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37 KB
- 2021-09-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阆中中学校2018年秋高2017级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1.荷兰学者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约1~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照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2.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题中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C.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
D.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3.将兰花的根尖分别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兰花基因组的程序性表达的调节效果不同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因变量为根尖生长情况
C.由上述实验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协调兰花的生命活动
D.空白对照组为将相同的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和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4.右图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6.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B.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它们的斗争
C.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D. 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7.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阶段
C.草本→地衣、苔藓→灌木→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草本→森林→灌木阶段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主要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D.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绿色植物
9.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10.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
B. 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1.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小蜂借助榕树部分雌花的子房产卵,被产卵的子房会终止发育,并且二者在形态结构上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雌花内共存着一种只产卵不传粉的欺骗性榕小蜂。榕树雌花期,传粉者和欺骗者同时被吸引,即使有充足雌花资源,两种榕小蜂均不会产完所有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欺骗性榕小蜂的存在,会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
B.传粉榕小蜂大量利用雌花资源产卵,能使榕树更有效地繁殖
C.若没有传粉榕小蜂的存在,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组成了动植物界经典的协同进化关系
1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着垂直结构
13.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B.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C.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14.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15.右图所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点表示植物茎的向光侧浓度,则d可表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B.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ac段之间 C.对植物施加e点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体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D.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曲线ef段可用于表示根近地侧的状态二、填空题(40分)
16.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逐步蔓延全国,成为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的外来物种。
(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与本地杂草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
丰富度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
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 由于缺乏天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研究人员通过对近十年该地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数量分析,绘制增长曲线发现其呈类似____________增长,这属于构建
____________模型。
(3) 加拿大一枝黄花全草可入药,有散热去湿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 价值。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中发现一种刺吸其汁液的昆虫,现有地区欲用这种
昆虫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蔓延,这利用了生物间___________关系,属于
____________防治。
17.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 kJ/(m2·y)〕,请分析回答:
(1)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
(2) 太阳能主要通过图中______(填字母)生物的___________(填文字)过程输入到由图中 A、B、C、D 等生物构成的_____________中,E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上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1) 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____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
______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2) 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C
B
B
A
D
D
D
B
B
A
D
D
二、填空题
16.(1)竞争
下降 降低
(2) J 型
数学
(3)直接
寄生 生物
17.(1)食物链
食物网
(2)A 光合作用 群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①②③④⑦
(4)14%
(5) 自我调节 负反馈
(6)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