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00 KB
  • 2021-09-29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B.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C. 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结构层次,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答案】C ‎【解析】‎ 生物生活的环境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植物就没有系统,细菌也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所以不是每种生物体都有各个层次的,B错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任一层次,但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C正确。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层次,D错误。‎ 点睛:对于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属于系统,且不是每种生物都有各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但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的;植物也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2. 下列各项中,与“叶肉细胞→营养组织→叶片→玉米”的层次一致的是( )‎ A. 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小麦 B. 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 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变形虫 D. 心肌细胞→肌肉组织→循环系统→人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的“叶肉细胞→营养组织→叶片→玉米”所对应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小麦”对应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A符合题意;“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对应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个体,B不符合题意;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一个细胞即为一个个体,C不符合题意;“心肌细胞→肌肉组织→循环系统→人”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D不符合题意。‎ - 28 -‎ ‎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②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有的那种核酸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 ‎③病毒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 ‎④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等 ‎⑤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分别是DNA和细胞膜 ‎⑥被污染了的培养基属于生态系统 ‎ ‎⑦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②④⑥⑦ D. 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才能构成了一个群落,①错误; ②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有的那种核酸就是它的遗传物质,②正确; ③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不可以用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③错误; ④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等,④正确; ⑤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含细胞膜,⑤错误; ⑥被污染了的培养基属于生态系统,⑥正确; ⑦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⑦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辨别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识记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化合物和病毒均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并且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4.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 28 -‎ C.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细胞学说的内容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而不是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但不能反应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也没有解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绿藻和蓝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含有叶绿素 B. 都属于自养生物 C. 都含有核糖体 D. 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 28 -‎ ‎【详解】A、绿藻和蓝藻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无叶绿体,但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B正确; C、绿藻和蓝藻都含有核糖体,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因而不含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蓝藻和绿藻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下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 28 -‎ ‎①小球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蓝球藻 ⑤蛔虫 ⑥水稻 A. ②⑤⑥① B. ①⑤④⑥ C. ①④⑤⑥ D. ④⑤⑥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细胞也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详解】甲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且其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④蓝球藻;乙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和线粒体,应该为厌氧型动物,如⑤蛔虫;丙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应为高等植物细胞,如⑥水稻;丁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含有叶绿体、中心体和细胞壁,应为低等植物细胞,如①绿藻.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根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区别确认四种不同的生物细胞。尤其要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属于真核的动物细胞,但没有线粒体。‎ ‎7.下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Ⅲ含量虽少,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 Ⅱ和Ⅲ为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 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相关知识,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0、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 - 28 -‎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生物体所特有,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微量元素含量虽少,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P、S、K、Ca属于大量元素,Zn属微量元素,D错误;故错误的选D。‎ ‎8.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组成各种化合物中的化学元素都有C,故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 人和玉米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D. 占人体细胞干重和鮮重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O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1)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组成细胞的元素大约有20种,C、H、O、N、P、S、K、Ca、Mg等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 ‎【详解】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作用很大,A错误; B、很多无机物中不含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B错误; C、不同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C正确; D、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而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关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遇双缩脲试剂会显紫色 B. 可能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每个蛋白质分子均含有20种氨基酸 - 28 -‎ D. 若R基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分别是4、5‎ ‎【答案】B ‎【解析】‎ 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显紫色,A错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因此有的氨基酸可能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每个蛋白质分子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C错误;若R基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分别是5、4,D错误。‎ ‎10.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C. 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中至少有n+m个氧原子 D. 一个甘氨酸和一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可形成一种二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过程,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 ‎【详解】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了,A错误; B、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B错误; C、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中有n−m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的末端有一个羧基,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在不考虑R基团的情况下该蛋白质至少有n−m+2m=n+m个氧原子,C正确; D、一个甘氨酸和一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可形成两种二肽,一种可能是甘氨酸在前丙氨酸在后,一种可能是丙氨酸在前甘氨酸在后,D错误。 故选C。‎ - 28 -‎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变性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的能力。‎ ‎11.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α- 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 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形成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C.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 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和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8个,A正确; B、根据公式“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可知产生了N−3个水,B错误;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的,C错误; D、变性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和相关计算,明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2.