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上有②
C.叶绿体内膜上有③
D.线粒体内膜上有④
2.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5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
B.结构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3.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中( )
A.DNA含有32P,蛋白质中含有35S
B.大多数噬菌体含有15N、32P
C.少数噬菌体含有15N、32P
D.全部含有35S
4.观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O2和K+进入细胞的图是( )
A.②③⑤和①④⑥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①③⑤和②④⑥ D.②③⑥和①④⑤
5.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 B.5:1 C.9:3:3:1 D.13:3
6.如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7.如图是一渗透装置,漏斗内外的液面差最大値为H1,最终液面差为H2,且H1>H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1时,溶液A的浓度小于溶液B的浓度
B.状态2时,半透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为零
C.状态3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相等
D.溶液A中的部分溶质微粒能透过半透膜
8.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6% B.5.8% C.12% D.3%
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进程
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是纯合的
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10.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含SCK基因
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
11.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单倍体育种的优势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
12.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过氧化氢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索.
A.③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13.空气中的O2要进人的红细胞中,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 )
A.4 B.6 C.5 D.7
1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正常人的血浆略偏碱性
C.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和淋巴中没有蛋白质
D.人的体液中含有激素、二氧化碳、氧等物质
15.如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
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该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
C.图示中的③、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16.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
17.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下丘脑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
C.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下丘脑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18.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度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⑤水分和蛋白质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9.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
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20.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21.体内脂肪过多会积累在内质网中,增大内质网压力,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进而引发II型糖尿病,由上可知,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 )
A.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B.胰岛素浓度下降,血糖水平过高
C.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
D.胰岛素浓度升高,血糖水平过低
22.如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23.如图为人体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AB段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
C.BC段组织细胞摄取血糖的量增加
D.DE段肌糖原水解为血糖的量增加
24.下图的哪项实验能够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尖端的确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
A. B. C. D.
2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26.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内,根近地侧的细胞中的生长素含量及其生理效应分别是( )
A.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 B.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生长
C.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 D.生长素含量较低、抑制生长
27.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28.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体内激素的浓度相对稳定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29.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如果a是下丘脑,b是垂体,c可以表示胰岛
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
30.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3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血糖的稳定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32.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H→D→F途径进行调节
B.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C.G过程可表示某些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33.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多 B.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体液pH升高 D.呼吸频率变慢
34.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符的是( )
A.胰岛B细胞、肌细胞、胰岛素、受体
B.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入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35.接种人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的疫苗可在内环境中储存使人体保持持久免疫力
B.接种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可识别侵入人体细跑内的病毐
C.接种的疫苗通过激活人体二次免疫反应才能产生记忆细胞
D.人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病毐具有相同的作为抗原的肽链结构
36.如果如图中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对应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对应的浓度范围推测较为准确的是(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37.如图表示人体中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
B.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
C.结构②为溶酶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D.图中的各种膜结构所含成分及比例相同
38.如图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病毒
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
D.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核膜
39.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等于92
②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
③参与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只有一种
④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通过右图方式识别和结合
⑤人体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
⑥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有关.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40.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2对碱基(A有8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80 B.98 C.104 D.88
二.非选择题
41.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对所有违禁药物的总称,包含种类很多,常用兴奋剂有雄激素及其衍生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EPO作为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机理如图1所示,图2是人体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雄激素及其衍生物兴奋剂属于固醇类化合物,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此类兴奋剂会使血液中雄激素含量过高,从而 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相关激素(如促性腺激素等)的分泌量 ,进而引起自身雄激素分泌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性腺萎缩.
(2)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和分泌有关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EPO的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负责合成EPO受体的细胞器是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3)由图1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促进机体细胞进行 呼吸提供能量.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减小,从而影响 的稳态.
(4)兴奋剂的检测有尿样检测和血液检查两种取样方式,对EPO的检测适用于 检查.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计划计数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可选用 (器材)在显微镜下计数.
42.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为 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
(2)试写出b细胞和d细胞在此免疫中的作用:b细胞 d细胞 .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 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征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4)在人体免疫过程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43.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芽生长情况的影响,图乙为某植株的一段幼嫩枝条,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 的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利用生长素时应特别注意生长素的浓度.
