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0 KB
  • 2021-09-29 发布

生物卷·2018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 (解析版)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 A.组织液 B.淋巴 C.血浆 D.细胞内液 ‎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4.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疫调节 ‎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内液 ‎7.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  )‎ A.淋巴中无蛋白质 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 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9.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0.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肾上腺和下丘脑 ‎1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 ‎1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3.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14.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 ‎15.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16.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17.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快速活化、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淋巴细胞 ‎1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效应B淋巴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19.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20.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发生 ‎21.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蜕皮激素 C.胰岛素 D.促性腺激素 ‎22.如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2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24.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遗传病 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染 D.病原体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 ‎2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26.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 ‎2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①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②中 C.②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 ‎28.下列关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特异性 ‎ ‎②它们都可能是蛋白质 ‎ ‎③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 ‎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 ‎ ‎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 ‎⑥它们都不能提供能量,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⑦它们都能在生理活动中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29.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3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32.图I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I中,B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组织胺、神经递质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3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34.醉酒驾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失衡,于此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 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3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割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 ‎(2)②、③处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 ‎(3)①④⑥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3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  电位,B侧为  电位(填“正”或“负”).‎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  部位流向  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  的.(填“单向”或“双向”)‎ ‎(4)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38.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b激素和[  ]  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细胞代谢而增加产热量.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则其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  .‎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当d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调节.‎ ‎3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胰岛A细胞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  (填“升高”“降低”).‎ ‎(2)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它可促使  ,从而导致血糖浓度  (填“升高”“降低”).‎ ‎(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的调节过程属于  调节.‎ ‎(4)靶细胞的受体是(化学本质)  .‎ ‎40.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 ‎(5)浆细胞产生的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消化.‎ ‎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 A.组织液 B.淋巴 C.血浆 D.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解答】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 故选:C.‎ ‎ ‎ ‎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 ‎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故选:B.‎ ‎ ‎ ‎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 ‎ ‎4.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疫调节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选:D.‎ ‎ ‎ ‎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故选:B.‎ ‎ ‎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A正确;‎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B错误;‎ C、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 故选:BD.‎ ‎ ‎ ‎7.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  )‎ A.淋巴中无蛋白质 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 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解答】解:A、淋巴中有小分子的蛋白质,A错误;‎ 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少,B错误;‎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C正确;‎ 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 ‎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 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 故选:B.‎ ‎ ‎ ‎9.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 故选:A.‎ ‎ ‎ ‎10.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肾上腺和下丘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解答】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渴觉.‎ 故选:A.‎ ‎ ‎ ‎1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解答】解:A、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A错误;‎ B、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B错误;‎ 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核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 D、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温度越高,物质代谢越快;而恒温动物在寒冷时,物质代谢加快增加产热量,因此两者无法比较,D错误.‎ 故选:C.‎ ‎ ‎ ‎1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 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正确.‎ C、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 D、人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D错误;‎ 故选:B.‎ ‎ ‎ ‎13.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 A、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 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 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故选:C ‎ ‎ ‎14.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3、分析图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寒冷环境,大脑皮层的感觉神经中枢接受到了寒冷的信号,从而反馈给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通过下丘脑﹣垂体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 B、切除垂体后,③的分泌量减少,但不会立即停止,①的分泌会增加,B错误;‎ C、切除甲状腺后,反馈作用弱,①和②的分泌增多,但是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二者不促进代谢,C正确;‎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减少,D错误.‎ 故选:C.‎ ‎ ‎ ‎15.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解答】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80~120mg/dL,A正确;‎ B、AB段上升是由于糖类消化、吸收,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B正确;‎ C、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分解,C正确;‎ D、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本题选:D.‎ ‎ ‎ ‎16.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降低血糖含量;胰岛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源,使提高血糖含量.‎ ‎【解答】解:A、激素甲是降血糖,故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A错误;‎ B、激素乙是升血糖,故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 C、激素乙是升血糖,应该为胰高血糖素,C错误;‎ D、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激素甲为胰岛素,因此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D正确;‎ 故选:D.‎ ‎ ‎ ‎17.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快速活化、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淋巴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B错误;‎ C、抗体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不能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C错误;‎ D、记忆B细胞经快速活化、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 故选:A.‎ ‎ ‎ ‎1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效应B淋巴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 ‎【解答】解:A、淋巴细胞指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A错误;‎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正确;‎ C、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正确;‎ D、效应B淋巴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故选:A.‎ ‎ ‎ ‎19.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机体可以损伤心脏瓣膜属于自身免疫病.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故A错误;‎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过敏反应,故B错误;‎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过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故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故D正确.‎ 故选:D.‎ ‎ ‎ ‎20.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发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人体体液免疫过程,①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阶段,②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阶段,③是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阶段,④是当相同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⑤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解答】解:A、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A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呈递抗原要经过细胞的识别作用,与识别作用密切相关的是细胞膜上的糖被,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 C、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错误;‎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的原因是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之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即④过程可迅速发生,D错误.‎ 故选:B.‎ ‎ ‎ ‎21.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蜕皮激素 C.胰岛素 D.促性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促性腺激素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是由垂体释放的.‎ ‎【解答】解: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所以促进雌鱼排卵,使用的应该是促性腺激素.‎ 故选:D ‎ ‎ ‎22.如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被病毒入侵的细胞是靶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过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解答】解:A、效应T细胞能与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结合,因此X应该是效应T细胞,A正确;‎ B、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与靶细胞结合,B错误;‎ C、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但不能与靶细胞结合,C错误;‎ D、癌细胞是本身就是一种靶细胞,能被效应T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A.