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26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 学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二(上)月考生
物试卷(9 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C.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此对生物进化没有作用
D.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指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 )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4.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一般不同
C.卵细胞或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
D.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6.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7.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 32 条染色,这 32 条染色体有 8 种形态结构,韭菜是( )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8.“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9.下列各种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病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C.先天愚型 D.青少年型糖尿病
10.假定基因 A 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 B 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B. C. D.
11.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常用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⑤①②④ B.④①②⑤ C.②①③⑤ D.④①③②
12.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1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C.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14.DNA 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
A.DNA 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 DNA 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
15.一种果蝇的突变个体在 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 25.5℃时,
其生活能力则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
A.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
C.突变后使个体的体质增强
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与环境条件有关
16.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7.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 DNA 分子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18.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
原因(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9.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20.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1.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获得性遗传 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23.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间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24.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 B,10%是隐性基因 b,
则种群中基因型为 BB、Bb、bb 的频率分别是( )
A.81%、18%、1% B.81%、9%、1% C.18%、81%、1% D.45%、45%、10%
2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
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26.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 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
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27.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论
解释正确的是( )
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28.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9.某基因复制过程中,一个碱基被替换,结果导致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 )
A.变得对自身有害 B.不发生改变
C.变得对自身有利 D.不一定发生改变
30.下列能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是( )
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
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
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互相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
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每空 1 分,共计 30 分)
31.如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
Ⅰ﹣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过程Ⅰ是 ,过程Ⅱ
是 .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Ⅲ表示 技
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
(3)由图中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 ,由图中Ⅲ→Ⅳ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
例为 .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5)品种⑥为 倍体,它接受④花粉后结 (有、无)籽果实.
(6)④和⑥是否可看成同一物种? .
3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及操作步骤:
(1)基因的“剪刀”是指 .一种该物质能识别 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切点上切
割 DNA 分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 EcoRI 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 的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基因的“针线”即 ,可以“缝合” 和 交替连接而构成的 DNA 骨架上的缺
口.
(3)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
(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a) b)目的基因与 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 d)目的基因的 .
33.如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
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 0? 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个体
越来越多.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
方法)
、 .
2016-2017 学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高二(上)
月考生物试卷(9 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C.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此对生物进化没有作用
D.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
改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
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基因型.
【解答】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 正确;
B、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进而形成等位基因,B 正确;
C、生物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
要来源,C 错误;
D、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 正
确.
故选:C.
2.基因重组指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合.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解答】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故选:D.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 )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
母体的特性.
而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其中
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
【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 错
误;
B、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
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 正确;
C、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
均能产生新基因,C 错误;
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 错误.
故选:B.
4.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
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变,A 错误;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导致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增多或减少,B 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片段的增添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多几个基因,片段的缺失会导致该染
色体上少几个基因,C 正确;
D、基因重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互换基因,
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D 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一般不同
C.卵细胞或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
D.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
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由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结构各不
相同,A 正确;
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一般不同,B 正确;
C、二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六倍体等多倍体的精子或卵
细胞中含有多个染色体组,C 错误;
D、由 C 分析可知,D 正确.
故选:C.
6.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植物体在有性生殖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受
精卵又结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
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育.
【解答】解:A、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含 1 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形成的配子含 2 个染色体组,
经过受精作用能发育形成三倍体,A 正确;
B、二倍体和二倍体的配子结合含 2 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三倍体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分离的时候会出现不均等分离,从而导致联会紊乱,不能
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不会产生后代,C 错误;
D、六倍体含有 6 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含有 3 个染色体组,与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
合后可发育常四倍体,D 正确.
故选:C.
7.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 32 条染色,这 32 条染色体有 8 种形态结构,韭菜是( )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
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
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
染色体组”.
(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
体组数.
【解答】解: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韭
菜体细胞中具有 8 种不同的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韭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8 条染色体,因此
韭菜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32÷8=4 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4 个染
色体组的生物称为四倍体.
故选:B.
8.“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解答】解:由题意知,“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
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
故选:D.
9.下列各种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病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C.先天愚型 D.青少年型糖尿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
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
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 错误;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 错误;
C、先天愚型又叫 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 正确;
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 错误.
故选:C.
10.假定基因 A 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 B 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 A 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 B 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基因 A
和基因 B 同时存在时(A_B_),视觉才正常,其余情况下视觉均异常.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 AaBb 的双亲所生后代为:A_B_(正常):
A_bb(异常):aaB_(异常):aabb(异常)=9:3:3:1.由此可见,视觉正常(A_B_)
的可能性是 .
故选:C.
