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10-11 发布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生物8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 B. 激素、抗体、酶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C. 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 D. 水稻细胞中由C、G、T、A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7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核苷酸的种类总共是8种,分别是组成DNA的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A、大分子的化合物主要指的是有机大分子,例如糖类,蛋白质,核酸。在生物体内C元素是干重最多的元素,但不能说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 B、酶发挥作用后不会失去生物活性,B错误;‎ C、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中,蛋白质、核酸可以因物种不同而不同,但其他分子如磷脂等却是相同的,C错误;‎ D、含有C的核苷酸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G的核苷酸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T的核苷酸只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A的核苷酸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一般比较微小,通常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B. 一般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全部遗传信息 C. 物质进出细胞速率与其体积大小呈负相关 D.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能进行独立的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详解】细胞器形态微小,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A正确。一般情况下,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正确。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不是物质进出细胞速率,C错误。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D正确。‎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都含有C、H、O元素,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B.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C.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 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调节、免疫、运输等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成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质和糖类,都含有C、H、O元素,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细胞生物包括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与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B正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C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如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运输作用等,D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C选项的判断,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B. 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D. 衰老的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加快,因此老年人会长“老年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象与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A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无核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相关基因不处于活动状态,B错误;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能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C错误;老年人会长“老年斑”是因为衰老细胞色素积累导致,D错误。‎ ‎【点睛】细胞内衰老细胞的特点: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5. 下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的聚合过程。若由脱氧核苷酸分子聚合形成的小分子DNA共有500个碱基对,则其缩合过程中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数、产生的水分子数、该DNA分子中羟基(-OH,碱基中不含羟基)数分别是(  )‎ A. 499,499,502 B. 998,998,501‎ C. 998,998,1004 D. 998,998,100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DNA是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即每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就脱去一分子水;由图可知,每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羟基(-OH),且每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就少一个羟基;每个脱氧核苷酸的3′位置有一个羟基。‎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磷酸二酯键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目=脱氧核苷酸数目-脱氧核苷酸链数=500×2-2=998个;该DNA分子中羟基(-OH)数=脱氧核苷酸数目×2-磷酸二酯键数目+脱氧核苷酸链数=500×2×2-998+2=1004个。即C正确。‎ 故选C。‎ ‎6.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牛胰岛素结晶,其大致过程是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先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胰岛素A、B两条肽链,再催化两条肽链间形成二硫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上述合成胰岛素的方法必须利用mRNA为模板 B. 该胰岛素中的肽键是一些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参与形成的 C. 形成二硫键后,A、B两条肽链的肽键数目增多、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D. 若饥饿小鼠被注射该产物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则说明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详解】A、牛胰岛素合成是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肽链,故不需要mRNA作为模板,‎ A错误;‎ B、牛胰岛素中的肽键主要是由中心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结合形成,B错误;‎ C、形成二硫键后,A、B两条肽链的肽键数目不变,C错误;‎ 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若饥饿小鼠被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则说明产物具有生物活性,D正确。‎ 故选D。‎ ‎7. ATP是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快 B. 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C. 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 D. 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方便供能。‎ ‎【详解】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快,A正确;‎ B、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的基质,用于暗反应,B错误;‎ C、ATP合成酶除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外,还可存在与细胞膜上,C错误;‎ D、ATP的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A。‎ ‎8. 人体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的益生菌,有维持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肠道益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 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 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其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 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酵母菌、益生芽孢菌、丁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等。‎ ‎【详解】A、无丝分裂为真核生物如蛙的分裂方式,细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酵母菌的增殖方式主要为有丝分裂,A错误; B、细菌无线粒体,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抗生素有杀菌的作用,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其平衡,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基粒由多个类囊体叠成,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光反应的酶 B.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增大分解葡萄糖的酶的附着面积 C. 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仅由蛋白质构成,他们都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 D. 硅肺是一种溶酶体病,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叶绿体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它由多个类囊体叠成,其上分布有光反应所需的光合色素和相关的酶,A正确;‎ B、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增大催化[H]和O2反应的酶的附着面积,B错误;‎ C、核糖体的组成中除有蛋白质外,还有rRNA,C错误;‎ D、硅肺是一种溶酶体病,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内缺乏合成分解硅尘的酶基因,直接原因才是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 ‎10. 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变化的原因是光斑移动造成的,与叶绿体中ADP和NADP+的浓度无关 B. 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浓度,图中b点比a点高 C. 光斑开始,光合作用开始,光斑移开,光合作用停止 D. 