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9.00 KB
- 2021-09-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一生物
—、选择题
1.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
A. 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做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
B. 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反交,F1仍全部衣现高茎
C. 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
D. 杂种高茎与矮茎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融合遗传是1868年由达尔文提出的。它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之间。
【详解】A、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做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A 错误;
B、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仍全部衣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B错误;
C、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高茎与矮茎杂交,F1出现的性状必然是父母在双方之一的性状,即高茎性状,F1高茎自交,后代应该依然是高茎性状,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出现了F1代没有的性状,这与融合遗传是矛盾的,有力的反驳了融合遗传,C正确;
D、杂种高茎与矮茎测交,后代为高茎与矮茎,仍然表现的是亲本具有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D错误。
故选C。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后人工去雄
②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受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人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人工授粉后不套袋隔离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①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开花前,①错误;
②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②正确;
③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
④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④正确;
⑤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⑤正确;
⑥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⑥错误。
故选D。
3.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图解,正确的是
A. 狗的直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一定也相间
C.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性状分离指杂合子的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直毛与短毛是狗的不同性状的表现类型,A错误;
B、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有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B错误;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4.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A. 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
B. 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
C. 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
D. 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所做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中豌豆必须具有一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亲本必须是纯种,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必须进行有性杂交,该过程中正反交实验都要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详解】A、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A正确;
B、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B正确;
C、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因此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C正确;
D、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
B. F1高茎豌豆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C. 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2:1
D. F1高茎豌豆产生两种雌(雄)配子数目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F1显隐性的性状分离比为1:0,只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F1高茎豌豆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说明F1
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但不是最能说明,B错误;F1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6.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模拟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容器内小球的大小、重量及小球的总数量都必须相等
B. 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
C. 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D. 该实验必须重复多次统计组合类型,其统计的结果可能不为1: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因为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雌雄配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因为甲、乙小桶中各有一对两种配子,所以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B正确;
C、因为每次分别从甲、乙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所以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可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C正确;
D、该同学实验重复100次后,因为每次分别从甲、乙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所以Dd概率约为,DD和dd的概率各约为1/4,理论上DD:Dd:dd=1:2:1,其统计的结果可能不为1:2:1,D正确。
故选A。
7.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F2中出现“3:1”“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部分
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 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会与预期相符
D. “假说—演绎法”只能用于遗传学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环节。
【详解】A、F2中出现“3:1”“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
C、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总与预期相符,也有可能相反等,C错误;
D、假说演绎推理,在认识中有重要作用。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以假说演绎推理的形式创立的,D错误。
故选B。
8.采用哪一种方法,可以一次解决下列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度
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 测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 自交、杂交、自交、测交
D. 自交、自交、测交、测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故选:C。
9.将单基因杂合子的某植物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其中的隐性个体。利用余下的植株进行两种不同的实验:
①全部让其自交;
②让其所有植株之间相互传粉。利用①②两种方法所得后带出隐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 1/6、5/12 B. 3/8、1/6
C. 1/9、1/6 D. 1/6、1/9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提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为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即1/3AA,2/3Aa。
①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的比例为2/3×1/4=1/6。
②让其所有植株之间相互传粉,配子概率为A=2/3,a=1/3,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
故选D。
10.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 0 B. 1/4 C. 1/8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1/2=1/8。
故选C。
11.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的实验组合统计数据
组别
表现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一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二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13
262
三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四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五
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517
523
499
507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 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 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D. 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各组亲本分别为:一组HhRr×hhRr,二组HhRr×Hhrr,三组HHRr×hhRr,四组HhRr×HhRr,五组Hhrr×hhRr。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一、四组的亲本都是红花,但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
B、仅分析高茎这一性状,第二组的双亲都是高茎,但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此外从第四组亲本是高茎与高茎杂交,后代有矮茎,也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五组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C正确;
D、据分析可知第三组杂交子代无纯合子,D错误。
故选D。
12.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两个亲本的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
A. 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发生了改变
B. 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程度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在进行受精作用时,配子中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 在进行减数分裂是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进行了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详解】A、遗传因子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这是分离定律,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错误;
D、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原因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点睛】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和一对性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基因的对数,自由组合定律中包含分离定律,理解这个问题就是理解自由组合的关键。