11.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常用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⑤①②④ B.④①②⑤ C.②①③⑤ D.④①③②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
自交→选
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
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基因重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 染色体变异(染
理 组 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色体组成倍增加)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获得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④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是①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矮秆抗病小麦的育种方法是②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无子番茄常在花蕊期,去掉雄蕊,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
故选:B.
12.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
自交→选
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
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
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
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 错误;
B、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育种方法的原理,B 错误;
C、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 正确;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 错误.
故选:C.
1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C.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发生自由组合.
易倒伏易染锈病(DdEe) 易倒伏易染锈病(D_E_):易倒伏抗锈病(D_ee):抗倒伏易
染锈病(ddE_):抗倒伏抗锈病(ddee)=9:3:3:1.
【解答】解:A、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仍是杂合子,A 错误;
B、杂合子(DdEe)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 DDddEEee,方案不可取,B
错误;
C、DdEe 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表现型为隐性个体(ddee)的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出
性状不分离的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C 正确;
D、种植(DdE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DEE、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 ddee 个体,但是该方案与 C 选项的方案
比较,比较复杂,D 错误.
故选:C.
14.DNA 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
A.DNA 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 DNA 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DNA 连接酶分 T4 DNA 连接酶和 E•coli DNA 连接酶.E•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将
双链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而 T4 DNA 连接酶既能“缝合”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
端,也能“缝合”双链 DNA 的平末端.DNA 连接酶具体功能是在形成重组质粒时,连接目的
基因和运载体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解答】解:A、氢键是弱键,可以自动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A 错误;
B、DNA 连接酶可使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 错误;
C、DNA 连接酶具体功能是在形成重组质粒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
正确;
D、DNA 连接酶能将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D 错误.
故选:C.
15.一种果蝇的突变个体在 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 25.5℃时,
其生活能力则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
A.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
C.突变后使个体的体质增强
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与环境条件有关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
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 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
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 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
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
境条件.
故选:D.
16.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
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逆转录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 正确;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
C、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都要进行碱基互补培养,C 正确;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 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 DNA 分子
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
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 DNA 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
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
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
人工改造的.
【解答】解:A、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一种环状 DNA 分子,不是细胞器,A 错误;
B、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 DNA 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
环状 DNA 分子,B 正确;
C、在体外,若给予适宜的条件,复制也可能进行复制,C 错误;
D、有的质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如大肠杆菌的 Ti 质粒的 T﹣DNA,D
错误.
故选:B.
18.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
原因(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
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答】解:A、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
的,A 错误;
B、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B 错误;
C、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
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抗药性,C 错误;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 正确.
故选:D.
19.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
存(结果).
【解答】解: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
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
故 A 错误.
B、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
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故 B 错误.
C、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
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故 C 正确.
D、春小麦和冬小麦是两个物种,遗传物质不同,春小麦不会由于连年冬种而成为冬小麦;
故 D 错误.
故选:C.
20.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
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解答】解: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错误;
②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
③④变异是不定向的,③正确;④错误;
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变异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
故选:B.
21.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
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
西瓜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是两个不同的物种,A 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正确;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正确;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D 正确.
故选:A.
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获得性遗传 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
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自
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故选:C.
23.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间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而导
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解答】解:A、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属于种间的斗争,而不属于种内斗争,A 错误;
B、定向变异是错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B 错误;
C、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
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同样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的相互适应不属
于种内互助,C 错误;
D、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
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
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 正确.
故选:D.
24.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 B,10%是隐性基因 b,
则种群中基因型为 BB、Bb、bb 的频率分别是( )
A.81%、18%、1% B.81%、9%、1% C.18%、81%、1% D.45%、45%、1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哈代﹣温伯格定律认为: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B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b 的基因型频
率为 b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2×B 的基因频率×b 的基因频率.
【解答】解:BB 的基因型频率为=90%×90%=81%
Bb 的基因型频率为=2×90%×10%=18%
bb 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
故选:A.
2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
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②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
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
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
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
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
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
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
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
择.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这就是适者生
存,海洋蜗牛种群具有较薄外壳的逐渐淘汰.
故选:B.
26.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 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
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本题是对生殖隔离与新物种形成关系的理解的考查,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是
虎狮兽,虎狮兽不育,说明虎和狮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解答】解:A、虎狮兽不育,不是一个新物种,A 错误;
B、由于虎狮兽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一般不能生出杂种后代,B
错误;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但是杂交后代不育,属于生殖隔离,C 错误;
D、虎狮兽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套虎的染色体和一套狮的染色体,因此虎狮兽没有同源染色体,
D 正确.
故选:D.
27.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论
解释正确的是( )
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
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
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突
变和基因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
故选:A.