‎ ‎ ‎ ‎2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由上可知,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记忆细胞.‎ 故选:D.‎ ‎ ‎ ‎24.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遗传病 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染 D.病原体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本题是对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考查,回忆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艾滋病是传染病,但不是遗传病,A、错误;‎ B、艾滋病患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免疫力极低,直接死因往往是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B正确;‎ C、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染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C正确;‎ D、艾滋病病毒主要是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A.‎ ‎ ‎ ‎2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A为兴奋部位,而B和C为非兴奋部分.‎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 ‎ ‎26.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细胞静息时,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细胞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解: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Na+、K+通道关闭,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有大量的钠离子,而细胞内则留下大量的负离子(主要是氯离子)和一些的钾离子.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造成的,说明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 故选:C.‎ ‎ ‎ ‎2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①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②中 C.②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①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形成的,A错误;‎ B、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扩散到②突触间隙中,B错误;‎ C、②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所以其内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a→b,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 ‎ ‎28.下列关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特异性 ‎ ‎②它们都可能是蛋白质 ‎ ‎③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 ‎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 ‎ ‎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 ‎⑥它们都不能提供能量,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⑦它们都能在生理活动中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酶的特性.‎ ‎【分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搞清酶、激素的区别.酶是所有活细胞都产生的,而激素只是机体内某些细胞才能产生的,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产生的.酶对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激素和酶都能和特定的结构或物质相结合,故其功能都具有特异性,①正确; ‎ ‎②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或固醇类等,②正确;‎ ‎③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所有活细胞均能产生酶,③错误; ‎ ‎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如内分泌腺细胞,④正确;‎ ‎⑤酶是所有活细胞都产生的,而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产生的,故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⑤正确; ‎ ‎⑥激素和酶都不能提供能量,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⑥正确;‎ ‎⑦激素具有调节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⑦错误.‎ 故选:C.‎ ‎ ‎ ‎29.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解答】解:运动性失语症为大脑皮层S区受损,症状为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觉性失语症为大脑皮层H区受损,症状为听不懂别人谈话.‎ 故选:D.‎ ‎ ‎ ‎3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考点】糖类代谢;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血糖的三个来源是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其中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血糖的去路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故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③过程,故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故C错误;‎ D、在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但在肌肉细胞中只能发生⑥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 ‎ ‎32.图I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I中,B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组织胺、神经递质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图Ⅰ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 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解答】解:A、据图分析,图I中B液为血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A错误;‎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液,故A组织液增多,B错误;‎ C、图Ⅱ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Y的名称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②是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 ‎ ‎3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切除垂体,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没有TSH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也下降.‎ ‎【解答】‎ 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垂体也分泌生长激素,故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也减少.‎ 故选:D.‎ ‎ ‎ ‎34.醉酒驾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失衡,于此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 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是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是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中枢;脑干是维持呼吸和心血管的中枢.‎ ‎【解答】解: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失衡,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小脑.‎ 故选:C.‎ ‎ ‎ ‎3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割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纤维,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I、Ⅱ分别表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解答】‎ 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具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A正确;‎ B、由于b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d、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正确;‎ C、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正确;‎ D、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受体与递质结合,所以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⑥ ] 组织液 .‎ ‎(2)②、③处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淋巴和组织液 、 血浆 .‎ ‎(3)①④⑥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内环境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⑥是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 ‎【解答】解:(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 ‎(2)②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部为淋巴,外面为组织液,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③是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 ‎(3)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组成.三种细胞外液中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向循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⑥组织液 ‎(2)淋巴和组织液 血浆 ‎(3)内环境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 ‎ ‎3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 正 电位,B侧为 负 电位(填“正”或“负”).‎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 未兴奋 部位流向 兴奋 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 单向 的.(填“单向”或“双向”)‎ ‎(4)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据此答题.‎ ‎【解答】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因此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即A侧为正,B侧为负.‎ ‎(2)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荷由正电荷移向负电荷,所以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 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在c处给予强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形式向两侧传导;由于兴奋先传到b处,后传到a处,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当b处电极置于d处膜外时,c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向两侧传导,兴奋先传到d处后传到a处,所以电流计指针仍然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故答案为:‎ ‎(1)正  负 ‎ ‎(2)未兴奋  兴奋 ‎(3)单向 ‎(4)相反 ‎ ‎ ‎38.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b激素和[ d ] 甲状腺 ‎ 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细胞代谢而增加产热量.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则其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当d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反馈 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3、分析图解可知:性腺细胞可以分泌a性激素;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d甲状腺激素;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B细胞)或胰高血糖素(A细胞);肾上腺细胞可以分泌b肾上腺素.‎ ‎【解答】解:(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逆向.A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前膜,B所在神经元膜为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 ‎(2)在寒冷条件下,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多,它们能够促进代谢,因此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它们起协同作用;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则其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属于正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d 甲状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反馈 ‎ ‎ ‎3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胰岛A细胞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 降低 (填“升高”“降低”).‎ ‎(2)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 ,它可促使 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导致血糖浓度 升高 (填“升高”“降低”).‎ ‎(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的调节过程属于 神经 调节.‎ ‎(4)靶细胞的受体是(化学本质) 糖蛋白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①传入神经,②表示下丘脑,③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解答】解:(1)血糖含量降低,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2)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3)通过刺激X→①传入神经→②下丘脑→③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4)靶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糖被).‎ 故答案为:‎ ‎(1)降低 ‎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 ‎ ‎(3)神经 ‎ ‎(4)糖蛋白 ‎ ‎ ‎40.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淋巴因子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A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E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靶细胞裂解死亡 .‎ ‎(5)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 相应抗原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答】解:(1)虚线抗原直接指向记忆细胞,应该是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所引起的主要免疫反应.‎ ‎(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免疫功能.‎ ‎(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其余所有的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4)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 ‎(5)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主要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故答案为:‎ ‎(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抗体  相应抗原  吞噬细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