(2)图乙中①、②两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图甲曲线上 点和 点.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种单方向的运输称为 .
(3)要使②处的芽萌动、加快生长,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
44.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 和 及A结构中的下丘脑.
(3)如果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A的名称是 ,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 .
(4)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体温调节中枢是 .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 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 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①
B.高尔基体膜结构上有②
C.叶绿体内膜上有③
D.线粒体内膜上有④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图是ATP的水解;②将葡萄糖聚合形成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②是高尔基体;③膜上进行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将氧气和氢结合生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解:A、①图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为细胞利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此过程,A正确;
B、②图是高尔基体膜,与细胞壁形成有关,负责纤维素的合成.被破坏后,细胞板无法形成,细胞不能分裂,B正确;
C、③图发生的是水的光解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膜上,C错误;
D、④图发上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上,D正确.
故选:C.
2.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5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
B.结构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的基质中被利用,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是线粒体、2是叶绿体、3是细胞核、4是液泡、5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5是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酶等物质,A正确;
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利用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B正确;
C、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2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4液泡只含有花青素等,D错误.
故选:D.
3.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中( )
A.DNA含有32P,蛋白质中含有35S
B.大多数噬菌体含有15N、32P
C.少数噬菌体含有15N、32P
D.全部含有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其中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15N和35S,噬菌体的DNA中含15N和32P.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由于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中不含35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只有少数含有15N和32P.
故选:C.
4.观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O2和K+进入细胞的图是( )
A.②③⑤和①④⑥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①③⑤和②④⑥ D.②③⑥和①④⑤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据图分析:
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②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③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胞吞、胞吐;
⑤表示载体蛋白不影响该物质运输,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胞吞、胞吐;
⑥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载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可以用①、③、⑤表示,协助扩散用②、③、⑥表示,主动运输用②、④、⑥.
【解答】解:1、水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当浓度增大时扩散速度也增大,无载体和能量没有关系,符合的有①、③、⑤.
2、钾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符合的有②、④、⑥.
故选:C.
5.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 B.5:1 C.9:3:3:1 D.13:3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高茎纯合子豌豆DD自交后代仍是DD,高茎杂合子豌豆Dd自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D_)又有矮茎豌豆(dd),即发生性状分离.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则DD占,Dd占.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高茎:矮茎=(+×):(×)=13:3.
故选:D.
6.如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解: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发生炎症反应时,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释放出信号分子,吸引单核细胞(一种白细胞)也到达炎症部位,并且单核细胞在信号分子作用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因此该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D错误.
故选:D.
7.如图是一渗透装置,漏斗内外的液面差最大値为H1,最终液面差为H2,且H1>H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1时,溶液A的浓度小于溶液B的浓度
B.状态2时,半透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为零
C.状态3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相等
D.溶液A中的部分溶质微粒能透过半透膜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综合分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水分运输的就越多.
【解答】解:A、由于漏斗内液面上升,故状态1时,溶液B的浓度大于溶液A的浓度,A错误;
B、状态2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并非水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B错误;
C、状态3时,依然有一定的液柱,说明漏斗内溶液浓度依然大于水槽内溶液的浓度,这样液柱才能维持,C错误;
D、H1>H2,说明状态3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了,而减小的原因是漏斗内的部分溶质透过了半透膜,D正确.
故选:D.
8.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6% B.5.8% C.12% D.3%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由于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色盲基因数目÷(女性人数×2+男性人数)×100%.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工厂中的色盲基因数是15+5×2+11=36,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36÷×100%=6%.
故选:A.
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进程
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是纯合的
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均为基因重组,A正确;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种凭借能迅速获得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时间,B错误;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幼苗进行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获得的植株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是纯合的,C正确;
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D正确.
故选:B.
10.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含SCK基因
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SCK基因;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SCK基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甲图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F1中都是抗虫植株,A错误;
B、乙图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SCK基因,因此,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B正确;
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含SCK基因,C错误;
D、由于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含SCK基因,因此,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D错误.
故选:B.
11.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单倍体育种的优势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2、单倍体育种:
①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②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解答】解:A、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单倍体育种可形成纯合的二倍体,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一定不属于单倍体,一般是纯合的二倍体,D错误.
