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科)(12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基因突变对绝大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方向与生物进化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2.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均是由切除垂体引起的( )
A.生长立即停止 B.甲状腺机能衰退
C.血糖浓度升高 D.水平衡失调
3.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4.细胞外液不包括下列中的(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下列属于人或哺乳动物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液等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6.内环境中不含(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葡萄糖 D.二氧化碳
7.内环境是指( )
A.体内全部液体 B.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
8.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的酸碱度
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的体温
9.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研究的突破得益于发现了一株异常水稻,经鉴定为雄性不育植株,此株水稻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理变异 B.遗传变异 C.形态变异 D.性状分离
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下列那项内容( )
A.血浆pH值能保持相对稳定
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
D.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1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a大脑、b脑干、c小脑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cba B.bac C.acb D.Abc
12.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
13.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14.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15.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1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
17.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 )
A.S区和W区 B.S区和H区 C.W区和V区 D.W区和H区
1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19.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如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e处兴奋时的电位为 .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 形式传递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 .
(3)图乙是图甲中 处(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的膜.
(5)写出图乙所示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名称 、 、 .
22.如图表示相互连接的神经元以及神经元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 ,其内部所含的物质为 .该物质作用于结构④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的 变化.
(2)正常情况下,由②释放的物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相应的酶分解.经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假设上图为害虫突触的示意图,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可导致b细胞 ,造成害虫震颤、痉挛死亡.
(3)若用电流刺激图中的A点,在a、b、c三点,能够产生兴奋的是 .
23.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 .
(2)正常人在吃了米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该激素是由 细胞分泌的.
(3)如果图中的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
(4)由图可以看出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科)(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基因突变对绝大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方向与生物进化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回忆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虽然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由于基因突变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因此基因突变可以为自然选择提供大量材料,为自然选择奠定基础,因此“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句话是正确的.
故选:A.
2.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均是由切除垂体引起的( )
A.生长立即停止 B.甲状腺机能衰退
C.血糖浓度升高 D.水平衡失调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②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③抗利尿激素:能够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
④促性腺激素:控制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解答】解:A、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故生长停止与垂体有关,A错误;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切除后甲状腺机能衰退,B错误;
C、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素分泌激素有关,与垂体无关,C正确;
D、垂体能够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损伤垂体后,会导致水平衡失调,D错误.
故选:C.
3.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在同一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能由轴突→树突→细胞体或由轴突→细胞体→树突.
【解答】解:AB、在不同神经细胞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能由轴突→树突→细胞体或由轴突→细胞体→树突,AB正确;
C、在同一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能由树突→细胞体,再由细胞体→轴突,C正确;
D、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不能由树突→轴突,D错误.
故选:D.
4.细胞外液不包括下列中的(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A、血浆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A错误;
B、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B错误;
C、淋巴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C错误;
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D正确.
故选:D.
5.下列属于人或哺乳动物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B.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液等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人体或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
【解答】解:A、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主要是淋巴和血浆,A错误;
B、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属于外环境,B错误;
C、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C错误;
D、内环境是人体或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组织细胞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D.
6.内环境中不含(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葡萄糖 D.二氧化碳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解答】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内环境中有尿素,B正确;
C、内环境中有葡萄糖,C正确;
D、内环境中有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A.
7.内环境是指( )
A.体内全部液体 B.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故选:D.
8.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的酸碱度
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的体温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渗透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解答】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故选:A.
9.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研究的突破得益于发现了一株异常水稻,经鉴定为雄性不育植株,此株水稻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理变异 B.遗传变异 C.形态变异 D.性状分离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1、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及同一亲代所生的各子代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3、变异强调亲子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而遗传强调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解答】解:雄性不育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变异;进行杂交实验进而产生杂交水稻的现象属于遗传和变异.
故选:B.
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下列那项内容( )
A.血浆pH值能保持相对稳定
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
D.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A、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遗传物质在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符合题意,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它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1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a大脑、b脑干、c小脑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cba B.bac C.acb D.Abc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
【解答】解:(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2)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
(3)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
故选:C.
12.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变异的类型和异同点,可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遗传变异不能,A错误;
B、变异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也可能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AA突变为Aa,B错误;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D.
13.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选择及其意义.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
(2)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配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离.
故选:B.
14.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解答】解:A、递质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因此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而表现为迅速、灵敏,C正确;
D、在神经元未兴奋时,递质就已经合成完,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模时,突触后膜才能兴奋,D错误.
故选:D.
15.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解答】解:根据分析栏中的图解可知,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故选:B.
1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故能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17.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 )
A.S区和W区 B.S区和H区 C.W区和V区 D.W区和H区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
【解答】解:(1)病人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2)不能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
故选:A.
1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19.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解答】解: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的通路正常,所以针刺会有感觉,但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不能接受信号,所以不能运动.
故选:B.
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如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e处兴奋时的电位为 内正外负 .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 神经递质 形式传递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 a→b→c→e→f .
(3)图乙是图甲中 c 处(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 2 个.
(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 或 树突 的膜.
(5)写出图乙所示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名称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结构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表示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
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1)图甲中的e传出神经处兴奋时的电位为内正外负.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图乙中兴奋从A突触小体到B突触后膜是以神经递质传导的,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为:a感受器→b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
(3)图乙是图甲中c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2个.
(4)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5)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结构.
故答案为:
(1)内正外负
(2)神经递质 a→b→c→e→f
(3)c 2
(4)细胞体 树突
(5)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2.如图表示相互连接的神经元以及神经元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 突触小泡 ,其内部所含的物质为 神经递质 .该物质作用于结构④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的 电位 变化.
(2)正常情况下,由②释放的物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相应的酶分解.经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假设上图为害虫突触的示意图,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可导致b细胞 持续兴奋 ,造成害虫震颤、痉挛死亡.
(3)若用电流刺激图中的A点,在a、b、c三点,能够产生兴奋的是 a、b .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分析,三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连续,其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
【解答】解:(1)图中②为突触小泡,内部含有神经递质.该物质作用于结构④突触后膜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位变化.
(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相应的酶分解.经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假设上图为害虫突触的示意图,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可导致B细胞 持续兴奋,造成害虫震颤、痉挛死亡.
(3)若用电流刺激图中的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则a、b、c三点,能够产生兴奋的是a、b.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电位
(2)持续兴奋
(3)a、b
23.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 接受该分泌物的受体 .
(2)正常人在吃了米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胰岛素 ,该激素是由 胰岛B细胞 细胞分泌的.
(3)如果图中的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能 .
(4)由图可以看出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 体液运输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答】解:(1)据图分析,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与分泌物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2)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
(3)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如果图中的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
(4)由图可以看出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故答案为:
(1)接受该分泌物的受体
(2)胰岛素 胰岛B细胞
(3)能
(4)体液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