13.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P、p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R、r
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颍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杭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
A. PpRR B. ppRr C. Pprr D. PP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详解】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PpRr,其与丁杂交,根据图示可知,抗锈病与感锈病的表现型比为3:1,则丁控制此形状的基因型为Rr,毛颖与光颖表现型比为1:1,则丁控制此性状的基因型为pp,因此丁的基因型为ppRr。
故选B。
14.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原因的研究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恰当地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巧妙的运用由简到繁的分析方法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C. 合理地运用统计学分析,并通过“测交实验”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
D. 孟德尔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豌豆为闭花传粉、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均为纯合子,具有很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A、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豌豆,由简到繁的研究思路即先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再分析两对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A正确;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B错误;
C、合理地运用统计学分析,并通过“测交实验”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C正确;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在非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现象,而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在减一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的交叉互换就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还有一些显隐性致死的配子,其后代的性状比都不会符合其规律,D正确。
故选B。
15.设控制豌豆黄色和绿色的基因分别是Y、y,控制豌豆圆粒和皱粒的基因分别是R、r。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亲本绿色圆粒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1/4
C. 亲本黄色圆粒自交获得16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
D. F1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F1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即黄:绿=1:1,圆:皱=3:1,可知亲本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
【详解】A、亲本绿色圆粒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据题干“F1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而亲本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故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3+3+1+1)=1/4,B正确;
C、亲本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亲本各能产生四种配子,故自交获得16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C正确;
D. F1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其中YyRR占1/3,YyRr占2/3,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对于粒色,子代中黄:绿=1:1,对于粒形,皱粒为2/3×1/2=1/3,故圆粒占2/3,F1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的性状分离比为(1黄:1绿)×(1皱粒:2圆粒)=1黄色皱粒:2黄色圆粒:1绿色皱粒:2绿色圆粒,D正确。
故选A。
16.对两株高茎玉米(已知高茎为显性性状)分别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和异株异花传粉的两次实验,(假设每株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相等且都能存活),对其后代表现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B. 自交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C. 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 杂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假设高茎由A基因控制,则高茎玉米的基因型为AA或Aa。
【详解】A、当高茎基因型为AA时,自交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A正确;
B、无论高茎玉米基因型为AA还是Aa,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
C、当两株高茎玉米基因型均为Aa时,杂交后代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当两株玉米基因型均为AA、或者一方为AA、另一方为Aa,杂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D正确。
故选B。
17.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和紫色,现选取白色和紫色二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花:3红花:4白花。将F2红花自交,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 1/6 B. 5/9 C. 2/3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花:3红花:4白花,可判断该植物的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此基础上可判断紫花、红花和白花可能的基因型。
【详解】设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将F2红花自交,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1/2)=1/3,则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1—1/3=2/3,选C。
18.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 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F1测交结果可知ac总是在一起,AC总是在一起,所以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C错误。并且A和C在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C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9.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wDd与Wwdd的后代中,白色球状果实几率为
A. 9/16 B. 3/16 C. 3/8 D. 1/8
【答案】C
【解析】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WwDd×Wwdd的后代中,白色球状(W_dd)果实几率为3/4×1/2=3/8,C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果蝇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显性分别是黑身和长翅
B. F1的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
C. F1的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1/3
D. F1中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代表现型可知长翅是显性,根据自交后代表现型黑身:灰身=2:1可知黑身为显性。
【详解】A、因为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所以长翅为显性性状。又因为中黑身个体自交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黑身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干可知,亲本黑身残翅和灰身长翅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得到的的黑身长翅基因型为AaBb,灰身长翅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A基因纯合致死,所以黑身长翅果蝇可产生AABB、AABb、AAbb三种致死基因型的后代,B正确;
C、中黑身个体都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a,彼此交配后有的概率产生致死个体,C错误;
D、因为黑身基因A纯合致死,是显性基因,残翅是隐性基因,所以黑身残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C。
21.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B. 魏斯曼预测并借助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减数分裂过程的存在
C. 通过对马蛔虫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研究证实了孟德尔的部分假说
D.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体现了孟德尔发现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其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
B、魏斯曼大胆推测了减数分裂的概念,但没有证实,B错误;
C、通过对马蛔虫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的研究证实了孟德尔的部分假说,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体现了孟德尔发现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22.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两个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
C.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D. 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可形成两种类型的四个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两个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是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可形成两种类型的两个精子,D错误。
故选D。
2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能够配对
B. 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定都相同
C. 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定是一个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其中的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般都相同,B错误;
C、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所以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只有两两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才能构成一个四分体,D错误。
故选:C。
24.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不均等分裂
②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
③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不均等分裂,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均等分裂,①正确;
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发生联会现象,②错误;
③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正确;
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四分体,④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图是纤维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图象,识别不同时期
B.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C. 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象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③④②⑤