故选:C.
12.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过氧化氢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索.
A.③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的物质、尿道、消化道、泪液、唾液、汗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解答】解:①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葡萄糖由消化道吸收而来,进入内环境,可以在内环境中存在,②正确;
③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存在于内环境,③错误;
④二氧化碳从细胞内产生进入内环境,可以在内环境中存在,④正确;
⑤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是分泌蛋白,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⑥正确;
⑦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⑦正确;
⑧尿素是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代谢产物,由细胞产生进入内环境,⑧正确;
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⑨正确.
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③⑤.
故选:B.
13.空气中的O2要进人的红细胞中,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 )
A.4 B.6 C.5 D.7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到肺泡的结构特点: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答】解: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人的红细胞中,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膜,共5层膜.
故选:C.
1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正常人的血浆略偏碱性
C.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和淋巴中没有蛋白质
D.人的体液中含有激素、二氧化碳、氧等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浆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血红蛋白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而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在细胞外液中,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
【解答】解:A、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正确;
B、正常人的血浆pH值为7.35~7.45,略偏碱性,B正确;
C、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蛋白质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C错误;
D、激素、二氧化碳、氧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的体液中含有这些物质,D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
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该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
C.图示中的③、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考点】糖类代谢.
【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糖类代谢的综合性题目,先分析题图③过程是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过程,④过程是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属于自由扩散,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①过程,组织细胞不同,代表的生理过程可能不同.
【解答】解:A、若该图代表肝细胞,①可能是葡萄糖在肝细胞被转化成肝糖原的过程,A最可能是肝糖原,A正确;
B、若该图代表肌细胞,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无细胞周期,B正确;
C、③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有ATP水解,ADP含量可能上升,④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无ATP水解,ADP含量不上升,C错误;
D、甲状腺 激素的作用是加速若组织细胞的物质氧化分解,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A正确;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在只在细胞免疫中才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
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会增殖和分化,其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D正确.
故选:B.
17.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下丘脑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
C.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D.下丘脑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下丘脑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激素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
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B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垂体的刺激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C正确;
D、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通过另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从而调节血糖的浓度,D正确.
故选A.
18.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度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⑤水分和蛋白质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解答】解: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①酸碱平衡和④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⑤水分和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等均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
故选:D.
19.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
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实质是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解答】解: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容易引发尿毒症,此生理活动不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A错误;
B.干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错误;
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不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C错误;
D.炎热的夏天,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D.
20.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只要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发生了进化.在1900﹣1970年间,基因A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基因A的频率从1900年的0.99,降到1970年的0.10,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B正确;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理论上为18%,但如果个体之间不能自由交配,则不一定为18%,C错误;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21.体内脂肪过多会积累在内质网中,增大内质网压力,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进而引发II型糖尿病,由上可知,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 )
A.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B.胰岛素浓度下降,血糖水平过高
C.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
D.胰岛素浓度升高,血糖水平过低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则细胞摄取血糖速率下降,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
B、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而胰岛素浓度正常,B错误;
C、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浓度升高,则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C正确;
D、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抑制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而胰岛素浓度正常,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
故选:C.
22.如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其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
【解答】解:A、图A中,丁区域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一定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A错误;
B、甲区或丙区的膜电位都为外正内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B错误;
C、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钠离子环境中,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与钠离子的浓度无关,所以静息电位将不变,C错误;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其电位可能处于③一④过程,D正确.
故选:D.
23.如图为人体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B.AB段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
C.BC段组织细胞摄取血糖的量增加
D.DE段肌糖原水解为血糖的量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人体的血糖的来源主要有: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主要有: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
【解答】解:A、血糖浓度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
B、AB段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的量增加,B正确;
C、BC段组织细胞摄取血糖的量增加,进而降低血糖,C正确;
D、DE段肝糖原水解为血糖的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
故选:D.
24.下图的哪项实验能够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尖端的确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温特的试验:
(1)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2)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
【解答】解:A、该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A错误;
B、该实验设计不科学,含有两个变量(有无尖端和是否用锡箔纸罩住),B错误;
C、该实验是拜尔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去尖端的胚芽鞘向放含有尖端的对侧弯曲,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
D、该实验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尖端的确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2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后,b、c、d和e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在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解答】解:A、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后,只有第二和第三个神经元会兴奋,A错误;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c→b、c→d→e,B错误;
C、c和d之间,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
D、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都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D.
