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死活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3.如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B. C. D.
4.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 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现测得某植物种子在不同条件下 O2 和 CO2 体积变化相对值如表(种子一直保持着活力).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
O2吸收量
CO2释放量
a
0
10
b
3
8
c
4
6
d
7
7
A.该植物种子在a条件下会产生乳酸
B.在d条件下,该植物种子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在b条件下,该植物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少
D.该植物种子在c条件下进行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活性易受温度和 PH 影响 B.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 D.酶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
7.如图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 DNA 含量比为 1:2
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图①②③④所示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8.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9.关于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气
B.晒干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
C.可以采用低氧、零下低温和干燥的方法来保存水果
D.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10.下列与绿色植物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反应可以在暗处进行,暗反应也可以在光下进行
B.即使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 CO2,也无法检测到有O2生成
C.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 ATP 可以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D.在植物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 CO2 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ATP 相对含量减少
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有氧呼吸酶、血浆蛋白、糖蛋白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HIV后,机体丧失基本免疫功能,进而引起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频发,其中,肺结核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免疫学中艾滋病是( )
A.自身免疫缺陷病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HIV引起的过敏反应 D.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14.图Ⅰ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 A、B、D 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
C.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 a 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
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c→e
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若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兴奋由 c 传递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1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
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正确的是( )
A.1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3增加1Kg,1至少增加100Kg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D.图中4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19.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主要与食物的种类有关
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人工种植的长势相同的马尾松林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C.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D.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2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该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短的鱼为养殖对象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根本来源于大气中CO2中的碳
C.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24.假若某自然生态系统仅有一条食物链a→b→c→d.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期受汞污染时生物体内汞浓度的顺序为a<b<c<d
B.四种生物体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a固定的能量
C.短期内,若b数量增加,则a数量下降,d数量增加
D.该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必为a>b>c>d
25.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 A 点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B.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C.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
2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B、C 代表生态系统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总量
C.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的有机物中
D.①②⑥⑦为 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27.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豌豆杂交实验中两次套袋处理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29.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还是纯种,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观察肤色是否会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一头黑色母猪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3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31.编码 CFTR 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 AAA 或 AAG 三个碱基,会导致 CFTR 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AAA 或 AAG
B.编码 CFTR 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属于基因重组
C.细胞中合成 CFTR 蛋白只需要 tRNA、mRNA 参与
D.该基因缺失碱基后转录成的 mRNA 中嘧啶比例降低
32.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孟德尔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阐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3.若如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心法则只包括 B、C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核仁与图中 rRNA 的合成以及核 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多个核糖体参与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翻译速度
④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由 b 到 a
⑤图中 A 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⑥每种 tRNA 能识别 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⑦D 过程表示 tRNA 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 AUG、UAC,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AUG,则该 tRNA 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A.②③⑥⑦ B.②③④⑥ C.③⑥⑦ D.④⑥⑦
3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G占全部碱基的3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1个子代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其子代总数的
B.该过程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104个
C.噬菌体增殖需细菌提供模板、能量、原料和酶等
D.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32S,其余均含有35S
35.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形状,多个基因不能同时控制一种性状
D.所有基因控制蛋白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着丝点分裂
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3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38.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39.如图为人体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 17 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A、B、C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半乳糖的代谢正常,必须由 A、B、C 基因共同控制
C.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AaBbCC,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D.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 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 27 种,表现型有 8 种
40.有关图中信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 123 可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B.图乙所示过程不只发生在图甲的 b、e 过程中
C.某种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是 e、c 过程
D.植物细胞中,不能经b、c 过程直接合成生长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大题,共50分.
41.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蛇占第 营养级,图中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同化的 能量.
(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 .
(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 K 值会 ,会引起农作物产量 (填“增 加”或“减少”或“不变”).
(4)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
(5)该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构成了 .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2.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此过程中,机体存在如图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激素的名称是 ,在加快细胞代谢方面,C、D两种激素间存在 关系.
(2)A、B、C、D 都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 结合来调控细胞代谢 的,它们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下丘脑通过垂体实现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 称为 ,而 C 对下丘脑、垂体的调节方式则是 .
