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4.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P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催化作用
B. 若由DNA分子控制合成的RNA完全水解则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碱基和磷酸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若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3、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4、蛋白质中含有氮、氧原子数计算: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详解】A、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P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是磷脂或核酸,核酸中有些RNA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
B、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每个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因此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碱基和磷酸,B正确;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
D、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M,每脱一分子水减少一个氧原子,因此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的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氧原子2N-(N-M)=N+M个氧原子,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蓝藻和绿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核糖核酸 B. 二者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相同
C. 二者含有的无膜细胞器种类相同 D. 二者光合作用场所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藻是低等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复杂的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
【详解】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
B、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绿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而绿藻还有一种无膜的细胞器——中心体,C错误;
D、由于蓝藻没有叶绿体,因此蓝藻和绿藻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DNA和RNA分布中的水解试剂和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中的解离液的作用相同
B.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检测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发生
C. 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液都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进行染色不需要考虑适宜温度和使用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回忆各个实验的原理、涉及到的试剂、实验设计与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
【详解】A、观察DNA和RNA分布中的水解试剂是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促使DNA和RNA与蛋白质分离等,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中的解离液的作用是便于细胞分散开来,功能不同,A错误;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B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除受酶的影响,还受温度影响,因此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健那绿染液能对活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染色,为保持细胞活性,实验时细胞必须在生理盐水中,且保持适宜温度,D错误。
故选B。
4.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 )
A. 有38个肽键 B. 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 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 至多有36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该多肽由39个氨基酸形成,且为环状多肽,故含有39个肽键,A错误;
B.如果R基上没有氨基,则没有游离的氨基,故B正确;
C.由于含有4个谷氨酸,谷氨酸的R基上有游离的羧基,环状多肽只有R基上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故至少有4个游离的羧基,故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故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种蛋白质分子均以碳链作为骨架 B. 叶肉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细胞膜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D. 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碳原子是核心原子,因此各种蛋白质都有碳链为骨架,A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C错误;蛋白质之间的区别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6.DNA分子是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B. 线粒体中的DNA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只能进行复制
C. DNA分子中两个相邻的碱基之间都是靠氢键相连
D.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和DNA的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A错误;
B、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的DNA也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DNA分子中两个相邻的碱基之间不都是靠氢键相连,一条链中的两个相邻碱基之间是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的,两条链之间的配对碱基通过氢键连接,C错误;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遗传信息交流的通道
B. 生物膜上的磷脂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C.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会比较大
D. 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区域化,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的通道,但不是遗传信息,A错误;
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场所,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正确;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因此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核仁就会比较大,C正确;
D、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区域化,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各种生物中组成核酸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生物
碱基
核苷酸
五碳糖
A
T2噬菌体
5种
5种
1种
B
烟草叶肉细胞
5种
8种
2种
C
烟草花叶病毒
4种
8种
2种
D
豌豆根毛细胞
8种
8种
2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T2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DNA一种核酸,故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4种、4种、1种,A错误;
B、烟草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故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5种、8种、2种,B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故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4种、4种、1种,C错误;
D、豌豆根毛细胞含有DNA和RNA,故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为5种、8种、2种,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过程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
【详解】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导致蔗糖分子能进入细胞,A错误;
B、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实现的,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大肠杆菌吸收K+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A。
10.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 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D. 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A项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在有O2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B项错误;
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叶绿体,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细胞中不能观察到叶绿体,C项错误;
D、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D项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
B.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C. 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D. 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浓度趋于平衡
【答案】D
【解析】
某些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A项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中的固醇,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B项正确;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C项正确;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不会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认为只有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以胞吐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而忽略了诸如小分子的神经递质也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的特例。
