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四)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糖类和蛋白质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A )
A.C、H、O
B.C、N、O
C.C、H、S
D.C、O、S
解析:糖类组成的元素是C、H、O,蛋白质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蛋白质含有S。
2.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D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
3.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的良好储能物质是( C )
A.糖类
B.ATP
C.脂肪
D.蛋白质
解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
担者。
4.人体发育都开始于受精卵,但是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这是( B )
A.细胞衰老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增殖的结果
D.细胞癌变的结果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人体发育开始于受精卵,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可证明
( B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DNA分子的载体是染色体
D.DNA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解析:该实验中没有涉及变异,细菌没有染色体,更没有说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6.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为显性。若要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其比例为9∶3∶3∶1,则应选择的亲本为( B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解析: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亲代是双杂合子自交。
7.下列概念与实例的相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D )
A.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B.纯合子——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
C.等位基因——基因A和a
D.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
解析:每对基因均纯合时,如aaBB为纯合子。
8.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进行“ADP+Pi+能量ATP”反应的场所是( B )
A.叶绿体外膜
B.类囊体薄膜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基质
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ATP,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9.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取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A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10.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B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解析:测交是指与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B正确。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
B.隔离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改变属于定向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产生新物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2.与动物的脑相比,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C )
A.运动功能
B.听觉功能
C.语言功能
D.视觉功能
解析: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与动物的脑相比,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功能。
13.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 )
A.骨骼肌
B.立毛肌
C.血管平滑肌
D.皮肤毛细血管
解析: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中寒冷属于刺激,反应是骨骼肌战栗,所以效应器是骨骼肌。
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 B )
A.神经—体液调节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解析: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5.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C )
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血友病属于遗传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16.下列生物中,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 D )
A.鲫鱼
B.仓鼠
C.麻雀
D.菜地中的蜗牛
解析:鲫鱼、仓鼠和麻雀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菜地中的蜗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是( D )
A.自然资源的危机
B.加剧了环境污染
C.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
D.火山爆发、地震灾害
解析:人口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加剧,引发自然资源的危机;人口增长使得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环境;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土地资源丧失;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属于自然灾害,这与人口增长无关。
18.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是“S”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不变
解析:种群“J”型曲线出现在理想条件下,即食物充足,空间宽裕,无天敌或者天敌较少;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是“S”型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值时,出生率大约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
19.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与C5含量的变化是( C )
A.C3增多、C5减少
B.C3增多、C5增多
C.C3减少、C5增多
D.C3减少、C5减少
解析: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C3化合物在NADPH的还原作用下形成有机物或C5化合物。此时中断CO2供应,C5化合物不能与CO2结合成C3化合物,短时间内使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20.荠菜三角形角果植株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F1所结果实全是三角形角果,F1自交获得F2,F2所结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为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15∶1。若F1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则后代所结果实分离比是( B )
A.不确定
B.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3∶1
C.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2∶1
D.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4∶1
解析:假设荠菜角果形状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题干可知,F2所结果实性状分离比为15(9A B +3A bb+3aaB )∶1(aabb),因此F1的基因型为AaBb,卵圆形角果的基因型为aabb,则二者杂交子代的性状比为3(1A B +1A bb+1aaB )∶1(aab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 ,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是 。由以上实例可看出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 。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的特点是具有 。
(3)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融合,通过比较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实验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②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1)由图可知,b表示自由扩散,cd都是协助扩散,因此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由于图乙中①表示自由扩散,所以b与图乙中①相符;②表示主动运输,与图甲中的a一致。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①因为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②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bcd b a 选择透过性
(2)一定的流动性(2分)
(3)①温度(2分) 细胞膜的流动性(2分)
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2分)
22.(14分)摩尔根及其团队在研究果蝇眼色时,发现F1的雌雄红眼杂交,后代白眼占1/4,且都是雄果蝇(如图)。
针对这个现象,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不成立的理由是 。
(2)若假设2成立,F1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则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有 种。
(3)摩尔根还做了一个回交实验(让亲代白眼雄果蝇和F1红眼雌果蝇交配),该实验的结果不能否定假设2或假设3,原因是
。
(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采取的杂交方案为 ,
后代应出现的结果是 。
(5)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种。
解析:(1)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则亲本果蝇的雄性后代应均为白眼,与实验结果相矛盾,因此假设1不成立。
(2)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杂交得到的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红眼,一半表现为白眼,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3∶1);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雌性有3种,雄性有4种,共有7种基因型。
(3)控制白眼的基因(w)不论位于X和Y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让亲代白眼雄果蝇XwY?和F1红眼雌果蝇XWXw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区分假设2或假
设3。
(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5)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2=5(种);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则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3=15(种)。
答案:(每空2分)
(1)F1出现红眼雄果蝇(或F1没有白眼雄果蝇)
(2)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
眼=3∶1) 7
(3)根据假设2和假设3推导出的结果相同,回交实验的结果都是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4)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 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5)15
23.(14分)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 (填数字序号),④中的物质可进入 (填图中序号)。
(2)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O2浓度 (填“>”“<”或“=”)液体②处;在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将 。
(3)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P等离子有关。
(4)某些人接触花粉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 。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常常通过抑制原输入信息使输出信息减弱,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解析:(1)由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④是组织液,内环境由①③④
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②,④组织液中的物质可进入①②③。
(2)O2和CO2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细胞代谢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正常情况下,液体④组织液处的O2浓度>液体②细胞内液处。饥饿时,血糖含量下降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3)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值的调节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HP等离子有关。
(4)某些人接触花粉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过敏反应。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过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② ①②③
(2)>(1分) 升高(1分)
(3)无机盐、蛋白质 HC
(4)过敏反应 负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