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不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光斑开始和光斑移开时氧气和二氧化碳量变化的情况,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光照先有光反应,因此图中a点氧气释放先增加,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吸收在后;光照停止(c点)后,但是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还在,使暗反应继续进行。‎ ‎【详解】ab段“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限制的原因是ADP和NADP+浓度的限制,A错误;图中a到b之间氧气释放速率逐渐降低,但是一直在释放,因此b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B正确;图中光斑开始前和移开后氧气释放速率都大于0,说明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由于最终两条线重叠,说明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明确光照影响光反应阶段,进而影响暗反应将段,并能够根据氧气的释放速率的值判断是否有光合作用的进行。‎ ‎11. 下图为植物根尖根毛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 B. 通常情况下A细胞比根毛细胞的渗透压低,所以能从根毛细胞中获得水分 C. 若用碱性染料对上述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某些细胞有清晰的染色体 D. 土壤中的NO3-随着水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参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A、根毛区的细胞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细胞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 B、渗透压高,吸水能力强,通常情况下A细胞比根毛细胞的渗透压低,因此不易从根毛细胞中获得水分,B错误; C、根毛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若用碱性染料对上述细胞进行染色,看不到染色体,C错误; D、土壤中的NO3-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参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合成,D错误。 故选A。‎ ‎12. 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详解】A、缓冲液的pH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A正确;‎ B、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B正确;‎ C、碘液遇淀粉变蓝,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C正确;‎ D、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一组排除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方案设置的对照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D。‎ ‎13. 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B. 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 C. 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 D. 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过程,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过程①产生NADPH,过程③消耗NADH,B错误;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还有其他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要通过呼吸消耗有机物,C错误;过程③中ATP的合成需要能量,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 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能量和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蔗糖进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 结构①和②是控制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且具有催化作用 C. 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可影响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 D. 据图分析,该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也能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H+泵出,可见细胞内的H+泵出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为主动运输,“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可见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吸收外界溶液的蔗糖。‎ ‎【详解】A、H+出细胞需要消耗ATP,所以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蔗糖与H+协同转运进细胞,利用了电势能,为主动运输,A错误;‎ B、从图中看出①可以催化ATP的水解且可转运H+,B正确;‎ C、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依赖于细胞内外H+浓度差,但是H+浓度差的维持和能量供应有关,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而有氧呼吸受到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所以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可影响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C正确;‎ D、从图中看出,该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也能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A。‎ ‎15. 下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 B. 图中曲线Ⅲ在12点左右d点下降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C. 叶肉细胞在图中的c、e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 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图分析曲线中,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且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Ⅲ曲线与Y轴的交点表示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呼吸作用量降低;c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二氧化碳释放减少造成的,A正确;‎ B、曲线Ⅲ12点左右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并没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呼吸作用较光合作用增强更明显,对照净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 C、图中c、e两点整个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由于植物体内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 D、与d点相比,e点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ATP和NADPH的合成量下降,C3的还原减弱,故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下降,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是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 A. 氨基酸→胰岛素;ATP→ADP+ Pi B. 氨基酸→RNA聚合酶;[H]+ O2→H2O C. 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D. 葡萄糖→淀粉;H2O→[H]+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胰岛A细胞。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含有的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即为细胞分化。‎ ‎【详解】A、胰岛A细胞含有胰岛素基因,但不能合成胰岛素,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A错误;‎ B、氨基酸合成RNA聚合酶,[H]+ O2→H2O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代谢基础,B正确;‎ C、胰岛A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则染色质不能形成染色体,C错误;‎ D、葡萄糖聚合形成淀粉,以及水的光解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17. 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它镶嵌于膜脂的特性使这一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下图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B. 如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 C. 如蛋白质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 D. 如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的蛋白质有的覆盖在表面,有的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从作用上讲,有的可作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中起作用;有些 蛋白覆盖在表面还可以和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有细胞识别的作用;有些具有催化作用等。‎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所以A与B两种蛋白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样才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A错误;‎ B、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B正确;‎ C、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的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后者消耗ATP,C正确;‎ D、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8. 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液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0→t2时段,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慢 C. 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中t1、t2、t3时期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均可能变成灰绿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详解】A、据图分析,0→t2时段,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先明显降低后缓慢降低,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A错误;‎ B、t3时培养液中氧气的消耗速率比t1时低,而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与t1时相近,说明t3时以 无氧呼吸为主,其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错误;‎ C、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若降低‎10℃‎培养,有关酶的活性会降低,则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图中t1、t2、t3时期酵母菌都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故培养液滤液中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都可以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D。