12.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反应为放能反应 B. 曲线Ⅱ表示有参与
C. E3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 D. 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E1表示在无酶参与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题图中曲线Ⅰ表示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曲线Ⅱ是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应为E3,反应产物的能量值比底物的高,故该反应应为吸能反应。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反应物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的曲线图,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3.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化合物,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ATP的水解
B.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该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产物有2种,其中含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C. 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可使得ATP转化为ADP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详解】A、放能反应常常伴随着ATP的合成,而吸能反应通常伴随着ATP的水解,A正确;
B、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B正确;
C、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叶绿体基质,C错误;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水解加快,D正确。
故选C。
14.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
B.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为温度30℃左右、pH=7
D. 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1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2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图3是探究酶的专一性,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详解】A. 由图3可知,该酶能使麦芽糖水解,不能使蔗糖水解,该酶应该麦芽糖酶,A错误;
B. 图1能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2能证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图3能证明酶的专一性,三个图都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B错误;
C. 由图1可以看出该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接近于30℃,由图2可知该酶催化速率最大时的pH值接近于7,C正确;
D. 酶可以反复利用,发挥作用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错误。
15. 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ADP和消耗ADP的部位在叶绿体中依次是
①外膜 ②内膜 ③基质 ④类囊体的薄膜上
A. ③② B. ③④ C. ①② D. ④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ATP、ADP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于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的识记及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消耗ADP和Pi形成ATP,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基粒)进行的,ADP和Pi是暗反应中ATP的分解产生的,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故选B。
16.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 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
C. 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 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元素变化:
【详解】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A项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B项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第三阶段O2与[H]的结合,C项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反应物H2O,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7.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②④
B. 过程①④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产物是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⑤是光合作用过程。
【详解】在乳酸菌细胞中,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即图中的①②,A错误;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都能正常进行;而④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B错误;由于过程①②③均为无氧呼吸,所以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
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叶肉细胞④过程,即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一般不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的关键要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确定图解中分别对应的细胞呼吸的阶段。
注意:本题D选项有争议。
18.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夏季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B. 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此时温度较低,A正确;
B、二氧化碳下降从D点开始,D点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
C、FG段二氧化碳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太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C错误;
D、H点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说明一天中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但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题中提出,线段XY=YZ,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有氧呼吸,由呼吸作用方程式可得,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故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分解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195.65KJ的能量,虽然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但仍然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故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的释放量,故C错误;由B项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的多,故D错误。
20.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
B. 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
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
D. 该过程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仅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B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提高温度不一定提高酶的活性,所以不一定能促进有机物的生成,C错误;图示 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正确。
【点睛】图示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易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
21.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P段(不包括A、P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供给叶绿体利用多于的释放到细胞外,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图中AP段,A正确;
B、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散失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图中的A点,B错误;
C、图中P点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为0,即为光补偿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给叶绿体利用,C错误;
D、图中线粒体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不足,还需从细胞外吸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应对应上图中的P点之后,D错误。
故选A。
22.提取光合色素时,进行纸层析分离。下列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 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 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D. 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提取色素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无水乙醇等,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分离色素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层析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黄化叶片中不含叶绿素,但含有类胡萝卜素,用此材料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以观察到两条色素带,A错误;
B、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B错误;
C、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C正确;
D、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等中,色素始终在滤纸上,原因是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向上扩散,D错误。
故选C。
23.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图B中ab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裂期,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
②在低等植物细胞内,中心体倍增发生在乙→甲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能量,由葡萄糖直接供给
