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图、表格曲线、实验综合分析
1.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 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3.如图表示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 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
C. 甲、乙、丙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 仅靠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就能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13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中的细胞失水
C.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 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中的细胞失水
C.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下降,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8.(多选)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3
A. 过程2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
C. 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D. 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大量乳酸通过过程4、1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9.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 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 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
10.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51块金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径赛运动员大约需要的氧气量(表2)。
表1
表2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表1来看,该运动员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10~25分钟
B. 非运动状态下,该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 mg/cm3
C. 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升
D. 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
11.下表是血浆、组织液和骨骼肌细胞内液某些成分的浓度及总渗透压的比较(浓度单位为mEq・L-1,渗透压单位为mOsm・L-1).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Na+、C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
B.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
C. HCO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
12.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测报告,依据检测报告对某人健康作出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肝功能可能有损伤 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 ③蛋白质代谢受阻 ④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量较低
13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如下图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15.将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在麻醉状态下完成以下实验:将兔肠腔排空并作结扎处理,维持血液循环正常。再向其中注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各10毫升,保持一段时间后,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如表所示。已知0.9%NaCl溶液为家兔适用的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3
A. 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
B. 实验初始时,甲组水的移动方向是从肠腔流向血液,丙组家兔相反
C. 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引起小肠细胞涨破
D. 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
16.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
1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③分别代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常人血浆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13
(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8.下列为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调节的网络概念图,请完成下列填空。
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体液是____________,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____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____、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20.钠、钾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机盐,对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某同学为了验证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上升,以及适当补钾可减轻高钠饮食对血压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原理: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是Na+,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的增加和血压上升。钾盐的利尿作用可减轻高钠饮食的不利影响。
13
(2)实验思路:将血压正常志愿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饮食、高钠饮食和__________________饮食;在试验期内对志愿者的体重和血压进行跟踪测量和记录,并作数据处理。
(3)预测实验结果(建立坐标系,用曲线表示变化趋势)。
(4)分析和讨论:请列举2项对实验结果有重大干扰的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C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3.【答案】A
【解析】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血浆)>甲(组织液)>肝细胞,A正确;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和肝细胞膜,共3层膜,B错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但乳酸是在细胞中产生的,D错误。
4.【答案】A
【解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5.【答案】C
【解析】①为血浆,其和组织液、淋巴构成内环境,A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其中的细胞失水,B正确;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C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下降,D正确。
6.【答案】C
13
【解析】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①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位于组织液,C错误;无氧呼吸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
7.【答案】C
【解析】①血浆中的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3层细胞膜结构,A正确;③是组织液,其无机盐浓度升高会导致组织细胞失水,B正确;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合成不足,①处的渗透压会下降,从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8.【答案】ACD
【解析】题图中的甲是组织液,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题图中的甲和乙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题图中的甲和丁分别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而消耗O2,所以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的低,C错误;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大量乳酸通过过程4、1进入乙血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大量乳酸的进入不会导致pH明显降低,D错误。
9.【答案】D
【解析】细胞内液中蛋白质和K+含量比细胞外液高, A正确;①与②相比,①中蛋白质含量高,故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时,会造成组织水肿, B正确;②与③成分的差异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正确;肝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产生场所为线粒体中,扩散到血浆中需要穿过线粒体膜、肝细胞膜、毛细血管壁,共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 D错误。
10.【答案】D
【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员血液中的乳酸从10分钟后开始增多,到25分钟后开始减少,因此运动员大约运动时间为10~25分钟,A正确;表1数据表明,非运动状态下,运动员血液中正常乳酸浓度为5 mg/cm3,B正确;从表2中数据分析,100米比赛时,人体氧债为9.5升,1 500米比赛时,人体氧债为18升,当参加10 000米长跑时,人体氧债是18升,因此可以推测,人体累积的最大氧债为18升,C正确;当人体剧烈远动时,由于大量出汗,机体丧失了大量的水分,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Na+、Cl-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即细胞外液中,A正确;根据表格可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B正确;HCO是缓冲物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C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12.【答案】A
13
【解析】由于肝细胞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场所,尿素含量偏高,和肾滤过作用有障碍有关,①错误,②正确;由于血清总蛋白含量正常,所以机体的蛋白质代谢正常,③错误;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进行代谢,所以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量较低,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偏高,④正确。
13.【答案】A
【解析】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故血红蛋白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才能满足氧气运输的需要,故A正确。
14.【答案】A
【解析】胃液中由于盐酸的存在而呈弱酸性。人体大量喝水将盐酸稀释,稀释胃液,胃液的pH增大,越来越接近7,但不可能等于7或大于7,A正确。
15.【答案】C
【解析】本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NaCl溶液的吸收量,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实验开始时,甲组中注入0.6%NaCl溶液,其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因此甲组肠腔中的水进入血液,与之相反的丙组血液中的水进入肠腔,B正确;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但也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钠离子,且通过渗透压调节维持平衡,故不会引起小肠细胞涨破,C错误;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不能吸收钠离子,又由于乙组为0.9%的NaCl溶液,和血浆为等渗液,水分的进出平衡,故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D正确。
16.【答案】(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5
【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17.【答案】(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7.35~7.45 HCO、HPO
13
(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1)据图分析,①可与血浆相互渗透,故表示组织液,③表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因血浆中含有HCO、HPO等缓冲物质,可与进入内环境的酸或碱反应,所以其pH能保持相对稳定。(3)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人长时间发高烧,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新陈代谢减慢,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8.【答案】1血浆 2组织液 3淋巴 4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 6免疫调节 7 外界环境 8细胞内液 9渗透压 10酸碱度 11温度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相互渗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1为血浆,2为组织液;3是淋巴,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4、5、6分别为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所以9是渗透压,10是酸碱度,11是温度;细胞外液可以和细胞内液、外界环境相互进行物质交换,故7可以是外界环境,8是细胞内液。
19.【答案】(1)D 细胞内液 A 组织液
(2)淋巴 左右锁骨下静脉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无机盐、蛋白质 HCO
(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绝大多数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故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单向循环,故为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值的调节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HPO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0.【答案】(1)渗透
(2)低钠(正常、普通) 高钠补钾(两空答案可对调)
(3)如图所示
13
(4)年龄、性别、食物种类、食物热量、运动量、血压测量时间等其他影响体重和血压的因素(任两个即可)
【解析】(1)由于高钠饮食提高血浆的渗透压,故可以使周围的水分以渗透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以降低其浓度,来调节内环境的稳态。(2)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及等量原则,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单一变量是钠、钾盐的含量的不同,故甲、乙、丙三组分别接受普通饮食、高钠饮食及高钠补钾饮食。(3)由(2)小题可知该实验检测指标是志愿者的体重和血压,故可从两项指标表示其变化,其实验结果根据题干及实验原理确定。具体坐标曲线见答案。(4)由于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除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都属于无关变量,如年龄、性别、食物种类、食物热量、运动量、血压测量时间等其他影响体重和血压的因素等。
13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生物 第5章 人与环境 第12021-09-29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专题十二植2021-09-2937页
- 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第1节第2课2021-09-2913页
-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9-297页
- 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生态系统中的2021-09-295页
- 2020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8 染色2021-09-298页
-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5《细胞的2021-09-2913页
-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1-1-1孟德2021-09-294页
-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1-09-2925页
-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42021-09-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