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50 KB
  • 2021-09-30 发布

【生物】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与生理活动有关的是 ‎①细胞膜的流动性②细胞骨架 ③溶酶体 ④线粒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详解】①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①正确;‎ ‎②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②正确;‎ ‎③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③正确;‎ ‎④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④正确。故选C。‎ ‎2.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当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下列细胞器的合成未直接受影响的是 A. 溶酶体和液泡 B. 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会直接影响含膜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详解】A、溶酶体和液泡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A错误;‎ 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不含膜结构,都不受该药物的影响,B正确;‎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C错误;‎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D错误。故选B。‎ ‎3.在人的心肌细胞中,明显比腹肌细胞中多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内质网 D. 核糖体 ‎【答案】A ‎【解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不同的细胞器中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有所不同,如需要耗能的细胞中线粒体比较多,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多,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的代谢旺盛,需能多,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A正确;‎ B、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错误;‎ C、内质网在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中数量较多,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般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D错误。 ‎ 故选A。‎ ‎4.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的结构是( )‎ A.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C. 核膜、线粒体、叶绿体 D. 溶酶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具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 ‎【详解】A、内质网单层膜无DN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高尔基体单层膜无DNA,A错误;‎ B、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B正确;‎ C、核膜双层膜,无DNA,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C错误;‎ D、溶酶体无DNA,有单层膜,叶绿体有双层膜又含有DNA分子,高尔基体单层膜无DNA,D错误。故选B。‎ ‎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大肠杆菌②噬菌体③细菌④酵母菌⑤乳酸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如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HIV等)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 ‎②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错误;‎ ‎③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 ‎④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细胞,④错误;‎ ‎⑤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细胞,⑤正确。故选D。‎ ‎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教 D. 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A错误;‎ B、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大肠杆菌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 ‎7.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分别浸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是 A. 涨破、皱缩 B. 皱缩、皱缩 ‎ C. 皱缩、涨破 D. 膨胀、膨胀 ‎【答案】C ‎【解析】红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置于不同的溶液中后,其形态会皱缩、基本不变或涨破。‎ ‎【详解】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当红细胞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细胞质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红细胞失水皱缩;当红细胞被浸入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红细胞吸水涨破;C正确。‎ ‎8.有些物质需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下列物质中,出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 K+ B. Na+ C. 氨基酸 D. O2‎ ‎【答案】D ‎【解析】A、K+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B、Na+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B错误;‎ C、氨基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C错误;‎ D、O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 ‎9. 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定是活细胞,但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一定还是活细胞。‎ ‎【详解】质壁分离实验中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溶液可以通过细胞壁而不能通过原生质层,A错误;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该细胞具有活性,因为只有活细胞才能因为内外溶液差而产生质壁分离,B正确;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细胞正在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C错误;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中央液泡失水,逐渐变小,进而使原生质层、细胞壁均向内收缩,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 C. 甲>乙,且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答案】A ‎【解析】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详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故选A。‎ ‎【点睛】抓住分析关键:水分子渗透作用的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 ‎11.下列对细胞内的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 DNA 和 RNA 的碱基共有 5 种 B. 构成 DNA 和 RNA 的核苷酸共有 5 种 C. 同种无机盐在不同生物中的作用完全相同 D. 脂肪和磷脂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答案】A ‎【解析】A、构成 DNA 和 RNA 的碱基共有 5 种,A正确;‎ B、构成 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 构成 RNA 的核糖核苷酸有 4 种,故细胞内的核苷酸共有8种,B错误;‎ C、同种无机盐在不同生物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而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故二者的组成元素不同,D错误。故选A。‎ ‎12.下列有关氨基酸、多肽链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只有C、H、O、N四种元素 B. 遇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 C. 都是生物大分子 D. 通常都含有羧基 ‎【答案】D ‎【解析】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元素是C、H、O、N,有的氨基酸含有S等元素,A错误;‎ B.多肽链和蛋白质中均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而氨基酸中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B错误;‎ C.只有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每个氨基酸或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每分子蛋白质含有的羧基数=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链数+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D正确。故选D。‎ ‎13.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A. 7:16:6 B. 7:14:5 C. 8:14:5 D. 8:12:5‎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通式为:.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因此只要知道R基团即可写出相应氨基酸的结构式.据此答题.‎ ‎【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已知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是-CH2-CH2-COOH,将其代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即可写出丙氨酸的分子结构式(C3H702N)和谷氨酸的分子结构式(C5H904‎ N).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为C3H7O2N+C5H9O4N-H2O=C8H14O5N2,其中C、H、O的原子比例为8:14:5.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只要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能根据题干条件写出丙氨酸和谷氨酸的结构式,进而写出两者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再数出其中C、H、O的原子数即可正确答题.‎ ‎14.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但二糖不能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B.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C.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 D.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后,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答案】B ‎【解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半透膜;另一个是要有浓度差。‎ ‎【详解】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高浓度的一侧吸水能力强,故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A正确;‎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高浓度的一侧液面较高,浓度也较高,B错误;‎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不构成渗透装置,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故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C正确;‎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后,尽管半透膜两侧浓度不等,但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D正确。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 b 均为 4 种 C. 若 m 为尿嘧啶,则 a 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D. 