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50 K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浏阳二中,雅礼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
命题人:夏剑红 审题人:刘琳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质是利用(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肺炎双球菌抗药性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ABC都有可能
3.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剪刀”是( )
A.限制酶 B.DNA连接酶 C.质粒 D.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4.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没有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5.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6.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方法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荷斯坦牛-------杂交育种 B.三倍体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
C.“黑农五号”大豆——诱变育种 D.抗虫棉——基因工程育种
7.下列与育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从而产生更多新基因
B.杂交育种中F2出现的优良性状个体都需连续自交
C.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比减半
D.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8.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10.环境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12.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于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1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⑦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⑦⑧ C.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
1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有( )
①物种多样性 ②种群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基因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一般地说,干早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早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 在这里 , 干早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 )
A.诱变 B.隔离 C.选择 D.进化
1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17.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激素、呼吸氧化酶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内环境稳态就是血浆渗透压、酸碱度、体温的稳态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8.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生物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20.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 则相应的酶依次( )
A.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
B.DNA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21. 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
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D.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22.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 (1)小腿抽搐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3)尿毒症
(4)组织水肿 (5)高原反应 (6)缺铁性贫血症.
A. (1)(3)(4)(5) B. (1)(2)(4)(5)
C. (1)(4)(5)(6) D. (3)(4)(5)(6)
23.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 , 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尺蛾工业黑化是其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 ,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24.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5. 某动物种群中, ,和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 4:4:1 B.3:3:1 C.1:2:0 D.1:2:1
26. 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27. 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8.下图中, 、 、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 、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
B. 、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C.若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
D. 、、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
29.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6H12O6→2C3H6O3(乳酸)”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0.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31. 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是等位基因,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第125代时,基因型为的个体数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三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2. 下列各种物质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纤维蛋白原、载体 D.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
33.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破裂,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
3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35.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1)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只有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
(4)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人的身高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也有重要作用。
(6)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模型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36. 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的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酶切后得到的分子仍是1000,用I单独酶切得到400和600两种长度的分子,用I、I同时酶切后得到200和600两种长度的分子。该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A. B.
C. D.
37.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 C.7/2200 D.3/800
38.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9.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组织液→血楽→组织液→靶细胞
40. 某学校共有学生1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126 B.54 C.64 D.136
第二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41.(共8分)科学家曾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请回答: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__。
(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
(4)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
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环节。
42.(共12分)在绿色、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流行趋势的当下,不仅国人喜欢,外国友人对神秘而迷人的中医药文化也越来越关注,对中华传统养生观念也越来越推崇。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图中A、B、C是细胞或结构,1、2、3、4是体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 ]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图中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 层膜。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3)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4)重视养生法,其实就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运用了___ 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
43.(共14分)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浓度为0.5%、0.7%、0.9%、
试管
溶液/%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__________
3
0.9
③__________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体积缩小,皱缩
﹪、1.3%的__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 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44.(共16分)已知西瓜(2n=22)早熟(A)对晚熟(a)为显性,皮厚(B)对皮薄(b)为显性,沙瓤(C)对紧瓤(c)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进行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瓤的纯种西瓜,最好选用品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杂交。
子二代中早熟皮薄沙瓤西瓜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是 。
(2)图中__________植株(填数字序号)能代表无子西瓜,
该植物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获得⑦幼苗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 ______;与⑧植株相比,⑩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所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图中的⑥植株属于新物种, 其单倍体_____(可育、不可育)
答案仅供参考:
一、 选择题:(1---30题每空1分,31----40题每空2分,共50分)
1-----5: BBACB 6---10: BADCC 11---15: DDBCC 16--20: BDCDC 21---25: DADBA 26--30: ACCCC
31---35:BDADD A 36---40:DACCC
二、 非选择题:
41、(每空1分,共8分)
(1)种群
(2)生殖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3)基因突变
(4)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42、(每空2分,共12分)
(1) 3 6 (2)A 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
(3)血浆
(4)神经—体液—免疫
43、(每空2分,共14分)
(2)① 1.1﹪ 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4)①偏高 ②无机盐和蛋白质
44、(每空2分,共16分)
(1)乙和 丙; 1/9
(2)⑨; 3;
(3)花药离体培养; 均为纯合子;
(4)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