(3)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脊髓,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测量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②甲组不做处理,对乙组破坏 ,对丙组破坏 ,对丁组破 坏下丘脑和脊髓;
③
将四组小白鼠放在相同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量体温并比较体温是否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
组别
甲
乙
丙
丁
体温是否变化
不变化
不变化
变化
43.如图表示某 DNA 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 表示生理过 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 (填字母),a 过程所需的酶有 .
(2)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 .(以中心法则的形式表示)
(3)若②中含 1000 个碱基,其中C占 26%、G 占 32%,则①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 .
(4)在图c中能特异性识别②的是,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
是 .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填字母)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
44.回答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题目:
I.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 A、a 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 B、b 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如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第1组
第2组
第3
黄色无纹×黄色无纹
↓
黄色无纹:黄色有纹
3:1
黄色无纹×绿色有纹
↓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1:1:1:1
绿色有纹×绿色有纹
↓
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2:1
(1)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
(2)第 2 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
(3)第 3 组杂交试验后代比总为 2:1,请从根本原因方面来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
II.果蝇的眼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R、r 和 T、t 有关.眼色色素的产 生必须有显性基因R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呈红色或紫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呈白 色.显性基因 T 使果蝇眼色呈紫色,当基因 t 纯合时,果蝇的眼色为红色.两个纯种品系杂交,结果如图:
(1)等位基因 T、t 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2)F1 的基因型是 .
(3)让 F1 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所有个体均正常发育.F2 中红眼果蝇的概率是 .
45.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Ⅲ9 .
(3)若Ⅲ9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如果你是医生,根据他们的家族病史,你会建议他们最好生一个 (男/女)孩.
(4)若Ⅲ9和Ⅲ12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若Ⅲ9和Ⅲ12 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正常的概率为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2、不同生物体细胞的组成元素在种类上相似,在含量上差异较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结合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A正确;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是正确的,B正确;
C、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正确;
D、动物细胞中不含纤维素,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死活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
C、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死活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D正确.
故选:C.
3.如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细胞中,甲的浓度最高,渗透压最大,乙、丙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甲细胞中,乙、丙细胞之间,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丙,水分从丙细胞进入乙.
故选:A.
4.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后期、前期、后期 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2)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3)染色单体是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
(4)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
故选:C.
5.现测得某植物种子在不同条件下 O2 和 CO2 体积变化相对值如表(种子一直保持着活力).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
O2吸收量
CO2释放量
a
0
10
b
3
8
c
4
6
d
7
7
A.该植物种子在a条件下会产生乳酸
B.在d条件下,该植物种子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在b条件下,该植物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少
D.该植物种子在c条件下进行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植物种子明发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当植物种子吸收的氧气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植物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时,植物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当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时,植物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2、植物种子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
【解答】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生成酒精时产生的,生成乳酸时产物中没有CO2,A错误;
B、在d条件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说明该植物种子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在b条件下,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8中有氧呼吸释放3,则无氧呼吸释放5,根据反应可计算得: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所以该植物种子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错误;
D、在b条件下,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该植物种子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进行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活性易受温度和 PH 影响 B.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 D.酶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
【考点】酶的特性;酶的概念.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解答】解: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易受温度和pH影响,A正确;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B错误;
C、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具有专一性,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RNA,也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被RNA酶或蛋白酶水解,D正确.
故选:B.
7.如图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 DNA 含量比为 1:2
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图①②③④所示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①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A错误;
B、图①细胞含有8个DNA,图③
细胞含有8个DNA,因此这两个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1,B错误;
C、图②和图④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殖器官中,由于图④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表示第一极体,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器官可以是卵巢,也可以是精巢,C正确;
D、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8.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故A正确;
B、乙出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能是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B错误;
C、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故C错误;
D、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9.关于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气
B.晒干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
C.可以采用低氧、零下低温和干燥的方法来保存水果
D.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解答】解:A、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A错误;
B、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代谢较弱,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
C、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C错误;
D、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10.下列与绿色植物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反应可以在暗处进行,暗反应也可以在光下进行
B.即使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 CO2,也无法检测到有O2生成
C.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 ATP 可以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D.在植物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 CO2 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ATP 相对含量减少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解答】解:A、植物光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均能进行,A错误;
B、仅仅有叶绿素只能吸收光能,无法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要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需要色素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共同完成光反应,所以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B正确;
C、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 ATP 可以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错误;
D、在植物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 CO2
浓度,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遗传你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ATP 相对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有氧呼吸酶、血浆蛋白、糖蛋白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①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糖蛋白在细胞膜表面,都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③正确;
④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胃是消化道,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输卵管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故选:A.
