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70 KB
  • 2021-09-30 发布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6《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检测A(必修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6‎ ‎15‎ ‎16‎ 保护生物多样性 ‎7、8、9、11‎ ‎10‎ 人口与环境 ‎3、4‎ ‎12‎ ‎13‎ 可持续发展 ‎5、10、14‎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 ‎1.现在世界上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要解决的是 (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 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往往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环境问题关键应解决人口问题。‎ 答案 B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B.已经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C.目前已经不再需要控制人口的数量 D.目前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需要引起重视 解析 我国目前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还需要继续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 C ‎3.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 (  )。‎ 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 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解析 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自农业社会以来就有,并不表明人口数量增长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为: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②生活排污量剧增,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生活排污还是生产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侵害都不是必然的。‎ 答案 B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表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等许多方面。‎ 答案 D ‎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6.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解析 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环境(如温度、降水、空气中O2和CO2含量等)的重要“调节器”。它的正常与否对整个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的生物量是极其巨大的。海洋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虽然个体小,但数量极多,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CO2用来合成有机物。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会使大气中的CO2增加,而加剧温室效应。故选A。‎ 答案 A ‎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力的措施是 (  )。‎ A.人工养殖 B.就地保护 C.易地保护 D.克隆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物种,也保护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答案 B ‎8.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 (  )。‎ A.没有被发现的价值 B.表现不出来的价值 C.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D.重要的生态功能 解析 生物多样性“未被发现的价值”应属潜在价值,科研价值属直接价值,生态功能属间接价值。‎ 答案 D ‎9.为了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在山西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数量极少的野马灭绝,对其进行集中圈养。以上措施分别属于 (  )。‎ A.就地保护、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就地保护,将被保护动物迁出生存地集中保护,应属易地保护。‎ 答案 C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 (  )。‎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本题中A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间接价值,C为潜在价值。‎ 答案 A ‎1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 (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质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而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 D ‎1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水源等,说明该工程 (  )。‎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解析 大坝建成后,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B ‎13.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图示曲线近似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 虽然曲线近似为“J”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4.(10分)下图是长江中下游某地区生态模式网络图,据此回答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上述方格中。‎ 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 C.水土流失 D.旱涝灾害增多 ‎(2)为保障本地区农业良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B.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扩大水域和绿地面积 D.绿化造林,兴修水利 ‎(3)砍伐森林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 解析 由图表推导出砍伐森林,使固水、固沙能力减弱,导致水土流失;通过围湖造田来扩大耕地,使流域蓄水能力降低而旱涝增多,直接后果是影响生存,降低生活水平,说明生态破坏主要来自人为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目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 (1)①C ②B ③A ④D (2)C (3)建立自然保护区 ‎15.(11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灾害天气使我国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专家预测如不采取对应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可能减少5%~10%。有关专家认为,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农业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如图为某地建立的低碳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鸭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鸭从植物中获得的能量占鸭同化量的,从害虫中获得的能量占鸭同化量的,则鸭每增加1 kg体重,最少需________植物(水稻、杂草)供给。鸭的数量主要受稻田养鸭场________的限制。‎ ‎(3)乙醇作为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利用植物秸秆生产 乙醇时,植物秸秆经处理后,被微生物A所产生的________酶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微生物B所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图中的生产者为水稻和杂草;根据图中食物关系可知,鸭和害虫都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同时鸭又以害虫为食,则鸭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和竞争关系。(2)鸭为消费者,由消费者计算生产者,应该除以传递效率,据题意应该选择20%的传递效率;鸭所在的食物链有2条,即水稻、杂草→鸭,水稻、杂草→害虫→鸭,根据题中鸭食物分配比例可计算为1×÷20%=4(kg),1×÷20%÷20%=5(kg),则共需生产者4+5=9(kg);种群数量受限于所处环境的最大容纳量。(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在纤维素酶作用下最终转化成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转化为酒精。(4)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1)水稻、杂草(只答水稻或杂草不给分) 捕食、竞争(只答捕食或竞争不给分) (2)9 kg(无单位不得分) 环境容纳量(K值) (3)纤维素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 ‎16.(14分)(2011·济南一模,46)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________。‎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_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蓝藻为原核生物,而绿藻是真核生物。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在傍晚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2)水体出现蓝藻爆发的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从⑤取水点向下游的污染明显加重,说明工厂是污染源。由A、B、C、D对照知B组⑤号以后的水样中蓝藻数量较其他组别多,说明N是限制河流中蓝藻生长的因素,即河流中P含量超标。‎ 答案 (1)成形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低 ‎(2)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酶的活性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