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永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绝大部分液体是细胞内液 B.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体液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D.消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C.血红蛋白、胰岛素、神经递质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中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传入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
C.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
4.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
B.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
C.③中的内含物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
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通过重复记忆来实现
6.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黏膜没有内分泌腺细胞的分布
B.激素分泌量与内、外环境的变化无关
C.体液调节中的信息分子被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以帮助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
7.人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能调节血浆中葡萄糖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肠吸收大量的葡萄糖转运入血浆后,胰岛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C.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
8.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9.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10.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来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疫苗可激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显著降低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
A.初次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B.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浆细胞受到刺激将大量分裂并释放抗体
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入侵的病毒受效应T细胞和抗体作用失去致病能力,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
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菌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14.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为了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
D.人们最初是从人尿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5.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16.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枝条留芽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C.扦插时无需区分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D.本实验需进行预实验, 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通过抑制大麦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
B.根的向地性可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D.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18.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19.种群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较重要的一个层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培养皿中全部的大肠杆菌 B.某校园内全部的老师和学生
C.一农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D.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所有大熊猫
20.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
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2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 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水稻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 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22.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之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23.如图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
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曲线增长
B.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C.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 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24.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
2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群落内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
D.修整过的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26.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盐碱度不同使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2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改变
28.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
植被丰富度(种)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甲群落
21.5
35.5
19.5
乙群落
17.5
23.8
16.25
丙群落
22
31.8
13.5
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
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
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0.根据右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食物链的条数为2条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31.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含有人体内产生的各种激素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④中
C.参与免疫的淋巴细胞可分布于③和⑤处,而抗体只能分布于⑤处
D.②处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该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3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B.图中有突触的部位是A、C
C.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D.刺激b点后,甲、乙电表都会测出电位变化
33.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34.MMP9酶在可能引发自身免疫病,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 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D.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的MMP9酶
3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
A.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36.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B.在第5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不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37.下列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⑥
38.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且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体内所含有机物的量如表所示: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机物含量(g)
150
14
1600
1.8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3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B. 人们大量捕捉黄雀后,短时间内蛇和蝉的数量都会减少
C.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O、N2
40.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
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每空1分,共6分)右图是胰腺组织细胞与外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框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图中A代表 。E系统的名称是:
(2)正常情况下,图中 中的CO2浓度最高。 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浆的是 。
42.(每空1分,共8分)击打河蚌水管或刺激河蚌头部,皆会引起其斧足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肌反射。缩肌反射反射弧如下图甲。
(1)组成该反射弧的a称为 。
(2)刺激河蚌水管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 释放到d中, 经扩散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 ,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肌反射。
(3)在神经—斧足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
(4)科学家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河蚌水管,缩肌反射的幅度会逐渐减小,重复刺激河蚌头部,缩肌反射的幅度明显加强,检测发现在两种实验中,神经元及斧足肌肉对刺激的敏感性都未发生改变,推测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5)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若干相同的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 (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河蚌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斧足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 (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河蚌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斧足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3.(每空1分,共6分)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更敏感的的是 ,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点和 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特点。
(3)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根据对照组的结果绘图表示实验组的结果并标注说明。
44.(每空1分,共10分)(每空1分,共6分)闽江口湿地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该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栋鸟的种群密度宜采用 法, 该方法常用于个体大、活动能力强、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被捕捉后再放生的栋鸟更易于被天敌捕食,则获得的栋鸟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调查中发现某鸟类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该鸟类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呈 增长。决定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
(3)闽江口湿地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核心区还分布有刺槐、柽柳等, 调查刺槐的种群密度宜采用 法,描述芦苇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 。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 (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 。
45.(每空2分,共20分)生态系统研究人员研究甲、乙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并调查群落甲中某一昆虫的种群数量,统计该种群的λ(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群落甲和群落乙的重要特征是 。决定群落中动物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2)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与图1中群落 的演替类型相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3)由图2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o~g年间,在 年,种群数量最少;在a~b年该昆虫种内竞争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强”“减弱”或“相对稳定”);在b~c
年该种群的增长率为 。
(4)若该昆虫具有趋光性,可采用 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在研究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永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ACABC 6-10 DAACC 11-15 CAACD 16-20 DADBC
21-25 CBBAB 26-30 BCABA 31-35 CACDD 36-40 CCDB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每空1分,共6分)
(1) 内环境 血浆 泌尿系统
(2)细胞内液 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
(3)胰岛素
42: (每空1分,共8分)
(1)传入神经 (2)神经递质 受体 外负内正
(3)神经递质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斧足的肌细胞膜
(4)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在两种实验中发生了改变
(5)d a(或b)
43: (每空1分,共6分)
(1)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