12.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HIV后,机体丧失基本免疫功能,进而引起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频发,其中,肺结核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免疫学中艾滋病是( )
A.自身免疫缺陷病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HIV引起的过敏反应 D.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2、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3、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4、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B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渴觉中枢兴奋,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
B、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C错误;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14.图Ⅰ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 A、B、D 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
C.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 a 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
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c→e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Ⅰ分析,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D表示淋巴.
根据图Ⅱ分析,a表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b表示细胞体,形成突触.
根据图Ⅲ分析,c表示树突,d表示细胞体,e表示轴突.
【解答】解:A、根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回流进血浆进而判断,Ⅰ中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D表示淋巴,A错误;
B、血浆中中含有7%﹣9%的蛋白质,则蛋白质水解酶一般不能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图Ⅱ中a表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可构成突触,图Ⅲ中e长而分支少,也为轴突,C正确;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在图Ⅱ传递方向为a→b,Ⅲ中是c→e,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若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兴奋由 c 传递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据图分析:a在最左侧神经元上,b、c、d在同一神经元上,e在最右侧神经元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从a传向b,不能从b传向a,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b、d点有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分别通过电流表的两电极,可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从a传向b,不能从b传向a,B错误;
C、刺激c点,兴奋由c传导到e时,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b、c、d在同一神经元上,刺激c点,b、d点有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正确.
故选:B.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
【解答】
解: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
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
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
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
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
故选:D.
1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
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考点】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答】解:①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但最终是否能演替成为森林,还有看环境条件,故①错误;
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故②正确;
③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故③正确;
④该杂草地动物有分层现象,该杂草地也存在垂直结构,故④错误;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故⑤正确.
故选:B.
1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正确的是( )
A.1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3增加1Kg,1至少增加100Kg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D.图中4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2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3是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4次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
【解答】解:A、1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1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3增加1Kg,1至少增加1÷20%÷20%=25Kg,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C错误;
D、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是未被消化和吸收的部分,因此图中4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主要与食物的种类有关
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人工种植的长势相同的马尾松林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分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种类有关.
【解答】解:A、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鸟类的分层分布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的种类有关,A正确;
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小型植食性动物,B正确;
C、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
D、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故选:C.
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C.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D.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错误;
D、“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2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该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短的鱼为养殖对象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答】解: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A正确;
B、“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鱼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人工喂养,并不是主要来自其中的植物,故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浪费,因此应多养殖植食性鱼类,D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根本来源于大气中CO2中的碳
C.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3、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解答】
解:A、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
B、人从同化作用角度考虑是异养型生物,其体内的碳元素直接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而食物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B正确;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D错误.
故选:D.
2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据图分析,0~a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a~c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c~e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解答】解:A、λ是当年种群数量和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在0~a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正确;
B、a~c年时λ<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正确;
C、b~d年时λ值从小于1增加到2,则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λ值只有在先增加后不断减小为0,种群才呈“S”型增长,C错误;
D、d~e年时λ值=2,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呈现J型增长,D正确.
故选:C.
24.假若某自然生态系统仅有一条食物链a→b→c→d.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期受汞污染时生物体内汞浓度的顺序为a<b<c<d
B.四种生物体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a固定的能量
C.短期内,若b数量增加,则a数量下降,d数量增加
D.该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必为a>b>c>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解答】解:A、根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长期受汞污染时生物体内汞浓度的顺序为a<b<c<d,A正确;
B、四种生物体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a固定的能量,B正确;
C、根据食物链a→b→c→d的捕食关系,短期内,若b数量增加,则a数量下降,d数量增加,C正确;
D、食物链a→b→c→d,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生物能量关系为a>b>c>d,但数量关系不一定,D错误.
故选:D.
