 气孔关闭 诱导作用增强 ③ 0.004% ‎ 高于此浓度,去除乙烯利后,气孔直径(气孔关闭后再张开程度)恢复减弱 (或答:低于此浓度,去除乙烯利(乙烯)后,气孔直径(气孔关闭后再张开程度)恢复正常)(合理即可)‎ ‎(2)① 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 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 ‎②乙烯(利)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 45. ‎(自主改编)(共9分,每空1分)‎ 答案为:(1)(次生)演替    温度的升高更有利于灌木的生长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北极熊 (3)J     Nt=N0×7t ‎(4)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 ‎(5)生态 解析:(3)在理想状态下,一对旅鼠每月能生一胎12个幼崽,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即每个旅鼠产生6个幼崽),一个月后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则在一段时间内旅鼠种群的数量呈现J 型增长,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Nt=N0×7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月后该种群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