D. 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图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作为识别不同时期的标志,A正确;
B、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C错误;
D、图②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
26.下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
B. a′与b或者c′与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 发生交叉互换后,aa′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 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
【详解】A、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A正确;
B、a′与b或者c′与d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都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
C、发生交叉互换后,aa′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
D、四分体是染色体复制后经联会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甲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丙图分别表示细胞(2n=8)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
B.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所述的情况
C.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
D.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数目,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A错误;
B、卵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会出现丙图所述的情况,B错误;
C、甲图不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据分析可知,该图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C错误;
D、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28.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
D.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这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详解】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识记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再做出准确的判断。
29.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中细胞核有两个,一个来自精子,另一个来自卵细胞
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先相互识别,再进行融合
④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合在一起,共4n条染色体
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①受精卵中细胞核有一个,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细胞核融合形成的,①错误;
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先相互识别,再进行融合,③正确;
④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合在一起,共2n条染色体,④错误;
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错误。
故选B。
30.性染色体为XY的精子(a)和YY的精子(b)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详解】(1)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性染色体为XY的精子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2)Y和Y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性染色体为YY的精子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和Y这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ABO血型是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A血型的基因型是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根据题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个AB型男性与一个O型女性婚配,女儿是A型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ABO血型还受到19号染色体上H、h基因控制,大多数个体为H_,能合成H物质,该物质在IA或IB基因作用下形成A抗原或B抗原,血型表现为A型或B型;极少数个体为hh
,无法合成H物质,也就无法形成A抗原或B抗原,从而导致O型血型(例如:hhIAIB、hhIAi、hhIBi、hhii,其表现型都为O型血)。请分析回答:
①人类ABO血型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一个AB型男性与一个O型女性婚配,两个女儿其中有一个是O型,另一个是AB型,据此推测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妻子的基因型至少写出三种)
【答案】 (1). 1/2 (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ABO血型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 (4). HhIAIB (5). hhIAIB或hhIAIA或hhIBIB或hhIAi或hhIBi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详解】(1)分析题干可知:AB型男性的基因型为IAIB,O型女性的基因型为ii,二者婚配,女儿是A型的概率是1/2。
(2)①人类ABO血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理由是根据题干中“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可知,具有凝集原A的人一定有H基因和IA基因。根据题干中“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AB型男性基因型为H-IAIB,O型女性基因型为hh--,由于两个女儿其中有一个是O型,基因型为hh--,一个是AB型,基因型为H-IAIB,据此推测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基因型分别为HhIAIB和hhIAIB或hhIAIA或hhIBIB或hhIAi或hhIBi。
【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亲本基因型,并由此推知子代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2.下图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遗传。该植物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性状的遗传涉及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若将F2中蓝花植株随机传粉,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 (1). AAbb和aaBB(或 aaBB 和AAbb) (2). AaBb (3). 3 (4). 蓝花:白花=8:1 (5). 5/9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基因型为A-B-,蓝花基因型为A-bb(或aaB-),白花基因型为aaB-(或A-bb)、aabb。
【详解】(1)据分析可知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故图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或 aaBB 和AAbb),F2白花基因型为aaB-(或A-bb)、aabb,有3种。
(2)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随机传粉,A配子概率为2/3,a配子概率为1/3,子代中aabb比例为1/9,A-bb比例为8/9,故蓝花:白花=8:1。AAbb的比例为4/9,故纯合子比例为1/9+4/9=5/9。
【点睛】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亲本基因型,并由此推知子代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3.甲图中A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A〜F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__。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次级卵母细胞时段位于_________段,若不考虑染色体复制的过程,丙图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_________段。
(3)图甲中A细胞在形成卵细胞C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了三个极体,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应的三个极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 (1). A、B、D (2). D (3). B (4). ef (5). DE (6). A (7). B (8).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体细胞、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为卵细胞或极体、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结合分析,图甲中A〜F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D。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B。
(2)分析乙图:ab段为G1期,bc为S期,cd为G2期,de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ef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fg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乙图中次级卵母细胞时段位于ef段,若不考虑染色体复制的过程,丙图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DE段。
(3)伴随卵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其中有一个和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样的,另外两个极体染色体组成一样并且和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互补,故对应的三个极体分别是A、B、B。
【点睛】识记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能够对题干中各图及曲线所处时期做出准确判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34.某种昆虫的翅膀颜色有黄色和黑色,长度有长翅和短翅。两对相对性状各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E、用e表示,后者用D、d表示),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该种昆虫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黄色短翅×黑色长翅B→黄色长翅:黄色短翅=1:1
实验2:黄色短翅A×黑色长翅C→全为黄色长翅
实验3:黑色长翅B×黑色长翅C→全为黑色长翅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给出的三组实验可以判断,昆虫翅膀黄色和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实验1和3中子代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实验2中的子代测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此过程的遗传图解________。
【答案】 (1). 黄色 (2). 由实验1(或者实验2)可知亲本黄色和黑色,但子代都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3). EeDd 和 Eedd (4). eeDD和eeDd (5). 黄色长翅:黄色短翅:黑色长翅:黑色短翅=1:1:1:1 (6).
【解析】
【分析】
根据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分析题干可知实验1为Eedd×eeDd,实验2为EEdd×eeDD,实验3为eeDD×eeDD或者eeDD×eeDd。
【详解】(1)根据所给出的三组实验可以判断,昆虫翅膀黄色和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黄色,判断依据是由实验1(或者实验2)可知亲本是黄色和黑色,但子代都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2)实验1黄色长翅、黄色短翅的基因型为EeDd 和 Eedd,实验3中子代黑色长翅的基因型为eeDD和eeDd。
(3)实验2中的子代为EeDd,对其测交,即EeDd×eedd,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短翅:黑色长翅:黑色短翅=1:1:1:1。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
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实验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