26.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内,根近地侧的细胞中的生长素含量及其生理效应分别是( )
A.生长素含量较高、促进生长 B.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生长
C.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生长 D.生长素含量较低、抑制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不同植物、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更敏感.
【解答】解: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重力作用使生长素在植株内横向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由于根对生长素最敏感,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生长,因此根会表现出向地性.
故选:B.
27.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
【解答】解:ab段体温降低,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或处于寒冷环境,de段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可能是非自主战栗、发热、剧烈运动或骨骼肌收缩.综合分析可得出C选项正确.
故选:C.
28.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体内激素的浓度相对稳定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
【解答】解:A、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且都是有机物,A正确;
B、激素只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但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活动,B错误;
C、体内激素的浓度相对稳定,微量,C正确;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B.
29.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如果a是下丘脑,b是垂体,c可以表示胰岛
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有两种: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作用.
【解答】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有两种: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A错误;
B、胰岛是由下丘脑直接控制,不需要经过垂体,B错误;
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图示可以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D错误.
故选:C.
30.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电位分布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即外正内负,B错误;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C正确;
D、神经递质一般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大类,因此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乙的抑制,D错误.
故选:C.
3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血糖的稳定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影响胰岛细胞分泌活动的调节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直接途径为:血糖浓度刺激;间接途径为:下丘脑支配.胰岛细胞分泌活动的调节因素主要是前者.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血糖的稳定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级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误;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D正确.
故选:C.
32.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H→D→F途径进行调节
B.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C.G过程可表示某些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解答】解:A、由图可知,A→C→D→F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H→D→F过程为体液调节,血糖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正确;
B、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B错误;
C、G过程可表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C正确;
D、E过程是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3.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多 B.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体液pH升高 D.呼吸频率变慢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解答】解:A、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血糖消耗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错误;
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氧化分解肝糖原,为机体提供能量,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机体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PH不会升高,C错误;
D、剧烈运动,耗氧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快,D错误.
故选:B.
34.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符的是( )
A.胰岛B细胞、肌细胞、胰岛素、受体
B.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入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物质M表示信息分子,物质N表示受体,细胞甲表示释放信息分子的细胞,细胞乙表示接受信息的靶细胞.
【解答】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肌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合成肌糖原,A正确;
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B正确;
C、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过多,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细胞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中间神经元表面的受体,使之兴奋或者抑制,D错误.
故选:D.
35.接种人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的疫苗可在内环境中储存使人体保持持久免疫力
B.接种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可识别侵入人体细跑内的病毐
C.接种的疫苗通过激活人体二次免疫反应才能产生记忆细胞
D.人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病毐具有相同的作为抗原的肽链结构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注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体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解答】解:A、接种的乙肝疫苗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但是不可能在内环境中保持持久免疫力,A错误;
B、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只能识别同种入侵人体的乙肝病毒,B错误.
C、接种的乙肝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初次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
D、抗原均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体现的.如果让机体通过接种人流感疫苗达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则两种流感病毒应该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即作为抗原的肽链结构,D正确.
故选:D.
36.如果如图中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对应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对应的浓度范围推测较为准确的是(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
【解答】解: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据图分析,b侧生长得快,a侧生长得慢,说明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所以b侧生长素对应的浓度范围为在BD段范围内.
故选:C.
37.如图表示人体中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
B.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
C.结构②为溶酶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D.图中的各种膜结构所含成分及比例相同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据图示可知,该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其中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结构②为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并将其清除,A正确;
B、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B正确;
C、结构②为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C正确;
D、图中的各种膜结构所含成分基本相同,但比例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38.如图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病毒
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
D.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核膜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3、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4、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
【解答】解:A、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
B、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但不包含病毒(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C错误;
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D正确.
故选:D.