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 6 种 ‎【答案】D ‎【解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A、T、G、C)含氮碱基;‎ RAN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A、U、G、C)含氮碱基。图中m为碱基、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病毒内有4种核苷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等有细胞结构的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则a为核糖,C错误;‎ D.若a是脱氧核糖,则b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NA彻底水解后产生1种磷酸、1种五碳糖、4种碱基共6种化合物,D正确;故选D。‎ ‎【点睛】病毒中只有DNA或RAN,所以病毒中有4种核苷酸;有细胞结构的有DNA和RNA,细胞中有8种核苷酸。‎ ‎16.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磷脂分子,与③共同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B. 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C. 细胞膜的功能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 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文分析,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蛋白质。‎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①是糖链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B正确;‎ C.细胞膜的功能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错误;‎ D.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7.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 功能②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 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③有一定关系 D.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通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文分析,图中表示细胞膜的部分结构:①表示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表示细胞膜上的结构对信息的识别与检测;④表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在原始海洋中保障了细胞内部的相对稳定,生命起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功能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B错误;‎ C.激素的调控作用是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③有关,C正确;‎ D.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信交流的作用,D正确;故选B。‎ ‎【点睛】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8.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C. 随时保持临时装片中有水状态 D. 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 ‎【答案】A ‎【解析】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要注意:①要保持细胞活性;②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③要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调至高倍镜观察。‎ ‎【详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A错误;‎ B.用显微镜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C.观察叶绿体时应随时保持临时装片中有水状态,C正确;‎ D.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D正确;故选A。‎ ‎【点睛】观察叶绿体时要保持细胞活性,在载玻片中滴加清水。‎ ‎19.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中心体,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④是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文分析:图中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主要场所,B正确;‎ C.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④是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D正确。故选A。‎ ‎【点睛】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 ‎20.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B. 溶酶体内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 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 ‎【详解】A.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通常用差速离心法,故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酶的合成场所不是溶酶体,故B错误;‎ C.中心体广泛分布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间期复制分裂,前期移至细胞两极,故C正确;‎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说明二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相似,故D正确。故选B。‎ ‎【点睛】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部分是RNA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1.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C。‎ ‎22.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细胞中 B. 三者都含有 DNA C. 三者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D. 三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答案】C ‎【解析】高尔基体:由数个扁平囊泡堆在一起形成的细胞器,有单层膜结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有酶和少量的DNA和RNA,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有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基粒之间有基质,基质中有酶和少量的DNA和RNA,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植物的根部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高尔基体重不含有DNA和RNA,B错误;‎ C.三者都具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上有蛋白质,故三者膜结构中都有蛋白质,C正确;‎ D.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高尔基体是单层膜,D错误;故选C。‎ ‎【点睛】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属于半自主型细胞器。‎ ‎23.如图所示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4 是形成核糖体和蛋白质的场所 B. 2 是 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通道 C. 3 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它与染色体是不同物质在细胞同一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表示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2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③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5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详解】A.核糖体是有rRNA和蛋白质构成,RNA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2是核孔,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RNA可以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而DNA既不能进入细胞核也不能出细胞核,B错误;‎ C.3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状态,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D。‎ ‎【点睛】核孔控制大分子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能进,RNA能出,DNA既不进也不出。‎ ‎24.下列概念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 ①表示固醇,②③④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 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③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①表示糖类,②③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 ①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③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核膜 ‎【答案】A ‎【解析】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A错误;‎ B.核糖核苷酸由含氮碱基、核糖、磷酸三部分组成,B正确;‎ C.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C正确;‎ D.双层膜的细胞结构包括线粒体、叶绿体、核膜,D正确;故选A。‎ ‎25.下列关于细胞的有关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B. 细胞的核膜、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中都含有 N 和 P C. 核糖体和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能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C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水解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的“酶仓库”“消化系统”;生物膜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详解】A.溶酶体能分解多种物质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正确;‎ B.生物膜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其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还有蛋白质,所以含有的元素C、H、O、N、P,B正确;‎ C.溶酶体有膜结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D正确;故选C。‎ ‎【点睛】细胞中没有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26.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描述正确的是 A. 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叶肉细胞中能大量储存 B.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D. 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 ‎【答案】B ‎【解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大量储存,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少的,且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错误;‎ B、Mg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的ATP是由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直接提供能量的,B正确;‎ C、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C错误;‎ D、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D错误。故选B。‎ ‎27.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 D.