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28 -‎ A. 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 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 ‎13.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 28 -‎ ‎【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 B、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识记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菌中,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 B. DNA是动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 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D.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8 -‎ 本题考查了DNA和RNA的区别,生物的遗传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动物细胞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鱼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C正确; D、病毒也含有核酸,D错误。 故选C。‎ ‎16.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 若b是构成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则a为核糖 D.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核苷酸有8种,一分子核苷酸由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DNA和RNA,故b有8种,B错误; C、大肠杆菌遗传物质是DNA,其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若b是构成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则a为脱氧核糖,C错误;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为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共有6种,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相关内容,要注意构成DNA - 28 -‎ 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含氮碱基是胸腺嘧啶。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含氮碱基是尿嘧啶。‎ ‎17.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B. 磷脂主要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 胆固醇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 D. 脂肪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除了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外,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错误;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C正确; D、脂肪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不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并解决问题。‎ ‎18.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麦芽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蔗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 28 -‎ ‎【分析】‎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明确高中阶段所学的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同时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等。‎ ‎【详解】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并且元素组成均为C、H、O,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 C、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淀粉水解能够产生麦芽糖,纤维素水解不能产生蔗糖,D错误。 故选B。‎ ‎19.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并释放能量,直接利用的糖类是葡萄糖 B. 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其中氧的含量多于糖类,氢的含量更少 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水解情况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能源物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释放能量,直接利用的糖类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其中磷脂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脂肪除了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底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并释放能量,直接利用的糖类是葡萄糖,A正确; B、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与糖类相比脂肪的碳氢含量比较高,而氧的含量较少,B错误; C - 28 -‎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两者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比较基础。‎ ‎20.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 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低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细胞呼吸和含水量的关系,应该明确的知识点是: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含水量和细胞呼吸速率成呈相关,风干的过程中,细胞失去的是大部分自由水。‎ ‎【详解】A、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代谢减慢,有机物的消耗减慢,A正确; B、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微生物不易在其上生长繁殖,B正确; C、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细胞呼吸作用减慢,C正确; D、风干种子自由水的含量下降,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D错误。 故选D。‎ ‎21.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28 -‎ A. 冬季来临,自由水含量与小麦呼吸速呈明显正相关 B. 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小麦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C.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小麦的含水量上升 D. 11月时,小麦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仍是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总含水量下降是因为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会导致细胞呼吸减弱,A错误; B、由题图曲线可知,进入冬季,结合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升高,植物抗寒性增强,因此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小麦的抗寒性呈正相关,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小麦的抗寒性呈负相关,B错误; C、冬季来临,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小麦组织的含水量下降,细胞代谢活动减弱,C错误;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 28 -‎ ‎【点睛】本题结合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考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明确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抗逆性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镁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 B.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 O2 的能力下降 C. 无机盐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功能: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缺镁时叶绿素合成量减少,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A正确;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 C、无机盐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C错误;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无机盐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 蛋白质中的硫元素可能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C. 组成蛋白质、核酸、糖原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 - 28 -‎ D. 不是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磷脂和蛋白质,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单体即构成多聚体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约有20种),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可能含有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包括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就是葡萄糖;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故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正确;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可能含有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而糖原的单体就是葡萄糖,不具有多样性,C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因而不是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化学组成,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4.如下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不发生此种反应的有 ‎①唾液淀粉酶 ②淀粉 ③纤维素 ④脂肪 ⑤核苷酸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⑤ D. 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聚体水解形成了一种单体。 2‎ - 28 -‎ ‎、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单体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如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①唾液淀粉酶为蛋白质,能水解成单体−−氨基酸,①正确; ②淀粉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葡萄糖,②正确; ③纤维素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葡萄糖,③正确; ④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④错误; ⑤核苷酸是小分子有机物,不属于生物大分子,没有单体,⑤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水解反应示意图,考查单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能结合题图对各物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5.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 B、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 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淀粉是植物细胞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26.