25.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 A 点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B.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C.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
【解答】解:A、在图中 A 点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A错误;
B、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甲是被捕食者,B错误;
C、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正确;
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小,D错误.
故选:C.
2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B、C 代表生态系统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总量
C.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的有机物中
D.①②⑥⑦为 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A、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所以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错误;
B、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由于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所以③④⑤⑥⑦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B错误;
C、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C错误;
D、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的碳元素为CO2形式;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碳元素都是为有机物形式,D正确.
故选:D.
27.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豌豆杂交实验中两次套袋处理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
B、豌豆杂交实验中两次套袋处理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不仅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还检测 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
2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雄性动物;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
【解答】解:A、图甲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
B、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9.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还是纯种,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观察肤色是否会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一头黑色母猪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设基因为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为杂种(Bb).
故选:B.
3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解答】解: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染色体变异不同,根据分析可知它们是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A正确;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其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a、a,B正确;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不是染色体多复制一次,C错误;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C.
31.编码 CFTR 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 AAA 或 AAG 三个碱基,会导致 CFTR 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AAA 或 AAG
B.编码 CFTR 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属于基因重组
C.细胞中合成 CFTR 蛋白只需要 tRNA、mRNA 参与
D.该基因缺失碱基后转录成的 mRNA 中嘧啶比例降低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紧扣题干信息“编码 CFTR 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 AAA 或 AAG 三个碱基,会导致 CFTR 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答题.
【解答】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模板链上AAA或AAG缺失会导致相应的蛋白质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因此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或UUC,A错误;
B、编码 CFTR 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细胞中合成 CFTR 蛋白需要 tRNA(转运氨基酸)、mRNA(翻译的模板)、rRNA(合成核糖体,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参与,C错误;
D、该基因缺失碱基后转录成的 mRNA 中UUU或UUC减少,因此嘧啶比例降低,D正确.
故选:D.
32.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孟德尔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阐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B.
33.若如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心法则只包括 B、C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核仁与图中 rRNA 的合成以及核 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多个核糖体参与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翻译速度
④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由 b 到 a
⑤图中 A 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⑥每种 tRNA 能识别 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⑦D 过程表示 tRNA 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 AUG、UAC,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AUG,则该 tRNA 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A.②③⑥⑦ B.②③④⑥ C.③⑥⑦ D.④⑥⑦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E是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ab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①②③④⑤是翻译形成的多肽链.
【解答】解:①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①错误;
②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②正确;
③多个核糖体参与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翻译速度,③正确;
④根据五条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④错误;
⑤图中A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不是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⑤错误;
⑥tRNA具有专一性,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⑥正确;
⑦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其对应于的密码子是UAC,编码的是酪氨酸,因此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⑦正确.
故选:A.
3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G占全部碱基的3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1个子代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其子代总数的
B.该过程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4×104个
C.噬菌体增殖需细菌提供模板、能量、原料和酶等
D.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32S,其余均含有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含32P的有2个.由于G占全部碱基的30%,则腺嘌呤为50%﹣30%=20%,所以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个数为2000×20%=400.
【解答】解:A、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只有2个,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A错误;
B、该过程需要消耗400×=4×104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正确;
C、噬菌体的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核糖体、原料和酶等,模板为噬菌体的DNA,C错误;
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是有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合成的,均含35S,D错误.
故选:B.
35.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形状,多个基因不能同时控制一种性状
D.所有基因控制蛋白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B正确;
C、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C错误;
D、所有基因控制蛋白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B.
3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着丝点分裂
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考点】受精作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1、配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分为两种类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解答】解:A、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受精作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D正确.
故选:D.
3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A错误;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
D、同卵双生姐妹所含遗传物质相同,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重组,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环境因素,D错误.
故选:C.
38.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A变为I后,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因只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后,有的DNA分子仍含原基因.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这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A正确;
B、因只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后,有的DNA分子仍含原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有范围的,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C正确;
D、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B.
39.如图为人体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 17 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A、B、C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半乳糖的代谢正常,必须由 A、B、C 基因共同控制
C.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AaBbCC,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D.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 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 27 种,表现型有 8 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从代谢途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半乳糖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由酶①、酶②、酶③催化完成,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半乳糖)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是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2)控制三种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酶对应的基因分别位于1号、9号、17号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从代谢途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是由ABC三种酶共同来完成的,B正确;
C、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也就是说A_B_C_表现为正常.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正常子女为,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
,C正确;
D、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 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3×3×2=18 种,表现型有2种,即正常和半乳糖血症,D错误.
