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1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科)(9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C.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D.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2.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3.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均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脊髓
4.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5.当人体内缺碘时,分泌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激素
6.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吞噬处理抗原 ②产生淋巴因子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⑤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⑥分化形成浆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7.成年大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升高时,最可能出现( )
A.血糖浓度升高 B.肝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C.糖原分解加速 D.非糖物质加速转化为葡萄糖
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0.下列是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目的多少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正确处理插条后,其形态学的上端可生出根来
D.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下,插条生出的根的数目一定不同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E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一是通过 、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2)图中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 (填“神经”或“体液”)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会对A和垂体起 作用;图中C表示 ,它是由 和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 ,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
(4)当H1N1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对于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 来完成.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科)(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C.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D.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解答】解: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A错误;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B正确;
C、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C错误;
D、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A正确;
B、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B错误;
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协调完成的,C错误;
D、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激素调节启动较慢、作用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A.
3.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均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脊髓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A错误;
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调节中枢,B错误;
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C正确;
D、脊髓是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C.
4.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5.当人体内缺碘时,分泌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
【解答】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人体内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都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故选:D.
6.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吞噬处理抗原 ②产生淋巴因子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⑤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⑥分化形成浆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T细胞的作用: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
【解答】解:①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处理抗原的作用,T细胞不具该功能,①错误;
②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②正确;
③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③正确;
④抗原刺激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④正确;
⑤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⑤正确;
⑥B细胞会分化形成浆细胞,⑥错误.
故选:C.
7.成年大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升高时,最可能出现( )
A.血糖浓度升高 B.肝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C.糖原分解加速 D.非糖物质加速转化为葡萄糖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
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 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3、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答】解:A、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降低,A错误;
B、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B正确;
C、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C错误;
D、胰岛素抑制非糖物质加速转化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
9.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
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解答】解: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
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
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
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是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目的多少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正确处理插条后,其形态学的上端可生出根来
D.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下,插条生出的根的数目一定不同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
【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插枝生根的数目为实验的因变量,A正确;
B、无关变量包括枝条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温度等,B错误;
C、正确处理插条后,其形态学的下端可生出根,C错误;
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E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一是通过 激素 、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2)图中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 体液 (填“神经”或“体液”)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会对A和垂体起 抑制 作用;图中C表示 浆细胞 ,它是由 B细胞 和 记忆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 下降 ,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长期焦虑和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使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T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
(4)当H1N1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抗体 ,对于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来完成.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其中A为下丘脑、B为甲状腺、C为浆细胞、D为效应T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1)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一是通过激素、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2)图中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该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即图中C表示浆细胞,它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长期焦虑和紧张时,会降低T细胞的活性,因而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4)当H1N1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发挥作用的是抗体;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往往通过体液免疫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通过细胞免疫作用进行清除.
故答案为:
(1)激素
(2)体液 抑制 浆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3)下降 长期焦虑和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使淋巴因 子的产生减少,T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4)抗体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016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