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时,观察的细胞数目增多 B. 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时,光线变亮 C.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C ‎【解析】‎ - 28 -‎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时,观察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时,光线变暗,B错误;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 D、在高倍镜下观察时,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难度不大。‎ ‎27.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图表示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若乙图视野中出现一污点,污点可能位于目镜或物镜上 C. 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⑥,换到高倍镜下后距离可能是⑤‎ D. 高倍镜下观察乙图中的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左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而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正确;若乙图视野中出现一污点,则污点的位置有三种可能:即位于目镜或物镜或装片标本上,B正确;‎ - 28 -‎ ‎⑤是使用高倍物镜观察,⑥是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⑥,换到高倍镜下后距离可能是⑤,C正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物像在视野的右方,实物在视野的左方,所以,要将视野右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向右方移动,由此可知,高倍镜下观察乙图中的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右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D错误。‎ ‎【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 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 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 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 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成熟香蕉中含有还原糖,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几乎没有淀粉,不能做碘液检测淀粉的材料,B符合题意;‎ 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 D、生子叶中含有,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8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乙液和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不同,故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制备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制备组织研磨液,滴加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直接观察,B错误; 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会呈现砖红色沉淀;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C正确;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 28 -‎ ‎30.下列有关有机物检测的操作与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②在还原糖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③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O溶液 ‎④剩余的斐林试剂应立刻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为0.1g/mol的NaOH和0.05g/mol的CuSO4,而蛋白质鉴定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其A液和B液分别是0.1g/mol的NaOH和0.01g/mol的CuSO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详解】①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用10mL量筒误差大,①正确; ②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②错误; ③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摇匀后再滴加CuSO4溶液,③正确; ④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④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鉴定和还原糖鉴定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两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进行。 ‎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 - 28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因而它是一类营_______生活的生物。‎ ‎【答案】 (1). C (2). 没有细胞结构 (3). 活细胞 (4). A、B (5).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6).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核糖体 (7). B (8). 藻蓝素和叶绿素 (9). 自养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其中A细胞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C无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详解】(1)图中A和B均有细胞结构,而C无细胞结构,因此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生活及繁殖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 (2)图中A和B细胞都无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核糖体。 (3)图中B为蓝藻,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下图中A与B表示人体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占细胞干重含量____(填“最多”“较多”或“最少”)的有机物,写出其基本单位a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 ‎(2)生物体中组成A的a约有_____种,但在细胞内每种a的数目成百上千,a分子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a的_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A的________千差万别,因此A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从而在细胞中承担多种功能。 ‎ ‎(3)有部分病毒(HIV、SARS、H5N1等)的遗传物质和人及大多数生物不同,如果用B表示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则b的具体名称是______。‎ - 28 -‎ ‎【答案】 (1). 最多 (2). (3). 20 (4). 排列顺序 (5). 空间结构 (6). 核糖核苷酸 ‎【解析】‎ ‎【分析】‎ a是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b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是生命活动体现者,故A是蛋白质,a是氨基酸,B是细胞内遗传信息携带者B是核酸,b是核苷酸,据此答题。‎ ‎【详解】(1)细胞中占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氨基酸的通式中含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羧基,并且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菁优网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 (3)HIV、SARS、H5N1等病毒只含有RNA,不含有DNA,所以构成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染色体的组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种类,正确识记相关的知识点是解题的突破口。‎ ‎33.无机盐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这一实例说明无机盐离子对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 ‎(3)查找资料可知Mg是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位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请对该同学实验设计①、②、③步骤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①将处于不同生长状况的大豆幼苗分为2组,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培养;‎ 修改:__________. ‎ ‎②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容器内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修改:__________.‎ ‎③两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 修改:__________. ‎ ‎④观察、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 - 28 -‎ ‎【答案】 (1). 离子 (2).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 应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4). 对照组容器内盛一定量含有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容器内盛有等量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 (5). 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题考查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无机盐是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还能够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设计实验验证某种元素的植物所必需的时,设计完全培养液和缺某元素培养液对照。‎ ‎【详解】(1)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不足,会引起抽搐,说明了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在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①选择大豆幼苗时,应该选用生长状况一致的,这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②设置试验时,应该选用培养液培养,保证植物能生长。对照组采用的是含有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采用的是等量不含镁离子的的培养液,这是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 ‎③培养的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保证大豆能生长。‎ ‎【点睛】对照实验三原则,在设计实验时都要遵循,这样实验结果才可靠。‎ ‎34.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28 -‎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双缩脲 (2). ①②③ (3). 碘液 (4).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5). 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6). 发芽前玉米 (7). 蓝色→砖红色 (8). 淀粉酶已失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 ‎(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 28 -‎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 ‎③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如4号试管的颜色没有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可能是因为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的鉴定原理、所需试剂及其产生的颜色反应,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等设计关于酶的验证实验,并能够根据产生的颜色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28 -‎ ‎ ‎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