故选:D.
40.有关图中信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 123 可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B.图乙所示过程不只发生在图甲的 b、e 过程中
C.某种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是 e、c 过程
D.植物细胞中,不能经b、c 过程直接合成生长素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甲图:a为DNA的复制,b为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的复制.
分析乙图: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
【解答】解:A、图乙含有碱基U,为RNA分子,但图乙中 123 不可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3和1上方的磷酸构成鸟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或RNA的复制过程,因此不只发生在图甲的b转录、eRNA的复制过程中,B正确;
C、某种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是 e、c 过程,如烟草花叶病毒,C正确;
D、生长素不是蛋白质,因此植物细胞中,不能经 b、c 过程直接合成生长素,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大题,共50分.
41.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蛇占第 第三和第四 营养级,图中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生产者 同化的 能量.
(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 K 值会 增大 ,会引起农作物产量 减少 (填“增 加”或“减少”或“不变”).
(4)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 取样器取样 法进行采集、调查.
(5)该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构成了 生物群落 .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鸡,绿色植物→牛,绿色植物→植食性鸟,绿色植物→兔,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虫→蛙→蛇.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解:(1)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鸡,绿色植物→牛,绿色植物→植食性鸟,绿色植物→兔,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虫→蛙→蛇.其中,蛇在绿色植物→鼠→蛇,绿色植物→虫→蛙→蛇两条食物链中占有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图中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的 能量,即生产者的同化能量.
(2)据图分析,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大量捕蛇,鼠的天敌减少,数量会增加,K值会增大,鼠的增多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
(4)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同时土壤小动物个体微小,有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只能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
(5)该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
故答案为:
(1)第三和第四 生产者
(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增大 减少
(4)取样器取样
(5)生物群落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2.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在此过程中,机体存在如图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激素的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在加快细胞代谢方面,C、D两种激素间存在 协同 关系.
(2)A、B、C、D 都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 受体
结合来调控细胞代谢 的,它们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下丘脑通过垂体实现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 称为 分级调节 ,而 C 对下丘脑、垂体的调节方式则是 (负)反馈调节 .
(3)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脊髓,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测量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②甲组不做处理,对乙组破坏 下丘脑 ,对丙组破坏 脊髓 ,对丁组破 坏下丘脑和脊髓;
③将四组小白鼠放在相同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量体温并比较体温是否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
组别
甲
乙
丙
丁
体温是否变化
不变化
变化
不变化
变化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过程涉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但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图中肾上腺髓质能够分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够促进代谢.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B、C、D四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代谢,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促进代谢.两者存在协同关系.
(2)激素都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调控细胞代谢的,它们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下丘脑通过垂体实现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称为分级调节;但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调节方式则是(负)反馈调节.
(3)②本实验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脊髓,所以实验组的处理是一组破坏下丘脑,一组破坏脊髓.
③将四组小白鼠放在相同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通过测量体温并比较体温是否变化来判断体温调节中枢位置.
④本实验为验证实验,验证实验的结论是已知的,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所以破坏下丘脑的实验体温发生变化,既乙和丁发生变化,而甲和丙都没有破坏下丘脑,所以不变化.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协同
(2)受体 灭活 分级调节 (负)反馈调节
(3)实验步骤:
②下丘脑 脊髓
预测实验结果:
组别
甲
乙
丙
丁
体温是否变化
不变化
变化
不变化
变化
43.如图表示某 DNA 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 表示生理过 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 bc (填字母),a 过程所需的酶有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
(2)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 .(以中心法则的形式表示)
(3)若②中含 1000 个碱基,其中C占 26%、G 占 32%,则①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 21% .
(4)在图c中能特异性识别②的是,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 是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a (填字母)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碱基改变后控制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1)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图中的b、c过程;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其表达过程为:
.
(3)若②mRNA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G占32%,则A+U=42%,因此①DNA中A+T=42%,而DNA中A=T,则胸腺嘧啶T的比例是21%.