39.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等于92
②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
③参与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只有一种
④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通过右图方式识别和结合
⑤人体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
⑥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有关.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功能也不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细胞膜的功能包括:①作为细胞的边界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解答】解:①人体体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46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92个,此外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大于92个,错误;
②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结构,不是由膜构成的,错误;
③参与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中还有胆固醇,错误;
④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识别,正确;
⑤人体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错误;
⑥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有关,正确.
故选:C.
40.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2对碱基(A有8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80 B.98 C.104 D.88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分析题意: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24个基本单位,需要48个订书钉;
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2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4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22个订书钉;
碱基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A有8个,A=T=6,那么G=C=4,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需要订书钉连接,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试题的分析,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2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4个基本单位,需要48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2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4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22个订书钉;
碱基A有8个,A=T=8,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8×2+4×3=28个订书钉连接.
共需要48+22+28=98个订书钉.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对所有违禁药物的总称,包含种类很多,常用兴奋剂有雄激素及其衍生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EPO作为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机理如图1所示,图2是人体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雄激素及其衍生物兴奋剂属于固醇类化合物,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此类兴奋剂会使血液中雄激素含量过高,从而 抑制 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相关激素(如促性腺激素等)的分泌量 减少 ,进而引起自身雄激素分泌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性腺萎缩.
(2)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和分泌有关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⑤②④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EPO的受体是一种膜蛋白,负责合成EPO受体的细胞器是 ⑦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3)由图1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促进机体细胞进行 有氧 呼吸提供能量.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减小,从而影响 内环境 的稳态.
(4)兴奋剂的检测有尿样检测和血液检查两种取样方式,对EPO的检测适用于 血液 检查.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计划计数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可选用 血球计数板 (器材)在显微镜下计数.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雄激素属于固醇类化合物,能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当雄激素含量过高,通过负反馈条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EPO作为一种糖蛋白激素.其合成、加工和运输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分泌蛋白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
3、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增强,促进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减小,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解答】解:(1)雄激素及其衍生物类兴奋剂属于脂质.性激素分泌属于反馈调节,血液中雄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糖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线粒体(供能).EPO的受体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
(3)红细胞可运输氧气,血液中红细胞增多,促进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血浆减少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4)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可通过检测红细胞数目反映其多少.红细胞数目计数可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抑制 减少
(2)⑤②④⑦
(3)有氧 内环境
(4)血液 血球计数板
42.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为 细胞 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 三 道防线.
(2)试写出b细胞和d细胞在此免疫中的作用:b细胞 摄取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异物 d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 自身免疫 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 A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征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4)在人体免疫过程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浆细胞 .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细胞免疫过程,其中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c为T细胞;d为效应T细胞;g为靶细胞;h为宿主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②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是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⑤⑥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为细胞免疫过程;细胞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2)b细胞为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异物;d细胞为效应T细胞,其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4)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故答案为:
(1)细胞 三
(2)摄取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异物;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自身免疫 A
(4)浆细胞
(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43.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芽生长情况的影响,图乙为某植株的一段幼嫩枝条,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 两重性 的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利用生长素时应特别注意生长素的浓度.
(2)图乙中①、②两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图甲曲线上 A 点和 B 点.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种单方向的运输称为 极性运输 .
(3)要使②处的芽萌动、加快生长,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去掉顶芽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3、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解答】解:(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即两重性.
(2)图乙中①为顶芽,此处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浓度,②为侧芽,此处的生长素浓度是抑制生长的浓度,两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图甲曲线上A、B点.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种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3)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而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产生顶端优势,要使②处的芽萌动、加快生长,常用的有效方法是去掉顶芽.
故答案为:
(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两重性
(2)A B 极性运输
(3)去掉顶芽
44.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传入神经 ;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传出神经 .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 垂体 和 内分泌腺 及A结构中的下丘脑.
(3)如果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A的名称是 下丘脑 ,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 反馈作用 .
(4)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是 下丘脑 .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 神经调节 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A下丘脑表示神经中枢,因此①表示传入神经,⑦表示传出神经.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垂体和内分泌腺及A结构中的下丘脑.
(3)如果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A的名称是下丘脑,当激素增多时,能抑制③④的分泌,使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反馈作用.
(4)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故答案为:
(1)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2)垂体 内分泌腺
(3)下丘脑 反馈作用
(4)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5)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016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