‎ ‎19. 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天 不死性 ‎120天 ‎5〜7天 能否分裂 能 能 不能 大多数不能 A. 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 B. 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C. 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凋亡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最终形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和细胞。‎ ‎【详解】A、白细胞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病原体,因此更新速度快,A正确;‎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于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突变失去功能导致的,B错误;‎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 D、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使得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控制、恶性增殖的癌细胞。‎ ‎20. 下列实验探究活动中都用到了酒精,有关酒精的作用和体积分数叙述均正确的有( )‎ 序号 实验名称 酒精 作用 体积分数 ‎①‎ 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00%‎ ‎②‎ 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95%‎ ‎③‎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50%‎ ‎④‎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 ‎70%‎ ‎⑤‎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析出DNA ‎70%‎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等。‎ ‎【详解】①叶绿体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①正确;‎ ‎②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需要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按照1∶1的比例配制,②错误;‎ ‎③脂肪的检测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③正确;‎ ‎④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用70%的酒精、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④正确;‎ ‎⑤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⑤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绿叶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检测脂肪、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1. 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 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 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 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 ‎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A错误;‎ B、Na+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通道蛋白只能进行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C正确;‎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硝化细菌代谢过程中既有O2的产生又有O2的消耗 B. 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与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联系 C. 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 D. 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癌变的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A、硝化细菌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因此硝化细菌代谢过程中既有O2的产生又有O2的消耗,正确;‎ B、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可以分泌小泡(囊泡),与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联系,正确;‎ C、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而且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含有很多固醇类物质,且和糖蛋白和糖脂进行相互交联,进一步加固了溶酶体膜的稳固性。因此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正确;‎ D、tRNA的作用是运输氨基酸,因此种类是不变的,错误;‎ 故选D。‎ ‎23. 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B.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 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14C2H5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因此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A正确;‎ B、35S标记甲硫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因此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正确;‎ C、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只有1个,因此所占比例为25%,C错误;‎ D、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水稻先利用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可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形成酒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14C2H5OH,D正确;‎ 故选C。‎ ‎24.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造血干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网织红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与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 C、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造血干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线粒体,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为情境进行考查。解答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细胞呼吸、细胞分化、细胞凋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进而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以题意呈现的“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绿的RNA”为切入点,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5. 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下图是导致正常细胞成为癌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移位均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B. 若图示的三个过程发生在体细胞中,则癌症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C 图示三个过程都会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胞无限增殖 D. 原癌基因需要在致癌因子的诱发下才能进行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图中显示正常细胞成为癌细胞的三种途径。‎ ‎【详解】A、从图中看出无论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移位导致蛋白质异常活性或正常蛋白质量特别多,造成细胞癌变,A正确;‎ B 、原癌基因发生的变化发生在体细胞一般是不遗传给后代的,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B正确;‎ C、从图看出三个过程都会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引起细胞癌变,癌细胞无限增殖,C正确;‎ D、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但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的表达不需要致癌因子的诱发,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物圈中许多植物和动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2)上述各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图甲是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据图判断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___。‎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细胞增殖 ④信息交流 ⑤细胞分化 ‎(4)图甲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写结构名称)。‎ ‎(5)上述4个结构所代表的生物体中,___________肯定不遵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答案】 (1). 细胞代谢 (2).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3). 蛋白质和核酸 (4). ②④ (5). 核膜、核仁 (6). 甲、乙生物体中的细胞质基因(或甲生物体中线粒体与叶绿体中基因、乙中线粒体中基因)、丙和丁生物体中的所有基因 ‎【解析】‎ ‎【分析】‎ 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为细菌细胞;丁为病毒。‎ ‎【详解】(1)生物圈中许多植物和动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2)上述各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3)图甲是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据图判断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而②④,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成熟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增殖及分化。‎ ‎(4)图甲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的结构有核膜、核仁。