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溪市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科学家认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并将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让其分化并逐渐衰老。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B.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
C.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2.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答案】B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有2个神经元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B
4.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的模式,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下列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②中
C.③⑤都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
D.②产生的CO2必须经过③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B
5.图为脊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
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b、d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答案】C
6.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答案】C
7.近年来我省某地较多的耕地缺少劳力无人耕种,长久以往,这些耕地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随着气候变迁,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弃耕耕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不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两种演替过程形成的群落结构都将逐渐复杂,营养级的数目都将会增加
D.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相比,弃耕地形成森林所需的时间较短
【答案】B
8.神经电位测量结果如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4主要是由膜内K+在短期内大量涌出膜外造成的,该过程需要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换成Na+浓度更高的海水,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下移
D.若组织液换成K+浓度更高的液体,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答案】B
9.食人鲳原产于亚马孙河,我国有人非法引入后,导致江淮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的破坏B.环境污染
C.自然因素D.人为因素
【答案】D
10.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B
1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c处
B.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Ⅰ处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Ⅱ处产生兴奋
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I与Ⅱ之间为组织液
【答案】D
1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该调节方式为( )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
【答案】C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的是( )
A.唾液B.生长激素
C.胰岛素D.雌性激素
【答案】A
14.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最好不要选择下列哪种材料( )
A.胚芽鞘B.根的分生组织
C.老树皮D.发育中的果实
【答案】C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
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状态
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
【答案】C
16.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靶细胞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
D.性腺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正反馈作用
【答案】D
17.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②a在1~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③b在1~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④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A
18.下列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答案】A
19.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C
20.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恒温动物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生存,而变温动物由于其身体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变温动物能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B.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是建立在“产热=散热”原则基础上的
C.当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反应——寒战,这样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D.体温恒定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的,而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部分
【答案】A
21.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进食后1 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
C.进食2 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若进食1小时后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与进食前相比,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进食前<进食后
【答案】B
22.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D
23.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51块金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径赛运动员大约需要的氧气量(表2)。
表1
表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表1来看,该运动员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10~25分钟
B.非运动状态下,该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 mg/cm3
C.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升
D.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
【答案】D
24.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通过食用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而获得生长素, 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最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
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答案】B
25.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加
B.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答案】B
26.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
①2,4-D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 ②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白对照 ③所选取的枝条必须从同一植株中选取 ④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 ⑤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 ⑥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总长度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B
27.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CO2中的碳
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
【答案】B
28.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D
29.下列关于突触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30.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只能从①经②传递到③
B.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
D.③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3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条生根
【答案】C
32.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答案】C
33.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
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答案】B
34.如图为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这可能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B
35.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茎的生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答案】B
36.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C
37.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d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C
38.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呼吸酶C.生长激素D.氨基酸
【答案】B
39.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进食后的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2~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
D.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开始分解所致
【答案】D
40.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时,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答案】B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41.阅读资料结合蛙“神经—腓肠肌”标本示意图,将下列验证实验补充完整:
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会尽快消失,乙酰胆碱酯酶能够催化它的分解。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蛙神经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腓肠肌(二者之间的连接类似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使其收缩,可以用电流表记录肌肉细胞上的电位变化。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上述装置、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和现象: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分别编号为1、2,用电极分别同时给予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一次刺激,腓肠肌都收缩一次,电流表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二步:在装置1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处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的相同位置处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装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第二步:B 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用电极分别同时给予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一次刺激,观察腓肠肌收缩和指针偏转情况
实验现象:装置1:腓肠肌持续收缩,指针持续向左偏转;装置2:腓肠肌收缩一次,指针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42.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图中通过甲方式产生激素的靶腺为某雌性动物的卵巢,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卵巢分泌激素量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方式进行的,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方式调节胰岛素分泌,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 减少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
43.下面是花粉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花粉能引起过敏反应,花粉称为________。这是花粉第________次进入人体。
A.第一次 B.第二次或二次以上
C.三次以上 D.无法确定
E.过敏原
(2)物质B是________,它能使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强,从而导致________。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C.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若反应C是鼻塞、流涕,则物质B引起的机体器官的功能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1)E B (2)组织胺 A (3)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 体液调节
44.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如图是人体的反射弧示意图:
(1)根据反射形成过程的特点,反射通常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根据图中反射活动所在的神经中枢,我们可以判断它是属于:____________。
(2)填出反射弧结构:①____________→②传入神经→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____________。
【答案】(1)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2)感受器 效应器
45.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免疫反应是________,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
(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感染麻疹病毒。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过程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图中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3)据图所示,细胞D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免疫学研究证明,如果细胞D产生了针对核蛋白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在免疫学中属于________。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橡胶和油漆引起的,这在免疫中属于________反应。
(4)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图中①
表示第一次感染病原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________。
【答案】(1)体液免疫 D (2)④⑦⑧ 细胞A、细胞B (3)细胞C、细胞E 自身免疫病 过敏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