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9-29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 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7人,男性患者13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10% B.8% C.7% D.6%‎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乙酰胆碱 C.唾液淀粉酶 D.载体蛋白 ‎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5.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人体的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产生过程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C.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只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患者清除体内类毒素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 ‎6.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青鲜素(抑制发芽)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 C.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D.用乙烯利促进香蕉、凤梨和番茄的果实成熟 ‎7.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不同物质.‎ ‎8.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在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 ‎9.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边的坐标中以图1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即可).  ‎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2.‎ ‎①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  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黏在  组雄鸟的尾羽上.对  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实验结论:  .‎ ‎1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11.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  细胞分泌  促进致敏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跟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1)α﹣萘乙酸(NAA)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所以它是一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ppm.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2)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①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②配制溶液:配制等梯度浓度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1~9号;‎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每组中加入2根枝条;‎ 第二步,选用  法处理9份枝条的基部后(处理6小时),分别置于放在  条件下,分组进行  (土壤栽培/水培);‎ 第三步,每3天对扦插枝条的  进行观察记录,共观察9天.‎ ‎④请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  .‎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 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说明,不符合题意,A错误;‎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符合题意,B正确;‎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说明,不符合题意,C错误;‎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 ‎ ‎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7人,男性患者13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10% B.8% C.7% D.6%‎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解: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色盲基因总数÷(女性人数×2+男性人数)×100%=(7×2+15+13)÷×100%=7%.‎ 故选:C.‎ ‎ ‎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乙酰胆碱 C.唾液淀粉酶 D.载体蛋白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 ‎【解答】解:A、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乙酰胆碱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 ‎ ‎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A、抗原刺激,导致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效应T细胞是靶细胞裂解并结合抗体,将抗原清除,维持内环境的问题,A错误;‎ B、环境温度下降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错误;‎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增大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和产生渴觉增加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 故选:D.‎ ‎ ‎ ‎5.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人体的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产生过程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C.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只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患者清除体内类毒素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从题意可见,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抗毒素为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依靠抗体的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 ‎【解答】解:A、进入人体的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A正确;‎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外的,在浆细胞的形成过程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B正确;‎ C、鼠疫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错误;‎ D、患者清除体内类毒素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D正确.‎ 故选:C.‎ ‎ ‎ ‎6.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青鲜素(抑制发芽)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 C.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D.用乙烯利促进香蕉、凤梨和番茄的果实成熟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回顾和梳理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能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用GA(赤霉素类)能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A正确;‎ B、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可知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B正确;‎ C、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能防止棉花徒长,促进棉花结实,提高产量,C正确;‎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D正确.‎ 故选:ABCD.‎ ‎ ‎ ‎7.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不同物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 ‎【解答】解:A、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 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则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B错误;‎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C错误;‎ D、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都为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A.‎ ‎ ‎ ‎8.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在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实验:琼脂块上含有生长素,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因为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因此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且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大,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越大.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在胚芽鞘的左侧放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琼脂块上尖端的数量越多,生长素浓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作用加强,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大.但超过一定范围,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减弱.由此可见,B曲线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 故选:B.‎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 ‎9.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60% .‎ ‎(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边的坐标中以图1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即可). 见答案 ‎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2.‎ ‎①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 A 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黏在 C 组雄鸟的尾羽上.对 B 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实验结论: 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基因频率=×100%.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3、分析图2:根据“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由于C组的雄鸟筑巢数最多,得出C组雄鸟的尾羽毛最长.‎ ‎【解答】解:(1)AA和Aa分别占20%和40%,aa的占40%,因此a的基因频率=40%×+40%=60%,A的基因频率=1﹣60%=40%.‎ ‎(2)具有抵抗力的个体是AA和Aa,A是控制抵抗力的基因,a是没有抵抗力的基因.因此A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得到了积累和加强,A的基因频率在增加,a的基因频率在减少,图形见答案.‎ ‎(3)根据题干的信息“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说明尾羽毛越长,筑巢数目越多;从图2中分析可知,C组的雄鸟筑巢数最多,说明C组尾羽毛最长,最长的原因是将A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黏在C组雄鸟的尾羽上;对B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故答案为:‎ ‎(1)60%‎ ‎(2)‎ ‎(3)①A C B ②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 ‎ ‎1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能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胞吐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突触间隙 ,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兴奋 .‎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酰胆碱在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再达到突触后膜.‎ ‎(3)由图可知,酶D能使乙酰胆碱失活,酶D失活,导致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持续起作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故答案为:‎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 ‎ ‎11.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自身抗原 ,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 效应T(淋巴) 细胞分泌 淋巴因子 促进致敏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效应B(淋巴)细胞 和 记忆(B淋巴)细胞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跟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自身(特异性)免疫 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首先要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找到突破口,首先思考“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和_______,”这句话,根据课本中淋巴细胞的分化示意图,这两个空的答案很容易做出来,然后再由这个答案再往前思考“随后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这句话,根据课本中体液免疫示意图,能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只有T细胞,而T细胞分泌的是淋巴因子,推出答案.把“使T淋巴细胞水利化”这句话与课本中体液免疫示意图相结合,我们容易判断应该是“抗原”才有这个作用,并且题中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_”已经说明是“蛋白质”存在于“血液”,这样我们就能确定答案是“抗原”,由“产生的抗体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结合课本中自身免疫病的定义〔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进也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自身抗原,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致敏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跟疾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自身抗原 效应T(淋巴) 淋巴因子 效应B(淋巴)细胞 记忆(B淋巴)细胞 自身(特异性)免疫 ‎ ‎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1)α﹣萘乙酸(NAA)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所以它是一种 生长素类似物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6 ppm.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0.5 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2)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①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②配制溶液:配制等梯度浓度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1~9号;‎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每组中加入2根枝条;‎ 第二步,选用 浸泡 法处理9份枝条的基部后(处理6小时),分别置于放在 相同且适宜 条件下,分组进行 水培 (土壤栽培/水培);‎ 第三步,每3天对扦插枝条的 水培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 进行观察记录,共观察9天.‎ ‎④请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  .‎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解:柱形图是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的结果,预实验可以初步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并且蒸馏水的对照组可以作为对比确定该浓度范围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从实验结果看出,萘乙酸浓度在4ppm左右为最适宜浓度,因此在进行实验时,设置的浓度范围应在4ppm左右的等梯度的浓度.‎ ‎【解答】解:(1)α﹣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6ppm.根据(2)“配制等梯度浓度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1~9号”,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0.5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设立2、2.5、3、3.5、4、4.5、5、5.5、6ppm共9个浓度.‎ ‎(2)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每组中加入2根枝条;‎ 第二步,选用浸泡法处理9份枝条的基部后(处理6小时),分别置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组进行水培,;‎ 第三步,每3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进行观察记录,共观察9天.‎ 请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故答案为:‎ ‎(1)生长素类似物 2﹣6 0.5 ‎ ‎(2)浸泡 相同且适宜 水培 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 ‎ ‎ ‎2016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