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 (一)产生还原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①反应物水,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①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①是水,②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②为氧气,D正确.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一)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①是反应物水,②是反应物氧气.‎ ‎28.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ATP分子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A ‎【解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有2个。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由分析可知: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正常细胞中通过ATP与ADP相互转换,完成供能过程,故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正确;‎ C、ATP分子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C正确;‎ D、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构成的,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故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D正确。故选A。‎ ‎29.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中产生的CO2可进入叶绿体中被利用 B. 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还原O2‎ C. 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 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A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进入线粒体内膜,可以还原氧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产生的ATP可以为各项耗能的生命活动供能,如细胞核中DNA的复制等,C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D错误。‎ ‎30.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 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答案】A ‎【解析】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b、c都为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能量,A错误;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也就是ATP的水解,图甲中的c键断裂,也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D正确。‎ ‎31.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知道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同时需要知道鉴定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酒精需要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 ‎32.在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答案】C ‎【解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详解】由分析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不难看出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产水;无氧呼吸的[H]来自于第一个阶段,来自于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乳酸或酒精,C正确。故选C。‎ ‎33.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I、II分别表示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 B. O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 O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D. O2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 ‎【答案】C ‎【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消耗的氧气将逐渐增多,由此可推知曲线Ⅱ可表示O2的消耗量,则曲线Ⅰ可表示CO2的产生量,A项正确;由图可知在O2浓度为b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6molO2,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mol、产生6molCO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0-6=4mol,则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2mol。因此可知O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B项正确;O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酵母菌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项错误;O2浓度为d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细胞呼吸产生的[H]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34.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既可在体内合成又可来自食物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不仅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还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等许多重要功能 ⑥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⑦‎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其多数为有机物,少数为无机物 A. ①③④⑦ B. ①②⑤⑦ C. ①④⑥⑦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①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故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正确;‎ ‎②酶只可以在体内合成,不能来自食物,②错误;‎ ‎③酶催化能力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故温度最适时酶的活性最大,③错误; ‎ ‎④为了保证酶保存的时间较长,故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④正确; ‎ ‎⑤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了催化功能,不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等许多重要功能,⑤错误; ‎ ‎⑥只要条件适宜,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⑥正确; ‎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⑦错误。‎ 故选D。‎ ‎35.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离不开酶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有些酶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C. 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布在不同的细胞器中 D. 酶空间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答案】C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根据酶的化学本质可知酶的产生部位是核糖体或细胞核中。‎ ‎【详解】A、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正常的代谢,代谢过程中需要酶的参加,故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 B、有些酶要到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B正确;‎ C、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酶不都分布在细胞器中,有的还会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酶具有空间结构,才会有催化作用,若空间结构改变,则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 A 和 E 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中方框①中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 A 的元素组成。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 具有多样性,如果其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的__________ 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A 中的_____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3)⑥反应过程为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结构)中,b 的结构通式为: _______‎ ‎【答案】 N、P 空间结构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糖体 ‎ ‎【解析】1、题图分析:A表示DNA,B表示多肽;D表示RNA;E表示蛋白质;图中①表示N、P元素,②表示N元素;③表示脱氧核苷酸聚合成DNA的过程;④表示转录;⑤表示翻译;⑥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链的过程;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氨基酸。‎ ‎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3、每个特定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4、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 ‎【详解】由分析可知:‎ ‎(1)图中方框①中表示的元素为①N、P。‎ ‎(2)E 具有多样性,如果其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A 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3)⑥反应过程为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的核糖体(结构)中,b 的结构通式为: 。‎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另一个突破口为折叠,故可知E是蛋白质,A是DNA。然后再逐步分析。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下图是某生物局部细胞结构和部分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阶段的场所是_____,线粒体内O2/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_____(高、低)。‎ ‎(2)若该细胞是酵母菌细胞,其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__________。‎ ‎(3)在结构上,乳酸菌与该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 ‎【答案】乳酸 线粒体内膜 低 灰绿色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没有成形细胞核等合理答案均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1)图示细胞中有中心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结构,没有叶绿体、液泡,据此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因此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O2和CO2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需要消耗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产物,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因此线粒体内O2/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低。‎ ‎(2)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其中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3)图示的细胞为真核细胞,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所以在结构上,乳酸菌与该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