④b段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⑤处于图A中甲→乙时期和图B中a、c时期的细胞均可进行染色体的DNA复制
⑥处于图A中甲→乙时期和图B中b时期的细胞均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大,后者所占的比例小。图A中甲→乙为分裂期,乙→甲为间期。图B中a+b为一个细胞周期,c+d为一个细胞周期。a、c为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①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图B中ab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裂期,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没有明显的界限,①错误;
②在低等植物细胞内,中心体倍增发生在间期,即图A中的乙→甲过程中,②正确;
③c,d两段都要消耗能量,但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不是葡萄糖,③错误;
④b段为分裂期,能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④正确;
⑤DNA复制发生在间期,而图A中甲→乙时期为分裂期,不能进行染色体的DNA复制,⑤错误;
⑥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图A中甲→乙时期为分裂期,包含后期,图B中b时期为分裂期,也包含后期,所以处于图A中甲→乙时期和图B中b时期的细胞均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加倍,⑥正确。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内缺乏铁,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
B. 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C.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D.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添加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A正确;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因此常在食盐中添加碘,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无机盐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功能,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5. 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是促进细胞学说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方法
B.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理论思维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与可靠的科学实验和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二者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完善,A正确;
B、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多样性,C错误;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如图是它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___肽,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
(2)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________个,水解后的产物有___种。
(3)脑啡肽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呈现________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________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答案】 (1). 五 (2). (3). 4 (4). 4 (5). 双缩脲 (6). 紫 (7). 肽键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使多肽不同;
3、图中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NH2),1个羧基(-COOH),4个肽键(-CO-NH-);
4、该化合物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详解】(1)由题图知,脑啡肽中有4个肽键(-CO-NH-),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因此,该化合物名称为五肽(或多肽);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即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脑啡肽中的肽键结构-CO-NH-共有4个,因此水解时需要4分子水,形成5个氨基酸,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5-OH、-H、-H、-CH2-C6H5、-CH2-CH(CH3)2,R基有4种,因此该化合物水解生成4种氨基酸。
(3)脑啡肽中含有肽键,化合物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下列甲图为真核细胞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X和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X产生场所是_______。
(2)甲图A、C过程中产生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或C3H4O3) (2). 酒精和CO2(或C2H5OH和CO2) (3). 细胞质基质 (4). C (5). ②① (6).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呼吸作用,AC表示有氧呼吸、AB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X是丙酮酸,AD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乙图是线粒体的结构图,①②③分别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D代表的物质是酒精和二氧化碳,X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AC表示有氧呼吸,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第三阶段,即C阶段,此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对应于乙图中的②①。
(3)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A、B、D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其中B表示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A所代表的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图乙中,4种物质运输方式需借助囊泡的是________,4种物质中进出细胞不需要耗能的是_________。
(3)图乙中Na+、K+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值大,维持细胞内外相对浓度差异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图乙中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相对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蛋白质 (3). 胰岛素 (4). CO2 (5).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6). a和K+、c和N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的过程,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的过程,c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物质是过程;
图乙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因为“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并由题图可知,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为胰岛B细胞,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
【详解】(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图乙中,钠离子、钾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的,胰岛素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二氧化碳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所以需借助囊泡的是胰岛素,4种物质中进出细胞不需要耗能的是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
(3)图乙中Na+、K+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值大,是由于细胞主动运输的结果,维持细胞内外相对浓度差异的动力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4)钠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对应于图甲c,钾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对应于图甲的a,二氧化碳是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的,在图甲中没有对应的方式,胰岛素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在图甲中也没有对应的方式。
【点睛】维持细胞内外Na+、K+相对浓度差异动力是ATP,即细胞在耗能的情况下,可源源不断地将K+运进细胞,将Na+运出细胞。图乙中Na+运出细胞的方式用图甲中的c表示,K+运进细胞的方式用a表示。
29.现有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A和B,将植株A置于透明的密闭玻璃罩内,植株B置于自然条件下(如图甲、乙所示),测得一昼夜中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结果依次如图丙、丁曲线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丙和图丁的结果及差异,可知影响植株A和B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
(2)6:00—18:00,植株A和B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
(3)图丁中,导致e点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植株B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4)图丙和图丁中,a、c和e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相等,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映该三个时间点两植株的总光合速率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 (2). 植株B (3). 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4). 大于 (5). 不能 (6). 三个时间点的温度不同,植株的呼吸速率也就不同,进而总光合速率不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注意区分表观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的不同表示方法。
【详解】(1)图丙和图丁的结果及差异,可知影响植株A和B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
(2)6:00—18:00,图丁中植株B氧气释放速率与时间围成的面积较大,积累有机物较多;
(3)图丁中e点时,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速率降低,此时,植株B氧气释放速率大于0,说明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4)图丙和图丁中,a、c和e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相等,但三个时间点的温度不同,植株的呼吸速率不同,因而总光合速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