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0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D.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4.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 (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6.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C.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8.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9.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下丘脑释放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1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11.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 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C. 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D.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12.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C.T 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13.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14.如图四个实验中燕麦胚鞘能继续生长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可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生长素
B. 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C.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受高浓度乙烯的抑制
16.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
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
17. 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2,4-D在葡萄结果期使用,可以使葡萄增产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洒果穗,可使萄萄提前成熟
C. 细胞分裂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形成无籽果实【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 葡萄在进行扦插等无性繁殖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18.如图表示的实验结果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叶片脱落的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B.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部是由激素调节完成的
19.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会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20.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1. 外来新物种侵入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23.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马尾松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2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25.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下面图1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2为图1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它包括A________、B________、C神经中枢、D________、E________。
(2)F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儿童生活在有益而丰富刺激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会__________。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2分),其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2分),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 ]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 ]________([ ]内填图2中的数字)。
(3)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7.(11分)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常用的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
(1)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肾上腺合成并分泌的________明显增加,通过促进___________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机体通过调节使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2分)
(3)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维持膜电位的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ol/L
145mol/L
b
140mol/L
5mol/L
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脑内的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________区域受损,其分泌的_________(2分)缺乏所致。
28.(14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 __mol·L-1,此浓度对于茎的生长的效应是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2分)。
(2)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做______。实验证明,植物激素的调节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生长素通过________运输,自茎尖向下传递,在茎中形成生长素浓度梯度,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比下部侧芽的____(高/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________,因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离顶芽愈近,抑制作用愈明显。
(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A
B
C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__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2分)
(5)赤霉素也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加强顶端优势的作用。研究表明,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的前体——色氨酸进一步合成吲哚乙酸,同时赤霉素又可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由此可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______含量,来间接发挥其促进作用的。综上也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高二生物答案
选择题
1D 2 D 3B 4C 5B 6B 7D 8C 9D 10A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C 18B 19B 20D 21D 22C 23D 24A 25 C
非选择题
26.【答案】 (1)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神经突触(突触) 增多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③ 突触前膜 ① 突触后膜 (3)相同
27. 【答案】(1)肾上腺素 肝糖原 产热 散热(2)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3)钠离子(Na+) 钾离子(K+)(4)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28.【答案】 (1) 108 促进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顶端优势
(3)极性高 敏感 (4)预实验 降低生长素的实验浓度进行多组实验(合理即可)【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5)生长素 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9.【答案】 (1). Ⅰ 过度繁殖 (2). Ⅱ (3). Ⅱ 55亿
(4). f (5). 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6). 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