(4)在图c中能特异性识别②mRNA的是⑤tRNA.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②中碱基序列为AUGGCUUCUUUC,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苯丙氨酸.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aDNA的自我复制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故答案为:
(1)bc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
(3)21%
(4)tRNA(或转运RNA或⑤)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5)a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碱基改变后控制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44.回答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题目:
I.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 A、a 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 B、b 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如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第1组
第2组
第3
黄色无纹×
黄色无纹×绿色有纹
绿色有纹×
黄色无纹
↓
黄色无纹:黄色有纹
3:1
↓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1:1:1:1
绿色有纹
↓
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2:1
(1)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无纹、绿色 .
(2)第 2 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aB或ab .
(3)第 3 组杂交试验后代比总为 2:1,请从根本原因方面来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基因纯合致死 .
II.果蝇的眼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R、r 和 T、t 有关.眼色色素的产 生必须有显性基因R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呈红色或紫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呈白 色.显性基因 T 使果蝇眼色呈紫色,当基因 t 纯合时,果蝇的眼色为红色.两个纯种品系杂交,结果如图:
(1)等位基因 T、t 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基因分离 定律.
(2)F1 的基因型是 RrXTXt和RrXtY .
(3)让 F1 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所有个体均正常发育.F2 中红眼果蝇的概率是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分析表格:第1组:无纹×无纹→无纹:有纹=3: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无纹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第3组:绿色×绿色→绿色:黄色=2: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但子代显性:隐性=2:1,说明A基因纯合致死.综合以上可知,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第3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第2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无纹)×Aabb(绿色有纹).
2、分析图示:根据题意和子一代分析可知,果蝇的颜色与性别有关,因此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的基因型为ttXRXR和TTXrY,后代的表现型与题图不符,因此R、r位于常染色体上,T、t位于X染色体上.解答本题需采用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Ⅰ(1)由以上分析可知,第1组:无纹×无纹→无纹:有纹=3: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无纹为显性性状;第3组:绿色×绿色→绿色:黄色=2: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
(2)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B或ab.
(3)第3组:绿色有纹(Aabb)×绿色有纹(Aabb)→AAbb:Aabb:aabb=1:2:1,即绿色:黄色=3:1,而实际杂交后代比例为2:1,最可能原因是A基因纯合致死.
Ⅱ、(1)分析子一代可知,果蝇的颜色与性别有关,因此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的基因型为ttXRXR和TTXrY,后代的表现型与题图不符,因此R、r位于常染色体上,T、t位于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T、t 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RRXtXt和rrXTY,F1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
(3)Rr×Rr→R_:rr=3:1,XTXt×XtY→XTXt:XtXt:XtY:XTY=1:1:1:1,因此F2中红眼果蝇的概率是R_XT_=;由题意可知,白眼果蝇中不存在R基因,因此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rrXTXt、rrXtXt、rrXTY、rrXtY.其中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rrXTXt和rrXtXt.
故答案是:
Ⅰ、(1)无纹、绿色
(2)aB或ab
(3)A基因纯合致死
Ⅱ、(1)基因分离
(2)RrXTXt和RrXtY
(3)
45.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Ⅲ9 aaXBXB或aaXBXb .
(3)若Ⅲ9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如果你是医生,根据他们的家族病史,你会建议他们最好生一个 女 (男/女)孩.
(4)若Ⅲ9和Ⅲ12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若Ⅲ9和Ⅲ12 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正常的概率为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7和Ⅱ﹣8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11),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Ⅲ﹣10),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分析系谱图:Ⅱ﹣7和Ⅱ﹣8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11),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Ⅲ﹣10),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10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Ⅲ﹣9(aaXBXB或aaXBXb)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aaXBY),他们后代中只有男孩可能患有乙病,因此建议他们生一个女孩.
(4)Ⅲ﹣12只患甲病,且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Ⅲ﹣9(aaXBXB或aaXBXb,其为XBXB的概率为、XBXb的概率为)和Ⅲ﹣12(AAXBY或AaXBY,其为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婚配,他们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率为,所以子女中只患甲或乙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aaXBXB或aaXBXb
(3)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