28.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解答】解: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可能包含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 错误;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可能包含多个物种,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B 错误;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属于一个种群,C 正确;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不再同一区域,不属于种群,D 错误.
故选:C.
29.某基因复制过程中,一个碱基被替换,结果导致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 )
A.变得对自身有害 B.不发生改变
C.变得对自身有利 D.不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 DNA 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
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变异,也可能是有害变异,A 错误;
B、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 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变异,也可能是有害变异,C 错误;
D、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 正确.
故选:D.
30.下列能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是( )
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
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
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互相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
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
改变而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外界环境
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2、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利用该原理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
雌蕊柱头,获得无子果实.
【解答】解: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这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子
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并没有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没有发生可遗传的变异,A
错误;
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后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没有发
生可遗传的变异,B 错误;
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互相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这是激素引起的,并没有导致
遗传物质改变,因此没有发生可遗传的变异,C 错误;
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这是基因分离而导致的性状分离
现象,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 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每空 1 分,共计 30 分)
31.如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
Ⅰ﹣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 杂交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基因重组 ,其中过程Ⅰ是
杂交 ,过程Ⅱ是 自交 .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 单倍体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染色体变异 ,
其中Ⅲ表示 花药离体培养 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由图中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 ,由图中Ⅲ→Ⅳ获得④时,AAbb 所占
比例为 .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
(5)品种⑥为 四 倍体,它接受④花粉后结 有 (有、无)籽果实.
(6)④和⑥是否可看成同一物种? 否 .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Ⅱ表示杂交育种,Ⅰ→Ⅲ→Ⅴ表示单倍体育种,Ⅰ→Ⅳ
表示多倍体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
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
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
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过程
Ⅰ是杂交,过程Ⅱ是自交.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Ⅲ表
示花药离体培养.由于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所以该育种方法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图中Ⅰ→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 × = ,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时,
因为③AaBb 能够产生 4 种配子:AB、Ab、aB、ab,每种各占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
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正常纯体,其中 AAbb 所占比例为 .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单倍体通常没种子).
(5)品种⑥的细胞中含 4 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而品种④的细胞中含 2 个染色体组,
为二倍体,所以④和⑥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故⑥接受④花粉后结有籽果实.
(6)④和⑥分别是二倍体和四倍体,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不可育,所以④和⑥不
属于同一个物种.
故答案为:
(1)杂交 基因重组 杂交 自交
(2)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4)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5)四 有
(6)否
3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及操作步骤:
(1)基因的“剪刀”是指 限制酶 .一种该物质能识别 1 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切
点上切割 DNA 分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 EcoRI 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 GAATTC 的
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基因的“针线”即 DNA 连接酶 ,可以“缝合”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而构
成的 DNA 骨架上的缺口.
(3)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 质粒 等.
(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a) 提取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 运载体 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 检测与鉴定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
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1)基因的“剪刀”是指限制酶.一种该物质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并在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如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 EcoRI 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 GAATTC
的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基因的“针线”即 DNA 连接酶,可以“缝合”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磷酸二酯
键.
(3)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等.
(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有: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故答案为:
(1)限制酶 1 GAATTC
(2)DNA 连接酶 脱氧核糖 磷酸
(3)质粒
(4)提取目的基因 运载体 受体细胞 检测与鉴定
33.如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
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 0? 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在遗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变异,有抗杀虫剂的变异 曲线回升是通过 甲虫和杀虫剂 之间的 生存斗争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选择 作用,这种作用是 定向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
性的个体越来越多.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污染环境,使抗杀虫剂的个体越
来越多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
方法)
生物防治 、 激素防治(培育抗甲虫的转基因植物)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由坐标曲线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甲虫对杀虫剂Ⅰ和杀虫剂Ⅱ都有抗药性,并且
逐渐增强.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正好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同的,而杀虫剂的使用
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并且是通过甲虫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被选择
的个体保留,不抗药和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淘汰,再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
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使种群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解答】解:(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在杀虫剂的作用下,总是
有部分个体保留下来.曲线回升既甲虫的抗药性增强,这个过程是甲虫与农药之间的生存斗
争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使甲虫的抗药性增强.
(3)使用杀虫剂治虫会使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大量繁殖,则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针对使用杀虫剂治虫的缺点,可采用激素防治和生物防治,该过程不污染环境,成本
低,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
(1)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在遗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异,有抗杀虫剂的变异 甲
虫和杀虫剂 生存斗争
(2)选择 定向
(3)污染环境,使抗杀虫剂的个体越来越多
(4)生物防治 激素防治(培育抗甲虫的转基因植物)
2016 年 11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