‎ ‎(5)孟德尔遗传规律针对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上述4个结构所代表的生物体中,甲、乙生物体中的细胞质基因、丙和丁生物体中的所有基因肯定不遵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点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范围是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27. 将某植物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3)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__mg。‎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答案】(1)葡萄糖 呼吸(或生物氧化) (2)升高 (3)72~96 26.5 (4)下降 ‎【解析】‎ ‎【分析】‎ ‎【详解】(1)胚乳组织中储存了大量的淀粉,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加快,所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3)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由此,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依次计算出:0—24小时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为1.1mg;在72-96小时为204.2—177.7=26.5 mg·粒-1·d-1。‎ ‎(4)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出的幼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将下降。‎ ‎【点睛】‎ ‎28. 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原因是_______。在低渗透溶液中,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则“血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分析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____。‎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有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与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 蛋白质和磷脂 (3). 大于 (4). 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 (5). 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6). 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分析】‎ ‎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 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该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在低渗透溶液中,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根据红细胞的结构可知,“血影“主要是细胞膜,因此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2) 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 mmol•L-1 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B点的NaCl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A点NaCl的溶液浓度低于红细胞的浓度,则甲红细胞吸水,渗透压下降,因此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大于红细胞甲。‎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目前已经知道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扩散,另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的扩散,据此可推测肝细胞吸水胀破需要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4)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有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抗利尿激素基因与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别是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点睛】熟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以及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获得纯净细胞膜的选材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以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特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 ‎29. 镉(Cd)是一种土壤中污染范围较广的重金属。研究人员利用上海青进行了相关镉(Cd)胁迫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的Cd 2+溶液中,短时间内上海青细胞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这一变化会使上海青对光能的______________产生影响,进而抑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同时Cd 2+还可通过抑制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使ATP的合成受阻,进而抑制暗反应中____________过程。‎ ‎(2)H2S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H2S对Cd胁迫上海青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检测了不同处理下的Rubp羧化酶(用于固定CO2)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K为对照组)。‎ ‎① 为构建体外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反应体系,除了 Rubp羧化酶、缓冲物质与酶保护剂外,下列哪些成分及相关条件也是必需的? _________(填标号)。‎ A、ATP B、NADPH C、C3 D、C5 E、适宜的光照 F、适宜的温度 G、一定的浓度的CO2‎ ‎ ‎ ‎② 结合图分析,H2S能________Cd胁迫对上海青光合作用的影响,其机理是:_________。‎ ‎【答案】 (1). 吸收、传递和转换 (2). 光反应 (3). C3的还原 (4). D F G (5). 缓解 (6). 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反应,提高了Rubp羧化酶的活性,促进CO2的固定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反应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图中显示Cd降低了光合色素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而加入H2S后可以缓解Cd的作用。‎ ‎【详解】(1)依题文信息可知,因为一定浓度的Cd 2+溶液中,短时间内使上海青细胞中叶绿素含下降,叶绿素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所以上海青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为Cd 2+抑制光合电子传递过程,ATP的合成受阻,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所以会直接抑制暗反应中C3的还原。‎ ‎(2)①构建体外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反应体系,Rubp羧化酶是催化C5和CO2结合生成C3,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的反应中需要C5、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浓度的CO2。‎ 故选DFG。‎ ‎②比较图中数据加入Cd后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大幅度降低,而加入H2S和Cd 后发现叶绿素含量有所升高,Rubp羧化酶活性略微上升,所以H2S能够缓解Cd胁迫对上海青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机理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反应,提高了Rubp羧化酶的活性,促进CO2的固定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反应。‎ ‎【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识记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结合题文效信息解决生物实例问题的能力,分析图中的数据得出相应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0. 下图中A、B、C、D是洋葱根尖局部放大图,E是其中某个细胞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 ‎(1)上图中A、B、C、D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图F的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E所示图像的是____________。‎ ‎(2)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主要观察上图_________的细胞。此处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若用单侧光照射洋葱根尖,则根会向________弯曲生长。‎ ‎(3)E图示洋葱根尖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有关基因,若用15N对⑤号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标记了n个这样的细胞连续分裂三次,形成含15N的子细胞数是______个。假设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E图中若④号染色体上有A、B基因,则a、b基因位于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4)E图下一时期的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d (3). C (4). 背光侧 (5). 2n (6). ②和⑥ (7). 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 ‎【解析】‎ ‎【分析】‎ 图中A、B、C、D是洋葱根尖局部放大图,通过各处的细胞结构特点可以判断:A为伸长区细胞、B为成熟区细胞、C为分生区细胞、D为根冠区细胞.根尖细胞均不具有叶绿体,而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首先要根据分生区的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找到分生区,然后再找到各分裂期的图象。E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上图中A、B、C、D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图F的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E(后期)所示图像的是d。‎ ‎(2)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主要观察上图C的细胞。此处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若用单侧光照射洋葱根尖,则根会向背光侧弯曲生长,因为根对生长素非常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会抑制生长。‎ ‎(3)由于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15N的细胞数是2n个,④号染色体上有A、B基因,说明A、B基因连锁,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图中④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为②和⑥。‎ ‎(4))E图下一时期(末期)的细胞特点是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 ‎【点睛】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相关文档